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昨天有個寫作錯誤,當俘虜的是約翰-甘迺迪,就是歷史上被刺殺的那位美國總統……
談了整整一下午,眼看羅斯福開始露出疲倦之色,李海和霍普金斯兩人立即起身告辭。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雖然他們沒有問,羅斯福也沒有說,但作為長期跟隨的心腹,他們還是能感覺到總統心態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特別是那一句「這是我做出的最大讓步」,說明他已在考慮美國的戰後布局並深入思考結束戰爭的可能性,甚至因為政治、軍事的不利而準備容忍中歐霸權的存在總統開始從追求美國世界霸權、徹底打垮德國的立場上往後縮,開始整固美國的既得利益了。
說句實話,世界大戰打到現在,美利堅雖然戰場上不斷失敗,人員、物資等方面都遭到了極大損失,但收益依然是非常可觀的,哪怕按德國的苛刻條件進行停戰,美國依然是處於淨收益局面,光是牢固掌握大英帝國的加拿大、南非、澳、新這四大自治領就夠美國好好吃一陣子了,再加上對巴西的滲透,依然保持了南美洲的霸權了。非要說丟掉的就是菲律賓、以阿根廷為代表的部分南美和一部分遠東利益,兩相抵消之下依然是收益大於付出。
但要整固利益可不是那麼好收手的,光一個南美和阿根廷問題就繞不過去。作為政界高層,他們清楚地知道南美這個後花園牽涉了多少資本家、財團甚至中產階級的利益,光一個聯合果品公司就聚集了大量既得利益階層,這是自門羅主義宣布後不斷強化的邏輯過程,也是羅斯福的叔叔、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苦心經營的場面,總統怎麼可能丟掉?普通民眾也許不會關心萬里之外的阿根廷和他們有什麼關係,但真正控制美國政權的財閥和政治精英怎麼可能不關心?
而要解決阿根廷問題,德國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德國目前還不肯放棄阿根廷和福克蘭群島,假設如心如意讓德國在歐洲停戰,沒有英國和蘇聯牽制的德國更容易向南美投放力量,畢竟德國從地中海出發走大西洋航線向福克蘭群島投射力量並不比美國遠多少。
即便美國在造船能力、工業生產能力、航運能力上占有優勢,得到整個歐洲力量後的德國在未來也不會太落於下風。李海默默估計了一下,如果美德現在其他戰區停戰,雙方只圍繞阿根廷和福克蘭群島展開爭奪,處於先手優勢與防禦地位的德軍表現並不會差於美方,再加上德軍地面部隊一直以來的顯著優勢,一定要打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更何況美國還沒法集中全部力量進攻南美的軸心勢力,在太平洋上還有個日本在虎視眈眈等著美國。民眾也許對與德國繼續打仗不感興趣,但日本顯然不在此列!這個膽敢偷襲珍珠港的惡棍難道還想不付出代價就逃過美利堅的懲罰?
另一種策略是先不管南美,只管先和日本開片,打服日本後再拿回南美,但等他回去和金上將一交流,後者腦袋搖得和撥浪鼓一般,認為絕不可能,舉出的反駁理由讓李海無話可說:
第一,目前巴拿馬運河處於癱瘓,雖然已在開始緊鑼密鼓展開修復、疏浚工作,但至少要到1945年6月後才能恢復,在這一年半中這條路根本不通,物資、人員、普通裝備能夠通過內陸鐵路線運送,軍艦特別是航母和戰列艦短期內不通過合恩角怎麼實現兩洋部署,而要過合恩角就必須過福克蘭群島的控制與威懾圈;
第二,鑑於目前太平洋艦隊的現狀,要和日本打就必須增強實力,不是調幾艘軍艦過去就能占據優勢的,至少要把現在大西洋艦隊主力拉過去可如果美國拒絕援英的話,大不列顛憑什麼要把寶貴的軍艦和人員交給美國人用?就算是退一萬步說依然得到英國現有實力的全部增援,金上將也不敢說憑現有大西洋艦隊的實力就能壓服日本,而停止援英後皇家海軍新增力量肯定不會再加入美軍了;
第三,從德國態度上可以得知,美德停戰後,德國將繼續與日本來往,直接派人、派艦隊協同日本與美國對抗估計德國人會遵守承諾不搗鬼,但輸送些飛機、軍艦、坦克和日本急需的戰略物資等行為德國是一定會做的,而且還不用像美國那樣是援助,日本擁有比較充分的支付手段,這樣一來二去之後最後就變成德國出裝備、日本出人與美國進行對抗的消耗戰,李海相信美國最終能贏,但代價呢?時間呢?
