第 234 章 建國

  隨著英國的正式聲明,承認了東非六國——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索馬利亞以及尚比亞和辛巴威的獨立地位,這片古老東非的土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然而,在王一民看來這些國家還遠遠達不到建國的條件,並未急於建立新的國家政權。

  現在東非六國都處於軍閥割據的趨勢,國內的不安定因素如同潛伏的暗流,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滔天巨浪。

  對六國來說利用建國前這一混亂階段時機,大力清除那些可能破壞國家穩定的隱患,是最好的辦法。

  因為建國前獨立組織不用糾結於法律的約束,可以最大程度上清除所有的反抗勢力或有反抗意圖的組織。

  要說這些反抗勢力大部分都是殖民時期英國留下的各種暗手。

  這些暗手如同英國在東非大地上的隱秘根系,深入各個角落,影響著當地的政治生態。

  在獨立戰爭階段,英國為了維護其在東非的利益,扶持了眾多地方勢力,這些勢力在英國投降後仍然活躍在東非大陸,對新生政權構成了威脅。

  以肯亞為例,經過重組後的肯亞包含了原來的肯亞地區、烏干達地區以及南蘇丹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

  在獨立戰爭期間,英國在烏干達和南蘇丹地區分別扶植了親英勢力。

  像烏干達的達達尼組織,由達達尼地區的黑人組成的反政府武裝,現在控制著整個烏干達西部包括盧安達地區。

  同理在南蘇丹蘇菲尼亞地區就被當地的武裝牢牢掌控著。

  這些地方勢力把控著當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

  如果肯亞獨立不加以清除,這些勢力很可能在建國後成為肯亞局勢動盪的根源。

  類似的情況在坦尚尼亞、索馬利亞、尚比亞以及辛巴威這些大國中也普遍存在。

  英國在這些國家裡布下了2-3個不等的親英勢力,這些勢力如同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因此,對於各國的獨立政權來說,清除這些反動勢力成為了他們建立一個穩定政權的前提。

  經過王一民的一番解釋,各個獨立武裝充分認識到了這些地方勢力巨大的威脅。

  最終在王一民為代表的皇室資本的暗中支持下,肯亞、索馬利亞等各國獨立政權發動了了長達近一年半的內戰。

  這場內戰超乎想像的殘酷,但內戰也為新生政權清除了所有的不安定因素,通過清除反動勢力,各國獨立政權得以穩固地建立起自己的統治地位。

  同時,通過內戰各獨立武裝清除了大量不法莊園主,收取了大量的土地,這都為建國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在歷史的長河中,1963年9月18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在這一天,馬拉威率先完成了馬拉威境內的統一大業,獨立政權牢牢地掌控了國內的每一寸土地,這是一個國家重生的開始,也是民族團結的象徵。

  隨著國家統一的完成,緊鑼密鼓的建國籌備工作也隨之展開。

  僅僅一周後,即當月的9月25日,在馬拉威的首都利隆圭,一個嶄新的國家——馬拉威民主共和國正式向世界宣告成立。

  此時華人作為馬拉威的主體民族,獨立政府為了穩固政權,必須尋找一個有分量的靠山。

  怎麼說馬拉威對於美國蘇聯這兩個龐然大物來說,還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國。

  在王一民的措施下馬拉威的獨立政府自然而然地投向了南洋,尊劉銘華為國家的皇帝,這樣劉銘華再次成為馬拉威國家的名義上的領袖。

  此時,早已完成了對各國的訪問回到星海的劉銘華無所事事;於是為了表示皇家對新加入的馬拉威的重視。

  劉銘華帶著皇后伊莉莎白來到利隆圭,共同出席了馬拉威的開國典禮,這可是莫三比克等國沒有的待遇。

  為此劉銘華還收到大量來自莫三比克、剛果等國的投訴。

  這也沒辦法,誰讓那時候正處戰亂,劉銘華還必須坐鎮大後方呢,哪能輕易涉險。

  馬拉威的開國典禮雖然比較倉促,但是喜慶氣氛一點沒減。

  在開國典禮的喜悅還沒消散,劉銘華就宣布了一個重要決定。

  他代表皇室將向馬拉威提供2億星幣的投資,旨在幫助馬拉威儘快走出戰亂的陰影,重建家園,振興經濟。

  對於馬拉威這個小國來說,2億星幣可是一筆巨大的天文數字,有了這些錢,馬拉威的很多工程都能實施了。

  馬拉威的建國熱潮很快蔓延到了整個東非地區。

  一時間獨立如同感染一般,緊隨馬拉威之後,尚比亞、辛巴威、坦尚尼亞、索馬利亞以及肯亞等國家也紛紛在1963年前宣布建國。

  大家可不要以為建國是這麼容易的,所有國家都是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這其中肯亞尤為厲害。

  肯亞地區的內戰尤為殘酷,戰火紛飛,生靈塗炭,主要原因還是在烏干達和南蘇丹等地有大量的地方勢力被英國人武裝起來。

  由於各方勢力相差沒那麼大,所以才讓這場內戰變得異常複雜和激烈。

  為此王一民不得不派出了龍組成員,對地方武裝的領導層實施了暗殺,引起地方勢力內亂,獨立軍才能以少量的損失取得全境的控制。

  否則隨後,即使獨立軍勝利,獨立軍也是慘勝,那是獨立政府還有沒有能力,掌控住全國還是兩說。

  說不定沒美國,蘇聯隨意扶植幾個組織,肯亞的勝利果實就被摘走了。

  經過漫長鬥爭,最後在1963年11月25日肯亞的獨立軍才堪堪強控住全國。

  不過建國的艱難,預計建國後,肯亞政府肯定會對烏干達和南蘇丹等地的黑人土著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他們再次抱團,引起動亂。

  肯亞的政府為了保證對烏干達和南蘇丹的控制,新成立的肯亞民主共和國定都在烏干達地區的中心城市坎帕拉。

  坎帕拉位置基本位於肯亞的中心,距離南蘇丹地區和肯亞地區的距離差不多。

  同時,坎帕拉是烏干達地區最大的城市。

  坎帕拉坐落在維多利亞湖北岸,城區距離湖岸僅11公里。

  坎帕拉遠離海岸,不會輕易受到來自大海上的威脅。

  同時此時維多利亞湖周圈的坦尚尼亞同為華人國家,是肯亞的天然盟友。

  全城建在7個山頭上,海拔1190米,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坎帕拉雖然臨近赤道,因地勢較高,氣候並不炎熱。

  另外,維多利亞湖碧波蕩漾,岸邊棕櫚樹搖曳,坎帕拉城區建築雄偉,街道寬闊,樹木蔥鬱,鮮花盛開,景色秀麗,所以坎帕拉是非洲的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

  每年來到這裡旅遊、觀光、度假、避暑的人很多。

  所以坎帕拉作為肯亞的首都是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