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年邁多病的高阿那終於在挺過了這個冬季之後死了。
靠著還算是和平政變上位的新任高句麗國王淵蓋太祚為營造出所謂的仁義形象,還是為前國王高阿那舉辦了一場風光大葬。
被逼退位的高元不得不在眾官和百姓面前對篡位者表示了感謝。在為自己父親辦完國葬之後,高元也隨即再被軟禁在內宮不得隨便出入。
高句麗國可說是順利的度過了新老政權的更替,國內百姓仍舊波瀾不驚的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實話說,百姓因何接受現實?
全仗原作為丞相的淵蓋太祚治理國家張弛有度,其子淵蓋蘇文治軍有方,父子倆得到了高句麗國軍民兩方的愛戴和支持。甚至有百姓上街為這次政權更迭而擊掌叫好著。真正為原高氏的倒台而悲傷的人並不多見,除一個人之外。
這人便是原國王高阿那的心腹寵臣朝中侍郎文在寅。
自從淵蓋太祚篡位當了國王之後,侍郎文在寅便再沒有上過朝,一直稱病在家,門都不出。
滿朝文武皆為心向新王之人,就算其中有與其交好的幾個大臣也為避嫌,再不上門拜望。
這日,文在寅同樣在書房中以編纂著高句麗國史一書打發著時間,卻被突然跑來書房的家僕給驚擾了。
「老爺,要出大事了。」
「文泰,莫非大對盧公派兵來抓某不成?哼!本公知道遲早這一天會來的。」文在寅放下筆氣沖沖的說道。
「不,不是老爺,街上全都在傳言說中原大隋即將出兵討伐我高句麗國了,說是要為高氏一門討回公道。」
「啊?文泰此傳言到底是真是假?」文在寅大驚道。
「老爺,從城中軍兵這兩日明顯增加,城門處張貼有募兵布告看,此說法必是真的無疑。要不老爺去朝中問問?」
「問問?問什麼?大隋出兵與否與某何干?出去做事。」
喝退家僕後,文在寅重新拿起筆來,欲接著書寫,但此時心緒已經大亂無法靜心下來了。
他知道,這個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因為高氏與兩任大隋天子關係都不錯,在高氏統治下的高句麗國也響應大隋號召放開了兩國貿易,兩國在互通有無中關係得到了很大發展,甚至高氏榮留王高建武還同大隋天子交厚,經高建武搭橋,大隋諸如造紙、印刷、鑄陶、冶鐵等多種先進技術傳到了高句麗國,這使得國家步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恰在這時,淵蓋太祚父子不光先是派出刺客謀殺了對高句麗發展有功的高建武,還跟著直接篡奪了高氏天下。這必然會引起作為宗主國大隋的極度不滿,出兵幫助高氏重奪江山乃是順理成章之事。
「唉~高句麗國也許很快就不存於世了。吾之筆下史書竟是高句麗國最後的華章。」
想到這裡文在寅有不禁長嘆一聲,他知道當今大隋年輕有為的皇帝擴張領土之心極強,很難說不是趁機尋找出兵高句麗國的藉口,從而一舉兼併了整個半島。
想到這裡,文在寅再也坐不住了,不由起身,回到內屋將屬於他當朝吏部侍郎的一身官服穿戴整齊,然後出門對門房奴僕文泰喊到:「文泰,備車去王宮。」
高句麗國京城王宮。
王宮規模不大,連大隋京城皇宮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更讓人不解的是,高句麗王宮建在一處完全與民隔絕的地方,背靠一處山坡,王宮四周樹木環繞,綠草青青,十分雅靜,遠遠看去猶如一座豪華無比而又不失莊重的中原漢家陵園一般。
王宮大殿之上,淵蓋太祚正和群臣商議著如何應對大隋即將發起的攻擊,此時的討論之聲正在高潮。
