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三發三中,提請驗收
然而這條船還是沉得太快,等到觀測船趕到的時候,在水面上已經看不到它的蹤影了,只有海面上漂浮的雜物和殘餘的一些油污,證明著靶船曾經的存在。
接到觀測船匯報的邱總,哈哈一笑,小事,小事。
在一片歡樂中,邱總轉頭拿起電台:「各單位注意,各單位注意,繼續準備後兩發試驗。」
靶船是沒有了,畢竟1000來噸的報廢民船,這年頭也不是這麼好找的,這麼大條,缺啊。
本來的計劃就是,如果一次打不沉,甚至命中了,只要不沉,那就繼續用來做試驗,節約嘛,不寒磣。
可是萬萬沒想到數百kg的高爆聚能穿甲戰鬥部對於民船來說實在過於炸裂,民船那脆弱的船體結構,聊勝於無的水密設計在這個傢伙面前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沉得太快了,大家頗有些遺憾的想到,1000多噸的船啊,這就沒了。
沒靶子了怎麼辦?
這難不倒我們的同志們,在離目標區域不遠的海面上,一條小船很快開進了目標區,船上展開了一個大大的銀色多面體。
角反射器!
這也是邱總他們聽了高振東普及的那一點電子干擾知識之後,設計出來的靶船。
船本身不大,就幾十噸的樣子,可是雷達反射面積卻和一條3000噸的大艦差不多,這都是那個角反射器的功勞。
大船打不起,這種幾十噸的小船還是沒問題的。
邱總他們還在船上別出心裁的弄了幾套預製的操作步驟,使得這個小船在開關打開之後,能夠按照預定的軌跡進行機動,這就連運動目標的打擊都能進行測試了。
這種預定軌跡既能模擬大艦的運動方式,也能模擬小艇的運動方式。
他們叫它「機動靶標」,這不是遙控,只是預設了一系列操作而已,比遙控簡單便宜多了,不過在這個階段,完全夠用。
1000噸的船測威力,剩下的,就都交給這些小傢伙啦。
觀測船靠上了機動靶標,把上面的同志接了下來,靶標上的同志在離開之前,選定了大艦機動模式,然後擰動了兩個開關,開關發出輕微的「咔咔」聲,開始倒計時。
這是兩個機械定時開關。
5分鐘後,其中一個將啟動預設的機動程序將自動啟動。
就算沒打中或者要撤銷試驗也沒關係,35分鐘後,另外一個開關將關閉機動程序,機動靶標會自己停下來。
邱總他們就是在缺少設備、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用這麼簡單的辦法解決了本來需要遙控才能解決的問題。
觀測船離開了之後不久,激動靶標開始自行機動起來。
差不多同時,岸上、空中的同志們也準備好了,又一輪打靶試驗開始了。
——
當天,防工委就接到了這份喜報。
「XXXX研究所經過艱苦努力現已仿製成功北方544型反艦飛彈,基本指標與544型反艦飛彈一致,射程略有提高,達50公里。」
防工委領導敲著桌子,哈哈,捷報頻傳啊。
「該飛彈在原型彈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優化改進,主要改進為燃料由乙醇改為煤油,制導計算機由模擬計算機改為DJS-60DJ型加固單板電晶體計算機,慣性導航段從慣性平台改為捷聯慣導,並加入了多種新型制導體制和一定的抗干擾算法。」
防工委領導揚了揚眉毛,這個DJS-60D的加入,看來為這個仿製飛彈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啊,從匯報上看,除了燃料的變化之外,其他變化都是由這個東西帶來的。
至於計算機型號里多出來那個「J」,估計是「軍」字兒的縮寫,這年頭的同志,起名字都是如此的樸實無華。
這麼看來,高振東也不算是完全的起名廢了嘛。
「上述改進,有效提升了飛彈的可維護性、射程等指標,進一步降低了成本,且戰鬥部從原型彈的500kg提升至550kg。」
嗯?這幫傢伙真是都一個德性,但凡有點機會,都拼了老命的往上加炸藥。
防工委領導不禁有些好笑,這是病,得治啊。
「該彈已經經過三次實彈試射,一舉擊沉1000噸級靶艦一艘,機動靶標兩艘。」
嘶~~~~~~這個彈可夠狠的啊,一發一條。
「經過初步試驗,我所認為該彈技戰術性能已完成或超越仿製目標,對敵方8000噸級以下船舶具備有效毀傷能力,達到定型條件,特申請上級組織該彈定型相關工作。」
「好!太好了!」防工委領導一拍桌子。
