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摸著漢斯過河,振興東北經濟

  在東北地區考察完自己的食品行業,又帶著經濟調研室的任務開始調研東北的工業發展問題,東北是國家的重要重工業基地,前世國家由於經濟轉型問題,東北的很多重要的工廠都被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一直到他穿越過來,雖然提出了「振興東北」經濟計劃,但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現在他被派了過來,打算對重工業基地進行新的改革。【記住本站域名】

  王洛來到了工業繁忙的鐵西區,此時鐵西區內市屬以上企業達到520家,其中大型國營企業58家,奉天市內的國家重點大型企業,如電纜廠、冶煉廠、水泵廠、重型機器廠、工具機廠、製藥廠等大部分集中在這一地區。鐵西區形成了以機械工業為主打,擁有礦山重型設備、工具機、通用機械、電子、鋼材、有色金屬、標準件、電力設備、化學、橡膠、製藥、食品加工、釀造等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區。

  他沒有坐汽車,就是步行著走在這個年代還算繁忙的地方,工人們現在都騎上了摩托車,有的甚至開上了轎車,當然,這些全是國產的,價格很便宜,這些年華夏其他的地方在不斷的變化著,而這裡還是老樣子,外貌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內在卻變化不少,起碼前世這裡已經出現了蕭條,但現在奉天工具機廠在這裡發展很繁忙,依託這個廠的優勢,現在這裡成了工具機製造基地,並且又因為王洛不遺餘力的幫助,他們已經走出了國門。

  有了工具機製造基地就有了各種服務業之類的,可不能光單一的指望這一個廠帶動,其他的呢,比如一些軍工單位,沒有了訂單,又不能一直閒著,所以這次來,主要是給各大軍工單位和工礦企業找找路子。

  拿出證明文件,王洛進入了一家原本的生產廠家,在他們廠長的帶領下,參觀這座跟華夏一塊建起來的廠子,廠子很大,機械設備也很完備,但沒有工人在,工人都放假了,因為沒有訂單。

  「你們這種情況持續多長時間了,就沒有自己想想辦法,就光等著國家的訂單下來嗎?像你們這種企業,國家可不少。」

  王洛隨便找了個地方,一坐,就跟廠長聊了起來。

  「想了,都不行,我們本來打算依託我們的設備造家電的,但你看看現在咱們國家的南方,山東,包括你們首都,各種各樣的家電企業如雨後春筍,他們造的價格更低,質量也不錯,運輸方便,我們貿然轉型,也沒競爭力啊,你說,讓我們怎麼辦啊,可不是沒事做嗎。」

  廠長唉聲嘆氣道,這就是一部分軍工廠的難處,他們就是玩重工業的,這玩輕工業肯定趕不上那些私營企業和沿海企業。

  王洛對他們想出的辦法簡直無語,造家電?你怕是不是在跟我開玩笑吧,你是造槍造炮的,玩鋼鐵的,你卻說要去造冰箱洗衣機,這簡直就是驢唇不對馬嘴啊,還知道自己競爭不過別人,幸虧沒造,早了也賣不出去,純屬浪費。

  王洛看了一圈,什麼建議也沒提,在廠長依依不捨中告辭了,本來他聽說王洛來參觀,那是高興的很,都知道王洛是財神,只要走到哪,哪裡就能發大財,沒想到來到他廠里,只是聊了聊,什麼建議也沒留下,難道他們廠就徹底沒救了,愁。

  王洛有走訪了一些同類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差不多的情況,沒有訂單,沒有出路,就等著上邊來給他們想辦法解決困難。

  他坐在車上,揉了揉發脹的腦袋,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想解決東北工業的發展問題,那就必須通盤考慮,不是引進一些東西就能解決的,他們現在成了死腦筋了,沒有了國家訂單,就不會自己考慮問題,論起來東北的發展條件還算不錯的,有優秀的工人,完善的工業配套,但現在都改革開放十幾年了,他們這裡有的別的地方現在也不缺啊,另外這裡的環境也很糟糕,尤其是冬天,太漫長了,加上出海口限制,冬天封凍了,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指望鐵路運輸太慢,太貴,太少,哪裡有貨輪運輸方便啊。

  有人或許會說,為什麼不發展煉鋼,造船,以及其他能源型企業呢,是啊,為什麼不發展呢,很簡單啊,這些產業可能現在還是不錯的產業,但是一等到過了21世紀,這些產業還是要完蛋的,那時候他們面臨的競爭力會更大,就憑他們目前的情況,改革還能快一點。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著東北經濟的發展,那就是工人,東北是華夏工業的長子,所以在這之前所有企業都屬於國家的,工人習慣了在國營廠上班的生活,沒有國營廠,他們就會感到非常的不適應,到了21世紀,依然能聽到不少老工人說起那時候國營單位的福利等。

  「小洛回來了,從東北轉了一圈回來,說說你的感受?」

  「朱總,我自己的感受呢,東北那是工業發達,國企眾多,工人福利待遇也不錯,但恰恰是國企太多了,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到了大型企業的發展,造成了產業的臃腫,僵化,沒有一個競爭對手在邊上,他們現在都不知道競爭是何物,要是按照目前他們的發展前景來看,隨著沿海各個地方民企的快速發展,他們在未來註定要衰弱的。」

