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東瀛都護府
永安公主府,當白止聽到皇宮之中的事情,當即感到有趣。
一旁的李歆霓聽到具體的事情之後,卻也露出好奇之色。
「倭國……」
李歆霓似乎是在回憶著關於這個國家的事情,不過對於不關心國事的她,自然沒有任何關於倭國的信息。
而一旁的白止聽到侍者說的消息,自然就想到了什麼,也瞬間便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倭國國王要改名為天皇……」
這件事在原本的歷史中也是發生過的,好像是在隋朝,倭國當時的國王就想取名為天皇,於是將國書送到當時的隋朝請示當時的隋朝皇帝,並且請求隋朝皇帝能夠同意。
但是結果非常的明顯,隋朝皇帝怎麼可能會答應,一個小小的藩屬國,竟然想取天皇之名,只是想站在皇帝的頭頂之上嗎?
於是當時的隋朝皇帝直接就拒絕了,甚至還派人斥責了倭國的國王一番!
只是沒想到,此事此刻倭國的國王竟然還沒有死心,仍然想著取天皇這個名字。
至於這件事情如何處理,答案就非常明顯了。
不過白止又看相從宮中而來的侍者,然後詢問道:「內閣之人如何看?」
「回神鳥,丞相認為應當不允,並且還需要派人前往倭國斥責,畢竟倭國此舉有冒犯天國之相!」
聽到侍者的話,白止微微點頭,然後又對侍者說,「你先回去吧,並且告訴內閣丞相,稍後我會進宮一趟,再細細商議關於倭國的事情。」
「是!」
待侍者離去之後,一旁的李歆霓看向白止,臉上露出好奇之色,並且詢問道:「不知神鳥打算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畢竟從白止的話中可以聽出,神鳥並不打算簡單處理這件事,似乎還有其他的處理方式。
白止看向一旁的李歆霓,沉默片刻並沒有多說,只是說了一句,「當我從宮中回來之後,你便明白了!」
聽到白止的話,李歆霓也不再多問。
皇城,未央宮。
偌大的宮殿之中群臣列坐,因為有侍者傳來的消息,稱神鳥即將入宮,故而他們都在宮殿之中等待。
此時的文武百官們也都討論著倭國國書的事情,雖然他們對倭國國書的內容感到氣憤,但顯然也沒有想到神鳥竟然會因為這件事而親自入宮。
很顯然,神鳥也因為這件事而感到憤怒。
「不知神鳥會將如何處理倭國!」
「區區彈丸之地,應當是派人斥責一番而已!」
「此言差矣,雖然倭國乃是一島國,但是土地也頗為廣袤。」
一名身著甲冑的軍中將領說道,對方乃是當朝大將軍,也處在內閣之列。
「土地廣袤?難不成大將軍連倭國都要攻打?」
一旁的人聽到這裡,竟然不認同大將軍的話。在他們看來,倭國只不過是一個島國,與偌大的大唐相比,簡直就是螢火與皓月爭輝。
心中不由自主的蔑視。
大將軍聽到一旁其他人的反駁,也沒有多說,武將本來就是求戰若渴,自然也希望在沙場之中征戰,建功立業。
對於朝堂之上的事情,雖然也發表意見,但也極少參與。
「以我之間,這倭國同大唐隔著茫茫大海,也不至於費心費力的渡海而去!」
「雖然倭國也有土地,但同大唐相比實在是貧瘠無比!」
「只需要派人斥責就行了,若是直接派兵攻打,豈不是失了天朝上國之風範?」
「……」
……
聽著宮殿之中的討論聲,已經在宮殿上方傾聽多時的白止不禁搖頭,他也有意想聽一聽文武百官的想法,只是沒有想到,此時此刻就已經有些人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威風之中了。
沉湎於過去的國威之中,只能使自己原地踏步,逐漸落後於世界,這是在後世之中用生命於血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以白止不想希望這一次讓後世之人重蹈覆轍。
聽著下方文武百官的討論聲,白止緩緩現出了身形,下方的人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神鳥的身影,然後瞬間便停止了談話。
