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籌劃建個家俱廠
現場全是手工操作,原材料的炒干、粉碎,攪拌全過程都是手工。
關鍵挺多工序還都是拿刀在剁,連個鍘刀也沒有,這也太原始了,連個手工作坊都算不上,這真是想快也快不了。
想想街道辦,旁邊都是各種工廠,這麼好的資源不利用,乾媽這是讓原材料亂了心境,還沒顧得上,要不然早就找工廠支援了。
「乾媽,這要加個粉碎機和攪拌機就快多了,機器有困難?」
「這我也知道,飼料廠就有機械的,可他們的機器也不多,好多還是人工的。」
「乾媽,您看這樣行不行,我給您畫幾張圖紙,您拿著圖紙去找附近的工廠化緣。」
「行啊,這附近就你們軋鋼廠最大了,你給我圖紙,我就找你們楊廠長去,晾他也不敢不給我做!」
困擾幾天的麻煩都有了解決的辦法,王主任心情有些急切,有些迫不及待的就想開始行動了。
「小峰,伱可真是乾媽的福星,一下子兩個問題都有辦法了,我得先回去了,你的事我回家就說,不陪你了,下次得帶你回家吃飯,今天是來不及了。」
看乾媽急匆匆的走了,這是著急去找飼料廠去了,按剛才的思路,應該沒啥問題。
遠遠看著秦淮茹一直偷偷看著這邊,朱雪峰大大方方的點頭打了個招呼,秦淮茹倒是低頭裝著幹活了。
今天還要回家給乾媽畫圖,上午這事情辦的太快了,現在時間還早,正好去找薛大爺聊聊。
和薛大爺一起去了東直門的院子,和幾人聊了聊,把頭的木匠居然是薛大爺的弟弟,薛三爺,薛大爺中間應該還有個弟弟,看薛大爺吞吞吐吐的樣子也就沒問,誰家沒有點秘密。
「東家,這位是我們家老三,剛才說了,他這木匠的活,手藝還算不錯,是我們這老哥幾個最好的。」
薛三爺欠了個身,朱雪峰也還了個禮,三爺也很瘦,花白的頭髮顯得有點老,按道理歲數不應該太大,可能是老和工具打交道,左手的繭很厚,右手又顯得很結實,這歲數中可是少有。
「這位是易老六,以前管蓋房子,現在跟著我弟一起做木匠活,手藝也不錯,最拿手的就是看看堪輿,再就是翻修老物件、老家俱。」
朱雪峰也客氣的打了個招呼,這位六爺看起來倒是和委託商店的負責掌眼的六爺有些神似,有點老京城社會人的影,但薛大爺既然能帶過來,應該還是能信任。
這段時間的接觸,薛大爺的秉信朱雪峰還是有些底了,這俗話說相由心生,這薛大爺還應該是個忠厚的主,要不然也帶不了這些人。
朱雪峰同意他們的要求,表示還可以提供一些樣式,最好是把所有樣式的都打造一套樣品,再約人來看,這樣活應該更多一點。
至於加工地點,朱雪峰表示,短期內還是可以借用四合院,啥時候有變化再搬,朱雪峰估計再運海產品就得小火車了,能直接開進廠轉運,估計一時半會的用不著這個院子。
再說等大院子收拾好了,可以直接搬過去,大院子的倒座房可不少,完全沒問題,這下外院有了木匠幹活,院子對外面來說多了一層名目,應該更安全了,朱雪峰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外院的小房子也不少,住人都沒問題,這主意不錯。
至於木匠幹活安排什麼的,朱雪峰表示一概不管,真要有啥事再找自己就行,現在真是沒空。
「東家,要不按昨天說好的,咱們找個小館子,一起坐一下,也謝謝您給我們謀了條活計。」
幾人都還餓著肚子,朱雪峰也沒拒絕,幾人來到東直門外,隨便找了一個合營的小飯館,坐了下來。
今天來酒館的人不多,薛大爺也就帶了倆,薛三爺和易老六,看來他們仨是拿主意的。
小館裡沒有幾張桌子,就餐的人也不多,可選的菜也沒幾個,牆上還貼著標語,掛著海報。
後面一桌坐著仨人,應該也是干散活的,只要了幾個包子、兩盅白酒,還有一盤花生米,用包子和醋就酒。
