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興想的就是拉攏一個團體,能獲得更多助力。
但是王全旺明白只是單單必要時的幫助,不足以享受人家自己開發出來的資源。
他點了顆煙,很有誠意的說道:「楊總,我聽說你在魯省單獨建了幾個種植養殖基地,還有配套的加工廚房,和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
不知道你們那的原材料對外銷售嗎?我想跟你簽訂供貨合同。」
他不光是拿出利益,表明自己的立場。
實際上王全旺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從楊振興那裡進貨。
前面提到了,他除了在泉城有幾家店之外,省內其他城市,比如島城、蓬萊那邊,都開設有門店。
他自己沒有那麼多資金去單獨建設自己的配套基礎設施。
泉城這邊跟郊區菜農簽了合同,還要單獨找司機每天把貨拉過來。
雖然菜價是便宜了,可運輸費用不低。
更何況雞鴨魚肉這些肉類原材料,除了找大供貨商進貨,跟農民簽合同沒人能供應夠量。
不同城市這些門店,因為太分散,進貨方面很難做到統一。
就導致這裡面會出現很多問題,還會產生過多的支出。
如果能從楊振興那裡拿貨。
首先質量上有保證,畢竟人家自己的店用的材料也都是一樣的,每天每批貨都有質檢報告,可以追蹤到根源。
哪一步出現問題,直接能找到對應處理的員工,管理非常細緻。
其次費用上肯定比自己在外面零散著拿貨實惠。
不管是蔬菜還是各種肉類,一步到位,不用這樣找這家,那樣找那家。
最後完善的物流運輸系統,能迅速把當天新鮮的食材,配送到省內各個地方。
光那十多輛冷鮮車的車隊,比國企都氣派。
還不說這只是人家一個省份的規模,在國內幾乎每個省份都有類似的布置。
給珠三角和長三角供貨的種養殖基地,面積比國有農場都大,輻射周邊好幾個省份。
至於把命脈交到楊振興手上會不會出現問題,王全旺一點也不擔心。
開飯店或者其他上游企業,供貨這方面無疑是重中之重。
別人稍微起點壞心思,直接掐斷你的供貨鏈,你生意就沒法做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實業企業在做大以後,就會漸漸從找工廠代工,開始收購自己的加工廠的原因。
因為他們不想在供貨上出現任何問題,自己能給自己供貨,完全不需要害怕這方面的問題。
楊振興生意做的這麼大,門店都開到海外去了,壓根不屑於做這樣的事情。
再說他還有明面上的身份,在全國烹協有職務,還是全國代表。
一旦這樣做了,對他造成的影響會十分大,可以說得不償失。
當然王全旺也不是所有原材料都從楊振興那裡進貨。
有道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他自己這邊原來的進貨渠道還會保留一部分。
畢竟事無絕對,自己還是得安排一些防備措施,有後手心裡自然不會有擔心。
經過他這一說,其他人也立馬明白過來,紛紛詢問楊振興是否願意成為他們的原材料供應商。
楊振興心下滿意,但也不好吃相太難看,解釋道:「這一點沒問題,但公司的產能都是按照我們自己的需求安排的生產計劃。
如果你們想要從我這邊進一些食材的話,我可以吩咐增加一些產量,但增加也不會增加太多,種養殖地基面積在那擺著。
可能只會給大家供應一部分蔬菜肉類,如果全部供應,有點困難。」
這一點是現場所有人需要的。
他們跟王全旺一樣,並不打算把店裡全部需要的原材料都交給楊振興供應。
只供應一部分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的。
前面已經說過了,這樣他們可以保留一部分原來的供應關係,發生意外時,不會導致店裡沒有原材料可用。
並非是老闆的那些廚師長或者行政總廚,也願意從楊振興那裡拿貨。
雖然最後拍板決定的不是他們,但他們可以跟自己老闆提建議。
作為最重要的廚房管理者,他們提的建議,老闆們都會認真思考。
只要進的貨便宜,品質又好,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
而且他們給自己老闆找到了更好的進貨渠道,可以穩定他們的位置,增加他們在自己老闆心裡的重要性。
思想已經統一,又結成了一部分利益關係,他們這個魯省餐飲業同盟,算是初步達成共識。
接下來,他們如果在接下來的時間,跟在官方後面,獲得更大的好處。
這一點楊振興沒有過多的參與進去。
說實話,他已經在這次行動中獲得了足夠多的好處。
之前跟領導吃飯是,旅遊局的唐局長也跟他暗示了未來官方會對他的生意更為照顧。
別的不說,只要有省旅遊局,或者旅遊廳,加上省烹協和地方烹協照顧。
隨便給他們店門口掛幾個牌子,客源還不是隨便來?
跟拉攏到身邊的同盟吃過飯,這次魯省之行才算徹底結束。
回到京城後,楊振興吩咐張成安排魯省那邊的後勤管理,和那些盟友對接洽談。
剩下的事情他無需多管,只要注意著大方向即可。
談好歸談好,許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發揮出同盟的優勢,還需要一些時間,互相深入接觸磨合。
不過現在暫時沒有別的事情,但進入下半年,各種比賽開始變得多起來。
全國烹飪協會,繼去年『名廚進北大』活動圓滿完成後,今年又組織了『名廚進清華』活動。
之前搞出那麼大動靜的楊振興,這次肯定逃不過邀請。
除此之外。
全國淡水魚烹飪青年廚王爭霸賽、中國名宴暨私房菜烹飪技能大賽、第三屆全國海鮮烹飪技能大賽、全國中餐技能創新大賽等一系列比賽,也相繼給他發來了評委工作邀請。
甚至世烹聯,也就是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也給他發來了兩個國際比賽評委的邀請。
這是楊振興第一次接到國際賽事評委工作,讓他十分開心。
要知道他現在還不是國家一級評委,能取得這份工作邀請,可以說打破了常規。
他清楚這可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明白了蘇會長那邊的計劃,已經有了一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