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走在大路上
時間來到了一天後,同學們已經早早的帶著食物和水壺,有些還帶著大草帽,三五成群的聚集在校門口。
眼看時間快到八點,就朱雪峰和夏雨虹沒到,班長有些焦急,朱雪峰挑了個頭,大家都來了,組織者沒了。
「滴滴,」幾聲喇叭響,同學們下意識的避讓,並不寬敞的馬路開來兩輛卡車,帶著半棚,仔細一看,軋鋼廠的車。
卡車來到校門口,居然沒有理會避讓的學生,停了下來。
在同學們的詫異中,兩輛卡車駕駛室打開,朱雪峰和夏雨虹分別跳了下來。
朱雪峰抬起雙手,示意了一下,同學們才安靜下來。
「今天,軋鋼廠為了對同學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特地安排了這次活動,我們要到延慶的山區去,到山區的貧下中農中去。」
「去了解在困難時期,我們的勞動人民是怎樣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還要聽革命群眾講革命的事跡,了解我們的勝利來自不易。」
「這次是軋鋼廠DW組織,由軋鋼廠廠辦、宣傳科、司機班的同志送我們去接受教育,大家歡迎!」
同學們大都莫名其妙,少數幾個有些覺悟,但聽到鼓掌,還是下意識的使勁鼓掌。
廠辦小馬和宣傳科小劉、司機王叔也出來和大家打了個招呼。
「好了,現在先把橫幅掛在車上。」
夏雨虹手忙腳亂的從車上拿下來四副橫幅:大力支持高中畢業生接受革命再教育!
眾人在司機的幫助下掛好橫幅,同學們已經莫名的興奮,好像更有意思了。
「下面請班長分組,安排同學們上車,我們馬上出發!」
夏長青、劉佳琪和朱雪峰上了第一輛車,黃少華和周倩倩組織人上了第二輛後,也爬進了第一輛,把第二輛車交給副班長王卓了。
兩個車廂了都堆了一些旗幟,這個就不用安排了,同學們嘻嘻哈哈的將旗幟打了起來,一時間旌旗蔽日,好不熱鬧。
現在其他四位籌備組成員全程莫名其妙,直到兩隊都登上卡車後,朱雪峰才簡單介紹了情況。
全程由軋鋼廠負責一切學習費用,包括吃住行,同學們自己負責門票,但是要提交幾份學習報告。
夏長青興奮的捶了朱雪峰一頓,這動靜剛才把大家都整懵了。
本來陳書記的方案還有出城之前,一路大喇叭宣傳愛國主義教育,朱雪峰覺得動靜太大了,以會打擾城區其它機關團體辦公為由提出了不同意見,陳書記也沒堅持,就作罷了。
就這樣在廠家屬區轉悠一遍,出城又是沿著東直門出去,這一路就招來了無數目光。
目的地是CP區的延慶縣,也是剛從張家口劃撥過來沒幾年,延慶縣這時候還是人煙稀少,也就十多萬人。
很快就離開了市區,市區外的小山包不出意外的全是光禿禿的,應該是打柴的修理乾淨了,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啊。
出城很遠了,過了昌平,人煙更稀少了,終於看見青山起伏了,連綿不斷的青山,還是很秀麗的,對於基本上不出城的學生來說。
兩輛汽車更是熱鬧起來,每個車廂二十多人,同學們大多數也是第一次出遠門,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合唱《我們走在大路上》。
(1963年發布,這裡提前點)
我們走在大路上
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領導革命隊伍,
披荊斬棘奔向前方。
向前進!向前進!
革命氣勢不可阻擋,
………
兩輛車同時唱了起來,連司機也一起唱了起來,歌聲在山間的大路上飄的很遠很遠……。
歌聲嘹亮,一首接著一首,直到大家的嗓子都啞了,互相說話時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一起哈哈大笑………。
夏雨虹是鬱悶死了,早知道也坐車廂了,在駕駛室想唱不好意思唱,還不如司機放的開。
司機明顯受到歌聲的鼓舞,一直是向前進、向前進,開得飛快,鬧騰起來的同學也根本沒有注意,暈車藥是用不上了。
結果只用了三個小時,就到了長城的山腳下,提前快一小時,這革命歌曲的確提升勞動效率,代價是所有人都被顛得七葷八素的,但在高昂的士氣下,沒有暈車的。
按照分工,朱雪峰負責與當地聯繫,所以下車後,朱雪峰就和宣傳科的小劉、廠辦的小馬哥一起來到了最近的西關村,找到了村支書。
西關村不大,全村不到三十戶,也就一百多人,但在附近算是個大村子了,這裡耕地少,人口分布廣,都是因地制宜的建村立寨。
村支書姓劉,很熱情,對同學們來受教育感到非常的開心,表示提供一切支持,做好革命教育工作。
汽車開到村子食堂,同學們幫著卸車,軋鋼廠食堂提供了一些大米、玉米和棒碴和少量蔬菜及極少的肉食,在加上同學們都自帶了乾糧,應該是夠吃的。
現在的山村非常困難,不可能像前些年一樣免費招待客人,這大好幾十號人也接待不起,所以都是自帶糧食。
食堂門口的廣場上還晾曬著不少玉米,應該是春玉米還沒處理完,有幾位婦女看著,不停的轟走靠近的母雞。
差不多也到中飯時間了,村里食堂正在就餐,大部分同學都沒接觸過農村,朱雪峰倒是很希望大家參觀一下食堂。
村民們吃得是雜糧紅薯的稀飯,稀的見不到幾粒米,還有一些青菜和倭瓜、拍黃瓜和切好的鹹菜,一點葷也沒有,幾個男人啃著窩窩頭。
幾個匆匆吃完了的,那碗叫乾淨,都不用洗了,沒吃完的村民,正拿著窩窩頭在碗裡擦,朱雪峰是見過牛村的食堂就餐,沒啥意外,可同學們確實感到極為震驚。
「他們就吃這個啊,這是中飯啊,還有,哪些小孩和婦女怎麼都不來吃啊。」
村長姓閻,很勉強的和大家小聲的解釋了幾句。
「這些來吃飯的是一會要下地幹活的,他們吃完才輪到……。」
劉佳琪和周琴更是當場流淚,被郭婷和陳蕊勸了過去。
朱雪峰用糧食和村里換了一些紅薯,中午同學們吃的是紅薯雜糧飯,都是自己動手,手藝雖然都不咋地,可伙食還是比村里強了不少。
中飯後司機開車返回城裡,約好了,第三天下午來接。
……
現在城裡也吃不飽,但再怎麼吃不飽,一個軋鋼廠的工人每月也有40多斤,(重體力勞動),高中男生28斤,女生25斤,這都是今年降了一次標準後的,以前是男生31,女生28。
雖然大多是粗糧,但也接近一天一斤了,之所以吃不飽,朱雪峰認為關鍵還是沒油水,不經餓。
後世有幾個一個月能吃掉三十斤糧食的,還是沒有油水,可要油水就得養殖,養殖又要消耗糧食,無解啊。
真想念袁老爺爺,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現在研究到什麼進度了,朱雪峰的生物高中還可以,後面卻再也沒有接觸過,就這點知識積累,弄個無籽西瓜都沒戲,別說給雜交水稻提提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