  王洛如實在會議上說了自己看到的情況和前世遇到的情況。

  「那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呢,你做企業做的這麼成功,也帶動了不少地方的經濟發展,說說你的打算,我們洗耳恭聽。」

  朱總脾氣雖然有時候很大,但在面對專業人士的分析時,他總是非常的客氣。

  「解決這些問題還要從全局統籌,第一,要給這些企業一定的自主權,該管的管,該放的放,別什麼事情都指望這國家替他們考慮,他們要自己學會走路才行。

  第二,大力引進民企,給他們找競爭對手,尤其是一些軍工單位,現在沒有武器讓他們生產了,留著他們幹什麼,直接合併,依託民資的靈活性和他們優厚的工業能力搞合作。

  第三,拋棄原來粗放型的資源利用,選擇搞精密加工產業,尤其是在工具機,汽車,石油設備製造等重工業方面,別搞以前那種傻大黑粗的東西了,現在那玩意一點市場競爭力都沒有,讓這些企業跟各個大學,研究所形成合作關係,早幾年我就曾經提出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構思,我們傳奇在這一塊一直跟各個研究所大學之類的合作密切,不管是在工業還是農業,而其他的單位還是不跟放下身段,依然等著國家來給他們下單子,根本就沒有合作搞研發的打算,工業發展是日新月異的,一部落下,那就步步拉下,應該加大研發能力才行。

  還有東北的農業也應該重視起來,尤其是食品深加工能力,北邊那麼大的市場,我就不信他們沒看到,但他們現在怎麼做的,依然沒有形成組織化的商貿關係,還是打游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把他們各地的食品公司之類的組織起來,使勁往北邊銷售,不要錢,拿資源換,鋼鐵,化肥,機械等隨他們的便,但一定要保證質量,別弄虛作假的,以後那就他們的重要市場。」

  回來的路上王洛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東北的出路,仔細想想,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發展起來,首先他農業發達,那現在,大毛家不是缺這些嗎,跟王洛一樣,把農產品往那邊銷售,他們非常缺這東西,未來如果不自己砸飯碗,把質量把握住,未嘗不能拉住大毛這個大客戶。

  再一個,東北有個外號,叫「東方的魯爾區」,這魯爾區大家都知道是德國的,那麼我既然叫這個外號,那我摸著你過河不過分吧,魯爾區是德國最大的工業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位於北威州的西部。從19世紀中葉開始發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是德國的能源基地、鋼鐵基地和重型機機械製造基地。

  二戰後,魯爾區以煤、鋼鐵為基礎的重化工業經濟結構日顯弊端,區域經濟陷於結構老化的危機之中。從60年代開始,魯爾區傳統的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走向衰落。煤礦和鋼鐵廠逐個關閉。煤炭工業就業人數從1962年起開始下降,到1996年已減至7萬人。煉鋼業失去了4萬個工作崗位。造船業的就業人數減少了2/3。70年代,大工業衰落的趨勢已十分明顯。到80年代末期,魯爾區面臨著嚴重的失業問題。

  為擺脫危機,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需要,魯爾區開展了全面的區域整治工作。主要採取了如下措施:

  清理改造傳統產業,初步完善基礎設施。1968年,魯爾區開始著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拯救老企業。重點採取了對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將採煤業集中到盈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礦井、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等措施。

  同時,吸引資金和技術,大力扶持新興產業。為優化投資結構,北威州規定,凡是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的企業在當地落戶,將給予大型企業投資者28%、小型企業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優惠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電信等「新經濟」工業在魯爾區蓬勃發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威州從事數據處理、軟體及信息服務的企業就超過11萬家,電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的絕大多數位於魯爾區內。

  經過多年的努力,魯爾區目前已從「煤鋼中心」逐步變成了一個煤鋼等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等「新經濟」產業相結合、多種行業協調發展的新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目前,東北老工業基地陷入的困境與當初德國魯爾區十分相似。因此,針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現狀和我國國情,以及根據德國魯爾區成功改造的經驗,我們認為,振興東北,應以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作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

  突出信息化和科技創新,建設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加快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和優化升級,注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揮東北地區的知識儲備、智慧密集、科技產業等優勢,全面完成對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在有優勢的領域,加快發展符合東北地區特點的信息產品製造業。突出比較優勢,加快光電子、計算機軟體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將高新技術產業儘快發展成為帶動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先導產業,提升東北地區的競爭力。

  加強科技要素跨地區流動,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共享,充分發揮信息化帶動作用。著力辦好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提高開發區技術創新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完善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投資高新技術領域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培養、引進、使用高科技人才的機制與配套政策。通過各種有效措施,把已有相當基礎的軟體等產業做大做強。發揮優勢,把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為東北地區未來的支柱產業。

  推動以製造業、基礎設施和服務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東北地區裝備工業的整體生產研發能力,提高傳統企業經濟效益和傳統產業競爭力。

  大力支持重要領域的信息技術研發及其應用的產業化,以市場養技術,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有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並使其成為推動東北地區信息化和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