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之後,魏胖子和8名隊員已經在沿海某地某個大型的軍用機場上了。💎😂 ➅➈ร𝐇𝕦𝔁.𝕔𝓸м 😡😝
他萬萬沒想到,李正最後給出的滲透方式居然會是空中。
空中?
那不是死路一條嗎?
但偏偏不。
此時,距離魏胖子大約三百米外有個銀色的大傢伙。
這玩意巨大無比,有小半個足球場那麼大。
跑道和停機坪上早已清空,整個機場被嚴密封鎖起來,就連附近幾公里內都布置了部隊的警戒哨。
如此嚴密,就是為了這個行動。
那個大傢伙如果按照以往魏胖子的常識來講,它應該叫做氣球。
但這玩意顯然不是個一般的氣球,它有著龐大的身軀,還有一個特製的吊艙,剛才魏胖子好奇問了在進行測試和檢查的工程師這東西是不是個熱氣球,工程師告訴他,這東西學名叫做「智能平流層浮空器」。
新鮮!
魏胖子當場就笑了。
不就是氣球嘛!
那個戴著一雙眼鏡的工程師非常固執地糾正他,說這就是平流程浮空器,氣球是氣球,它是它,浮空器是氣球的一種,但不是普通的氣球。
這番話把魏胖子直接繞進去了。
工程師見狀,只好一邊工作一邊向好奇的魏胖子科普了一番。
平流層浮空器只能說是熱氣球的分支,人們日常接觸到的氣球,就是最常見的普通浮空器。
而智能平流層浮空器比一般的氣球飛得高、留得久、能載重,不僅能執行多樣化天地探測與通信等任務,作為臨近空間的新型智能化平台,有一定的軍事用途。
一般來說,氣球的最大升空高度,由球皮的材質、彈性以及厚度等決定。普通氣球通常採用乳膠材料製成,多用於慶典活動。隨著飛行高度增加,乳膠氣球不斷鼓脹,球皮不斷變薄,往往上升到2000米高空附近就會爆炸。
同時,乳膠氣球在高空受到強烈的紫外輻射和臭氧腐蝕而產生「內傷」,球皮會快速老化。因此,乳膠氣球相對「柔弱」,它的飛行高度、飛行時長、搭載重量十分有限。
為了開展高空科學試驗,科研人員從20世紀60年代起相繼開始大規模研發高空氣球。它採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通過材料性能改進,保證氣球在-70℃低溫、強臭氧、強紫外射線等極端環境下可以長時間穩定工作。
最初的高空氣球也叫零壓氣球,它在球體底部用管道與外界大氣連通,使得氣球內外氣壓相等,壓力差為零,這樣保證氣球不會因為球內壓力過大而炸裂。零壓氣球的體積巨大,甚至可超過一個小型體育館,能吊起與一輛小汽車重量相當的載荷。
它的飛行高度可達30~40公里,可以持續飛行數周,被科研人員廣泛用於執行宇宙線觀測、光譜分析和航天試驗等任務。
當然,零壓氣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於球內外連通,內部氣體會不斷流出,氣球難以長時間保持設計的飛行高度。
此後,高空氣球經歷了一輪「強筋健骨」的技術革命,發展形成了超壓氣球。它採用全封閉的南瓜形氣球結構,避免了氣體從球體流出,這種三維結構讓氣球可以承受更大的內部壓力。
此時,超壓氣球就像練就了「鋼筋鐵骨」的「憋氣」高手,在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一定的體積,看起來就像一個透明的巨型南瓜。
目前,採用超壓氣球技術的平流層浮空器,能實現300天以上的超長連續飛行,完成環球飛行,有些性能堪比衛星。
此前,由於沒有像飛機那樣使用發動機與控制舵面,氣球難以精確控制其飛行航線。
被動受制於風場的氣球,如同大海中隨波漂流的船隻,時常無法順利抵達目的地。
這個難題隨著環境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新一輪技術革命為平流層浮空器裝上「最強大腦」,從「隨風逐流」被動飛行進化到「馭風萬里」主動執行任務。
新型智能平流層浮空器應具備三大技能:「知風」「用風」「馭風」。
「知風」是指及時、準確獲取所處位置及目標區域的風場信息,從而獲得複雜多變的風場「列車時刻表」。
「知風」的手段主要包括探測和預報。由於地基和天基探測手段難以在時間和空間上覆蓋高空氣球活動範圍,平流層浮空器需要搭載重量小、能耗低的風場探測設備以提供小範圍的風場信息。同時,為有效進行大時間空間尺度飛行,還需藉助氣象部門的「鎮館之寶」——全球中長期天氣預報系統,提供大尺度範圍的風場信息。
「用風」是指平流層浮空器通過「坐電梯」方式到不同高度的「站台」上「搭順風車」,也就是高度調控技術。常見的高度調控方式是在浮空器的球體內置一個小球,通過將外界空氣充入或排出小球,改變浮空器的總重量。例如,當浮空器需要到高一點的「站台」,首先排氣減重,使重力小於浮力而上升;當到達新飛行高度「站台」時,再進氣增重,使浮力與重力相等而懸停。
「馭風」是指平流層浮空器根據風場「列車」特點和任務要求,決策什麼時候「坐電梯」、坐到哪個高度「站台」。
可以說,這玩意就跟一個高空飛機沒啥太大區別,能載貨,能載設備,也能載人。
但相比起飛機,這玩意有著特殊的優勢。
因為這東西隱蔽性極高,因為它使用的材料很特殊,雷達反射極小,加之高度太高,導致了地面雷達對它的探測能力非常弱。
在目前紅方所處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智能平流層浮空器」進行對宮島的滲透,是最意想不到又是最佳的手段。
不過,這種平流層浮空器對於魏胖子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
目前包括他在內的9名隊員都參加過高跳低開的傘訓,但那都是在10000米高度以下,從沒試過在30000米以上的高度進行空投。
一個不慎,就是死路一條。
數小時過去,工程師進了機庫通知:「浮空器準備就緒,可以登艙了。」
魏胖子略顯笨拙地站起身,此時他身上穿著厚重的增壓服和氧氣裝置,還有一個武器包,整個人身上至少有一百多斤的裝備,站起來都要用很大的勁。
「兄弟們!」
他回過頭,舉起了手,朝眾人揚了揚。
「出發了!」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