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展示(4000字大章,求訂閱,月票)

  在模特出場前,首先伴隨著音樂出場的是王洛特意從傳媒大學邀請的一個播音系的主持人,穿著一身唐朝士子服,一改過去那種屬於這個年代鬥志昂揚的播音腔,降低了語速,顯得更加適合目前的所表達的內容。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泱泱華夏,炎黃貴胄,典章禮儀,廣築金甌。垂拱八方,德披九州,華服炫目,道統長留。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炫目的歷史,精美的漢服,更是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漢服又稱漢衣冠,漢族的傳統服飾,是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朝末年這幾千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漢服的特點是交領,右衽,以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圓領,直領等為其補充。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深衣」制,「襦裙」制,「通裁」制等類型。

  接下來請我們的漢服同胞們,來為大家展示一下多姿多彩的漢服形制。」

  主持人優秀的口才,把漢服的誕生,發展,形制,在短短几分鐘之內做了一個大體的介紹出來,剛說完,就迎來了在做的觀眾們熱烈的掌聲,而在電視機觀看的普通老百姓也是第一次真正了解我們華夏的服飾文化。

  這時候模特們開始一個一個的出場了。

  「首先為各位來賓展現的是曲裾:曲裾最大的特點是「續衽鉤邊」,通身窄體,常客拽地,下擺呈喇叭狀,衣袖有寬窄兩種樣式,袖口大多鑲邊,男女皆可穿著。

  衣裾有下至上曲纏繞,盛行於先秦,兩漢時期,根據衣裾最下端高低的不同,又分為長曲和短曲。

  女子著曲裾端莊而高貴,女子大禮為肅拜,拜時跪雙膝後,兩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時低下頭去,到手為止,故又稱「手拜」。

  肅,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後來在書信來往中,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往往上「謹肅」,婦女行禮也稱「端肅」,即源於此。」

  模特款款而來,向各位來賓只是行了一個萬福算完,真真讓人家行手拜禮啊,都什麼年代了,他們的身份也不適合啊,就是適合,王洛也不允許啊。

  「當然,這個年代已經不適合手拜禮了,所以我們沒有展示,此次女模特們全部採用萬福禮,男模特全部採用叉手禮,在此特別說明。」

  主持人為此特別的給來賓們做了一個說明,本來是沒有男模特的,不過在彩排的時候,大家還是希望加一些男士服裝進去,反正本來也帶著幾套作展示用的,直接就被拿了出來,讓車隊的那幫車手們上了。

  「下面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直裾:通常指直裾袍,又稱襜褕。

  直裾下裳部份剪裁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直裾上下連裳,便於行動,與曲裾相比更為方便。男子九拜大禮之稽首,是指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

  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後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這次是小黑親自走了出來打頭陣,展示了一下後,行了一個叉手禮就回去了。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朱子深衣,漢服中深衣的一種,為禮服,多用於祭祀等場合。

  朱子深衣的結構特點為:直領而穿為交領,下身有裳十二幅,裳幅皆梯形。

  深衣一詞,來源於《禮記深衣篇》,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典籍,禮記中的深衣被歷代經學家視為重要研究對象,連宋代理學家朱熹也不例外,朱子深衣,便是他對深衣的理解與實踐。朱子深衣的影響很大,日韓服飾中有部分禮服都是在朱子深衣制度的基礎上製作的。

  祭禮、冠禮等正式禮儀場合行揖禮中的天揖,又叫上揖,身體肅立,雙手抱圓,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推手時,微向上舉高齊額,俯身約60度,起身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隨著解說的深入和模特的出場,不管是在現場的,還是在電視機旁觀看的觀眾們,都被華夏各種禮儀所震撼,原來,咱們老祖宗這麼講究的的嘛,這西洋利益看起來就是個Der啊,而解說還在繼續著。

  「接下來展示的是裋褐:裋褐原意為粗布短衣,作為百姓方便活動,居家休閒,勞動服裝或武士軍服穿著,但不宜在禮儀場合穿著,屬於乾淨利落的休閒服裝。

  著裋褐時常用的禮儀為抱拳禮,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

  車隊的小伙子本來就是部隊轉業的,陽剛氣十足,也實時的跟觀眾們做了一個抱拳禮,引起了大家一陣歡呼。

  「接著展示的是齊胸襦裙:齊胸襦裙舊稱高腰襦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

  為隋唐時特有,上穿短襦,下著長裙,裙腰提高至腋下,以綢帶系扎,顯得女子身材高挑豐滿,廣受各階級女性喜愛。

  同輩日常見面,辭別均可行時揖,又叫中揖,身體肅立,雙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約30度,起身,同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希望大家記住這個禮節,以後各位靚女們打招呼就可以採用這個禮節了。」

  主持人實時的開了一個小玩笑。

  「王小友,咱們古代的禮儀這也太多了,這都說了幾種了,還有啊,這不愧是5000年文明的積澱啊,西洋禮儀也就是握手啥的還適應一些,其他的擁抱,貼面禮這也還真不適合我們,太難堪了。」

  霍先生在一邊小聲的說著。

  「確實如此啊,看看他們展示的服飾,禮儀,再看看我拍的那些電影啥的,差距太大了,不行啊,以後要好好改正,王小友,等活動結束以後,你讓你那位顧問去給我們公司的道具組上幾節課,好好講一講,要不拍出來的電影容易惹人恥笑啊。」

