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殖民地獨立浪潮

  這種共用貨幣銀行的關係,讓這十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比任何都牢固,因為這直接是利益共榮,是北約和華約靠一紙條約所能比擬的。

  十國以劉銘華所在的皇室為核心,彼此緊密相連,相互尊重、支持,共同進退。

  這種特殊的聯盟不僅體現在軍事領域,更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實現了高度一體化。

  各國間共享資源、技術,共同制定政策,形成了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共同體。

  比如這次南洋獲得奧運會的主辦權,漢州奧委組對於其它九國的企業,與南洋企業是相同的待遇。

  因為有這種關係,所以李明軒等國家高層為了防止觸動美國和蘇聯的敏感神經,引發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一直都沒簽訂任何條約,在法理上這些國家都是相互獨立的存在。

  可是如果哪個國家真要這麼看,那只能說他太太真了。

  在這個看似鬆散的體系中,其實都有著不為別人道出的默契,十國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受到他國欺辱,那麼其它九國定會無條件的共同出擊。

  這種默契和協作精神,使得十國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同時也讓美國、蘇聯對這些國家不敢有任何小覷。

  所以在美國和蘇聯戰略組中,一直都是將這十國看成一個整體對待的,這個整體中的話事人,無疑就是一直扮演老大哥的南洋了。

  因為其它所有的國家,不管是在國家的成立,還是後來發展都是離不開南洋的幫助。

  可以說如果沒有南洋,這些國家到現在都不會出現。

  十國這種特殊的關係,讓美蘇,頭疼之餘,又有些無計可施。

  相比團結一致的華人十國,北約和華約雖然有明確的條約約束,但在內部存在大量的某些方面仍存在分歧和矛盾。

  特別是自 1955 年起,德國已然徹徹底底地分裂成了東德與西德兩部分,而華約也成功簽署之後,整個世界的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不安。

  在亞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區域,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個超級大國所領導的大型軍事同盟——北約和華約。

  雖然都簽署了條約,可是美蘇兩國竟然借著兩大軍事組織的名義,打出了「解放殖民地」的名義,在全世界無解英國、法國的殖民體系。

  在美蘇的支持下,到1960年,全世界將近有7成的殖民地,都獲得了獨立,剩下的還沒獨立的殖民地,也已經開始拿起槍桿子反抗殖民者了。

  美蘇兩國之所以如此大動干戈的解放殖民地,甚至美國不顧盟友英國和法國的感情,也要瓦解殖民地。

  一是,想要一舉摧毀英法兩國辛苦建立起來的殖民統治體系,阻擋兩國挑戰他們的世界霸權地位。

  二則,在這同時,他們可以趁此機會大肆擴張自身的影響力及勢力版圖,這些解放的殖民地,最後上台的政府,無疑都是親美,或親蘇的勢力。。

  正因為有了美、蘇雙方不遺餘力地支持,眾多位於中亞、西非還有拉美一帶的殖民地紛紛贏得了夢寐以求的獨立地位。

  但是所有國家的領導人不知道的是,很快他們就變成了美國和蘇聯的另一種形式的殖民地。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不得不承認這其實也是兩大組織推動人類解放事業,向前邁進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呢!

  在美蘇兩國如此賣力的解放全世界,南洋自然不能自甘墮落了。

  早在美蘇兩國在全世界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南洋就安排暗中掌控的索馬利亞,烏干達、坦尚尼亞、馬拉威、以及尚比亞和辛巴威等國家,幾乎在同時向英國的殖民當局提出了獨立要求。

  有意思的是,東非等國家宣布獨立的那一刻,歡呼聲最為熱烈的並非那些發起獨立運動的華人,也不是長期受到壓迫的黑人族群,而是那些早已在東非土地上紮根的英國後裔。

  這群人,多數都是英國的莊園主,他們在這片異國他鄉擁有著自己的領地和財富。

  然而,戰後英國殖民政府為了快速恢復國力,在殖民地實施了沉重的賦稅政策。

  這些莊園主作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自然成為了徵稅的主要對象。

  他們不僅要面對高額的稅收壓力,還要承受因此帶來的種種不便和損失。

  與此同時,英國本土的貴族在吸他們的血的同時,還卻享受著各種優惠政策。

  這讓那些在東非生活的英國後裔們心裡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們既要承受來自殖民政府的剝削,又無法享受到祖國的溫暖懷抱,這種心理失衡讓他們開始出現渴望擺脫英國的統治的念頭,而且這種想法已出現就如同夢魘一般,讓他們越陷越深。

  所以才會出現這種名場面。

  相比之下,華人和黑人對於英國的統治本就沒有太大的期待和幻想。

  他們早已做好了被壓迫的心理準備,所以也不會祈求,英國殖民者會優待他們。

  當英國當局收到這些東非國家的獨立要求時,他們內心的恐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自從華人開始入駐非洲殖民地以來,這些殖民地為英國帶來的經濟收益一直是顯著的。

  華人以其勤勞和智慧,為英國的復甦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撐。

  在1959年,英國從東非殖民地獲得的收益竟然高達740億英鎊,這一數字竟然超過了英國本土全年的財政收入兩倍之多。

  加上這些收入,以及英國在其他殖民地的收入,1959年英國所能支配的財政達到1300多億英鎊,只比蘇聯的1700英鎊略低一些。

  這些收益不僅讓英國政府得以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還使得英國人的生活質量在戰後迅速恢復到戰前水平,漸漸有了與美蘇一較高下的趨勢。

  這也是美國和蘇聯如此迫不及待的瓦解英法兩國得殖民體系的原因。

  因為英國復甦的速度,完全超出了美國和蘇聯的預料。

  他們可不想在看到大英帝國再次騎到他們頭頂上。

  此次東非五國的獨立申請,尤其英國後裔這種反應,這讓英國當局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殖民政策。

  他們同時也意識到,繼續維持對東非國家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再是明智之舉。

  他們必須改變策略,在不動用武力的前提下,保證英國在東非各地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