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萬全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十月二十五日,昌平宣大督標營中軍大帳中,兩盞燈籠灑出冷清的光亮,身穿麻衣的盧象升冷冷看著對面的兵部尚書楊嗣昌。

  「本兵今日與我實話,京畿之兵應當合還是分,究竟軍令應出何處?」

  楊嗣昌臉色也不好看,他沉吟一下之後道,「平台召對之時,聖上已言明兵不必分,老公祖(對盧象升尊稱)總督勤王兵馬,軍令自該出自此處。」

  盧象升從袖中摸出一頁紙張,放到楊嗣昌面前的桌上,「十二日盧某請關寧共同夜襲密雲清軍,此是總監給某的回信。」楊嗣昌拿起匆匆看過一眼,高起潛並非簡單的回絕,而是在信中言語頗不客氣,先引用雪夜下蔡州的典故,諷刺盧象升選擇月夜夜襲,然後說建奴騎軍移營迅速,暗示盧象升連建奴營盤都找不到,結尾給了個評語「徒勞往返,仍是張皇」,不但沒有奉令的意思,甚至沒給盧象升這個援督一點面子,也難怪盧象升氣憤難平

  。

  「可是說遼鎮兵馬,總監所領遼鎮兵馬與他鎮殊異,建斗你應是知道的。」盧象升語調升高,「盧某既受劍印,為何仍令出多頭?薊鎮三屯營總兵陳國威也屬遼鎮乎?盧某本令其赴昌平合營,合力夜襲清軍密雲營盤,該部行至安定門外,

  得令進軍終止,此令至今不知何人所發?兵部否?內閣否?昨日又得總監令信,該部即轉趨通州,這是何道理?盧某軍令到底可行何部?」盧象升停頓片刻看著他繼續道,「高起潛到底是何鎮總監,未受劍印何故遣散薊鎮兵馬,今日兵部又來令,要盧某親赴通州與總監面商,此又是何故?大敵當前,

  事權不一兵家大忌,不知本兵以為然否?」楊嗣昌略有點尷尬,但口中仍勸道,「今日之令是皇上口諭,在下亦覺似可商榷,當即上本言明老公祖領兵在外,往來通州費時不免貽誤軍情,幸而皇上已收回成

  命,某晚間特來大營,便是為告知此事。」

  盧象升站起身來,「本兵勿要避重就輕,軍令究出何處?」

  楊嗣昌仍在椅上坐著,「建斗勿要動怒,他處勤王之軍,軍令必定出於老公祖,至於遼鎮,在下亦未得確令。」「那盧某再問本兵,安定門軍議之際,雖說不必分兵,但奴勢若南逞,則一南追一北留,現下各不歸屬,到底總督總監誰南追誰北留,抑或皆南追或皆北留?現奴

  兩路似要匯合,一旦南逞之時,在在未定,又再請旨乎?」

  「此事確需請皇上定奪……」

  盧象升怒道,「你既是本兵,勤王剿奴乃是本分,事事呈請皇上定奪,往來奏對便是數日,對陣之際一息數變,如何不誤封疆?」楊嗣昌仍沒有動怒,只是苦笑了一下道,「建斗此話便不近人情,在下管兵部事,那也就是個兵部尚書罷了,建斗總督勤王兵馬是皇上明旨,『兵不必分』是皇上金口直斷,『總督總監面商並剿』亦是皇上親筆御批,你我換位而處,老公祖又當如何?某連夜趕來,亦是要問問老公祖的意思,京畿可用之兵,唯老公祖與總監兩

  支,究竟是合兵好還是分兵好?」「總監先是手書阻我夜襲,次又調散我軍,若是如此協力,便不如分兵的好,但各部歸屬務要明白,不可模稜兩可。軍國之事不容兒戲,盧某一肩擔著這勝敗之責,一日不戰,流言四起,建奴入關已三十餘日,官兵未嘗一大戰,朝野物議洶洶,言稱東虜逗留京北便為待撫,不戰誰之過?本兵究竟是要戰還是要和,不妨與

  盧某直言,若是終究要和,就休要拉扯盧某在此泥沼之中。」「非是某要拉著老公祖留此泥潭之中,吳阿衡被圍牆子嶺之時,某便上疏皇上,自請督師薊鎮,而以老公祖代本兵之位留駐中樞。皇上便未予准允,今老公祖為脫

  此泥沼而,舉薦陳新甲代援督之責,你我皆知,陳新甲果真知兵否?建斗勿要故作糊塗,為了自個脫身而去,京畿之地千萬百姓身家性命,便託付與他?」

  盧象升瞪著楊嗣昌片刻,「陳新甲亦主撫,何需知兵!正可與本兵相得益彰。」

  楊嗣昌臉上抽動兩下,「楊某從無主撫之說。」

  盧象升猛地走近一步,「從無主撫之說,那周元忠是誰派去瀋陽的!」楊嗣昌臉色發紅,面有怒色的看著盧象升,「周元忠乃方一藻所派,市井愚夫傳言非要拉扯楊某,如照此說,今春宣邊講市,你轉送番書一份,難道亦是通敵之證

  !那黃道周所言,邊臣朝風暮鶴,幾易鹿馬之形,豈特指陳新甲,你不在此局中不成?」盧象升聲色俱厲道,「盧某是否在此局中,本兵心知肚明,城下之盟春秋之恥,本兵不知之乎,更當知能戰方能和,建奴幾番入邊,皆是無求不得,全身而退,如