「稟王上,吏部文侍郎上朝來了。」一個小宦官來到淵蓋太祚身側躬身報導。
「哦?文侍郎總算上朝了,來得正是時候,快宣~」
淵蓋太祚並非心胸狹窄之人,相反其還頗有容人之量。雖然,文在寅這個老臣跟自己不是一路的,但他仍舊尊重文在寅之才,即使文在寅近一個月了負氣不上朝議政,淵蓋太祚也從不追究其過。今日聽聞其來朝,心中頗覺高興。
「王上,文某給王上見禮了。」
文在寅邁入大殿,上前幾步躬身一禮道,算是認同了淵蓋太祚繼任高句麗國國君一事。
「呵呵!文侍郎身體無恙吧!若是病體未好,只管在家休養便是,本王不怪。」淵蓋太祚心中大喜,忙說道。
「多謝王上掛念,微臣身體已無大礙。臣在家中聽說中原大隋即將起兵來犯,臣上朝來只想來聽聽王上對此有何主張?」
「嗯!文侍郎來的正好,我等君臣現在正為此事商議,只是眾說紛紜,本王也一時拿不定主意了,請文侍郎為本王出一退兵良策。」
「王上想要大隋退兵其實容易,但王上必然不肯。」
「哦?請文侍郎教我。」
「若是王上將權柄重新交還高氏,大隋必然撤兵。呵呵!只是王上必然不肯。」
「這~文侍郎說笑了,呵呵!」
淵蓋太祚有些尷尬的擠出一絲苦笑說道。
「既如此,我國當立足於以武退敵,立刻在全國大量徵召適齡民壯從軍,我國三面環海,而大隋最強戰力非水師莫屬。我軍當謹守海防不得使其水師上岸。但我國海岸線極長,需要防守的地方很多這,需要大量可用之兵,因此王上當務之急便是立刻全國徵兵。」文在寅急切間說道。
「呵呵!文侍郎差矣!大隋水師雖然厲害,但我軍又不在海中與他交戰。此番來攻打我國的大隋水師乃是萊州魯明月部,其戰船雖多,但可用於陸地攻伐的陸戰騎兵不過4萬人,且毫無實戰經驗。我國水師很弱,但我陸上城池眾多,不管其從何處登岸都將面臨攻打我國城池,我城池多屬堅城,區區4萬騎兵怕是難以破城吧!」
新任高句麗國丞相大對盧公的李見熙輕聲說道,他沒見識過大隋水師的厲害也未去過大隋國,故有此說。
「王上,若是臣沒說錯,大隋駐守萊州的第15野戰軍將隨大隋戰船渡海而來,我沿海面臨的敵人絕不止是大隋水師,還有數萬精銳騎兵。」
文在寅叫道,他往返過數次大隋,對萊州大隋駐軍還是非常了解的,就差沒進水師和15軍駐地看了。
「嗯!細作傳來消息,大隋15軍將傾巢而動,配合水師攻擊我國,文侍郎說的不錯。」淵蓋太祚不禁點了點頭答道。
「如此,隋軍渡海來戰的兵力不下於10萬,且裝備極其精良,陣中多有火器助戰,我沿海城防那一處駐軍超過2萬的,懸殊如此之大,還不全國徵兵?」
「蘇文,你說呢?」淵蓋太祚見文侍郎說的在理,不禁問向主管兵事的自己兒子大將軍淵蓋蘇文。
「父王,文侍郎所言有理。我軍武器略差就要靠士卒人多才行,可以適度擴充兵員,兒臣已經貼出了募兵告示,覺得以招募30萬為限,不宜過度,以免影響無戰事之地今年的春種。」
「好!文侍郎,就依汝之言,立刻徵集新兵30萬。蘇文,這事便交予你軍部去辦。」
「是,父王。兒臣親自督辦便是了。」
「呵呵!文侍郎你幾番前往大隋,我朝都說侍郎是大隋通。依汝看,此番大隋來伐我高句麗,要如何才能止兵不戰,兩國重修於好?本王欲遣汝再次出使大隋,言說休戰一事,不知文侍郎願去否?」
「唉!非是文某推脫不去,而是大隋滅我之心久矣!何來談判一說?不如趕緊備戰整軍。或可擊退來犯之敵。」
「啊?大隋真有一戰而滅我之心?」
「此必然也!請王上想想哪一個臨近大隋的國家能逃得過覆滅的結局,我高句麗國早被大隋皇帝覬覦多年了。如今大隋剛取得了滅西域突厥帝國一戰勝利,軍心士氣高漲,將軍士卒無不想多賺軍功,而眼下正是其用兵之時。」
「蘇文,依汝前期準備,此番能讓隋軍知難而退麼?為父怎麼聽了文侍郎肺腑之言後,心中惶恐不已呢?」