自從運輸大隊長率部「勇猛殲敵一億,勝利轉進孤島」之後,又陸續丟失了沿海一些島嶼,現在雖然主力龜縮對岸不出,可是一直在通過海空方式襲擾沿海或串擾內地,讓人不厭其煩。
這也和這邊的海空力量還在發展有一定關係。
在高振東前世,是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經過一系列海空作戰之後,才逐漸停止下來。這些海空作戰的對手,可不止對岸,還有花旗佬,這麼說吧,在打花旗佬這個事情上,我們只要出手,總體上沒有落過下風。
而停止干擾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觀條件原因,比如60年代末開始的大規模生產裝備飛彈艇。
畢竟魚雷艇、炮艇雖然追得快,但是手短,幾公里算是高的了,效能也不太高,特別是魚雷艇,條件苛刻,想打中敵艦還是有困難的。
大艦又沒有那麼多,在飛彈艇爆發之前,近海防衛力量難免有一些十個鍋九個蓋的感覺。
而飛彈艇的普及,一舉扭轉了這個問題,一招40公里外從天而降的掌法就問你怕不怕。
高振東前世,「爭先-1」號以及雙聯、四聯飛彈艇的仿製成功都是在至少6年以後了,所以海上力量的扭轉來得比較晚。
當然,這些事情,防工委的領導是根本不可能預見的,他只知道一個令人值得高興的現實事件——仿製544型反艦飛彈,已經可以說基本成功了!
他一邊打電話,叫人儘快組織反艦飛彈驗收的事情,一邊眯著眼睛想著什麼事情,嘴裡還念叨著:「是不是讓他們喝一壺?」
——
發生的這些事情雖然多,而且意義重大,但是其實離高振東去防工委討論打P-2V的時間,也就相隔了一天而已。
高振東並不知道這個事情,他要搞的,是自己和長劍廠的一次性火箭筒的匯報,也可以算是一個初步的預驗收吧。
不過他主要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具體的匯報工作,那是長劍廠駱總他們在搞。
別看行政級別上駱總比高振東高一整級,可是給高振東打下手,他是心甘情願而且還頗為得意的。
這並不是因為他無能或者和他類似的人無能,畢竟客觀條件就在那兒了,沒辦法。
現在他正在防工委招待所里,給高正東介紹為第二天的匯報準備的材料,看著這一堆材料,他就覺得心裡老美了。
這還是火箭推進劑和黑混-60還沒展開驗收,要不然,資料的規模會更加龐大。
不過估計黑混-60是直接投入使用,而不會有什么正兒八經的驗收了,現在長劍廠的同志正在根據高振東的裝備試驗加速方法,在進行黑混-60的存儲壽命試驗,等試驗完畢,材料一上報,差不多也就直接定型了。
長劍廠資料準備得非常詳細,所有的生產、試製、試驗,都是他們一手搞出來的,不詳實才奇怪了。
高振東前世的導師曾經給他說過一次,其實做審查的時候,老手一看材料,就知道搞匯報的單位是個什麼成色,如果不是親自做出來,而是做個PPT騙經費的話,其實很多細節根本就達不到,一眼假,哪怕PPT做得再漂亮,隨口問一句也就露餡了。
甚至有些項目,都不用翻開,看厚度和字體就知道。比如正文用三號字的,大概率是沒什麼本事的,因為材料規模不夠,才會打上字體的主意。
高振東也很認真的把資料從頭到尾都檢查了一遍,指出和修改了其中的一些疏失之處,駱總一一記下,連夜修改。
第二天一大早,高振東跨進了防工委的會議室。
這裡他來了不少次了,可是作為匯報方,這還是第一次,這也算是另一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了。
他的左右兩邊,都是長劍廠的人,厚厚的材料堆了一大摞。每位前排的與會人員面前,也有一份總結性材料,不過這個材料的厚度比高振東他們面前的就薄得多了,這年頭沒有複印機,很多原始文件是難以複製的。
在他們身前的桌上,是兩枚塑料筒子的一次性火箭筒,不過引信被拆掉了,別看黑混-60裡面絕大部分都是敏感的RDX,可是黑混-60的敏感度是不高的,安全性很好。
為了不至於引起誤會,長劍廠還在旁邊立了塊牌子——「該樣彈引信已拆除,完整彈重比當前狀態重0.1kg。」
怎麼說呢,這個牌子與其說是解釋,不如說是在炫耀。
高振東看得笑了起來,長劍廠這架勢,一副「我一點兒便宜都不占」的樣子,看來信心十足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