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自絕於天下(上)

  成王府中,薛洋自己解下了心結之後,金陵對於這場由自己挑起的動盪應對起來變得更加的輕鬆。這一點甚至於在裴澈到來以後感受的更加明顯。

  「王爺,下官前來,有兩件事還請王爺給下官一個準信。」和此前的傳令御史直接被趕出來不同,裴澈見到了薛洋本人,甚至於對方還舉行了宴會款待,只不過這種禮節卻讓他心頭最後的一絲希望也因此徹底消散。

  「裴尚書執掌戶部,難不成是來要賦稅錢糧的?」其實對於裴澈,薛洋也有些好奇,對方曾經還參與了擁立李蘊的那場鬧劇,但是卻在最後關頭悄然脫身,到後來更是在唐皇上位之後對付楊復恭出力甚大,似乎朝堂之爭對於他來說影響不大一樣。

  「下官確實身負聖命,催要南境各州郡稅賦,還請王爺不要讓下官為難。」裴澈最後再嘗試了一下,成王府只要依舊上交賦稅,那麼自己就可以回去,也可以那這件事去堵氏叔琮等人的嘴,至少上交稅賦就代表著對方依舊是大唐的臣子。

  「自從唐皇巡幸東都開始,本王就曾說過,朝廷入東都,我江東各地賦稅就不會上交一分一毫。」薛洋看著對方似笑非笑道:「其後,唐皇聽信朱全忠之言,召集北方各路諸侯,兵犯山南,和天策軍廝殺的時候,這句話本王又說了一次,唐皇在東都,本王上交多少錢糧都會便宜了朱全忠和宣武軍而已。本王又不是傻子,這等資助敵人的做法如何看不出?」

  「再者說,如今山南道那邊新政鋪開,各地百姓需要安撫,各州郡之間也需要大修官道,江南之錢糧已經用於山南恢復,斷無北上送去東都的道理。唐皇若是缺衣少糧,就找朱全忠要吧,今年中原風調雨順,他也不在乎那點賦稅吧?」薛洋一句話說完看了一眼裴澈,轉而搖頭道:「此事不用再提,天下賦稅本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本王所作所為,對得起這天下百姓,無懼任何流言蜚語。」

  「王爺此言差矣,賦稅上交朝廷,是為陛下所用,也是利國利民之大事,如何會被梁王截流?」裴澈搖了搖頭,肅然道:「難不成王爺覺得陛下於這天下是多餘不成?」

  「裴尚書說的雖不對,但是也不差多少。」袁襲看了一眼李振,後者當即接過話茬道:「天子如果不能治理天下,不能安定民生,不能消除動亂,不能重現昔日輝煌,那這唐皇天子要了有何用啊?」

  「興緒,你也——」裴澈被李振這直白的話語說的臉色一變,轉而霍然起身,但是卻見到薛洋端坐上首,似乎毫無反應,頓時看著對方道:「這也是王爺的意思嗎?」

  「確實。」薛洋點了點頭,毫不諱言道:「我薛洋在乎的是這天下和百姓,不在乎誰是皇帝,這又不是什麼新鮮事?裴尚書難道不知,漢室天下傳承前面,沒有不變的王朝,卻有這始終血脈傳承的漢室天下和百姓。他們有些武帝時代的驕傲,有些太宗時代的風骨,如今更是歷經百年動亂卻始終不屈不撓,傳承文明和希望。他們才是天下的主人,才是孟夫子所言,民為貴,君為輕,才是太宗皇帝所言,能覆舟的水。」

  「亂世之中,百姓疾苦,蒼生罹難,百年之中,華夏大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各方勢力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可是又有誰記得,這天下原本就是那些升斗小民之天下,先賢當年留下來的話,先皇留下來的警示,竟無一人放在心頭。這等天子要之何用?這等天下早就該換個顏色了。」薛洋緩緩起身,看著裴澈呆呆的眼神肅然道:「如今南境已經平穩,天策軍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北上統一天下,再造乾坤,這一次我自會努力,讓這天下真正成為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人之天下?」裴澈呆了呆,隨即喃喃自語道:「孟夫子喊了千年,太宗皇帝也離世數百年,這天下何曾是百姓之天下?」

  「以前或許不是,不代表以後不是。」薛洋起身一笑道:「至少,這南境江山各州郡,如今已經走了徵兆,窮一代人之心血,奠定根基,子孫後代自然會走出一條新路,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來。」

  「裴尚書,言盡於此,本王也就不多說了,至於你的第二件事,想來你也不用多問了吧,一切已經有了答案。我薛洋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不用他人置喙,這天下別有用心之人如何詆毀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對大局有利,是否對天下蒼生有利。」薛洋看著裴澈點頭道:「如今大勢如此,便是我不出頭,裴尚書以為,唐皇在東都還能安穩幾時?聖駕入東都,就如同入牢籠,從此大唐天下就再也不會有了。」

  金陵的這次碰面之後,成王府一如從前,趕在年節到來之前迅速推出新政,開始在山南道大張旗鼓的進行改革,而裴澈也沒有離開的意思,反而在隨後不久,悄然進入襄州等地,只是讓身邊的副手回東都傳訊。

  這個動作讓薛洋等人暗自掉頭的同時也在隨後消息傳回東都之後迅速引起軒然大波,唐皇固然是怒不可遏,連帶著已經回到汴梁的朱全忠也是恨恨不已。薛洋和裴澈的一番話不僅僅是在說唐皇,更是讓他也陷入了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原本想要跟著對方也來一手的他,此時硬是被逼的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薛洋的話說的很明白,他只在乎天下百姓,而不在乎李唐江山,所以他是順應民心而為,而事實上在南境百姓對於他的擁護確實是名副其實,甚至於中原等地,對於金陵推出來的新政心嚮往之的也是此起彼伏。所以金陵絲毫不懼怕任何詆毀,也不在乎外界如何評說。但是到了他朱全忠那裡,情況就反過來了,若是和對方一般言辭,比拼民心的話,自己只怕瞬間就要輸得一乾二淨。可是不如此,這天下就是大唐的天下,自己就只剩下忠於唐皇一條路可走。可自己要做的事和唐皇本就是背道而馳,此時提這個就是再打自己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