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一石三鳥之第一鳥(二合一)

  第140章 一石三鳥之第一鳥(二合一)

  伴隨著表演落下帷幕,第一天的婚宴到此也就結束了。

  後續還會在貝倫宮連續舉辦六天,不過塞大帝肯定是不會去了,他還得辦正事。

  此時已經到了午夜,賓客們陸陸續續從貝倫宮離開,在送走了幾位大佬後,保羅隨即將皇室專用的馬車引到了宮門前。

  「陛下,這邊。」

  保羅一臉汗顏的看著後面的兩個人,大穆夫提還沒走呢,這兩人就已經貼的跟一個人一樣了。

  好在這也就是一兩分鐘的事,很快,保羅就引著兩人上了馬車。

  不多時,馬車已經回到了托普卡帕宮,塞大帝和安娜隨即回到了寢宮。

  海對面的阿亞索菲婭清真寺此時已經只剩點點微光,新月漸漸遁入雲層,安娜拉上窗簾,房間裡陷入黑暗。

  一直縈繞在蘇丹寢宮裡的喘息與呻吟也隨之戛然而止,守候在寢宮外的侍女門此時終於能夠稍稍放鬆自己,她們一下子癱軟在地上。

  「嗯,陛下,別鬧。」

  還在睡夢中的安娜一把拍開塞利姆作怪的手,讓蘇丹有些不好意思。

  蘇丹走到窗前,一把拉開窗簾,陽光射入室內,頓時讓昏暗的房間明亮起來,塞大帝環視四周,默默的看了一會兒,又移開了目光。

  不得不說,昨天晚上戰事過於激烈啊。

  簡直堪比當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

  我軍先是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截斷敵人退路。

  然後鋪上圓木,加上潤滑油,直接旱地行舟,準備水陸同時進攻。

  接著是烏爾班巨炮對決狄奧多西城牆,直接扒下對面城防。

  兩軍鏖戰許久,雙方都損失慘重,最終偉大的奧斯曼帝國蘇丹借著一扇小門擊敗了敵軍。

  簡直是史上最偉大的征服啊。

  至於遍地狼藉的房間,塞大帝就當沒看到,為了擊敗敵軍,這是必須的付出。

  徘徊了一會兒後,塞大帝隨即喊來外面的侍女進來收拾,至於蘇丹自己,他則再次回到床上睡了起來。

  你問為什麼,問的好,蘇丹不僅是安拉的信徒,也是回籠覺信徒。

  塞利姆和安娜躺下睡了,進來收拾的盧多維卡可睡不著。]|I{•------» «------•}I|[

  「怎麼這麼多地方都」

  少女臉頰通紅,用著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嘀咕道。

  「這是什麼?」

  少女陡然間感覺到手心上一陣黏糊糊的感覺,她有些不解,自己明明戴了手套啊。

  少女仔細一看,手套不知道什麼時候劃破了,一些不明的東西粘在了手心。

  她脫下手套,聞了聞,頓時確認了自己心中的猜想。

  「這兩人也太不講究了吧。」

  少女不禁幻想著蘇丹和安娜殿下進行的畫面,整個人有些呆住了。

  此時才入睡的塞大帝漸漸被這愈來愈大的聲音驚醒了,他揉了揉眼睛,眼前的一幕讓他難忘,他立馬明白過來這小妮子估計是致幻劑吸多了。

  蘇丹隨即找來外面的侍女,讓她們處理一下,同時將安娜轉移到了另外的房間。

  扭了扭有些酸疼的身子,塞大帝隨即出了托普卡帕宮,他得去找心腹們談點事。

  小小的莊園裡,伊莎克帕夏,優素福帕夏,哈吉帕夏以及穆罕默德-阿里帕夏都已經到了。

  至於為什麼其他人塞利姆不找,因為這事情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早在一月份的《御詔》頒布後,在安排了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去往敘利亞後,他就有一個想法。

