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如齡有好一會兒沒說話,雙手蜷在袖子裡頭,緊緊攥住,這樣冷的天,手心都出汗了。
他知道他是要做出選擇的。
在他當了大理寺司獄的時候,他心裡千百回地想過,想來想去,他不知道該怎麼做,後來是陳少卿見他心緒不寧,讓他什麼都不要想,只做好眼前事。
沒想,就沒有答案,現在面對謝如墨的提問,他發了一會兒呆,再看著他攝人的目光,腦袋空白,幾乎是下意識地道:「廬州有兵,但有多少我是不知道。」
「你是從何處得知?」謝如墨問道。
謝如齡在說出廬州有兵之後,心慌了一下,之後反而鎮定了許多,原來做選擇也不是很難的。
他便坦然地說了,「在燕州的王府里,書房有兩層,我總是窩在二樓里看書,有時候一看便是一整天,聽過他們在底下談論過幾次,但雖說是只隔著一層,可書房實在太大,我很多是聽不清楚,廬州倒是說過好幾次,除了廬州,還有雍縣,贛縣,浮縣,羅縣等地,還有幾個地方我不記得名字了,還聽到有一次,他們說送糧草去廬州。」
謝如墨皺起了眉頭。
這不對勁啊。
燕王能在幾個地方養著兵?那他的勢力有多大啊?養兵可不像是在某個地方開個店鋪那麼簡單,一旦養兵,官場上下都要打通,糧草武器全部供給都要給到。
據他面前所調查到的,燕王不具備這樣的勢力與財力。
雍縣贛縣就罷了,浮縣與羅縣靠近南越,與江南差著千里呢,一旦起事,這些兵馬能給他多大的支援?沿途支援的話,又會受到多少阻擊?
「只聽到說送糧草去廬州,沒說送去別的地方?」謝如墨問道。
「聽得不清楚,但肯定不會無緣無故提起無關緊要的地方。」
確實也是。
「他們還提過什麼地方?」謝如墨問道。
謝如齡認真想了想,搖頭,「忘記了,可能有,可能沒有。」
「你想想,還有什麼別的可以提供嗎?例如他們和誰來往得比較頻繁?」
「那些來往都是書信,要麼便是約在外頭,燕王府里只能議事不會客,他怕燕王府里有京城的探子潛伏。」
謝如齡說完頓了一頓,又道:「其實,在燕州,父王名聲很好,母妃悽慘地死在青木庵,但在燕州,人人都知道父王是送母妃去了很多位神醫的山莊治病,耗費萬金,他最後娶沈氏,也對外說是母妃的意思。」
這點謝如墨知道,燕王二十年如一日地打造自己的名聲,必定是耗費不少銀子和心思,他極為看重名聲,對罵聲特別的敏感,容不得有人說他半句不好。
是極不要臉也極為虛榮的一個人。
這些自是不必說的,但讓謝如墨感到奇怪的是,便是京城這邊,他的人脈全部靠著謝蘊去走的,顧駙馬的庶女一個個進了高門大戶,想讓這些庶女把世家府邸里攪爛,自顧不暇。
用的招,都不是什麼好招,他是如何擴展到這麼多地方去發展兵力的?
其中有誰,在幫他奔走?這個人,或許就是幕後之人。
謝如墨拿出一張名單遞給他,「可曾見過這些人到燕王府?或者看到你父皇與他們往來?」
謝如齡接過,認真地看了看,才指著鎮國將軍謝聽瀾,「我們回京之前,他來過一次,問我父王借銀子的。」
「其餘的,都沒見過?」謝如墨再問道。
謝如齡道:「有些是見過的,是逢年過節的往來,但都沒什麼特別,基本是應酬,父王有時候還會說誰誰誰送來的禮少了,回禮多了,其實父王的謀算,我一直都不知道的,是近這一兩年才猜到些,到姑……謝蘊謀逆案出來之後,才肯定。」
謝如墨看了他一眼,同一屋檐下這麼多年,又是父子親情,他竟然不知道,而且看著不是裝的,也不知道說他單純好,還是說他遲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