「父王,兒臣不敢說能在戰場上擊敗大隋軍,但其欲速滅我國也是不可能的,只要戰成一段時間的相持,便對我軍有利。若那時,大隋內部在起內亂,兒臣便有戰勝入侵之敵的把握。父王無需驚慌。」淵蓋蘇文毫無懼意的說道。
「李在榮先生~」
「臣在~「
「汝可即刻動身前往大隋國內,督促淮陰反隋亂黨適時起兵,不可耽擱。我國這裡幫他吸引大隋主力大軍,助其舉事成功。」
「是,王上,臣即刻出發。」李在榮躬身一禮後便出了大殿。
「父王,兒臣料定大隋皇帝楊廣此番必然親征我國,他若不到邊庭,這仗便打不起來。兒臣還未得到其從京城出動的消息。」
「好~好~最好晚些來,我軍也可將備戰做的充足些。當然,文侍郎也要做好隨時和大隋皇帝和談的可能,大不了本王將侵占他遼東、靺鞨的土地全數歸還便是。」
「沒想到王上和大將軍早已在大隋國內布局了,如此甚好!甚好!但願大隋來一場內亂,使其國力削弱才好。」
文在寅有了一些欣慰,不在向初上朝時那般失落了。
「呵呵!文侍郎若不做些準備,誰敢去撩撥那傲慢無比且目中無人的大隋狂人?王上和大將軍早有準備。我等都靜等大隋內亂復起吧!大隋因此亡了也說不定。」李見熙對著眾文武笑著說道。
「雖然有些準備,但文侍郎提醒之言也說得在理,還是當以我方加強防禦為主。大隋皇帝實在是個難以對付的人,本將軍也說不準其國內叛亂程度能否動搖其滅我之心。」
「吾兒說的對,當迅速部署各地各城防禦力量,特別是北方,一定要利用好山區地形逐層防禦。」
「父王無需擔心,北部山區我軍防禦早已準備好了,大隋想要從北部來犯絕沒想像中那般容易。」
接下來,朝議之事有涉及民事、商務及學務,可謂是面面俱到。
從自己親臨的這場朝議來看,文在寅發自內心開始讚嘆起淵蓋太祚父子來,這父子兩個頗具治國治軍之道,這讓文在寅看到了高句麗國興盛的希望。
「唉!若是大隋再給我高句麗國兩年發展時間,我國國力絕不弱於中原。那時,本侍郎又何須害怕大隋強勢啊!」
在散朝回府的路上,文在寅感嘆道。
大隋黎陽城。
屬於大隋皇帝的高大龍船及隨行船隊這天終於順著黃河之水抵達了下游的黎陽城。
楊二跟隨前來碼頭接駕的虎將伍保來到了將軍府。
坐定之後,楊二隨意的問著伍保:「伍將軍,前些年因酒誤事丟了洛口城,現在還嗜酒乎?」
「陛下,自上次醉酒失職,末將便戒了酒了,平時滴酒不沾。若是末將喝酒被兄長伍雲召知曉了,不用陛下動手,他便會將俺打死的。」
「呵呵!這個雲召將軍也是,偶爾喝一點只要不誤事就行了,何必戒酒呢?弄的朕想陪將軍好好喝喝都不行了。」
「呵呵呵呵~」
跟隨伍保的黎陽駐軍眾將們聽了全都嬉笑起來,瞬間都感到這位年輕的皇上非常隨和,竟一點皇上架子都沒有,和大家親近的如同鄰家大男孩般。
「陛下,張楚在外求見。」隨行的軍情處檢使董柯來到楊二身邊小聲報導。
「讓他進府便是。」
很快,軍情處千戶官張楚便走入府中,來到楊二面前躬身便拜。
「張楚,朕讓你扮作突厥商人暗中查訪之事辦的如何了?」
「稟陛下,卑職已經調查的清清楚楚了,正要報與陛下~」
「且慢,此事先不急,回頭私下跟朕說說就是了。」楊二打斷張楚的話,一邊遞著眼色,一邊說道。
「是,陛下。」張楚見楊二臉色有異,瞬間明白了過來順勢答道,隨即起身站到一旁董柯身邊。
「說說吧!黎陽倉存糧多少?運走多少?城中駐守兵力多少?」楊二又問著伍保。
「呵呵!回稟陛下,我城中黎陽倉現在基本空了,只有50萬石糧食壓著庫存。原本去年秋糧及存糧共有400多萬石,全都被李靖將軍調往涿郡和遼東柳城了。末將這裡守備軍一直維持在5萬人。」
「嗯!駐軍還是多了~」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