  一直盤踞在安納托利亞東南部的庫德人必須得解決了,一月份的《御詔》其實對於這幫人影響力不大,因為在奧斯曼帝國歷史上,這幫人一直是半自治狀態。

  他們和帝國中的不少人關係都不錯,所以會議肯定是不能擴大的。

  「陛下,您的想法是?庫德人可不好解決啊。」

  優素福帕夏此時還沒有卸任大維齊爾,所以自然是他先開口。

  他們本來就是歷史問題的殘留,這也和帝國的老對手薩法維王朝有關。

  在十六與十七世紀,薩法維王朝和帝國相互攻伐,

  首先,大多數庫爾德穆斯林屬於遜尼派,與同樣信奉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有天然感情,願意支持奧斯曼帝國對抗什葉派的薩法維波斯。

  其次,帝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1514年,帝國在查爾迪蘭一役徹底擊敗波斯人,從此將大多數庫德人變成帝國臣民。

  當然,帝國帝國對庫爾德地區的統治比薩法維的帕迪沙阿更加寬容和自由。

  但是這種寬容不是沒有後果的。」

  優素福話還在說。

  塞大帝卻已經開始在心裡吐槽了。

  「所以說這又是自家老祖宗,和本大帝同名的蘇丹,冷酷者塞利姆一世這坑貨乾的啊。」

  優素福說道。

  「您的祖先,冷酷者,偉大蘇丹塞利姆一世採納了比提里斯高官、庫德人哈基姆·伊德利斯的建議。

  好處是帝國在東部邊境構築起了阻止波斯人的堅固屏障。

  1639年,蘇丹穆拉德四世和薩法維波斯的帕迪沙阿阿巴斯二世簽訂協議,劃分了兩國邊界,邊界線橫穿庫爾德地區北部。

  此次協議標誌著波斯人承認了奧斯曼帝國對大部分庫爾德地區的統治地位。該協議直到19世紀依然有效

  壞處是帝國在當地建立了十六個擁有自治地位的庫爾德公國。」

  伊莎克帕夏隨即說道。

  「但是這一舉動無意中開創了一種地方自治制度。

  在這一制度下,庫爾德埃米爾公國擁有與帝國中央相似的政府結構,保持行政獨立,並有權保留大部分稅收。

  儘管他們必須為蘇丹提供部分軍隊。

  更為讓人難以容忍的是這些公國還擁有司法權,可以任命卡迪(法官),由這些埃米爾掌握終審權。

  帝國政府並不是沒有想過解決這些庫德人,但高門最終之所以容忍這些庫爾德公國的半獨立地位,實際是迫於無奈。

  這些公國地處帝國東部邊疆地區,一旦發生叛亂,帝國軍隊鞭長莫及。加之當地山大溝深,地勢險要,不便於直接管理。

  所以帝國政府希望通過政治上的分權來換取庫德人的忠誠。

  但是自治強化了庫德人的獨立意識,使得任何削弱其政治特權的意圖都會遭到激烈反對。

  自治也鞏固了庫爾德貴族的既得利益,他們不願因取消自治而使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受到損失。

  這也是您的《御詔》基本在他們這裡不奏效的原因。」

  聽完這些,塞大帝愈發想掘了這些先代蘇丹的墳了,本來巴爾幹的宗教和民族問題就已經夠讓人頭大了,沒想到這幫貨色在安納托利亞也有一堆雷。

  冷酷者和庫德人是舒服了,塞大帝可不舒服,都快十九世紀了,在離康斯坦丁尼耶這麼近的地方還有這樣的勢力,塞大帝絕對咽不下這口氣。

  況且對於阿拉伯地區的攻略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這還真不是塞大帝杞人憂天。

  後世的土耳其東南部庫德人口較為集中的省份可以說很多了(比如馬爾丁省、賓格爾省和卡爾斯省)。

  在伊拉克,主要指由埃爾比勒、杜胡克和蘇萊曼尼亞三個北方省份組成的庫爾德自治區。

  在伊朗,包括西北部的庫爾德省及其鄰近區域,還有靠近敘利亞東北部與土耳其接壤的地區。

  在敘利亞,主要包括西北部的庫爾德達赫和東北部的哈塞克地區。各國庫爾德地區實際上連成一片,構成了大庫爾德地區。

  而在奧斯曼帝國,這幾個地方除了伊朗之外是連在一起的,要是塞大帝五萬大軍出征在外,庫德人大旗一揮,直接揭竿而起,斷了塞大帝後勤,那可就有意思了。

  塞大帝一死,康斯坦丁尼耶那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先是托普卡帕宮得哭會兒,然後一群在改革中利益受損的傢伙就開始大笑,雙方估計得火併一場。

