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Z計劃(上)

  就在史達林為蘇聯柔軟的下腹部有可能遭到德國猛烈進攻而憂心忡忡時,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卻是心情大好,激情滿懷,最近一段時間海軍好消息連連:

  12月中旬,按重巡洋艦標準建成的塞德利茨號(希佩爾海軍上將級)投入試航,各方面情況良好,汲取教訓而採用的新主機也沒出現歐根親王號常出的毛病(後者在10月底才徹底維修好),試航時最高速度順利地跑出了9節。記住本站域名¥f

  1月13日,建造期長達6年,屢經挫折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提前建成交付,這條被施佩爾當成海軍頭號工程的軍艦傾注了所有人的關注,不僅船廠工人自覺加班加點搶工,空軍為保障安全,專門抽調2個戰鬥機大隊予以保護(在戈林時代是不可想像的),霍夫曼、施佩爾親自出席了交付儀式,老元帥在交付儀式上激動得淚流滿面,並一直在船上待到開會前一天才下艦。

  新航母取消了礙事的150mm艦炮,改善了全艦重心,擁有60mm厚裝甲覆蓋的航空甲板可充分抵禦250公斤航空炸彈的攻擊,而在優化艙室構造、取消艦炮彈藥庫後,艦載機從設計時的42架上升到了58架常用+6架後備,新式艦載機開發成功後,齊柏林號將搭建全新的艦載機編隊,原先的bf-109t,ju-87c一律退居二線成了訓練機。

  除齊柏林號提前交付外,義大利轉交給德國海軍的天鷹號航母舾裝工程也在緊鑼密鼓中進行,預計3月末正式建成交付,再加霍夫曼從法國人、義大利人、日本人手裡通過各種手段弄到的軍艦,德國海面艦艇的噸位實力在短期內翻了一倍,海軍部正在調整組織架構,準備編成大西洋、地中海兩個主力艦隊和波羅的海分艦隊。

  兩天後,元首副官告訴雷德爾準備召開海軍軍備會議,並透露風聲,元首有可能重啟z計劃,這讓他大喜過望,興奮地好幾夜都睡不著覺。

  其實老元帥更應該慶幸自己逃過一劫:按原本歷史進程,12月31日爆發的巴倫支海戰鬥將是德國海軍的災難日,德國不但沒能截獲從英國出發走北極航線的運輸船隊,反被打得損兵折將,希特勒一怒之下停止了所有水面艦艇的建造,連雷德爾本人也被一擼到底,徹底告別了德國海軍。現在由於北非和中東戰事順利推進,英國部隊被打得潰不成軍,邱吉爾捨不得再將十分寶貴的坦克、飛機往蘇聯送,再加上印度洋航線被封鎖,英國自身物資也開始出現短缺,船隊上的物資很多都被丘胖子挪用並替換為用不著或過時了的物資或裝備,然後英國人為補上這個缺口,再度向美國方面伸手,船隊遲遲沒有出港。

  參加海軍軍備會議的人並不多,除霍夫曼、凱特爾、施佩爾、雷德爾、鄧尼茨外,只有海軍軍備部聊聊數人,海軍航空兵司令官里希特霍芬大將也屬參會人員,但他正率海航主力在非洲作戰,他表示會在肯亞戰事完成後立即回國上齊柏林號。

  會議開始後,還沒等雷德爾把原z計劃中有關h級、o級戰列艦的思路闡述一遍,施佩爾已笑眯眯先開了口:「日本方面告訴我們,除目前正在加緊施工的大和級第三艦(信濃號)外,日本海軍已不準備開工新戰列艦,甚至連建造周期長的重巡洋艦都不打算建設,當前造艦核心是航母、輕巡洋艦、驅逐艦和其他小型艦隻,潛艇另論。因此,重啟的z計劃也會遵循該思路。」

  雷德爾的臉一下子僵在那裡,半天不知道該怎麼接話,想了好一會才婉轉地提醒:「從日本的實踐和南所羅門海戰役來看,超級戰列艦哪怕在航母對決為主的海戰模式中也能發揮最佳效果,我們的軍官登上了這次來的武藏號,深切感到……」

  霍夫曼擺擺手:「我們目前擁有提爾皮茨號,再加義大利人已轉給我們、將於7月份完工的帝國號,同時還可指望義大利現有戰列艦的協助,應該說已不缺戰列艦了。戰列艦特別是超級戰列艦建造時間太長,基本上都在4年以上,您認為戰爭還要打這麼久麼?」

