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D日(4)

  「要鐵道炮?不是說趕不上印度戰役麼?」

  「山下大將只是發發牢騷而已,這次是梅津大將要。Google搜索」

  「要多少?」多田駿以為關東軍只想要1-2門裝點門面,沒想到隨後專門來匯報的關東軍參謀長笠原幸雄中將下一句話把他嚇了一跳。

  「我們計算過了,長期來看需要24-32門,短期至少要16-18門。」

  「這麼多?」

  「閣下,這可不多,這麼漫長的國境線需要守衛呢,這已是精簡之後再精簡的最低要求了。我知道您牽掛印度戰局,可關東軍您不能一點不管啊,滿洲每年提供幾百萬噸鋼鐵,幾千萬噸煤炭,大量的槍枝彈藥、裝甲車輛都是在滿洲生產的,還提供了上千萬噸糧食……沒有關東軍,帝國怎麼有實力去打印度?」

  多田駿臉色一僵,笠原幸雄的話當然不錯,但怎麼看都有點持寵而嬌的味道。

  「這麼多鐵道炮,要買可不便宜,哪怕用海軍艦炮改造也不是件容易事。」

  「下官明白,所以來之前特意找德國特使打聽了,他說32門鐵道炮德方可以提供,口徑包括170mm、210mm、280mm和305mm不等,包括配套炮彈,全部是完好可用的,打包一口價1億馬克。」笠原幸雄顯然有備而來,不慌不忙道,「我又諮詢了幾個工廠和技術專家,他們估價自己改造的話絕對不止這價碼,而且緩不濟急。」

  對德國來說,1億馬克確實連成本都不到,但這些都是白來的戰利品,馬上要跨入飛彈時代,放手裡全是浪費,還不如便宜點處理掉。1億馬克再怎麼樣也值350輛虎式(對日本而言是175輛)。

  多田駿追問道:「能買到那種能打60多公里的k5列車炮和800mm的超級列車炮麼?」

  這兩樣東西都是日本考察團鄭重其事考察過的,k5在威懾英國海岸線上有奇效,古斯塔夫列車炮在塞瓦斯托波爾和直布羅陀攻堅戰中都有驚艷表現,所有人都蠢蠢欲動。

  「可以買,全部打包價2億!」

  多田駿一陣肉痛:「好貴!」

  「下官也這麼想,但那32門列車炮連炮彈只要1億馬克絕對便宜!要不是歐戰眼看著快結束,德國人也不會這麼便宜處理給我們。」笠原幸雄得寸進尺地說道,「德國特使還表示,到年底還有大量二手軍火處理,我們要先打個招呼,屆時可以先挑,不然就處理給其他盟國了,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阿根廷等都表示搶著要,特別是伊朗、伊拉克這幾個國家,仗著手裡有點石油,財大氣粗得不得了。」

  「這件事我說了不算,要商量商量。」

  「自然,自然。」笠原幸雄一邊鞠躬,一邊道,「下官這次來還給您帶了一點土特產,煩請笑納。」

  滿洲有什麼土特產多田駿都是知道的,不外乎人參、貂皮、鹿茸之類,可都快夏天了,送這些東西幹什麼?但等接過盒子,他就感覺不對,沉甸甸的差點拿不住,打開一看,裡面的東西瞬間就亮瞎了他的眼赫然是一塊比拳頭還大的狗頭金。他不敢拿起來仔細看,連忙「砰」地一下把盒子關上了。

  「這怎麼好意思?」說是這麼說,但並沒有把盒子還回去的動作。

  笠原幸雄微笑著告辭:「一點心意不成敬意,關東軍的事還請閣下費心了。」

  笠原幸雄走後,多田駿再次把盒子拿出來把玩、觀賞,還試圖咬一口果然是上好的狗頭金。

  當然他理解梅津美治郎的意思,關東軍不光是盯著那點鐵道炮,還有更要緊的東西北薩哈林島島上的那100萬噸原油,為這100萬噸原油如何分配,各方吵得不可開交。

  這可不是簡單100萬噸石油的問題,這是最靠近日本本土的石油產地,不但距離近而且安全,據說還有增產到200萬噸的潛力。一旦將來美軍在南洋反攻掐斷中東、婆羅洲石油供應,這就是日本最後的救命油。

  現在的日本可不是歷史上的日本,隨著飛機、坦克大幅度增加,耗油量大增,而聯合艦隊雖然軍艦數量沒突破歷史規模,但2艘大和級自堀悌吉上任之後總在外面浪,浪一次就1萬噸重油沒了,所以石油需求更加迫切。