  在塞大帝已經嘎了的情況下,近衛軍被清理的情況下,哈吉帕夏估計能控制住局勢。

  然後新秩序派和守舊派兩家一談判,估計得推馬哈茂德或者穆斯塔法上去,改革估計也會大打折扣。

  當然,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是塞大帝已經嘎了。

  簡直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不對,應該是先帝享福未及而陡然崩殂。

  這是塞大帝不能容忍的。

  問題來了,庫德人到底有沒有可能反叛,如果這個塞大帝是本尊的話,他肯定想不到。

  可惜眼下這個是穿越者,這就沒辦法了。

  就賽利姆所知,原時空中奧斯曼帝國的改革在庫爾德地區是遭到嚴重反對的。

  庫德人反對改革的理由來自政治、經濟和宗教三個方面:部落勢力不願損失既得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宗教界反對採用西方法律和制度。

  反對改革的最極端方式就是起兵叛亂。

  1806年,巴班公國首先發動叛亂。

  巴班公國16世紀建立,17、18世紀時十分活躍,兼併了周圍的大片土地。

  此次叛亂的直接起因,是伊拉克地區蘇萊曼尼亞省的奠基人和部落首領,亦即巴班公國的首領易卜拉欣·帕夏·貝貝去世。

  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高門決定趁機徹底控制這一地區,於是廢除了從巴班部落選舉埃米爾的慣例,而強行任命其他部落的人繼承易卜拉欣的職位。

  此舉遭到了易卜拉欣侄子阿布杜拉赫曼帕夏的堅決反對,後者開始向政府軍和親政府的庫爾德部落發起進攻。

  戰爭持續近三年時間,1808年,阿布杜拉赫曼兵敗並逃亡伊朗。在平息巴班公國的叛亂以後,奧斯曼帝國繼續加強對庫爾德地區的控制,強化中央權威。

  1826年,銳意改革的蘇丹馬哈茂德二世(也就是塞大帝的五歲的小弟弟)加緊了在庫爾德地區的攻勢。

  馬哈茂德二世的步步緊逼,令庫爾德貴族十分恐慌,他們決定先發制人,相繼在土耳其南部、伊拉克的里萬杜茲、埃爾比勒和摩蘇爾等地發動叛亂。

  1833年,索蘭公國的埃米爾·穆罕默德率一萬騎兵、兩萬步兵從里萬杜茲出發,一路衝鋒陷陣,幾乎控制了整個庫爾德南部地區,但是他未能和波坦公國的埃米爾結成同盟。

  馬哈茂德二世十分重視這次叛亂,分別從希瓦斯、摩蘇爾和巴格達等地調兵鎮壓,戰事異常激烈。

  奧斯曼軍隊起初失利,被迫撤退,埃米爾·穆罕默德野心膨脹,企圖乘勝追擊,一舉拿下伊朗庫爾德地區。

  埃米爾·穆罕默德為了拉攏伊朗政府共同對付奧斯曼帝國,宣布承認波斯的主權,但波斯政府遲遲沒有向他提供任何幫助。

  至於為什麼,因為波斯卡扎爾王朝簡直是波斯版帶清,遠不如奧斯曼帝國。

  在這種情況下,埃米爾·穆罕默德只好繼續孤軍奮戰,不過此人確實牛逼,他在里萬杜茲擊潰了政府軍。

  值此危急關頭,奧斯曼政府只好求助於人們的宗教感情,勸說一位叫毛拉·哈體的庫爾德毛拉發布了一份「費特瓦」(宗教判決),禁止庫德人與哈里發作對。

  很快地,支持埃米爾·穆罕默德的人大量減少,叛軍不戰而散。

  埃米爾·穆罕默德被迫投降,隨後被帶到伊斯坦堡接受馬哈茂德二世召見,一年後,被馬哈茂德二世派人暗殺。

  這樣的部落,塞大帝肯定是不能夠放任的,剛好提前讓穆罕默德-阿里把西帕希騎兵帶了過去,這回先文斗,文斗不行就武鬥,得讓庫德人見識一下蘇丹的刀利不利。

  「陛下,所以您想怎麼解決?

  我認為對付他們不必講什麼溫情,這群人跟馬穆魯克沒什麼區別。」

  哈吉帕夏此時開口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