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嘎嘣,碎了!
「這叫加壓固態再結晶法,晶粒長大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快速淬火後形成的多晶的界面能。」
這話聽得俞允成有點懵,但是先不管那麼多,高振東給出了解釋,自己回去再翻書就好,雖然不一定能翻得到。
見高振東這麼篤定,俞允成對於這個理論的可信度還是比較樂觀的,至少這個聽起來比較奇怪的方法,不是完全沒有理論依據,雖然這個理論暫時他還不怎麼明白,但是好像至少高振東是明白的。
見他已經至少是接受了這種方法的原理,高振東才給他說起細節。
「退火結單晶的時候,其實和『拉』這個動作已經沒什麼關係了,之所以選擇這個辦法,主要原因就是它不需要結晶控制機構,對溫度控制精度的要求也不是太高。」
這對於俞允成來說倒是意外之喜,拉矽單晶的時候跟伺候生孩子似的。
溫度高了不行,低了不行;溫度梯度大了不行,小了不行;拉快了不行,拉慢了也不行;坩堝轉快了不行,轉慢了還是不行
聽見這種方法不需要結晶控制,他頓時覺得天都亮了,這個方法選得好啊。
然後他就聽見了一個不那麼美妙的消息,正如高振東前面所說,這玩意非常耗時。
他需要將快速淬火後定向凝固的晶錠裝在退火爐,或者叫再結晶爐里,燒上七七四十九.不對,30~45天。
這個退火爐實際上就是剛才高振東給他說的那個加壓不鏽鋼爐。
「這個過程可以消除微觀層面上的組分梯度,並且消除你已經觀察到的枝蔓狀結構,晶粒長大形成單晶體。這個過程中,反應管或者說碲汞鎘化合物的溫度,要一直處在其熔點附近,但是要求比熔點低一些,10度的樣子,但是不需要控制得非常精確。」
就這?沒了?
俞允成感到非常出乎所料,這玩意就這樣就行了?沒有別的要求。
聽了他的問題,高振東笑道:「對啊,沒有別的要求,時間到了停下來就行,時間其實可以適當優化,但是現在我們是在做研究,所以要求你每過5天,就取出一部分樣品進行檢測,摸一下時間與晶體生長之間的對應關係。現在我們技術環境差,條件也不足,我覺得這個辦法是最好的了,要求簡單,晶體利用率也高,組分還很均勻。」
這幾個特點,都是當前環境下的最優解,晶體利用率高,才能降低得了價格。
俞允成樂了,這試驗,只要爐子造得好,有手、有時間就行啊。
不過他還是問出了心中的問題:「這辦法這麼簡單,產品又好,那麼代價是什麼?」
任何技術都是在取捨之中前進的,就好像5G技術,在同等其他條件下,如果想要高速率,就必然要放棄廣覆蓋。
香農定理:你說得對。
高振東道:「這個辦法長不出太大的晶體,一般直徑不會大於15mm,長度只有幾個厘米,但是夠用了。而且還有一些其他的毛病,比如雜質,進去的時候是多少雜質,那基本上都會熔入晶體中,同時高溫缺陷較多,石英管本身也有可能在晶體裡形成雜質等等。但是重要的是,即使這樣,只要控制得好,那這東西就能用。」
其實只要是製備體晶體的方法,不管哪一種,碲汞鎘這玩意就沒有能長大的,所以晶體小這個缺陷也就無所謂了,大家都一樣爛,其他的在現階段也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雖然不知道高振東的信心從何而來,但是見他說得這麼斬釘截鐵,俞允成也非常振奮,這樣看來,這個辦法除了時間長點之外,在當前條件下還真就是最合適的辦法了。
哪怕做實驗會出現反覆,但是對於他來說,花上個半年一年的,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雖然從高振東的要求來看,一次試驗主過程大概是50來天,如果順利的話就是兩個月就搞完了,不過加上改造加壓爐、可能的失敗反覆等等,高振東一開始說的半年到一年還真是不誇張。
從高振東這裡拿到了下一步結晶工藝方法材料的俞允成,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待幾天。
沒辦法,這個項目周期實在長,每一點時間都是要節約的。
不過臨走之前,他帶來的同志,利用三軋廠的單晶爐,又拉了一批二氧化矽走了。
用量比較大,不太夠用了。
