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標誌性裝備

  第12章 標誌性裝備

  部隊大院的群體大多都來自天南海北,對於京城來說,他們都是外來者。

  大院的孩子們也是五湖四海的匯聚在這個小天地里。

  大院生活系統非常完善,從理髮店到小賣部,再從食堂到衛生所一應俱全。就如同一個小社會。

  每天聽著起床號醒來,衣食住行也無需操心,都是按級分配,孩子們單純且普遍愛好相似。

  兒時聽革命故事,玩遊戲也是官兵抓賊,長大了普遍愛槍,有著濃郁的軍事崇拜。

  蘇木也是在起床號悅耳的聲音中睜開眼。

  來到窗邊。

  下面有五六個穿著小軍裝的孩子們圍在隔壁樓道口,朝著樓上大喊。

  那勢頭,像極了要去行軍打仗似的,熱血又青春。

  喊的好像是「王凱旋」。

  不一會兒,蘇木就看到前兩天見過的那個小胖墩從樓道里竄了出來,小夥伴們匯聚在一起,向著禮堂的方向去了。

  部隊大院的禮堂幾乎天天都在放電影,紅色主題的,翻來覆去。

  昨天拜會了劉叔叔家,見到了南鑼鼓巷街道辦主任王姨。從劉叔叔家出來,蘇迎軍就又拉著蘇木去了禮堂。

  為什麼說又呢?

  連續兩天看了兩場電影。

  一場是《永不消逝的電波》很戳人淚腺,李曉蘭哭得稀里嘩啦的。

  昨天那場是《狼牙山五壯士》。

  李曉蘭還是感動到淚流滿面。

  蘇木感覺蘇迎軍喜歡的不是看電影,而是在旁邊安慰女朋友,給女朋友遞手帕的那種氛圍。

  只是這氛圍里,非要加自己這個電燈泡嗎?

  要不是演技過關,蘇木很難面對這種畫面粗糙,劇情簡陋的電影情節揮灑淚水。

  不是電影不夠經典,而是蘇木並沒有身臨其境,沒有沉浸式體會到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沒有親眼目睹過太多電影都無法表現出來的感人事跡。

  而這些,卻伴隨著蘇迎軍、李曉蘭的成長,不斷發生著。

  感同身受。

  沒有身受,又怎麼去感同?

  即便心思再細膩,再感性的人,也要比經歷過的人的感受,差上一籌。

  嗯,最關鍵的是看完電影用兩條腿軋馬路,還得拖著他……

  有一丟丟小尷尬。

  「哥,吃了飯我去四合院瞧瞧,應該搬走了吧……」

  「行,正好我今天也要去單位報導了。早去早回,別跟人起衝突,有事回來跟我說。」

  蘇川柏昨晚壓根就沒回來。

  蘇木在這裡住了三天,見著蘇川柏在家睡了一宿。

  這種工作勁兒,可算是讓他開眼了。

  先輩對於新國家的付出,是難以想像的。

  後代人只是享受了軍備追趕、經濟追趕的結果,可過程,卻都是這群先烈們用血汗一滴滴鑄造而成。

  要不要做點什麼呢?

  蘇木腦海中危險的念頭一閃而逝。

  他被自己滿懷憐憫的內心世界嚇了一身虛汗。

  在其位謀其政。

  自己只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待業青年,連工作還沒有呢,就想著以一己之力去扭轉乾坤……

