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轉眼來到了五月一日,星期三。Google搜索上午。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牡丹』牌香菸X20。」
杜守義看了眼香菸,接著把早已準備好的物資一樣樣移入了兌換光圈。
「叮,宿主本次可兌換抽獎機會三次,請問是否抽獎?」
『抽獎一次。』
「叮, 宿主本次抽獎獎勵為『俊王』燒餅X20。」
被罵得多了,杜守義已經無所謂了。
『抽獎一次。』
「叮,宿主本次抽獎獎勵為『Wolfcraft』木工工作檯。」
杜守義看著空間中的那張電鋸,卡鉗等等俱備的金屬工作檯,不禁感嘆道:「德=國人真會玩!」
他沒聽說過這個品牌,也沒看銘牌, 但『wolf』打頭, 那大概率是德=國貨了。
電鋸沒什麼用, 李奎勇正在練基本功,現在還不是貪方便的時候。但工作檯本身太實用了。稍稍看了一會兒後,他繼續道:
「抽獎一次。」
「叮,宿主本次抽獎獎勵為『中級船員技能』。」
這技能很有用,杜守義立刻點擊了那張銀色冊頁進行了下載。
十幾秒過後,他睜開眼睛笑了,心裡贊道:「上路!」
船員工作一般分為甲板以上和甲板以下兩類。
一是駕駛類,要熟悉水文,航道,信號,旗語等等各種知識。除此之外還有水手的各種工作,比如各種繩結系法,如何拋纜解纜,下錨起錨等等。從水手開始晉升到船長,和一級工升到八級工有些類似。
而甲板下就是機艙類, 要熟悉船用柴油機, 發電機這些設備的運作, 保養和維修。
杜守義的小船噸位很小,而且就在水庫區域活動, 他所需要的技能並不用太高深。所以系統這次很貼心的將這三項技能各挑出了一部分,打包一起給了他。三次簽到合成了一次,在這一點上,系統做的很人性。
簽到完畢,杜守義心情大好。他拿了個小籃子,包了幾個『鯛魚燒』,去蘇慧娟的小屋逛了一圈。
小屋今天就能竣工,再等晾個幾天,打掃一下,蘇慧娟就能住進去了。至於四合院的孩子們?今天是勞動節,孩子們都去學農了,他不用管。
進了郭大娘的小院,只見工人正在房頂鋪瓦,蘇大叔也在一旁幫忙。而郭大娘和兩個街坊,正站在小屋門口向里張望著。
杜守義沒去打擾她們,站在遠處靜靜地看著房頂工人忙碌,這時蘇慧娟從屋裡出來, 道:「師叔, 您來了?」
「嗯,過來看看進度,下午要是有空,我來把電線拉上。」
「哎,謝謝師叔。」
「別客氣,那才是我本行。你也別著急住進去,門窗開著通通風,點個爐子多烤烤,新房子太潮。」
正說著話,郭大娘她們過來了,蘇慧娟見了連忙上去攙扶。
「不用,就這幾步路。」郭大娘笑道。
「路上有石子,讓您別往這兒來。」蘇慧娟隨口抱怨道。兩人的互動就像母女一般的自然。
杜守義剛向郭大娘問了安,忽然二哈『撲稜稜』的飛了過來,停在他胳膊上叫道:「有病人,有病人。」
杜守義笑著撓了撓它的下巴,對郭大娘道:「得,還沒來得及和您說兩句話,就又來催我了。」
郭大娘笑道:「你忙去吧,病人要緊,我這兒沒事。」
杜守義把小籃子放在窗台上,道:「慧娟,這點零嘴我放這兒了。等到飯點,你上我那兒取餃子吧,我就不過來了。」
「哎,知道了。」
蘇慧娟這兒按說時間不對。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搭房不該選在胡同學LF,大修繕的時候。可誰讓趕上了呢?
杜守義為此也防備了一手,哪怕是半斤水泥,幾根釘子他都做進帳本,留下了票據,而且在街道也做了報備。萬一日後有個不開眼的告他貪=污呢?不患寡,患不均,哪條胡同沒兩個紅眼病?
他現在還不知道,他留下的這些證據不久之後還真起到了作用...
