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善惡?」金靈聖母眉頭微皺。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與佛門論善惡,非明智之舉。」鎮元大仙搖頭。
「聽上去,他對佛法是有些見解。」南極仙翁沉吟道,「但緊那羅作為佛門聖僧,敢在這個時候為佛門宣揚佛法,那佛法造詣定然不差,
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必敗矣。」
玉帝依舊面無表情,只有低垂的目光落在論道台上。
萬眾矚目下,孫悟空挺身而立,正色道:「佛門講善惡,只是講如何應對善惡之事、善惡之人,卻未追尋善惡根源。」
緊那羅濃眉聳動,卻未言語,繼續聽下去。
「人界儒家有這麼一個對立的爭論。」孫悟空又道,「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聖僧以為,生靈方誕生時,是善是惡?」
一句話,又讓眾仙吃驚不已。
尤其是來自南贍部洲的一些神仙,他們知道儒家,也知道這個善惡理論才出現沒幾年,那這個在天做官的齊天大聖是如何得知的?
學識淵博!
眾仙在心中做出同樣的評價,然後紛紛陷入沉思。
是啊, 生靈在剛出生時,未有靈性, 那到底是善是惡?
在場的一些大神通者, 則是看懂了這個問題的另一層玄機。
「好!」金靈聖母眼中神光一閃。
得益於緊那羅之前的一次次論道, 現在很多人都對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比如善惡之理,就是佛門許多教義的根本所在。
所以如果這個問題辯解不好, 那就不單單是動搖緊那羅一人的佛心了,而是會影響整個佛門的教義根基。
佛家弟子都不明善惡,還談什麼今生來世、因果輪迴?
「佛法可不止這些。」迦葉臉上的笑容雖然消失了, 但依舊鎮定自若。
若是緊那羅能被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打敗,那佛祖也不會委此重任了。
論道台上,面對孫悟空的問題,緊那羅只是眉毛動了動, 就給出了回答:「所謂緣起性空,一切有為法,皆從因緣生。
因緣生,則是作法, 若不從因緣和合, 則是無法。
如是一切,諸法性不可得故, 名為性空。
然世間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善惡亦如是,皆是空者。」
一番話又融匯了自身的佛法造詣, 隨著他的話語, 四周虛空便有金蓮伴生,梵音陣陣, 神聖無比。
眾仙見此一幕,便知曉緊那羅所言有大智慧。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迦葉尊者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因為當初那個佛性不亞於他的緊那羅, 回來了。
「孫悟空,你要如何應對?」他又看了看那道瘦削的身影。
這兩個可都是佛門未來興盛的希望啊!
他已經決定了, 如果接下來的論道, 孫悟空的道心被破, 他會出手助孫悟空穩固道心, 先結下一份善緣。
這和尚!孫悟空同樣心驚,他與緊那羅當面,更能體會剛才那番性空之言的威力。
同時他也疑惑,既有如此佛法造詣,為何在既定的未來裡面,佛門沒有出現這樣一位高僧?
「所以,人之初,非善也非惡,其性本為空。」緊那羅眼泛金光,聲音不覺抬高了幾分。
「嘿嘿……」孫悟空笑了笑, 突然挺身道:「錯!大錯特錯!」
只是幾個字,卻頗有浩然正氣之意。
「為何錯?」緊那羅追問,若是孫悟空不說出個所以然, 那就只能落敗。
「人之初, 確實非善非惡。」孫悟空神色鄭重道,「但也非空,人性是自私的, 人之初也是如此,
飽即睡,餓則哭,只求飽,不藏不掖,所以貪不大,自私不顯。」
人性自私?
眾仙皆是默然,他們都能聽出來,這裡的人指的是人道生靈。
也就是說,所有生靈本性都是自私的。
玉帝、鎮元大仙、南極仙翁、金靈聖母等大神通者,聽到這話,同樣陷入沉思。
但沉思許久,他們找不到反駁的地方, 心中反而更加認同。
人性本來就自私, 但凡生靈, 皆有私慾。
「阿彌陀佛。」緊那羅又念了一聲佛號,才道:「孫施主言之有理, 但貧僧也有不同見解,
人有私慾,但善惡之念,卻非完全由私慾而起,而在於己心,
你降服私慾,便是善,
屈從於私慾,便是惡,
若修我佛法,便可秉持自身善惡,向善而行,
最終達到不思善、不思惡的放下之境,解脫本性私慾。」
一番話,又讓眾仙面露瞭然之色,這麼說確實有道理。
人有私慾,但善惡卻在於心。
「有意思,有意思。」鎮元大仙攏著袖子,甚至探出了身子觀看。
以他的見識,自然一下就看清了當前的局面。
緊那羅並未反駁,而是借孫悟空的話,完善了自己的善惡之理。
如此,孫悟空還怎麼反駁?
玉帝、金靈聖母,也都是微微皺眉。
南極仙翁的心緒則是有些複雜,他不願看到孫悟空出風頭,但更不想緊那羅獲勝,使得佛法就此宣揚出去。
所以,他只能希望孫悟空再次反駁出去。
在眾仙注視下,緊那羅眼泛金光,寶相莊嚴,四周並有金蓮伴生。
「嘿嘿……」這個時候,孫悟空卻是喜笑顏開。
論善惡?
他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與緊那羅將善惡爭論下去。
想通過善惡之理,動搖緊那羅的佛心,太難。
更別說去動搖佛門的教義根本,那是痴人說夢。
便是真有這個本事,恐怕他的結局就不是被壓五行山了,而是灰飛煙滅。
所以,這次的善惡爭論,只是一個引子。
他等的就是現在,等緊那羅親口說出那兩個字——放下!
「孫施主何故發笑。」緊那羅濃沉聲問道,「莫非覺得貧僧說的不對?善惡不從於心?」
「善惡之理,起於私慾,從於本心,確實不假。」孫悟空笑道,「但方才你說修習佛法,向善而行,
最終達到不思善、不思惡的放下之境,解脫本性私慾,
這句話我不贊同,
而且你自己都未做到,又談何勸人修習佛法?勸人向善?勸人放下?」
「貧僧不明白你在說什麼。」緊那羅濃眉聳動,「我既勸人向善,自然早已放下善惡。」
「哦?」孫悟空站直了身子,神氣道:「那敢問,何為放下?」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