  所以哪怕知道俄國人不好惹,這100萬噸原油豁出命也得去搶,幸好最後也成功了,俄國人最後答應了「租借」,也沒有出動轟炸機來轟炸。

  在大本營陸軍高層會議上,眾人首先一致同意關東軍購買列車炮的請求,這讓多田駿有點兒詫異看來收到「土特產」的人不少啊,這下他更加心安理得了。

  隨後討論石油問題,下村定道:「海軍樞密使提出了一個議案,如果關東軍能確實約束自身行為、不逾雷池半步,海軍提議對新增石油進行如下分配:關東軍50萬噸,海軍35萬噸,本土其他方面15萬噸。20萬噸糧食由關東軍負責籌措,運輸和安保由海軍負責。同時還提議用1噸糧食換3-4噸石油的比例從俄國購買石油,能買多少算多少,具體比例另行協商。」

  海軍這次讓步是比較大的,連一半要求都不到。堀悌吉就怕關東軍陶醉於登島閃電戰的勝利,以為俄國人不過如此而要張羅著北上,那就麻煩了,北薩哈林有海軍在,俄國人不敢怎麼辦,其他戰線要打起來就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在中途島、西海岸戰役緊鑼密鼓展開之際,他絕不想後院起火。所以寧可讓關東軍多分點也要綁住他們的手腳不讓亂來。

  「我看可以接受,不過略微做些調整。」石原莞爾道,「關東軍50萬噸原油分解後的柴油、汽油和潤滑油都歸他們,但船用重油和其他產品他們用不了這麼多,給他們保留三分之一,其餘交給大藏省,作為彌補列車炮特別經費的開支。」

  會議最後一致通過。梅津美治郎對此很滿意,「土特產」還是有威力的:列車炮搞定了,石油也搞定了,還開了「石油換糧食」的政策口。

  他躊躇滿志地傳下命令:「各部謹守防線,不得逾越,更不得首先開火,違令者一律就地槍決!」這道命令澆滅了不少馬鹿蠢蠢欲動的心火。

  第二天,動作麻利的關東軍動用200多個車皮裝了1萬噸糧食交給蘇聯確切地說是東俄。雖然都為軸心陣營,但日本怕過分刺激史達林老爹,暫時還沒承認西俄,並正式提出「石油換糧食」的要求。

  日本一直都有「石油換糧食」的想法,但當初石油蘇聯自己都不夠用,怎麼可能拿來交換?現在情況不一樣,只要不打仗,石油就有富餘,哪怕在交給德方500萬噸石油也有一定富餘。但糧食卻成了東俄最大的問題。

  史達林雖極度惱怒日本趁火打劫,但那天庫茨涅佐夫最後說的一番話打動了他:「史達林同志,餓著肚子是沒法建設社會主義、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更沒法打仗的,今後我們的敵人是全方位的,要高度注重糧食問題。」

  他給史達林算了一筆帳,20萬噸糧食至少可解決40萬人一年的糧食問題,如果省著點用,50萬人也能對付過去,現在這種局面下這20萬噸完全是救命糧,而且除了日本,其他國家很難給東俄提供大筆糧食。

  因為庫茨涅佐夫苦口婆心的規勸,甚至不惜發表一些「右派」言論,史達林最後放棄了在遠東的報復想法,捏著鼻子同意了「租借」。既然租借都允了,那「石油換糧食」也不是大問題,雙方最後約定,在日本如數交付20萬噸糧食後就開始按4:1的比例推動石油換糧食,首批交易限額預定100萬噸石油。

  最近這兩年由於紅軍不斷失利,史達林一直指示加大烏拉爾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開發,陸續探明了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甚至還發現了秋明油田的邊緣油井(主力位置尚未知曉),這才保證紅軍在丟掉巴庫、陸續丟掉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第二巴庫)後勉強還能維持1000多萬噸原油產量,煤炭產量也在穩步整固。

  這個世界上只有霍夫曼知道東俄未來的潛力,只要史達林老爹不折騰作死,不想著爭霸天下,東俄做一個三流強國(美德超一流,英、法、意、日算二流)還是有把握的,搞好了小日子不會比中東產油國差。

  在他看來:東西俄對立一定要平衡,不能明顯出現一方實力弱於對方的的情況,只要雙方局面都能不斷提升,短期內既沒有覆滅的危險也沒有合併的風險,這對德國是件大好事太強盛的俄羅斯不符合德國利益,太虛弱的俄羅斯也不符合德國利益。

  至於將來,他覺得自己管不了那麼多,那是第五代、第六代德國領導人需考慮的事,那會兒小科勒都要退休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