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021?南美洲來的客人
在炎熱的夏天,其實巴黎也並不算是個好去處,倒是讓人有些懷念在彼得堡的氣候,在彼得夏宮執勤的時候,也要比這樣在躺椅上躺著納涼舒服多了。
「米歇爾,我想這個時候應該離開巴黎,到凡爾賽那邊去。」
「為什麼要到那裡去?我可是聽說,路易十六搬回巴黎以後,凡爾賽宮就給荒廢了。有很多人,從那裡隨意的取走珠寶、藝術品甚至是.建材,別管是木頭還是石料。」
說到這裡,索洛維約夫倒是想到了,在這個問題上,世界人民應該是達成了高度的一致,圓明園被燒了以後,還有羅馬城前些年的樣子,多少都是這樣的情況,廢棄的建築總是成為建材的來源地。
「你連這個都知道?」
「我甚至知道過去波旁王室的珠寶,被人竊取以後,不少都下落不明。越是在混亂的時候,監守自盜的人,還有各種竊賊,都很猖獗。而我更喜歡秩序。」
「米歇爾,你今天說話,倒是很像我哥哥,而且你怎麼也手插進大衣里去了?」
索洛維約夫一個無意識的動作,倒是暴露了他其實對拿破崙本人也很仰慕,甚至跟別人不太一樣的是,其他人是看到他現在的成就,而索洛維約夫知道的更多一些,一直能夠看到結局甚至是身後事。
「哦我並沒有胃疼,保萊塔。」
「伱居然也要模仿我哥哥,看樣子就是在俄國,也有人崇拜他。」
「我在公寓的鄰居皮埃爾,他可能更崇拜你哥哥。」
「那不是一個法國人的名字麼?」
「你知道我們俄國人,總是有些人,在精神上是法國的,他名字雖然叫皮埃爾,但是姓別祖霍夫,是莫斯科的富豪基里爾·別祖霍夫伯爵最喜愛的私生子。因為他正直、樸實、善良,沒有別人那般的壞心眼。」
「現在這種人已經很少了,我倒是希望他不要受騙。有些女人,或者她們的家人,可能會欺騙這樣一位年輕人,如果他是一位富有的繼承人,就更是如此了。」
波琳娜這方面的判斷,倒是非常的準確,要不是她實在是不喜歡學習,倒也很適合來創作一些劇情.大概就是這樣。
她要到小特里亞農去,可是博爾蓋塞親王卻沒有跟過來,他還在巴黎享受生活。
只是波琳娜要準備去那裡,她多少還是有些自己的鬼心眼,哥哥出於對她的偏愛和保護,應該也會讓她住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畢竟,她也太能招惹麻煩了。
但準備工作也需要時間,波琳娜考慮到自己這次避暑消夏的旅程會在那裡住一段時間,到了夏末再回來,在教堂里和博爾蓋塞親王完婚,就是哥哥再怎麼抗議,他也就是發發脾氣,怒斥任性的妹妹,不會怎麼樣的。
對於拿破崙,波琳娜已經吃透了他的脾氣。
而這段時間的生活,也會比較安靜,也是她希望的。那裡還有花園,孩子在那裡玩耍也再合適不過了。
在波琳娜的準備工作開始的時候,索洛維約夫倒是離開了她的官邸,來到塞納河畔,雖然這裡的味道其實不太好聞,但也要比泰晤士河強一點.拿破崙還是很愛乾淨的,他準備對巴黎市區進行新的規劃,首先就是取水使用的噴泉和各種水池。
但是那些建築,現在很多都還在興建當中,巴黎很多地方都還是老樣子,甚至從河裡面日常撈出來一些屍體,也並不奇怪。
聽起來,這會兒的巴黎跟一些印度城市,貌似也沒什麼區別。
好在咖啡館裡並不是這樣,而且在這裡喝咖啡的時候,也沒準能夠遇上什麼人。
比如說,南美足球踢得最差,全民更熱愛選美和棒球的這麼一個國家,倒是有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賽南美解放者杯。
