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馬上安排人手前往海豐,和李振一起接收難民,直接在海豐附近籌建新城,以工代賑。」消息傳到杭州的時候,薛洋自己也大吃一驚,秋季的颱風一般很少,但是只要來了就絕對是一場災難,更何況,在如今這個時代,各地官府的賑濟能力幾乎為零,一切要光靠百姓自己,只怕嶺南道的繁華瞬間會被這場世紀颱風給徹底吹散了不可。
「既然災難已經發生,那就要想辦法把壞事辦成好事。」薛洋對著嚴明道:「就地建設新城,然後修建海豐港,一來可以讓百姓有事可做,能夠名正言順的得到我平南軍的接濟,另外一方面,既然陸翊選了海豐作為平南軍的駐地,那就有必要建設一座新城,安頓百姓的同時,確保後勤物資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百姓手中,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主公放心,臣馬上親自趕過去,帶隊建新城,以工代賑。」嚴明肅然拱手,隨後匆匆而去。此時嶺南外海的風浪尚未平息,但是後勤船隊已經開始不斷從各地啟程南下,距離最近的漳州港甚至於派船隊冒險出海,搶運物資送往前線。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顧危險的辦法,才確保了前線十幾萬大軍和數十萬百姓的口糧得到保障,讓平南軍在恢復糧食供應之後能夠第一時間抽調出大量的糧食分發給百姓,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而嚴明的到來也讓陸翊和李振原本的想法快速實現,手中有了這麼多百姓勞動力,人多力量大在這個時代幾乎是無解的,海豐原本只是一座小縣城,甚至於在平南軍剛剛進入的時候下屬人口還不足一千戶。但是此時卻有著近十萬百姓蜂擁到了這裡。這麼多人在嚴明和李振的調度之下,依靠著平南軍將士的指引還有隨船而來源源不斷的後勤工匠的協助,就地取材,開始建造房屋城池,直接靠著海邊修建了一座新城。
這平南軍這裡,以工代賑的辦法讓百姓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建設自己的新家園更是成了無數人的口號,這些熱情高漲的百姓壓下了心頭的悲傷,在繁忙的勞作之下,讓海豐快速大變樣,一棟棟房屋平地而起之後,大量的石頭被就近從附近採伐而來,匯合了後勤部運過來的建築材料開始整修城牆,修造港口碼頭。
「先生,如今這個港口碼頭是不是按照泉州港的樣子建造的?如此一來主公欽定額五大港口只怕要變成六大港口了。」李振和嚴明這些天幾乎是瘦了一圈,但是得到的成果卻非常顯著,港口碼頭的修建雖然需要專業化的工匠,但是在近乎於無窮人力的幫助之下,陸上設施一排排的出現了雛形,連帶著從港口通往城內的道路也已經動工,只不過這多大十七個深水碼頭泊位和那清一色磚石道路更是讓李振恍然大悟。
「那是,興緒你自己看看這海豐附近有多少百姓?足足十一萬人,加上十幾萬大軍的錢糧供給,建成一座大港口的所有條件都已經具備了。」嚴明點頭笑道:「有了這樣一座新城,我等在嶺南才可以有一個穩固的立足之地,以此來號召百姓歸順主公,扭轉世道人心。」
「說的也是。」李振微微一笑,隨後兩人再次投入到繁忙的重建事務當中。在陸翊從前方抽調了兩萬人的兵馬在現場維持秩序,協助兩人分發物資之後,整個海豐城外雖然人手眾多,但是卻井然有序,而且後勤船隊還帶來了數百名軍醫,就地給暴雨過後驟生疾病的百姓免費醫治,此舉也讓所有人歡呼雀躍,一掃災難之後的那種悲傷的氣氛。
海豐港在十幾萬人手的聯合推動之下,一天一個樣。而杭州城內,薛洋卻給了前來參加江南製造局的各大商家傳出了信號,要求各大商家儘量設法前往海豐,幫助軍隊儘早在新城投入各項後續設施。畢竟十幾萬人的大城一旦建成就需要無數的輔助設施,各式各樣的作坊店鋪需要進駐,如此才能讓新城能夠自行運轉。
這個消息原本薛洋只是提了一句,但是沒想到的是在沈家和馬家的帶動之下,隨後這些商家真的紛紛派人南下,在新城尚未建好的時候就直接入駐,而且還帶去了大量的物資和器材,他們的到來才讓全新的海豐城真的煥發了新的生機。原本嚴明還將附近的天地分發了出去,但是卻無法滿足這麼多的百姓,而這些商家入駐之後,大量的作坊和店鋪開張之後,需要用工,也讓百姓能夠選擇從事工商行業,從而減輕對於耕地的需求。
嶺南這地方一年三季,氣候適合各式各樣的穀物生長,物產豐饒,這些商家進入之後立即開始自行尋找本地特產,然後招募百姓加入,如此一來在新城逐漸完工之後,這些百姓的開始逐漸分流,進入各行各業當中,依靠著他們的幫助,新的海豐城在剛剛落成之後再次大興土木,一口氣興建了足足十幾個大型的手工作坊,甚至於因為前方戰事的需要,沈家還開始和兵仗局打算在此地開設新的軍工作坊,配合南下的船隊建造一座造船廠,藉此分擔蘇州造船廠的壓力。開始在生產軍用艦船的同時,對外生產大型海上船隻,從而滿足民間剛剛興起的航海熱潮的需要。
「可以讓鹽鐵司在海豐附近建立鹽場,那邊適合曬鹽。」這個消息傳到薛洋耳中的時候,後者立即不假思索的讓鹽場去海豐附近開設曬鹽工場,在東南各地被囊括進南平王府之後,光靠著海州附近的鹽場已經滿足不了民間的需求。為了遏制鹽價,同時也是打擊其他諸侯,鹽鐵司和馬家隨後迅速在海豐建立起了兩個超大型鹽場,利用曬鹽的天然優勢,迅速將食鹽供應到市場上,這一舉動也讓海豐在隨後成了和海州並列的東南兩大鹽城。
平南軍這邊各式各樣的賑濟舉措讓海豐附近的災民順利度過了難關,全新的海豐城在風暴之後逐漸成了嶺南的風向標,也成了所有嶺南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