大熱的天,喝點白酒,倒是解乏,滿頭是汗,這越是出力氣活的人,越愛喝點便宜的白酒。
薛大爺看看牆上的菜譜,對著朱雪峰說。
「東家,還是您按照您的胃口來點吧。」
朱雪峰點了一個醋溜土豆絲、一個地三鮮、一個木須菜,也要了一個花生米、一個豬油渣炒青菜,要了兩盅酒、十二個包子,四個人應該夠了。
朱雪峰當場就結了帳,還是挺便宜,才一塊五毛八,一斤二兩票。
「使不得!使不得!說好了,我們來的,哪能讓東家掏錢?」
薛大爺連忙阻攔,想要付錢。
「薛大爺,您給我們家幫了這麼大的忙,一直沒機會謝謝您,這頓就算我的了,以後咱們的日子還長。」
菜很快就好了,兩人端著菜入了座,薛大爺燦燦的笑了笑,才坐了下來。
「您看這事兒鬧的,說好了,我們請您坐一下,結果讓您做了東,這多不好意思。」
朱雪峰笑了笑,拿起酒盅給大家倒酒,又是一番推讓,沒轍,讓薛大爺倒吧,不能啥事都搶了。
「得嘞,現在時間也不早了,咱們就開始吧。」
幾人就著酒菜慢慢聊了起來,這幾人這些年可是吃夠了苦頭,以前都是蓋老房子的,祖上也在宮裡當過差,手藝也都是家傳的。
解放前這城裡有個修修補補的,起個什麼院子,活也不少,雖然談不上富裕,但也沒後顧之憂。
但這些年一下就成了下九流一樣的存在,除了極少數被留在老建築服務,絕大多數都在胡同掙扎,工廠是不可能進去,臨時工都輪不到他們,也就靠著手藝時不時的接點胡同的活,混點嚼頭。
這新社會,就是有工程,也都是國營或集體的把活包了,根本就沒他們什麼事,也就街坊鄰里的小活他們能插個手,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這不看中了朱雪峰的設計圖紙,認為找到了一條長久的活路,都求上門來了。
這算不算最早的個體戶啊,只是沒有營業執照,這些人的手藝幾十年後都是財富啊。
現在的京城是沒有仿古建築的需求,可有地方有需求啊,只是現在去不了,這東南亞一帶多大的市場,是個華裔就想把家修成仿古的模樣。
後面國內的古建築翻修的活也不少,很多人在這上面起了勢的,看看後世的傻根就知道,修修廟宇,就攢了六萬,只是最近的十幾年可不好熬。
轉頭先做做老百姓的家俱,這條路子還是不錯的,至少能解決溫飽,現在就沒老百姓能用的家俱廠。
前幾年京城的幾十個作坊被合併,成立了京城木材廠,又分出個硬木家俱廠,這些主要是為外貿加工工藝品進出口,也生產了不少硬木家俱,也是供出口創匯的。
城裡大機關、團體的辦公家俱也是他們在做,不過民用的就沒人管了。
這倒是個機會,所以朱雪峰才接受了他們的邀約,這事要是辦成了,乾媽的擔子到底是因為街坊都有了活計變輕了,還是因為多了個家俱廠而變重了呢。
朱雪峰倒是沒把這點小錢放在眼裡,現在自己也不缺錢,只是大院需要合理掩飾,同時被幾個木匠開拓了思路,朱雪峰才決定試一試。
幾人聊了會家俱樣品的事,這主意雖然是朱雪峰出的,但怎樣生產朱雪峰就不懂了,現在都是手工作業,這手藝都是代代相傳。
朱雪峰只是和他們介紹了一下京城現在家俱廠的現狀和老百姓的需求,表示現在完全沒有競爭對手,市場潛力很大。
幾人只是想混個長久點的溫飽,被朱雪峰描繪的前景驚呆了,良久,薛大爺才帶頭開了口。
「東家,您看,這事要真做起來,這麼大的話,我們這草台子可上不了台面,要不您找個人來管管吧,要不這帳本吧……。」
「這活肯定是一點點的幹起來的,不可能一下子大家都來找咱們做家俱,這個幾位回去也可以想一想。」
「以後可能就不是一套一套的打家俱了,是不是可以分著做,提高效率,再琢磨找點合適的小子,真要活多了,也得有人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