沒錯,索洛維約夫坐在這裡,對面那張桌子上,就有這麼個現在還是西班牙人的年輕人。
「Ole,朋友,你不介意我坐在這裡吧?」
「沒有問題,先生,俄國人?」
「是,我是俄國人,無論是綠衣服還是綠眼睛,都容易被人看出來。」
「您打招呼的時候,怕是就已經看出來了,我不是法國人。」
「是啊,你是從哪裡來的?」
「加拉加斯,法國人都管在海外的公民叫克里奧爾人,在西班牙我們叫克里奧羅。」
「詞源是一樣的,不過你們那裡,是個熱帶的威尼斯,是個不錯的好地方。」
「可是到了熱帶很危險,我怕俄國的朋友並不適應。我是西蒙·玻利瓦爾,如今是到法國來旅行的。這一位是費爾南多·德爾·托羅,我妻子的堂兄。」
這兩位倒是南美獨立戰爭當中大哥倫比亞這一線的幹將,德爾·托羅這個姓也不簡單,他父親和兄長都有侯爵頭銜,是殖民地當局土生西班牙人當中的大貴族和大地主。
「米哈伊爾·索洛維約夫,俄國大使館的武官。」
「看樣子我們在巴黎,都是客人。」
「可您怎麼來到這裡,而且還帶著默哀的標識呢?」
「我的妻子去世了,我回到歐洲來,先要去告訴我的岳父這個不幸的消息,現在到巴黎來,不過是在這裡散心,或者找些事情做。我本打算去倫敦見到米蘭達將軍,可是英國對法國宣戰了,因此我從加萊返回巴黎。」
說起來,索洛維約夫倒是記得莫爾科夫伯爵說過,法國大革命時期缺乏職業軍人的那段時間,一些外國人也被聘任為共和國的將軍,米蘭達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然後您就到這裡,之後要去哪裡,回到馬德里麼?」
「不,先生,我準備留在巴黎,我記得過去共和國政府表達過對美洲殖民地獨立的支持。」
「可是現在這個時間並不合適,法國和西班牙是盟國,反而是可惡的英國人可能更支持你們的事業。」
玻利瓦爾一聽到這個,眉頭也皺了起來。
其實很多人都不喜歡英國人,而且玻利瓦爾一直盛讚華盛頓的事業,因此也對英國人沒什麼好感。
他現在還非常年輕,拉丁美洲的西班牙人多少都有點熱情奔放,慷慨激昂,並不擅長隱藏自己的情緒。
其實索洛維約夫自己也不能保證一直都掩飾自己的想法,畢竟他現在也很年輕。
「正如你所見,米格爾,我們都不喜歡英國人。」在玻利瓦爾皺眉頭的時候,德爾·托羅
「哪怕是俄國和英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很少處於敵對狀態,我們也不喜歡他們。可是,和英國人也還要打交道,不能像是白廳那些傲慢的官僚,下議院的貴族,都保持著一種無知和傲慢。」
雖說,俄國內部親英的人也不少。
而且來到法國的,多少還都是對於法國的文化和制度抱有好感的一些人。
「我們也確實希望能夠和.巴黎的最高當局,也就是第一執政取得直接的聯繫,獨立的南美洲,其實在和平時期對於法國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可是索洛維約夫的腦子裡,想到委內瑞拉就是石油,雖然他腦子裡確實沒有黴菌。
南美對於他來說,能夠想到的,更多的還是一顆球,這運動現在還沒有流行起來。
「我想知道,米蘭達將軍現在又要去哪裡了。過去巴黎的政府讓他非常失望,雖然我是俄國人,可是我也很有興趣。」
「應該是政府之間的相互傾軋,我們在巴黎收到他來信的時候,他正準備前往美國。」
「啊,那他一定是準備在那裡招募志願者,然後回到委內瑞拉去。你們現在也只有這麼一位有豐富經驗的將軍,應該還需要夥伴。」
其實,索洛維約夫想到的,還是美洲要亂成一鍋粥,英國人一直有意介入,他們到時候可不光是圖謀擊敗西班牙,還有可能想要征服一些地方,作為自己的殖民地。