  六叔也湊了過來,要求把顧問借他幾天。

  「沒問題,反正活動結束後,我們還要在港島停留幾天,向港島的市民們做一個展示。」

  王洛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下來,他恨不得所有拍電影的都注重服化道呢,畢竟在電視劇中不注意這些,看了會非常令人尷尬的,後世很多電視劇都不注重這些,甚至鬧出了明朝的服裝跑到了漢朝,抗戰電視劇的服裝穿的乾乾淨淨的,連個補丁都沒有,還有的大背頭,做髮型,抽雪茄,喝咖啡,住別墅等等,你死不死啊,有這麼好的條件能會打14年啊,惹來一群網友的嘲笑。

  「現在向大家走來的是齊腰襦裙:上衣衣襟呈交領或對稱狀,下裳為圍合式長裙,裙腰與腰部平齊,故名。

  齊腰襦裙,為襦裙的一類,齊腰襦裙的上襦可為交領或對襟。

  按上襦分,可分為交領齊腰襦裙、對襟齊腰襦裙。

  襦裙實物考證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是漢服歷史發展長河中流行時間非常長的一種款式,多做常服穿。

  男式襦裙稱為衣裳。拱手禮:屬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於胸前。一般情況男子應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

  女子則正好相反,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男子為左手握拳在內,右手在外,女子則正好相反。

  接著展示的是半臂襦裙: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半臂的興盛時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後便有了顯著的減少。除了漢服基本的幾種領款,圓領、對襟、交領之外,半臂也有套頭式的。

  齊腰襦裙和半臂襦裙多為女子日常服飾,款式簡潔,更顯漢家女子嬌美可人。叉手禮,以左手緊把右手,其左手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如以右手掩其胸也」。

  叉手禮多在站立時使用,尤其是回話時,常加上這種禮節動作。

  褙子,相傳始於唐,盛行於宋元,在明代被稱為披風,宋代男女皆服。

  褙子衣襟相對直立於胸前垂下,多為窄袖,衣長一般到大腿下或膝蓋下,兩側開叉,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著。

  下面配有襦裙,是極為受歡迎的常服款式。

  漢族女子嬌俏柔媚,相見時常行較為柔媚的萬福禮。雙手輕輕搭於左胯,右腳後支,緩慢屈膝並低頭,口道萬福。

  然後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是的是襖裙:襖裙是明朝特色服飾,襦在裙外,外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子上寬下窄,袖口可緣邊,領子加護領,下裙多配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後傳入高麗,成為朝鮮服的原型。

  斂裾禮,女子對互相熟悉的同輩日常見面時可用簡單的常禮,右手壓左手,放在胸腹之間,互相打招呼時,微微屈膝,同時微低頭。」

  。。。。。。

  時間過得非常的快,在觀眾各種讚嘆,震撼中,此次發布會的最高潮要來了,那就是前天引起觀眾們非常注意的鳳冠霞帔嫁衣登場了。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和各位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們,最震撼人心的時刻到來了,也是被大家念念不忘的嫁衣即將登場。

  女人一生最美好的回憶,就是在成婚穿上嫁衣的那一刻,在華夏的傳統習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裝,大多是由女孩自己從小就開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這件嫁衣也因此寄託了女孩子少女時代全部的夢想。

  古時,民間舊俗新娘的傳統嫁衣是:頭戴鳳冠,臉遮紅方巾,上身內穿紅娟衫,外套繡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掛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繡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喜氣洋洋。

  所以讓我們隆重的給大家呈現出此次發布會的重中之重,女孩子們出嫁必備的嫁衣閃亮登場。」

  這時候模特桃姐才正式穿著那一身震撼所有人的扶搖嫁衣,頭戴鳳冠,款款的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哇,」所有在場的女人不管年齡大小全部站了起來,發出了驚嘆聲,就連不少男同胞也都站了起來,就跟前天的彩排一樣,所有人都目不轉睛的盯著這件嫁衣,桃姐本身就是魯省的姑娘,個子高挑,非常漂亮,又被成絲絲畫了一個唐朝時期的朱唇梅花妝,穿上這身嫁衣,更顯風采。

  「太漂亮了,太漂亮了,這簡直就是最美的藝術,啊,我的國家為什麼沒有這麼漂亮的衣服,上帝,該死的,我的膠捲竟然沒有了。」

  一個米國的女記者一邊喋喋不休的嘮叨,一邊趕緊的跟同行們借膠捲,慌裡慌張的換上以後,「咔,咔,咔」的就是一陣拍。

  其他人也沒好到哪裡去,這家嫁衣不管在哪裡都足夠的震撼所有人,磅礴大氣之風撲面而來,原諒作者實在沒有話語來描寫,尤其是在網上看了一個漢服的結婚視頻以後,簡直太美了。

  「這件嫁衣採用了華夏內地最好的蘇杭絲綢,川省蜀錦等材料製作,全部是人工制定,總共為這件嫁衣工作的員工高達400多人,匯聚了內地最好的繡娘才製作成功,這還不包括所展示的首飾,頭冠等,尤其是頭冠,內地目前僅有兩位年齡高達7旬的傳承人會做此頭冠,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才成功的。」

  主持人在此做了詳細的介紹。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