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品牌

  第191章 品牌

  第二天一早,帶著倦意,張若琳拿著坐墊塞到車簍裡面,踩著自行車就向司法部趕了過去。

  反正現在也都處於學習狀態,根本就沒有她的任務。

  去了辦公室,張若琳就開始怎麼計劃起這個服裝的生意來。

  雖說沒有做過生意,但是生活在現代,GG滿天飛舞的年代,多多少少還是能夠懂得一些營銷上面的策略。

  如今這年代的人並沒有什麼品牌的概念,也不會去追求。

  反正在現在的人們眼中,就好比買一台收音機,第一個考慮的肯定是價格問題,第二才會考慮質量問題,反正東西是從你們店鋪裡面買的,買回去沒有用多久的時間,這壞掉了,你們肯定會負責修理或者負責更換新的,要不然你就是欺騙消費者。

  而且現如今的商人也重視聲譽,做生意完全就是靠著聲譽,你聲譽越好,你的生意也就越好,你聲譽一旦被敗壞掉,你的產品就算是再好,價格再便宜,消費者也不會搭理你。

  古代做生意的人,沒有律法的約束,他們講究就是口碑。

  其實真正論起來,這古人的誠信要遠遠高於現代人。

  打個比方,就好比三國時期的呂布,武力第一,可是又能夠如何,被人罵成了三姓家的家奴,在歷史上面留下赫赫臭名。

  所以說在如今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品牌的時候,首先要打造一個品牌效益來,只要別人一買衣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品牌。

  就好某男之家,當年的GG做得就非常好,讓人買衣服首先想到得就是它。

  GG詞好呀!男人的衣櫃。

  還有那些年過年的時候,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只送腦白金,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之收腦白金。

  這樣讓人印象深刻的GG詞,讓人在買某一個產品的時候,第一印象想到得就是你這個產品,所以一個企業的品牌效益,在這個企業當中占著主導的作用。

  所以這個什麼仁和服裝,這種土掉渣的名字還是算了。

  而且張若琳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解釋傅安和這傢伙,以前是不是一個漢奸?仁和,仁和,這個詞確實不太好。

  只要現在豎立起老百姓的品牌意識,這樣的話,公司就能夠處於絕對的優勢。

  不過名字的事情,真得好好考慮才行,張若琳首先想到得自然是用英文來取名,畢竟她還想著進軍國際市場。

  可是如今這年代取一個外國的名字,肯定會被人扣上一個崇洋媚外的名字。

  難道進軍海外的時候,重新取一個名字?

  不過進軍海外市場的話,張若琳也知道並不是那麼容易,起碼公司的註冊地上得放到香江,國內肯定是不行。

  一旦出名了,肯定會遭到國際上面的封殺。

  昨天夜裡春分一度過後,張若琳半宿也沒有睡,想了很多。

  怪趙建國的行為嗎?

  沒有,他也是一個愛國的人,只是希望在有能力的情況,去幫助那些困難的戰友們,希望他們的生活能夠過得更好一些而已。

  他的行為是大義,可是他的做法卻是錯誤的。

  他不能要求一個人強制去做一件她不樂意做的事情,而且這個人還是他的妻子,這種事情他還不止做過一次。

  倘若真是走到那一種地步的話,張若琳也想了一下,交出去就交出去吧!交到他們手裡面由著他們去折騰吧!最多也就是這幾年的心血白白浪費了。

  反正也沒有什麼,人這一生也不過是短短几十年而已。

  錢這東西永遠都賺不完,就她不利用空間,不利用她所掌握的先知。

  她和趙建國兩個人安分守己的上班,等到退休過後,她也能過上比一般人都富足的生活。

  退休過後,怎麼說老兩口工資加起來,怎麼說也能夠超過一萬多吧!

  一萬多塊錢的退休工資,就算是在將來首都怎麼說也是夠用。

  她要是干到個高官別,這退休過後的待遇更加用不著去說了。

  所以想了想,感覺錢財還真是不怎麼太重要了,人活著一輩子,尤其是她這樣從現代穿越到如今這個年代的人,手裡面握著巨大的金手指,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比賺錢重要。

  或許將來在共和國的貢獻榜上面,還能夠掛著她張若琳三個名字。

  她也能夠再華夏的歷史上面,書寫出屬於她的那一頁篇章,名流千古。

  也許到了晚年,她一生傳奇的經歷被人拍成了電視劇,或許等到晚年躺在躺椅上面,還津津有味的看著她這一輩子的經歷在電視上面重現。

  張若琳想了半宿,她想也想到了她的矛盾點在什麼地方,無法還抱著現代的觀念和一切,將錢看得過於重要了一些。

  從來都沒有想過錢財對於如今的她來說,只要她願意,等將來伸把手就能夠抓到,想要多少就能夠有多少。

  還有就是品牌的價格定位問題,想到如今年代的收入問題,所以在國內想要走奢侈品的線路,很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工資在這裡,你一件衣服夏季的寸衫,賣三十塊錢很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肯定要比國營單位的定價要個百分三十到五十之間。

  中檔的衣服要占到如今普通工人工資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一件夏季衣服的起步價格要在十五塊錢上,這個是處於中檔的層次,高檔的夏季衣服肯定要一個月工資出頭。

  所以張若琳在國內市場品牌定位的走中高檔線路。

  畢竟現在這年月不像是現代,你買一件衣服回去穿幾個幾次,十多次就不穿了。

  這年月家庭好一些,恐怕也得要將一件衣服,穿成補丁的時候才會不穿。

  尤其是進入計劃經濟時代,這兩口工作一年下來,恐怕都很難攢夠一套做衣服的布料出來。

  張若琳也考慮了很多,如果進入計劃經濟時代過後,若是和組織達成協議的話,服裝廠還在,在店鋪裡面購買她們的品牌衣服,不要布票,不過價格肯定要從原有的基礎上面翻一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