  此何言和局?盧某帶兵至京幾番欲戰,若輩橫加阻攔,是何居心?為一和議,連誤國封疆也顧不得了!」「黃道周、楊廷麟彈劾楊某是不忠不孝小人,郭景昌更上本呈請皇上,立誅嗣昌以正其誤國之罪,此等長安議者不知兵,說這等話便罷了,今日老公祖也以為楊某

  誤國。」楊嗣昌猛地站起一拍桌子,「建斗也不必上本請旨了,左右尚方劍在手,現下便斬了楊某這誤國的頭去!」

  盧象升也猛拍桌案,「尚方劍先繞自家頸下過,如未能滅奴,正未易以加人。若舍戰言撫,養禍辱國,非某所能知也!」

  兩人臉色通紅,在帳中鬥雞般對視,兩人再門口的親兵聽到動靜,都探頭來看了一眼,接著一個幕友過來將帳簾放下。楊嗣昌喘息片刻,臉上的紅色漸漸褪去,他又看了盧象升兩眼,又緩緩坐回自己的座位上,良久之後嘆口氣道,「某何嘗願阻你大剿,然則援兵大集,京師可用之兵就總督總監兩支而已,就靠這兩支兵護佑京陵,若堂堂正正與之野戰,一旦敗滅則天下震動,恰中其狡計,快其毒心,平台召對之時,皇上叮囑你務求萬全,

  也是這個意思。眼下之計唯有乘夜逼營,待建奴師老兵疲,自然出邊去。」盧象升怒氣未消,但語調稍稍平緩,「盧某贊同乘夜逼營,但本兵前令多用『捨命窮人』,則全無道理,夜戰必用精悍之兵方能有成效。且今日夜襲,明日他必有備

  ,豈能一用再用,要阻奴深入,仍需簡練勁兵大張伐撻,非得大挫建奴一兩陣不可。」

  楊嗣昌口氣已回歸溫和,「建斗務必慎重,京畿之地兵馬錢糧實止此數,京師動搖則天下震盪,萬不可因流言逼迫而輕率一擲。」盧象升閉目片刻之後道,「盧某叨承劍印,長安口舌如刀,倘唯唯從議,袁崇煥之禍立至,縱然未喪師又如何,屆時既未能盡孝,亦未能報國,忠孝兩失又是何苦

  來。」

  「忠孝本懷,一生名節,楊某不知之否?」盧象升聽完長長嘆口氣,緩緩回到自己座椅坐下。兩人都是奪情起用,楊嗣昌去年入京,今年已經被彈劾成了不忠不孝不祥的小人,所謂忠孝本懷一生名節都是談不上了,盧象升是拒絕了奪情,卻又被迫接受了援督之位,與楊嗣昌去年境遇相似,但更為緊迫,一旦援督的差事處理不好,結局只會比楊嗣昌更不堪,所以

  對這幾個字頗有感觸。楊嗣昌沉默片刻繼續道,「今日之朝局,主和即縱賊,舉朝清流欲食其肉寢其皮,主戰而不勝,即口是心非,不知兵者妄言軍國之事,上要完全之策,下有結虜之

  議,身側有清流彈章等身,麾下恇怯之將,前則虎狼之敵。我等肩負億萬生靈切盼,時局維艱,方寸之間務求萬全,舍老公祖又有何人可堪此大任。」」盧象升沒有再說話,燈火搖曳之中,兩人枯坐良久,終於楊嗣昌站起身來,「建斗上次言及,督標營今歲仍欠餉六萬九千兩,楊某盡力籌措,精兵不易得,務要為

  國保此一支強軍。」「是六萬九千五百兩。」盧象升語氣蕭索,沒有回應楊嗣昌言語中不要大戰的暗示,「督標及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皆只帶了兩月行糧(注2),眼下已用過半,

  也請本兵早作謀劃。」

  楊嗣昌點點頭,「建斗若是非要薦賢自代,楊某也不便阻攔,但請老公祖三思而行,陳新甲不是知兵之人……」

  「此事不必再提,兵部既要留他在昌平拱衛陵,督標五個營頭分三個與他,他本就是新任宣大總督,原本便是他的兵馬,盧某便只領中營和左營」楊嗣昌微一遲疑,督標營是宣大總督的直屬兵馬,共五個營頭約七千人,這樣一分更是兵力就更加不足,楊嗣昌與盧象升都明白清軍是來搶錢糧的,專門跑去皇陵的可能幾乎沒有,拱衛陵寢的這支人馬就是浪費了,但誰都不敢說不守,就像鳳陽的駐軍一樣,江北再緊急也不能調動,因為誰也承擔不起那個罪責,所以終

  究是要分出一支兵去,陳新甲是接替盧象升的宣大總督,既定了他在昌平守陵,盧象升不得不把督標營拆分給他。

  「時局板蕩,此間一切託付老公祖了,萬勿浪戰。」

  楊嗣昌說罷走到門前掀開門帘,一陣雪花隨風撲入帳內,正要抬足出去時,只聽盧象升在身後道,「本兵為先考題神道碑銘,盧某在此面謝了。」楊嗣昌轉頭過來兩人對視,昏暗的燈火之中,面目都不甚清晰,盧象升是九邊封疆大吏,和楊嗣昌這個兵部尚書之間書信往來頻繁,此事原本已經在書信中道謝

  ,際此分別之際再提,似有另一番意味。帳中的盧象升端坐莊嚴,沒有要送他的意思,楊嗣昌注目片刻,喉頭滾動了兩下,終究沒有說出話來,輕輕埋頭走了出去,門帘來回擺動幾下,將大帳內外再次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