  「這……」雷德爾啞口無言。

  海軍大將、海軍軍備部部長卡爾-威澤爾尷尬地朝海軍總司令笑笑,他比雷德爾早知道一點內幕,但他不願意直接捅破這層紙,於是接口道:「根據元首指示,重啟後的z計劃重心確定為航空母艦、輕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

  在真實的歷史時空中,由於希特勒停止了德國大型水面艦艇建造,威澤爾和另一位海軍大將威廉-雷恩一起被任命為負責核武器研究工作的主管,但現在「超級炸彈」項目直接由施佩爾主管,兩人依然負責海軍裝備的開發和生產。現在海軍要開發的東西更多,不但有日本傳來的艦艇、魚雷、特大型潛艇等技術資料,還包括大量內部改進計劃,再加z計劃又要重啟,兩人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充滿熱情地投身於海軍軍備重整事業。

  「這是從法國手裡拿到的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在義大利船廠內對其進行了徹底維修與改建設計,到目前為止,修復工作已接近完成,後部甲板正在拆除,預計到本月底全部拆除工作能結束,該艦艇的改建設計是……」

  「這是什麼?」雷德爾在幻燈片上看到了一個用他多年海軍常識難以理解的設計,頓時驚呼起來,「不是說改建成航空戰列艦麼,怎麼變成這樣了?是日本人想出來的?」

  凱特爾、施佩爾、鄧尼茨等人也是頭一次看見造型如此奇特的軍艦,一個個露出狐疑之色。

  「元帥閣下,由於敦刻爾克級獨特的造型——兩座4聯裝火炮均在前甲板,因此天生具有改建為航空戰列艦的優勢,我們最初打算拆除後部設施並全部用於鋪設甲板。但經精確計算與實地考察,改建後的甲板長度僅有120米,即便考慮一定程度的外飄,也只能勉強達到127米。」軍備局設計師、海軍少將卡爾-舒伯特通過幻燈片顯示了最初的改建思路——前半部分是中規中矩的艦炮火力與艦橋,後面是航空甲板。

  「從理論上說,由於彈射器和多道液壓攔阻索的存在,120多米甲板用於艦載機起降是夠了,但實際運用中風險很大。從日本航母使用經驗來看,飛機著艦因掛不上攔阻索而存在一定失敗機率,在速度慢、重量輕的雙翼機時代,降落失敗還用攔阻網回收,現在再採用這種回收辦法會造成機體受到不可恢復的損失,因此現在降落失敗通常採用復飛來解決,我們的最初設計是沒法復飛的,問了日本方面也沒太好的解決辦法——他們給出的建議是航空戰列艦隻管起飛不管降落,或者乾脆在水面迫降後回收。」舒伯特聳聳肩,「可惜大西洋條件太差,我們不像日本在太平洋上擁有眾多島嶼可供降落,飛機必須著艦降落。」

  為解決著陸失敗與復飛問題,海軍設計局設計師們嘗試了數種腦洞大開的方案,包括多道輕型攔阻網層層連結、在艦橋下開緊急通道口便於復飛等方案,效果非常差,降落似乎成為航空戰列艦的死穴而難以克服。

  面對眾人的困惑,舒伯特微微一笑:「元首一直高度關注航空戰列艦改進方案,得知該困境後,他用一張手繪圖給了我們足夠的啟發——既然一條半封閉的甲板不夠,那就再變一條暢通甲板來,於是我們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大規模調整,並開始運用這種斜角甲板……」

  設計方案中的斜角甲板與主甲板呈11度夾角,根據思路,飛機將從斜角甲板部分降落,一直落到艦尾停住,然後通過升降機進入機庫並回收,與此同時,考慮到艦體平衡和合理的甲板長度,擬將該艦第二組4聯裝炮群拆除,將艦橋轉移到被拆除炮塔位偏右處,因只剩下一座炮塔,對觀瞄、指揮要求大幅度降低,艦橋可實現小型化並從塔狀變成接近齊柏林號航母的條狀,原二號炮塔彈藥庫和炮塔座圈空間擴大後變成航空彈藥存儲處。因不涉及鍋爐位置調整,只需要進行部分煙道調整,因此整體改建時間壓力非常小。

  「改建後的主甲板長度可達166米,斜角部分大約為176米,甲板寬度最寬處46米,最窄處27米,首尾各有一部升降機(載重8噸),從目前海軍主力艦載機來看,起飛、降落均無問題,主甲板裝甲厚度90mm,核心覆蓋區域長度約135米,可抵禦英美常用的1000磅航空炸彈(454公斤)攻擊,由於炮塔、艦橋重量減少,全艦整體重心甚至略有改善了,垂直穩定性較好,唯一的遺憾是載機數量偏少,且起飛和降落不能同時進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