  這想法簡直太危險了。

  蘇木邊吃飯邊沉思,或許是因為自己生活環境改善了,稀里糊塗成了部隊大院的孩子,眼瞅著衣食無憂,就有些懈怠和膨脹了。

  這個觀念可要不得。

  想著呢,房門從外打開。

  蘇川柏走了進來。

  看他一臉疲憊的樣,肯定又是徹夜未眠。

  「小軍,今天去單位報導嗎?這個送你。」

  蘇迎軍接過來,蘇木也瞧見了。

  盒子裡是一塊手錶。

  應該就是過去戴在蘇川柏自己手腕上的那隻。

  整了個盒子,還挺有儀式感的。

  「謝謝爸。」

  蘇木不太清楚,但蘇迎軍卻很激動。

  想來這塊手錶代表的意義不同吧。

  「木頭,這個給你。」

  「我也有啊?」

  蘇木下意識接過來。

  一個軍挎,裡面倒著塞了一雙皮鞋和一雙軍綠色的膠鞋。

  兩雙鞋子把軍挎撐得鼓鼓的,圓圓潤潤,都蓋不上。

  「小伙子整天在外面跑費鞋,別不捨得穿,髒了就換下來洗……」

  「哎,謝謝,爸。」

  蘇川柏是吃了飯回家的,還惦記著兒子去單位報導的事,匆匆回來安排完禮物後,又匆匆走了。

  蘇木聽到樓下有吉普發動的聲音,想來蘇川柏是要出遠門,上來也是順道的。

  吃了飯,蘇迎軍先打了個招呼下樓走了。

  他有一輛國防大二八,嶄新的。

  以後上班就騎它。

  蘇木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院子樓前空地上已經又堆滿了嬉鬧的小孩子們。

  大院裡各種小圈子林立,相互之間也稜鏡分明。

  差個兩三歲,可能就成了不同圈子的成員。

  不同部門的家庭,立場對立的家庭的孩子,也會隨著大人形成派系之別。

  不過據李曉蘭說,再對立的兩個小圈子,當面對外部矛盾時,也會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

  這讓蘇木想到了櫻木花道和流川楓。

  這個年代他們還沒有誕生,或許……

  一邊想著,蘇木來到了部隊大院的門口。

  拐角有個綠色的亭子,前面有筆直站立的崗哨戰士。

  這幾乎是大院固定的特有模式了。

  蘇木斜跨著蘇川柏給的軍綠色書包,走在街上回頭率巨高。

  感覺挎著這個包,比後世拿奢侈品大牌包還要有面子。

  其實,按照現在這個時間段,軍用挎包還沒有普及到老百姓生活中。

  雖然在軍人服務站就能買,但對於普通人,是有錢也買不到的高檔奢侈品。

  畢竟那個地方叫:軍人服務站。

  這種軍綠色的挎包是時代的專屬物品,最正統的使用方法是講究左挎右斜。

  因為只有部隊才能有,所以又被稱做軍挎。

  大院子弟往往人均一個,延伸出來的背法更是五花八門,有的斜挎,有的單肩挎,騎車出去也有掛車把上的,但最被年輕人接受的,還是掛脖子上。

  看上去更顯痞性。

  這年代叫『帥』。

  痞帥,是這群大院青年割捨不去的裝逼情懷。

  實際上,軍挎是家長們給孩子讀書提供的書包,只是實際用途大相逕庭。

  大院子弟十個軍挎九個都可能從來沒裝過書本,幾乎都是藏的板磚。

  為了防止磚頭稜角磨壞挎包,還用毛巾裹著。

  因為有前輩會傳遞經驗,報紙不抗磨擦。

  這種武器方式,最初是用於大院子弟內部小圈層之間的毆鬥來著,畢竟動傢伙不合適。

  就跟國與國之間,雖然都有核武器,但也都不會輕易動用一樣。

  衝突時,也不會把板磚掏出來。

  而是掄著軍挎直接砸。

  後來演變到一致對外,「包藏板磚」這一特色,也就被胡同頑主們競相傳遞開來。

  成了部隊大院子弟的特色。

  所以當蘇木背著軍挎走在街上,那些過去認識或者不認識他的,見到過去的小乞丐突然鳥槍換炮後,雖然好奇,可面兒上也都禮讓三分,沒直接上來調侃的。

  誰知道挎包里是板磚,還是黑五四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