英國人就是這麼貪婪,索洛維約夫也不知道卡斯爾雷日後收到過叛徒迪穆里埃的建議,放棄了亞瑟·韋爾斯利進軍美洲的計劃,不過他計劃扶持奧爾良的波旁去南美,同樣也沒有成功。
多少在南美,也存在著一些立憲制的土壤,雖然索洛維約夫見到的是南美雙雄之一的玻利瓦爾,另外那位個人品德更高尚,自願放棄一切權力的聖馬丁,倒是個不折不扣的立憲派。
聽起來,阿根廷或者秘魯國王這種頭銜,也很好玩的。
而玻利瓦爾,自始至終都更希望建立一個共和國。
面對這個有大志向的獨立運動領袖,索洛維約夫還是想要幫他一把的。
至少現在要是結下善緣,讓朋友更多一些,將來對付英國人也更有把握。
沒錯,在俄國將要加入反法同盟,進入下一賽季的時候,索洛維約夫想的更遠,他看到的是將來英俄兩國之間的「大博弈」對局。
之前他也給在海牙的好友內謝爾羅迭寫信,對方的回信當中稱,他在海牙遇到了奧地利大使梅特涅。
問題來了,內謝爾羅迭因為對梅特涅的敬佩,長期都被他牽著鼻子走。
這位朋友雖然是個出色的外交官,但是多少也中了別人的傀儡術。
在外交當中,也沒有必要完全相信他人,這種輕信以後在外交場合,多少也會付出一些代價的,尤其是在這位朋友成為帝國總理兼外交大臣以後。
奧地利也是歐洲這個棋盤上的重要棋手,勢力不夠,從來都是盤外招玩的很好,順帶給友軍挖坑。
因為之前弗朗茨二世的操作,也讓索洛維約夫對奧地利的朝廷非常討厭。
至於他現在,新賽季備戰下個賽季最早的一支隊伍,多少還是要把這個理念給搞懂。
要是遇到的是聖馬丁,或許聊的內容還能更溫和一些,甚至由於俄國也是個君主專制的國家,雙方還是有些共鳴的。
而玻利瓦爾,他要的是共和國和美洲殖民地的獨立。
「我想這樣.你們要是想見到第一執政的話,我倒是有個想法,就是到雷卡米爾夫人的沙龍去在那裡,我想你們能夠遇到些需要的人物。」
雖然呂西安整天熱衷於跟拿破崙對線,但是他還是支持哥哥事業的,要是有這麼幾個從南美來的人,直接到他那裡去,甚至還是「提前」到的,應該會有些故事。
「至於英國人,他們更希望把美洲作為原材料的供應地,以及一個巨大的傾銷市場。」
反過來,要是提到了法國人或者美國人,他們也都一樣,只是他們要怎樣的大缺大德,這還不清楚。
帝國主義裡面,也有沙皇俄國這種奇葩,要強占的時候吃人不吐骨頭,要幫忙的時候又掏心掏肺而且還有一群信東正教和各路正統教會的,一直都盼著俄國「王師」能打過來,包括但不限於塞爾維亞、希臘、賽普勒斯、亞美尼亞和喬治亞。
甚至索洛維約夫還記得,自己的朋友多爾戈魯科夫三兄弟,他們的父親彼得年輕的時候就到希臘去給起義軍當軍官,當三兄弟當中的老三米哈伊爾到希臘旅行的時候,還見過彼得親王的希臘老部下。
「謝謝,我想我們還有機會見面的。」
玻利瓦爾在巴黎還要停留很長時間,他以後要到拿破崙的身邊去,不過對稱帝的事情還是不滿,最後又回到南美和米蘭達將軍一起搞獨立戰爭去了。
至於他將來能做成什麼,其實索洛維約夫還是有些期待的,今天他也給玻利瓦爾講了一些「存在主義哲學」,要搞革命活動,重點是生存下來發展力量,而不是辯經來討論誰更正確。
這一點,哪怕索洛維約夫自己身在最反動的俄國,他也是非常清楚的。
英國人看上去已經工業革命,不過他們的大缺大德,還是會影響到世界上很多地方的,製造了很多麻煩,然後又縮回他們那個島子,拍拍屁股就走了。
可是對於當地人來說,總是災難過後的現場,可是他們還需要活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