順便把部里批的一台單晶爐也拉走了,沒錯兒,作為單晶爐的參與單位,他們現在才批到一台單晶爐。
前面生產的,除了1274廠要的之外,都是就地投產,剛下線就上崗,參與到給大漠那邊拉制那批矽單晶的工作裡面去了。
——
這是個幹勁十足、熱火朝天的年代,高振東、俞允成他們在忙,同樣的,別人也沒閒著。
導研院某實驗室,一枚火箭發動機被固定在發動機試車台上。
這個試車台看起來非常簡陋,如果要讓高振東來看的話,上面不放發動機的時候,是不大看得出是個發動機試車台的,這東西形象和他前世在網上看見的固發試車颱風格區別實在是太大。
不過還別說土,該測的項目,人家還是能測的。
發動機直徑就十多公分的樣子,細長細長的,正是用於仿製的紅外空空格鬥彈的固發。
隨著掩體後發動機負責人宋總的一聲令下,一道火光騰起,煙霧升騰,「轟隆隆」的聲音持續的響了一陣子。
發動機剛停止工作,一位工作人員就笑道:「別的不知道,反正這個煙是比我們原來的小多了,哈哈哈。」
旁邊同志看他一眼:「那說明拋射出來的物質不夠多,推力比沖都堪憂啊。」
這位同志急眼了:「什麼意思啊,拋射出來的物質是看這東西來算的嘛?」
幾個人都哈哈笑了起來,看起來心情不錯。
宋總道:「別笑了,趕緊去看數據,列印過來。」
數據基本都在旁邊的計算機中心,導研院非常與時俱進,把大部分的傳感器都接入到了一台DJS-59里。
程序是他們自己編的,主要功能就一個,自動採集和存儲試驗過程中的各項數據,並在需要的時候列印出來。最高採集頻率可以達到500Hz,對於以前的數據記錄手段來說,無異於天上地下。
要知道空空飛彈發動機工作時間甚至可能只有幾秒,人工採集觀察數據的話,揉一下眼睛就完事了,記一些峰值之類的節點可以,想要畫出曲線來,就有點天方夜譚了。
當然,在沒有計算機可以用於數據採集的時候,導研院也想了不少辦法,研究不少的設備來保證數據的測量頻次和精度。
效果嘛,也不是不能用,但是和自動採集,自動記錄的計算機相比,明顯就差了不只一個檔次。
變送他們不缺,缺的是高速採集手段。
500Hz在日後來看,這採集頻率無論如何與高速採集不沾邊,但是這個時候還真就是高速採集了。
導研院現在想的是,弄台DJS-60D,專門幹這個事情,畢竟那東西比DJS-59要方便得多,比如能直接裝到試驗場裡,這個希望很快就要實現了。
十二機部那邊正在回收現有DJS-59,回收一台,就配發至少兩台DJS-60D,對於導研院來說,這生意能做。
幾位同志馬上就去了計算機房,隨著隱隱約約一陣「滋滋滋」的列印聲過後,他們拿著數據跑了回來,面帶喜色。
宋總接過他們手中的數據掃了一遍。
「工作時間,X.Xs」
「平均推力,XXkN」
「燃氣壓力,X.XXMpa」
「噴氣速度,XXXXm/s」
「.」
在心裡用早已滾瓜爛熟的公式一算,宋總大喜:「好,按照這個數據,至少能打13~15km!」
這個能打多遠,指的是不考慮打中的情況下。
這個距離雖然比響尾蛇的17km多要差點,但是比原來的雷電-2,那是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這個數據也很正常,裝藥結構本來就是仿製撿到的那枚響尾蛇,這回高振東甚至給他們弄來了響尾蛇原版的STD推進劑,不接近才有鬼了。
可是導研院的人不知道這個發射藥就是響尾蛇固發的原配發射藥啊,在試驗開始之前,膽子再大的人,也不敢想像能得到這麼個數據。
同志們高興得都跳了起來。
「這麼遠?不敢想像。」
「誰能想到啊,這東西跟打了雞血似的。」
「剛才是誰說推力比沖堪憂的?嗯?」
「是我,是我,來來來,臉給你,你儘管打,不用留手,哈哈。」
「.」
這個時候,檢測發動機工作後狀態的同志那邊傳來一聲驚呼:「不好了,喉襯碎了!」
大家一聽,頭上好像被澆了一盆涼水,連忙圍了過去。
燒蝕過頭不是大問題,加厚一點就是,現在推力比沖都足了,有底氣!
可是碎了,那可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發動機的喉襯,還是用的最早高振東幫助東北碳研院搞的那種滲銅滲矽石墨,毛病都知道的,工作環境惡劣了,強度會下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