忙碌的白天就這樣過去了。晚上,杜守義帶著龔小北看著此起彼伏的煙花,享受起了片刻的寧靜。他有預感,這樣無憂無慮看煙花的日子不會太多了....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日,星期四。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二友居』大蔥豬肉包子X1000。」
『二友居』在五六年時已經改名為『西四包子鋪』,但杜守義對它的本名並不陌生。因為聾奶奶有時會饞那兒的包子,念叨起來總是二友居二友居的。
『二友居』由晚清御廚常二友創立,出宮後他在西四開設的一家小小的包子鋪,專營天津風味的豬肉大蔥包子。
老頭無兒無女,一生只收了兩個徒弟,一個擅長做炒肝,一個負責跑堂。
他把自己的包子鋪取名為『二友居』,一是取自本名,二也是希望兩個徒弟能一直和睦下去。
『二友居』的包子口味地道,而名字背後的故事更是滿滿的正能量,這讓這家小小的包子鋪很快在京都打出了諾大的名氣。
說起包子炒肝,索性多聊些有意思的事。
炒肝是京都『土著』,而包子儼然就是它的『小媳婦』,被認為是『絕配』。那麼這兩樣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呢?
前文提過一嘴,其實一開始炒肝的『原配』是燒餅。
炒肝的前身是路邊攤的『白水雜碎』,進化以後的2.0版開始勾芡,但沒有醬。說白了就是從『雜碎湯』變成了『雜碎羹』。
到了清末,『會仙居』將『白水雜碎』做了改進。拿去了豬心豬肺,再用炒過的黃醬提味,就成了現在的『炒肝』。所以炒肝中這個『炒』字指得不是肝,炒得是黃醬。
『會仙居』是賣包子的,炒肝自然蹬了原配的燒餅,搭上了包子這個『新媳婦』。這裡面是有段『小三上位』的狗血劇情在的。
您琢磨一下,燒餅和炒肝,一個干一個稀,一個淡一個咸,一個葷一個素,還都出自路邊攤,這兩個是不是良配?
而包子配炒肝呢?咸配咸,葷配葷。這兩樣還都是『重口』,其實是不怎麼搭的。
再說,『雜碎』解放前是誰在吃?窮人。窮人家一頓飯能有兩個葷食?....
當然,這些都是網文戲說,不負法律責任。
就像包子配炒肝一樣,京都很多飲食『規矩』也是這麼『生造』出來的,有時連講究的人自己都說不出個門道。
比如喝炒肝要貼著碗邊吸溜,不能用勺就是一例。
炒肝從『白水雜碎』起就是路邊攤食物。
路邊攤沒那麼多桌椅板凳,勞動人民也不會窮講究。蹲在馬路牙子上、牆根底下,一手端碗雜碎,一手拿兩燒餅或是窩頭,一頓飯就對付了。
所以『白水雜碎』原先是湯,為什麼後來勾芡成了羹?那就是為了端著的時候湯水不會輕易晃蕩出來,雜碎也不會都沉底,沒法撈。勾芡一多半是為了『蹲食』方便。
您想,蹲在馬路牙子上,一手端碗,一手主食,哪來的空手拿勺?可不就只能靠吸溜嗎?
日後『會仙居』改進了『白水雜碎』,可那樣的吃法卻保留了下來。即使有了桌椅,能穩穩噹噹坐著,可喝炒肝照樣吸溜。
吸溜當初是『將就』。可就是這樣的『將就』日後竟成了『講究』,你要拿勺還要讓人笑話,這可上哪兒說理去?...
看了眼包子,杜守義關上了空間。這麼多包子肯定是為禮拜天預備的。禮拜天正趕上青年節,這一天是整個活動的高潮,來的人也最多。這些包子正好款待那些早早過來,還來不及吃早點的『志願者』們。
說起『志願者』,這次除了『餃子』、『包子』以外,杜守義還為他們準備了份小小的『禮物』。
龔小北在各個施工現場間忙活了兩天,拍攝了十來卷膠捲,她要爭取把每個參與者都拉進鏡頭。
以後不管照片會不會被宣傳科選中,杜守義都會出錢沖洗出一張,送給照片上的本人作為紀念。
這時代膠捲金貴,證件照、結婚照等等正兒八經的照片有,但能留下生活工作影像的機會很少很少。
第一屆春晚這麼重要,不也才拍了兩卷膠捲,二十多張照片?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後世人一生中拍多少『核磁共振』片子,六十年代的工人就拍多少生活工作照,大部分人也許連一張都沒有。
杜守義為他們準備了這份小小的『時間膠囊』,裡面藏著他們的青春和汗水。這是他十分難得的一次『創意』了。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