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血紅色的篇章

  【後世談及兵家,必將會提及的便是那本《孫子兵法》。這本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優秀的軍事著作。】

  春秋末期,吳國。

  孫武在看到天幕後,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刻刀,對於天幕中所提及的《孫子兵法》更是生出了一抹激動之色。

  「不知道這孫子兵法有何奇異之處,居然值得被後世如此推崇。」

  平復好心情,孫武將一盤鐫刻好的竹簡小心翼翼的攤開,只見上面赫然便是他所著兵法的開篇,兵者國家大事……

  將其重新擺放整齊後,他啞然一笑。心中激動有之,但是更加多的卻是一種彷徨之感。

  他雖然見到天幕提及到了他所著兵法的開篇,但是因為更多的內容並未展露,

  所以此刻的他,還不敢確認這天幕上的《孫子兵法》就是他所著的這一部。

  自從他被吳王闔閭猜忌,貶到這邊境之地後,他的一腔熱血和滿腔抱負,便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兵法,為後世留存下一部值得載入史冊的兵法,便成為了他現在的唯一願望。

  【時至今日,《孫子兵法》這一經典已經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更是流傳近百個國家。成為我國被翻譯最多的三大奇書之一。而這本書的名字,更是被直接翻譯成了戰爭的藝術。】

  「戰爭的藝術嗎?」

  秦始皇看著天幕喃喃自語,作為一位橫掃六國的帝王,他十分清楚武力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沒有那一場場戰爭,便沒有他秦國的大一統。故而相較於儒家,他對兵家思想格外看重。

  漢朝,武帝年間。

  漢武帝捧著手裡剛剛被呈上來的《孫子兵法》觀摩許久後不由發出一聲長嘆。

  「寡人每讀此書,便會生出一番不同的感悟。難怪後人會對其如此推崇。」

  劉徹此生最大的抱負,便是想要覆滅匈奴。

  故而他收藏了流傳至今的許多兵書,以供他從中汲取經驗。而在這所有的兵法之中,他對這部《孫子兵法》卻是尤為喜愛。

  他的很多思想,也間接的受到了孫子兵法的影響。

  比如『制人而不制於人』,這便是他主動出擊匈奴的主要原因。

  東漢末年。

  孫權瞥了眼天幕,隨即將嘴給歪成了個瓢。

  「呵!兵法?我有十萬大軍,如今優勢在我,我要這兵法又有何用。

  到時候,我吳國大軍貼臉,任憑他張遼施展陰謀詭計,都必將會被我的大軍給碾成齏粉。」

  宋朝時期。

  自趙匡胤之後的皇帝們,在看到天幕盤點兵家後,頓時便沒了興趣。

  儘管底下的一眾武將,正眼巴巴的看著他們,可除了讓他們心煩外,別無他用。

  趙光義:「朕熟讀兵法,豈用這後世子孫來指手畫腳。沒人比朕更懂打仗,就算是那李世民也不過是命好罷了。古來帝王又有幾人能在軍事上超出於朕。」

  趙恆:「哼!兵法?小道爾。朕手上可是有著郭大仙的道法在,十萬金軍彈指可滅。」

  趙構:「兵法怎麼能和朕的書法相提並論,一群武夫舞槍弄棒,看上去一點兒也不文雅。」

  明朝,正統十四年。

  朱祁鎮看著天幕,微微有些愣神。

  「王振,你說朕要不要現在學點兵法再出發?」

  王振正在一旁給朱祁鎮扇著風,聞言連忙道:

  「陛下,您繼承了太祖太宗以及宣宗的優良血統,打一個也先還犯不著您如此辛勤。」

  朱祁鎮聞言身體放鬆,「我有王振,亦可統率二十萬大軍。」隨即他便愜意的吃著葡萄打量起了天幕。

  【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在打仗的時候,還會遵守最基本的戰爭禮儀,首先要有一個正當的理由,其次還要下戰書。

  隨後雙方便會選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兩個國家家裡都沒什麼事兒,國君健康,沒鬧饑荒。)

  然後挑上一塊風水寶地(兩國邊境線,屬於荒地影響不到別人。)

  確認無誤後便可以拉起陣仗(兩方的戰車數量要相等。)

  最後你才可以來上一場酣暢淋漓的較量。(在這期間,兵對兵,將對將,不允許補刀,更不允許擒賊先擒王。)

  直到一方戰敗逃跑後,作為勝利者也只能夠追出五十步。】

  天幕講到此處,播放到了一段影視視頻。

  只見一隊楚國士兵,正在追擊一輛逃跑的戰車,可還沒有追出幾步,那輛戰車卻突然陷入泥坑裡跑不動了。

  晉國的士兵站在戰車上有些尷尬,楚國的士兵臉上卻露出了無奈之色,隨即兩國士兵合力最終才將這戰車給修好。

  緊接著,晉國士兵在楚國士兵的注視下開始了新一輪的逃跑,而楚國士兵則接著開始了新一輪的追逐。

  追到半途,戰車又壞了,兩國士兵只能繼續對著戰車修修補補。

  直到楚國士兵護送著晉國士兵回到了自己的營地,這場追逐才給劃上了句號。

  東漢末年。

  曹操看著天幕喟然長嘆。

  「若那孫劉皆是這般,吾又何必會如此辛苦啊!當今天下四分五裂,我曹孟德欲為大漢一統大業,時常殫精竭慮,可竟被這世人污衊為奸佞反賊。」

  劉協見曹操聲情並茂的宣洩完畢,幽幽的來了一句。

  「丞相,朕現在可以吃飯了嗎?」

  【春秋有春秋的規矩,戰國有戰國的道理。

  當孫子的一句兵者詭道也,暴力的撕碎了周禮的華美外衣時。

  存續下來的那些諸侯國,便紛紛意識到了,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學會各種陰謀詭計。

  別人國君死了,這是機不可失。別人國家遭災了,這是天賜良機。將敵人砍倒了,必定要剁下其首級。

  什麼狗屁道義,只有贏了才是唯一的真理。

  就要不擇手段,也只有不擇手段,你才能在這場戰鬥中存活下去。

  畢竟規矩是死的,死守規矩的便是死人一個。

  當白起殺降,一口氣坑殺了四十萬的趙軍,世人會說其殘忍,亦會說其手段骯髒。

  但是這些評論,卻絲毫不影響其在兵家的地位,也沒辦法讓那四十萬的冤魂,從那腐朽的泥土裡給重新爬出來。

  可以說,兵家一口氣拉低了道德的下限,並將戰爭給推向了血紅色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