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倆交流完這次出國的事之後,楊興盛沒讓楊振興今就去上班。
出門這麼久,即使昨睡過一覺,楊振興臉上依然帶著些許疲憊。
索就讓他繼續在家裡調整休息一。
而且去法蘭西這幾的時差,回來後需要兩時間再調整回來。
其實楊振興覺得自己沒嘛問題,時差從港島開始就有在調整。
昨回來傍晚一直睡到今大清早,基本不存在任何需要調整的必要。
但是爺爺既然這麼了,楊振興只好照著辦,目送爺爺出門後,回到院兒里躺椅子上看書休息。
不過他突然想起一件比看書休息更重要的事。
「狗子!人在哪呢?過來我找你有事兒!」
「來了楊哥,找我嘛事兒啊?」
屋裡頭看著自己得到的紀念品的劉建業聽到楊振興在院兒里喊他,立刻走了出來。
「坐。」
扯著對面的凳子,楊振興示意對方先坐下話。
「昨兒回來一堆事兒鬧得我腦子都暈了,你高考考的怎麼樣?」
沒錯,就在楊振興在法蘭西參加決賽的時間裡,國內的高考同樣在進校
他昨回來,到今已經是高考結束後的第三了。
不然昨的話,何尚超和李國慶也沒工夫大下午的跑他家裡來等他睡醒。
聽到楊振心問題,劉建業有點兒沉默,緒不太高的回答道:「不怎麼樣,我估計考不上大學了。」
「考得不好?」
「考完就跟三兒和條子對過答案,結果發現不一樣的地方多的。」
楊振興楞了一下,緊接著不知道該些什麼。
不過他還是想要替自己發掙扎一下,問道:「不是還有普通高校嗎?難道也讀不了嗎?」
「楊哥,今年全國參加考試的有三百多萬,最後能錄取八十萬都是燒高香了,京城更是如此,不光要跟自己人競爭,還要跟全國各地的考生競爭。」
劉建業的確實不假。
楊振興沒有上學,不去考試,不知道一些僅有學生們知道的信息。
這年月不管是京城還是全國各地,所有的學生都玩兒了命的學習。
晚自習到**點都是正常,周末補課,寒暑假提前開學補課習以為常。
也不存在什麼家長心疼孩子,公知大喊『減負』的事發生。
因為這個年代沒有擴招的大學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學錄取率實在是太低了!
拼了命的學還不一定能考得上,更不要那些不拼命的,可能高中都上不了。
這年代考上大學未來人生一片坦途,考不上大學就只能出去打工種地或者回去再讀一年。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出路。
拿去年1991年的錄取率看,全國參加高考有296萬人,比92年少了7萬。
最終錄取的只有62萬人,錄取率只有21%!
剩下的234萬人全都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成了待業青年!
哪裡像現在一樣,全國九百萬一千萬的高考人數,最後錄取率能達到七十多。
今年的三百萬人裡面,如果算上去年重讀的人,劉建業這些第一次高考的新生面臨的難度會更大。
沉默了一會兒,楊振興才道:「現在不是還沒出成績嗎?等出了成績之後再看看,如果差距不大的話,我問問我認識的那些領導,看看能不能走關係去一所普通大學讀書。」
楊振興這句話並不是打腫臉充胖子。
雖然認識的人不多,但是像陳會長或者蔡大使這些人,或者是市烹協的段會長等人。
他們出面把一個孩子塞進普通高校並不是多麼難的事。
但是劉建業並不想讓楊振興這麼做。
「楊哥,你認識的那些領導都是未來能幫到你的,如果因為我就消耗他們的人,不值當的,再你這麼就求他們辦這種事兒,以後他們又該怎麼看你?」
楊振興不在意的擺擺手,道:「沒事兒,我認識的那些爺爺對我都很好,不會在意這些事的,再嘛事兒能有你上學重要?」
劉建業見此,真的有些著急了,他趕緊搬著凳子坐到楊振興邊,抓著他道:
「楊哥,爺爺為了供我上學已經花了很多錢了,如果再讓爺爺每年掏兩三千讓我讀大學,我怎麼可能心安?
如果我成績好的話倒也沒嘛,等回頭念完出來我有了本事還能回報爺爺。
但是我成績不好,本來就上不了學,再為了我搭人,還要花錢,根本不值得這樣做!」
「有什麼不值得的?」
楊振興坐直子,看著劉建業道:「只要能上大學,學到了本事,現在付出再多難得你以後就報答不了爺爺嗎?
你問問你周圍的同學,如果他們能有機會上大學,你問問他們願意出什麼樣的條件去讀書?
我已經沒機會念書了,但是你不能跟我一樣沒有學歷、知識,而且不讓你讀書姆們家怎麼對得起劉叔叔他們在之靈?」
聽到楊振興提及自己父母,劉建業變得有些沉默。
不過他依然咬牙道:「楊哥,就算我爸爸媽媽還活著,遇到這樣的況他們也不會答應的!」
隨後劉建業又故作輕鬆的:「我想求爺爺過幾許我去店裡上班,這樣我就能學習一些經營飯店的知識。
等以後學會了就能一直在楊哥你邊幫襯你,把飯店經營的更好。
再楊哥你也不可能一直都讓我打雜吧?隨便給我封個領導噹噹,我也能完成我打想當官兒的夢想不是?」
楊振興覺得兩人再爭執下去不會有任何結果。
他主動終止了這個話題,等回頭爺爺回來之後好好跟老人這件事兒。
既然他楊振興不動、管不動劉建業,自己爺爺出馬,劉建業到時候不聽也得乖乖聽著。
「行了,這事兒回頭等成績出來了再吧!現在還不知道考多少分兒呢,估算這種東西又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
萬一你考的成績不錯能上大學呢?今咱們倆廢的這些話也都是笑話。」
頓了頓,楊振興繼續道:「抓緊回屋換衣服跟我出門兒,昨不少報紙採訪我,今兒肯定能刊登出來。
咱們倆去報亭找找,把刊登我消息的報紙每樣兒多買幾份兒回來,留著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