「所以……」金上將陰沉著臉,很不情願地說道,「雖然以前我認為先歐後亞的方針並不必要,但隨著日本與德國合作的深入特別是聯合艦隊來西半球進行協同作戰後,我相信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不會輕易割捨這種協同這對彼此都有好處,只要雙方高層腦子不壞就不會放棄。另外,當初先歐後亞還是先亞後歐進行抉擇時,大不列顛和俄國還能牽制住德國,現在德國拿下了非洲和中東,封鎖了英國,打得俄國節節敗退,一旦我們從歐洲抽身,歐洲馬上會進入全面黑暗。等德國初步整合歐洲,到時候我們連立足之地都會沒有無論軍艦還是商品。
總之,德國目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我們或者與德國在大西洋上斗,或者與德國在福克蘭群島和阿根廷斗,或者與德國及其代理人日本在遠東和太平洋上斗,沒一樣是輕鬆的。你可以裝作德國不存在,但無論你見或者不見,德國都在那裡,不遠也不近!」
「如何才能迫使德國放棄支援阿根廷和日本?」
「要麼打服他,要麼做出重大犧牲。」
「比如說?」
「把南非毫髮無損地交給德國,用於交換阿根廷的利益……或者,把澳新讓給日本,使德國恐懼於日本力量的崛起而放棄與日本聯手。」
李海苦笑著搖頭:「您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金上將一攤手:「那就是啊……德國這個國家不是靠收買就能成功的,否則當年綏靖政策就不會失敗了,要讓德國的決策符合我們的利益只有兩個辦法,第一是在軍事上打服他這很難;第二是我們用更大的第三者利益與其交換這更加難。本來援英是一張克制德國的好牌,但現在德國已卡住了大不列顛的喉嚨,面對一個奄奄一息的英國,希特勒已不怎麼怕這張牌了。在德國眼裡,我們援助英國只不過是多給他們找點麻煩而已,不拿下亞速爾、不消滅軸心海軍主力不可能改變這種局勢。」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還有一個,不過比前兩者更難。」
「您說。」李海不放棄最後一線希望。
「先和軸心達成一個整體和平的安排,然後我們飛速發展軍事力量,等巴拿馬運河恢復通航、國內陸海軍實力爆棚後再拉出去打。」金上將沉吟道,「需要美利堅先做上幾年縮頭烏龜,徹底的孤立主義,然後再爆發,這次不管其他人,我們一次性打到底!」
李海想了好幾分鐘,緩緩地搖頭:「我覺得很難。」
「我也認為很難。」金上將憤憤道,「就美利堅這種操蛋的政治體制,一旦陷入孤立主義馬上就會削減軍備、壓縮軍隊。4年一個總統任期,為合眾國真正的長治久安和世界地位犧牲任期內的政績?誰干?如果現在把頭縮回去,那就不是臥薪嘗膽,而是憋屈認命了。在這點上,不得不說日本或者德國的體制更適合打仗,希特勒12年前上台,12年來一直堅定不移地推進軍備重建和武裝建設,獨裁也好、欺騙也好、引誘也好、強迫也好,總而言之用了一切能用的手段,要征服世界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然後現在站在世界中央成功背後絕無僥倖,總統為美利堅參與這場戰爭準備了這麼久,像他這樣高瞻遠矚的領導人將來恐怕再也看不見了。如果他的身體能支持,我希望他能再干3個任期,可惜啊……」
李海也嘆息:雖然美國是在珍珠港之後被動捲入戰爭的,但在歐戰爆發後,羅斯福就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戰爭準備軍備研發、陸海軍擴軍、租借法案,幾乎做了實際參與戰爭的一切,只可惜珍珠港事件打斷了該進程,如果美國能推遲2年加入戰局,情況絕不會一樣。
想了半天后,他把今天與霍普金斯去醫院探望和釋放和談意向的消息向金上將透露了一番,後者先是一愣,然後意味深長地笑了,一語雙關地說道:「這幾天降溫很快,我感覺過幾天華盛頓會出現冰雪風暴。」
「是啊,需要找個暖和點的屋子先休息幾天。」
就在霍普金斯通過自己在國會山的力量和輿論關係悄悄釋放「和談」消息時,膽大包天的約瑟夫-甘迺迪已離開日內瓦,秘密去柏林進行訪問,而接待他的人是第三帝國元首、霍夫曼本人。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