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建設工地

  王彥章的死並沒有引來天策軍這邊什麼震動,甚至於急於往北追擊的楊功在隨後等到後續兵馬將火炮送來之後也只是讓王彥章從西面和自己一起朝著雁門關所在的位置進行合圍,並沒有將其當做一件大事專門匯報。

  倒是朱全忠那邊,剛剛抵達雁門關,還沒來得及北上蔚州等地,就得到了這個消息,一下子一口鮮血噴出,徹底讓整個宣武軍的人心跟著亂了起來。王彥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方是李存孝之後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二戰將,本身勇武絕倫,幫助宣武軍南征北戰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若不是他此前在河東死扛李存孝的進攻,宣武軍這邊根本沒人能擋得住對方的騎兵衝擊,中原之地也不可能這麼容易就能夠守住,對方在如今,已經成了宣武軍士氣的象徵。在這個時候,兵敗逃竄到河東的境地,士卒倉惶無狀之時,聽到對方的死訊,不僅僅是朱全忠的心慌了,下面的這數萬殘兵敗將的心更是慌了。

  朱全忠的病倒,逼得葛從周只能帶傷扛起了重責,開始整合兵馬,讓朱家女眷和子嗣前往蔚州,自己帶兵堅守雁門關,試圖在這裡先行擋住楊功的進攻,然後背靠這座抵擋北方草原部族入侵河東腹地的關隘,為宣武軍再爭取一絲機會。

  宣武軍士氣跌落谷底,倒是天策軍這邊,即使在後來薛洋聽到了王彥章的死訊也沒有起什麼反應,在將安敬思收到手中之後,天策軍對於宣武軍帳下的那些將領實際上興趣並不大,究其根由,還在於講武堂的存在已經幫助天策軍形成了一整套的武將培養體系,徹底擺脫了這個時代將領稀缺的現狀。這也是天策軍這邊為何能夠源源不斷冒出一個個絲毫不遜色這個時代留名的將領多少的人出來,帶領天策軍將士從南打到北卻絲毫不懼任何對手的原因所在。

  此時包括袁襲的心思都放到了後方也就是中原的建設上了,在李振鬧出來的動靜越來越大之後,三人索性開始將原本的運河疏浚工程再次擴大,轉而開始在整個中原各地,依託大運河,開始修造一系列的河流灌溉設施,從而將中原各大水系重新梳理一遍,形成灌溉、航運、防洪和漁業發展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設施,範圍也從原本的大運河擴展到周邊各個州郡。

  實際上這也是無奈之舉,中原這地方和南方一年兩季的種植模式截然不同,一年一季,而且產出也不高,導致了雖然土地廣大,但是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即使此時補種,一者來不及,而來也彌補不了多少損失。

  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上,索性將各地繳獲的銀錢等物全部送到江南,開始讓嚴明統籌調撥糧食北運之後,轉而開始為來年的農業發展做準備,將水利設施提前修好。

  這種事情估計也只有薛洋幹得出來,靠著南境多年發展積累起來的海量糧食儲備,加上這幾年嶺南大規模開發,一年三季的收成墊底,導致了整個南境的府庫都在源源不斷北運之後,才能夠支持數十萬人數月的消耗。

  說起來這些年,薛洋在讓手下尋找增產的法子之後,水稻倒是想到了不少辦法,而且從演州等地找到的良種在嶺南各地傳播開來之後,南境的糧食儲備確實經得起這麼大規模的消耗。但是這種辦法僅僅限於水稻,對於北方的小麥、糜子和其他農作物,卻始終沒辦法找到合適的品種,以至於在山南道山地,始終無法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這也是薛洋最後選擇放棄這景福三年最後小半年時間的原因,靠著老式的種子只怕這些百姓就算是熬到了收成,也未必有多少產出,還不如趁此機會將河道、水庫修好,搶在入冬的時候種下冬小麥,還能核算一點。

  也因此,在隨後短短數月的時間內,不僅僅大運河沿岸無數的百姓雲集,中原地區的各條河流也紛紛被工部專員帶人搬到了紙面之上,大規模疏浚河道,同時在附近合適的地方修築水庫,這種笨辦法在這個時代確實有用,至少水旱都能夠靠著這些設施得到一定的保障。

  而且各大河流在這個時候也被連接到了一塊,大大小小的小運河也在此時被迅速開工建設,最後連成水網和大運河相連。

  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工程,無數的百姓在以工代賑的方式下,擺脫了衣食無著的境地,靠著這一項工程得到了活命的機會,而中原的水網建設也在這個時候取得了飛速突破,甚至於參與其中的徐寧幾乎是一月之內跑遍了南側大運河的各個地方,總結出了一系列的辦法和經驗,迅速得到了薛洋等人的肯定。

  雖然起初是為了船隊北上輸送糧草輜重,但是伴隨著工程越來越大,這已經讓整個中原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工場,到處都是施工場地,暴土揚塵之下,確實一段段河道逐漸成型,一個個水庫迅速被開挖出來,一條條河流迅速連接在一起,一片片水網在不斷的朝著中原大地延伸,從而形成了四通八達,依託大運河為核心,囊括中原各州郡的一個巨大的羅網,水運船隻幾乎可以通達各個州郡。

  這種前方打仗,後方大規模修繕疏浚河流的措施,每一步都需要靠著海量的錢糧支撐,不論是軍隊還是百姓,日常所需,每一天都是天文數字,都是讓其他諸侯絕望的數量。

  而這卻靠著往來運河之上,日夜不絕的船隊從南方源源不斷送來。在長久的運輸之中,南方的各大船隊也開始逐漸形成了氣候,從一開始幾乎全程需要水師船隊運送,到後來所有的東西全是民間船隊往來,這其中發生的變化,也讓整個中原在和江南聯絡日益緊密的同時,讓原本就蓬勃發展的江南開始迸發出更大的活力。

  而這些都是日積月累的過程,猶如此時展開在中原的河流疏浚工程一樣,平時看不出什麼,但是等到時間一到,卻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