「我等見過神鳥!」
「我等見過神鳥!」
「……」
文武百官三聲行禮,對出現的神鳥畢恭畢敬。
白止見此,只是微微的點頭,然後出聲讓所有人起身。
隨後才出聲說道:「對於你們警告過來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
「對於倭國……」
白止微微停頓片刻,然後看向一旁的內閣丞相,「不知丞相如何看?」
聽到神鳥點名,丞相張華中似乎也已經有了準備,當即出列說道:「對於倭國不敬大唐,以臣來看,只應該派人斥責就行,若是懲罰過於嚴重,恐怕會使周圍藩屬國對大唐產生敬畏之心!」
聽到丞相的話,白止不禁微微搖頭,心中有些失望。
自己白止又詢問了其他一些人的意見,得出的答案也大差不差,最後白止又詢問了一些軍中武將的意見,卻讓白止眼前一亮。
「回神鳥,臣乃是軍中武將,對於治國方略,雖不說一竅不通,但是也不如朝中諸多同僚,但是臣卻知道一點,大唐周邊之敵國,之所以對大唐如此恭敬,不是因為大唐有多知禮,更不是大唐對他們有多好,而是因為大唐有強大的軍隊!」
「大唐天兵一至,四海皆服,外敵皆降,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聽到這裡,白止不禁認同的點頭,心中很是滿意。
下方的文武百官看到神鳥如此反應,也逐漸猜到了神鳥心中的想法。
待那名武將說完,白止這才開口,「想必諸位也已經知道了我的想法,應當也有許多話想要說。」
「對於倭國不敬大唐,窺一斑而知全豹,從中便可以看出倭國的狼子野心,故而不可不防!」
「倭國知小禮而無大義,一朝一夕的敬畏,只能讓他們的暴戾越積越多,最終只需要以後大唐稍微衰弱,他們就會露出獠牙!」
「如此,還不如一勞永逸,直接派兵將倭國變為大唐的疆土,以華夏經典禮儀約束,使其知禮,使其恭敬,使其敬畏!」
白止看向宮殿之中,發現一些軍中武將聽到自己的話,臉上頓時露出狂喜之色,少數的文臣聽到自己的話卻不禁皺眉。
於是白止直接拍板,命令道:「從今日起,內閣最主要的任務便是攻打倭國,朝中上下一力配合,軍中武將要遵從調令,朝中百官要聽聞武將、將帥之意,深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儘快將倭國拿下!」
「是!」
聽到白止的最終命令,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皆一齊應道。看著他們的模樣,白止又想到了這兩年大唐的運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己選出的內閣十五名成員,不至於說沒有任何私心,但也算都是為國為民。
瑕不掩瑜!
科舉制、政令施行、朝中廉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女帝在位時都要好。
畢竟有自己這個神鳥進行限制、監督,恐怕也沒有人敢以身試法。
但是白止卻知道,此時的共和在許多方面還都不夠完善,此時的大唐之所以能夠正常的運轉,在很大的一方面是因為自己選出的內閣之人都能保持一定的公正、廉潔、一心為民。
同時還因為有自己這個神鳥的緣故,使一些官員心中敬畏,不敢做出不法之事。
……
隨著朝堂之上的事情傳出,整個長安城中的百姓也都聽為了倭國國書的事情,一時間都憤慨不已。
在他們看來,大唐天威遠揚,即使是在前朝都盛極一時的北方遊牧民族、西語諸國,在大唐的兵威之下都一一臣服,而此時的一個小小的倭國,彈丸之地,竟然做出對大唐如此不敬的事情。
就是因為此時的大唐暫且沒有皇帝,竟然就敢取天皇之名,簡直就是天大的不敬。
「倭國是什麼國家?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也有人對倭國沒有任何的記憶,畢竟在一些人看來,除了大唐之外的一些國家,根本就不值得自己去記。
而倭國就是其中之一。
