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爭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下)

  「這位置……」約德爾看完後一陣抽風似地牙痛,「不太好對付,怎麼打都不行。記住本站域名」

  其他人看完後也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小澤率領的主力艦隊目前在愛爾蘭西偏南方向約1150公里處,這並不是隨便選的位置,而是精心策劃後的中心點從這個位置出發無論到亞速爾、到西葡、到法國、到英國、到格陵蘭島甚至到冰島的距離都是差不多的,基本都在1400-1600公里左右。以這個位置為圓心畫1600公里的圓圈,主要的支撐點和敵對點全囊括了進去,能夠及時對各種敵情特別是運輸船隊做出反應。而德軍有充分的自信能監控住周邊,航母上ar-352的偵查半徑正好相當於1600公里,換而言之,船隊幾乎無可遁形。

  可尼米茨畢竟不是泛泛之輩,大概他也覺察到了危險,在夜間繞行格陵蘭島南部尖端時居然讓艦隊用24節的高速通過,打破了德軍的偵查視野和潛艇封鎖優勢,現在美軍艦隊溜到丹麥海峽的位置(冰島與格陵蘭島之間),下一步就有些棘手,至少原定的海豹計劃就不能實施了。

  按最初的戰略方針,這一波對大不列顛的政治攻勢並不會僅只有空襲就告終,下一步最高階段就是登陸,甚至連登陸指揮官和部隊也選好了,就是隆美爾。約瑟夫-甘迺迪知道德軍要登陸的消息是真的,但不全面,海豹計劃第一步擬考慮的登陸點並不是英國本部,而是在大不列顛周圍三個島嶼愛爾蘭、冰島和法羅群島中三選一。

  這體現了霍夫曼的謹慎,大英帝國雖然這幾年來戰場上表現很一般,但本土畢竟淤積了300多萬陸軍,近萬架飛機,還有不俗的岸防工事,實力依然不容小覷。英吉利海峽確實很狹窄,但越過海峽容易,要在上面立住腳可不那麼容易,就算德軍第一波能上去10萬,英國人用五倍的力量推過來就夠難受了,如果用10倍力量推過來,只怕德軍最終會被趕下海。而且不能用在殖民地、在歐洲大陸作戰時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來衡量在本土作戰的英**隊,為了保家衛國,他們會迸發出不一樣的激情任何輕敵的想法都非常危險。

  他仔細衡量後認為:現在英德力量對比還不如歷史上諾曼第登陸來的差距懸殊,貿然去大不列顛登陸很可能撞個頭破血流。歷史上德軍因主力集中在東線,對諾曼第登陸反應太慢,再加上美軍空中優勢太過於明顯,沒聚集起足夠力量反推以至於讓美軍得手,現在英國全部陸軍都囤在島上防登陸,防守意義和價值是不一樣的。

  但不登陸又不行,以丘胖子這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性格,德軍如不展現自己的登陸實力再加美國又不放棄援英,他這塊茅坑裡的石頭估計會一直又臭又硬下去。而登陸英國周邊是壓制大不列顛性價比最高的辦法,既不用死太多人,又能震懾英國本土以打促談、以壓促和才是政治最優選擇。退一萬步說,哪怕真的登陸失敗,對德國來說也就是幾百架飛機、幾萬人、幾艘船的事,傷不了元氣,但如果在英倫本土登陸失敗,那第二次不列顛之戰就可以徹底劃上一個句號了。

  最後經反覆權衡,最高統帥部、陸軍總參謀部、海軍總參謀部一致確定選擇冰島為理想中的登陸場所:法羅群島太小,即便拿下來也不足以威懾英國,而且會受到對方從冰島、英國方向發動的兩面夾擊;愛爾蘭夠大且群眾基礎很好(愛爾蘭人普遍親德),但離英國太近,再加上北愛爾蘭與愛爾蘭直接接壤,登陸戰會有諸多不便;冰島離英國北部大約1000公里,離挪威大約1200公里,兩方能得到的支援力量基本是接近的。

  於是冰島登陸便成為這樣一個話題:德軍登陸部隊能不能登陸成功並打垮冰島駐軍?

  冰島上的敵軍數量早就弄清楚了:6萬不到一點的美軍,2萬出頭的英軍,另有大約400-500架飛機,有坦克但沒有裝甲師,有一點岸防工事但防禦強度遠不如挪威。1940年英國人只用了一個營就把冰島給占領了,後來才陸續增兵到2萬多,美軍是1942年以後登陸冰島並逐步增兵的,但最多也就是3個多師加一個駐軍司令部,總兵力不到6萬。

