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金丹慶典
大唐歷3187年10月,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原本寧靜的桃花山上,仙樂齊鳴,人聲鼎沸!無數修士駕馭靈光向桃花山飛來。
這些修士有御劍而來,有駕馭飛行靈器,還有乘坐各種飛行靈獸,他們都有一個目的,那便是參加劉長旭的金丹大典。
劉家出了一位金丹修士,也就意味著在這數萬里地域內有了足夠的話語權,生活在這個範圍內的家族和散修都要仰其鼻息!
更何況劉家的金丹還是青雲宗的真傳弟子,這個身份就更加了不得了。
所以,很多原本和劉家並沒有交集的築基家族也紛紛趕來祝賀,更有附近的金丹家族派人送來賀禮!
由於前來參加典禮的客人太多,大典司儀便將唱名和唱禮合在一起進行。
陳清平道友恭賀劉真人金丹大成,仙福永享!敬獻二階下品金陽鐵一塊!
黑田谷林家族長恭賀劉真人金丹大成,仙福永享!敬獻一階極品血玉米五千斤!
……
東華城李家李長老恭賀劉真人金丹大成,仙福永享!敬獻二階中品紫晶銅一塊!
……
黃山城陳家陳長老恭賀劉真人金丹大成,仙福永享!敬獻三百年紫陽參一株!
……
東華城楊家楊長老恭賀劉真人金丹大成,仙福永享!敬獻三階下品金劍符一張!
……
劉家高層雖然也曾預料到今天參加金丹慶典的客人不會少,但是看今天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客人還是遠遠超過了原來的預料。
也幸好在劉長旭結丹成功後,劉家為了向外人展示劉家的強大,將桃花山原來的一些家族建築拆除,重新修建了家族祠堂、桃花大殿、宴會堂,貴賓樓。
特別是新修建的宴會堂主體採用一階極品金剛岩所建,顯得極為恢弘氣派,寬敞大廳足以容納數千人在此開會就餐,加上奢華的裝飾布置,讓每一位參加典禮的賓客都不由感嘆劉家雄厚的實力。
劉家之所以要修建這座宴會堂便是為了舉辦族會慶典所用,總不能每次慶典都讓賓客露天用餐吧!
隨著賓客們魚貫而入,宴會堂大廳的座位上很快便坐滿了修士。
今天大廳的座位擺放也是極有講究的,右側玉台上,一把寬大奢華的金色玉椅擺在正中,那是為劉長旭講道準備的。
台下第一排擺放著五把寬大奢華的金色玉椅,顯然也是為金丹期賓客特意準備的。
從第二排開始到中間的三百把白色玉椅則是為築基期賓客準備的。
其後的數千把木椅,才是為普通鍊氣期賓客所準備的。
修真界森嚴的等級從椅子的擺放就可以極其鮮明的表現出來,但也符合人世間的基本規則。
實際上,在發出邀請函時,劉長旭並沒有指望那些金丹勢力會派金丹真人前來祝賀,畢竟,劉長旭也是剛剛結丹名聲不顯,雖有真傳弟子的名頭,但在老牌金丹勢力眼裡並不算什麼,主要還是劉家的崛起速度太快,底蘊不足。
所以直到即將進入劉長旭講道的環節之時,第一排的五把金色玉椅上仍然空無一人。
見此,劉長旭雖然心中失望,但也無可奈何!
就在劉長旭準備進入宴會堂大廳為眾修講道之時,突然他的耳根微動,轉頭看向遠方。
很快便能看到遠處有數道遁光向這裡極速而來,劉長旭用七彩琉璃眼望去。
那是一艘金色法寶飛舟,一艘銀色法寶飛舟,一艘黑色飛舟、一隻三階金色巨鷹、一頭三階紅羽鶴。
劉長旭見此立刻關閉了護山大陣,騰空飛入雲端靜等客人的到來。
最先趕到的是那艘金色飛舟,飛舟上筆直站立著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年修士,看他身上的氣息應該是一位金丹後期修士,見到立在雲端的劉長旭後,立刻笑著說道:
「道友可是劉師弟嗎?老夫東華城城主於海!祝賀師弟金丹大成!」
說著,於海從儲物戒中取出一個綠色玉盒道:
「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請師弟笑納。」
「原來是於師兄,小弟眼拙這下有禮了,感謝於師兄百忙之中前來做客!」
接過禮物後,劉長旭笑著說道:
正在這個時候,其他四位金丹真人也飛到近前,於海因為和四人熟識的緣故,便為雙方做了引薦介紹。
駕馭銀色飛舟的是一位鶴髮童顏的老婦人,經於海介紹,姓張名東雪,是青雲宗駐守紫林坊市的幾位金丹真人之一。
駕馭黑色飛舟的則是一位身材瘦小,相貌普通的中年人,姓馬名永濤,看氣息有著金丹中期修為,是東華城金丹家族馬家的太上長老,平時也在紫霞山修行做事。
乘坐金色巨鷹而來的是一位面色紅潤,頭髮花白,身材壯碩的老者,姓胡名衛,是黃山城的城主,有著金丹中期修為。
最後那位乘坐紅羽鶴而來的金丹修士,黃山城陳家的太上長老陳立海,金丹中期的修為,也是劉長旭好友陳碩的家族長輩,看他的年歲也不小了。
從這五位來客的年齡來看,都是都是此生道途無望的金丹修士,要麼被宗門派到各地駐守,要麼回家族養老。
在與五位金丹來客一番寒暄後,劉長旭將五人請進了劉家宴會堂。
當六位金丹修士步入宴會堂後,原本有些喧鬧的大廳立刻安靜下來。
坐到主位上的劉長旭也開始了他的講道。
這一次,他講的還是自己結丹的經驗。
……
由於在紫霞山已經講過一次,這一次他講的更加熟練透徹,令在場眾人聽的如痴如醉!
金丹真人的講道可是在場絕大多數修士此生的第一次。
結丹後的劉長旭對天地至理、人體之謎、修行之道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劉長旭講著講著便慢慢的脫離了開始講道的初衷!開始講授自己新的感悟!
整個大廳再也不沒有其他聲音,只有劉長旭清朗的嗓音!
他說的每個字仿佛能與天地共鳴,在場眾人無不沉浸其中,如黃鐘大呂敲擊著在場眾修的心靈,不斷改變眾人對修行的認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