「倭國竟然向大唐遞上來了這樣的國書,不知道朝中百官是如何應對的?」
「這件事好像連神鳥都驚動了!」
「據我所知,應當是朝中百官不知如何處理,故而去請示了神鳥!」
「原來如此,那不知道神鳥是如何處理的?」
「最新消息已經傳出,此時長安城外的軍中大營,已經有軍中士卒正在準備輜重,顯然是要打仗了!」
「如此說的話……」
一些人將前後關係進行聯繫了起來,然後驚訝的說道:
「神鳥這是要打算攻打倭國!」
「太好了!」
「聽聞在東南沿海地區,有海上賊寇時常劫掠沿海漁民,其中便有從倭國而來的人!」
「這只是原因之一,不過總的來說,我大唐是一定要攻打倭國的!」
「大唐疆域將會再次擴張!」
「此時的大唐疆域已經廣袤無垠,無論是前漢還是此事,疆域的擴展無非是漠北與西域,還從未獲得海上之疆土!」
「此時此刻,大唐將獲得海外領域!」
「……」
對於大唐攻打倭國的消息,城中百姓們也顯得非常的亢奮,雖然此時的大唐繁華強盛富裕,但是大唐的百姓也不缺乏兇悍血性。
不知天下士人皆佩劍而行,路見不平,拔劍相助。亦或是有書生持劍投筆從戎,跟隨大軍,做出宏偉詩篇。
所以,當長安城內傳出大唐將要攻打倭國的消息之後,整個大唐的人都表現出一種積極好戰的氛圍。
但是這種好戰,又是建立在大義之上。
倭國為藩屬國,不敬宗主國,這乃是其一。
倭國時常有盜賊,擾大唐東南邊境,這乃是其二。
倭國狼子野心,有倭國之人在大唐朝鮮都護府暗中行事,欲行叛亂之舉,這乃是其三!
而大唐攻打倭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準備好的,第一點便是大唐和倭國之間隔著茫茫大海,大唐大量軍隊欲要前往倭國,需要乘坐大船。
雖然大唐的戰船一時間不夠,但是卻有許多民間商賈主動捐獻大量商場,以作為戰船使用。
與此同時,後勤等問題也在被迅速的解決,大量紅薯製作而成的軍糧被搬運送上船,民間遊俠自發組成的遊俠士卒,也一同登上了去往倭國的大船。
戰船之上,長槍如林,旌旗招展,在海風大浪之中,卻巋然不動,猶如泰山!
大唐攻打倭國之勢,千鈞一髮,就在此時!
……
大唐兵威強盛,威名遠揚。長安城內就有許多倭國人在長安學習,當聽到大唐將要攻打倭國的消息之後,頓時震驚不已,面色惶恐。
連忙將消息傳回倭國國內,繼而引發了倭國境內的一片驚恐。
而在倭國國內也迅速分成了兩派,一派便是要和大唐作戰到底,誓死不降。而另一派便是表示直接投降,在他們看來大唐就是無法戰勝的。
因為也是這個時期,倭國派了許多人去往大堂學習,學習大唐的先進文化、技術、政治治理,對於大唐的強大已經銘刻在了骨子之中。
讓他們生不起反抗的欲望。
……
長安城內,永安公主府。
對於大唐攻打倭國的事情,白止直接放手了。畢竟在這個時代的大唐,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一流國家。
真正能夠和大唐交手的,也屈指可數!
至於東海之中的小小島國,不過是一個指頭的問題。
當然,白止也沒有驕傲,也叮囑了內閣之人要小心翼翼,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對付倭國也要認真對待。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大唐還要先進一點的元朝,幾次攻打倭國都失敗了,還是要吸取一定經驗。
一旁的李歆霓處理了女宮和君子樓的事情,也時常關注著朝堂上的事情,自然也聽說了大唐將要攻打倭國。
此時,李歆霓坐在李歆霓的一旁,看著從宮中送來的重要文書,李歆霓不禁問道:「大唐將倭國覆滅之後,將要如何治理呢?」
在李歆霓看來,倭國和大唐隔絕著大海,比大唐如今任何地方的治理成本都要高。
「如何治理……」
白止沉吟片刻,道:「首先,就要將倭國改名為東瀛都護府,其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