  冰島居民原屬于丹麥,後在英美扶持下獨立,整個冰島總人口只有12萬,成年男子不滿4萬,甚至還不如英美駐軍多。首都雷克雅未克集中了冰島三分之一強的人口。

  通過在冰島上的間諜,霍夫曼還知道冰島社會在英美入駐以後發生了重大變化,大批冰島女性被美國的自由、開放所吸引,開始迷戀美國大兵,上演了各種各樣的激情與***段(戰後構成冰島文學特有的戰情文化),從英國占領冰島以來近4年時間,除俾斯麥號一炮擊沉胡德號外,冰島附近再未發生重大戰事。換而言之,冰島的防務是鬆弛而脆弱的,上面的軍隊他認為也強不到哪裡去都沒打過仗!至於現在這種忙著談情說愛的氣氛,只怕會將戰鬥力更降低一個檔次。

  隆美爾認為,如果冰島實力真的如情報顯示的那樣是8萬多兵力加4-5百架飛機,他希望第一波登陸的部隊能有一支艦隊、一個裝甲師和一個裝甲擲彈兵師,他會在3天內占領完整的登陸場,如果第二階段能再給一個傘兵師的增援,那就非常理想,一周可控制局面;如果不給也沒什麼大不了,10天打平就是。

  但霍夫曼給他準備了比他索要的還要多的兵力:2個裝甲師(1944型的裝甲教導師和飛行堡壘裝甲師),1個裝甲擲彈兵師(1943型布蘭登堡特種裝甲擲彈兵師),1個空降師(第22空降師),3個海軍陸戰旅(從印度戰場撤回的部隊)陸續到位,而且獲得了優先整補的地位,甚至優先級比黨衛軍幾個裝甲師還早一點。

  所有人都清楚,無論國防軍還是武裝黨衛軍的部隊裡凡是帶字號的都是惹不起的部隊,像飛行堡壘裝甲師從北非打到南非,戰功赫赫,考慮其前身「赫爾曼-戈林」傘兵裝甲旅的頭銜,還附帶空降效果;布蘭登堡特種師除正常裝甲擲彈兵技能外,附加滲透、破壞功能;至於裝甲教導師,那更是從全國防軍30個裝甲師,24個獨立重裝甲營單位中抽出來的翹楚組合而成的。

  當時看到這些兵力和配置,隆美爾心滿意足地認為元首沒哄自己,元首確實在準備解決英國人,便高高興興以元帥軍銜走馬上任海豹集團軍司令官的職務。隆美爾元帥一直是集團軍群司令官的待遇,手下指揮的兵力卻從未超過一個集團軍的規模,好在個個都是王牌,想抱怨也找不到地方,最後連他自己都習慣了兵不在多在精!

  大家一致認為,如果是隆美爾統帶登陸部隊,海空軍配合得力的話,拿下冰島應該不成問題,現在的麻煩在於美國艦隊溜到了冰島附近。如果不打掉這支艦隊,則登陸肯定是一種奢望,如果要打掉,那就要讓主力艦隊冒險衝過去交手很可能遭受英國與冰島航空力量的夾擊,萬一艦隊損失過大,登陸也會成為泡影。

  所以這位置卡得頗有騎虎難下的招數,太讓人難受了。

  「必須想辦法把這支艦隊引出來,趕走也好、幹掉也好,總之不能讓其在冰島附近破壞大局。」約德爾惡狠狠地分析道,「最好能幹掉,哪怕拼著損失1-2艘航母也值了。」

  「怎麼樣才能調動這支艦隊呢?」凱特爾問,「或者說,還有什麼目標是能夠讓這支美國艦隊拋下英國人不顧一切去救援的呢?」

  紐芬蘭?

  百慕達?

  這兩個目標倒夠犀利,可惜同樣要調用本方兵力執行任務,不足於壓制美軍艦隊,而且這兩處要地打了兩次,美國人再沒有防備真是活見鬼了。

  蔡茨勒皺著眉頭道:「或者,登陸的事再緩一緩?等高加索戰事告一段落再來決定西線大局?或者乾脆與日本協調好二次西征後再發動。」

  先解決蘇聯再解決冰島當然也是一種思路,但問題是解決蘇聯主要靠陸軍,解決冰島主要靠海軍,現在剛剛一支美國分艦隊被克蘭克幹掉3艘航母,英國的航母和主力艦也未服役,實力處於最虛弱的狀態,如果等到6-7月份徹底解決東線(這東西還不敢完全打包票),那時候英美海軍力量可能會恢復到壓過軸心。

  至於與日本協調,現在八字還沒有一撇,哪怕堀悌吉答應出兵,到歐洲也得一個多月,緩不濟急,更何況日本人現在壓根還在打自己的小九九,還沒做好出兵協同作戰的準備。霍夫曼可以答應支持、援助日本,但不意味著任日本獅子大開口的予取予求。

  眾人一片沉默。

  想了半天之後,他緩緩說出了他考慮的方案……大家頓時有些驚呆了。

  ps:月票後面咬得很緊啊,看在我賣力更新的份上,各位大爺賞點唄……。

  a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