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為盧祖尚平反

  見崔良走了,蔣小瑜也跟著告退一聲就要一起走,卻被李世民當場留下,待崔良走遠,李世民看了蔣小瑜片刻後對蔣小瑜說道。

  「朕留下你是有些事問你,你須要如實回答。」

  「陛下有什麼問的儘管問小子便是,小子不敢有半點隱瞞。」

  「盧祖尚此人你怎麼看?別跟我說你不認識,你超市中就有其女,還有一個小男孩跟其走得很近,如果朕想要知道點什麼,讓百騎司稍加調查不難查出點什麼的。」

  蔣小瑜心中暗道,該來的終於來了麼?還是你李世民終於露出自己的獠牙了麼?一時心中氣湧上心頭,不由得在心中暗罵道。

  「好你個李世民,人家只不過不願去最艱苦的地方任職,你就把人家給殺了,還抄家了。讓人家入了奴籍,還怎麼著,還不讓人家有個正常的生活麼?」

  心中所想如此,話中自是表現出一些。

  「回陛下,小子認為盧祖尚雖不服朝廷調遣,但罪不過死,就算要其死,但其罪不應該累及家人。」

  「你小子可要考慮清楚你是跟誰在說話,你知道麼,從未有人跟朕這樣說話,也從未有你這般年紀的少年敢如此跟我說話。」

  可以看出李世民怒了。

  蔣小瑜本就身在後世良好教育下長大的人,後世的量刑標準影響極重,一聽這話,也是氣不打一處來,也是豁出去了,老子就是來自一千多年後的世界,在這裡有什麼留戀的,大不了一死而已。

  「陛下,這可是你讓我說的,我說了實話,你又不高興,難道陛下只聽得進奉承之言麼,如果陛下認為只是殺了盧祖尚一人而已,而且其又是不聽朝廷調令,那麼請問陛下,天下有才之多如何才能盡為陛下所有。」

  「他們會不會認為君威難測?會不會認為伴君如伴虎。他們是會選擇隱在市間當一介平民安逸過完這一生,還是選擇出世然後將禍事引至家人?」

  「你小子把朕想成什麼人了?你以為朕真不知道她們姐弟倆的存在麼,朕不去追究已經是網開一面了,如果真要像你所說的,你覺得就憑那小丫頭的那點小聰明能護得住那小子多久?你難道還要讓朕親自向其道歉不成?」

  「敢問陛下也是帶軍之人,如果一個將軍如果在軍中要有威信需要怎麼做?」

  「這還不簡單,只需要做到賞罰分明即可!」

  李世民隨口說道

  「那敢問陛下可曾聽聞歷史上有哪個帝王是因為更正自己的錯誤而導致亡國的?」

  這下李世民無語了,腦中搜索半天均無答案。

  「那你說對盧祖尚朕應該怎麼處理?」

  「小子不敢妄言,小子不是帝王,小子只是以一個平民百姓或說一個臣子的身份去想這事。」

  「那你說說一個平民百姓和一個臣子會如何看待這事的。」

  「如果一個百姓或是一個臣子看到自己的君主做錯了事,嘴上雖不說但心裡也會腹議,防人之口勝於防川的道理陛下應該知道,但如果自己的君主做錯了事,及時更正不光不會影響在他們心中的威信,相反他們還會認為自己的君主是多麼的聖明。」

  蔣小瑜講到此處,略微一頓接著說道

  「歷史上勸誡君主而被君主所殺之人,在歷史上留名的基本上都是勸誡之人,而被君主採納的,又或被自己子民所罵而泰然處之的,歷史上留名的也基本上是君主。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切麼?」

  李世民沉思半天,然後說道

  「你先退下吧,你得慶幸自己遇到一個好的君主。」

  第二天朝堂上李世民下達一個令人吃驚的旨意。

  「山東盧祖尚,素來好施,以俠聞,朕起義軍其歸順我大唐,鞍前馬後隨朕征殺四方,頗有功勞。歷任壽州都督、瀛州刺史,以能名稱。貞觀二年,其以使任不從而犯罪,朕常思朕此舉甚為不妥,此皆朕之誤也,特此下召,令使復其官蔭,百騎司搜尋其後人,使其受其官蔭。」

  此旨意一出,朝堂一片譁然,所有大臣紛紛拜倒口稱

  「吾皇聖明!」

  「眾位愛卿如果朕真的聖明就不會如此處置此事了,以後諸位如果發現朕有什麼過錯還望各位給朕指出。如果此次不是蔣縣男竭力勸誡,那還下不了這決心。說實在的此事功在蔣縣男。朕只是一個做錯事的君主而已。」

  滿朝文武皆是為自己的偉大的皇帝陛下所折服,對於君主特別是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不管做了什麼錯事,只要肯認錯,大家都會認為其就是一個明主,從來不會去想盧家有多不幸。

  而民間對此事也是好評聲一片,而李世民在得到百騎司匯報後也不由對長孫皇后感嘆道。

  「蔣小子說得不錯啊,朕應該多以史為鑑啊,」

  接著又對當值太監說道

  「從今天開始讓翰林院挑選一些歷史書籍來,朕每天是應該多看看了。」

  等蔣小瑜得知這一消息後,心中也是一塊石頭終於落下,在向盧小蘭說明這一切後,盧小蘭更是當場納頭便拜,等蔣小瑜扶起她時,她已經哭得不成人形,多年的委屈和隱忍在這一刻化成淚水。

  「超市你先待著,你弟弟就讓其在我開的班裡學習吧,他還小需要學習更多知識,你也知道技不壓身,至於以後你是走或是留全憑你自己意願。」

  「妾身替弟謝過縣男。」

  至此盧祖尚一案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