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以點帶面

  第430章 以點帶面

  「老首長,可不止建築材料這點事吧?」

  「呵呵,你小子!就知道你經驗豐富,趕緊把你想到的都說出來吧。」真大佬拉開腳邊的箱門,從裡面拿出來一條軟中華扔給王德明,「你就惦記我這點供應指標。」

  「趕緊的!」

  王德明順手放在茶几上,笑道:「這可是專供大領導們的特供香菸,有錢都沒地方買。」

  特供其實不是新鮮事,從解放後學習蘇聯的管理後,就根據政府內的各個級別,有特殊的供應,比如米麵糧油,還有菸酒等等。

  只不過一直延續到後世而已。

  當然,其實中間被取消過,後來又恢復了,而且還愈演愈烈。

  真大佬沒說話,這種再次抬頭的潮流他也看在眼裡,也不是沒有人提過反對,只不過因為大多數都贊成。

  王德明也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掰扯,直接說大佬關心的話題:「建築材料的問題好解決,無非是加大產能。」

  「這個有誰不知道?遠水解不了近渴!」真大佬搖搖頭,「寶山鋼鐵要到85年才能投產。」

  「老首長,沒那麼複雜的。」王德明笑了笑,「建築用的螺紋鋼,還有水泥,我們國內其實不缺的。」

  「無論是首鋼還是唐山鋼鐵廠,只要是加大產能,是足夠滿足需要的,關鍵在於上面是否真正的給下面鬆綁。」

  「怎麼說?」

  王德明沒有直接答覆,而是點上一根煙,話題轉到去年開始宣揚的包產到戶,「老首長,現在報紙上都在宣傳包產到戶好,可以激發農民同志們的勞動熱情,不斷的給包產到戶做宣傳,是不是下一步就要實行包產到戶?」

  「但是我怎麼聽有人說,是負擔太重,農業投入的財務部分要取消?」

  真大佬皺著眉,拿出一根煙點上,久久不言,「德明,有些事情,上面也只能做出一些取捨的」

  明白了.王德明長嘆一聲,「老首長,工業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既然農業的問題可以通過激發農民的勞動熱情,為什麼工業不可以?」

  「首鋼也好,唐鋼也好,每一年都有很多計劃外的鋼鐵產量,這些是廣大職工們福利的最大來源。」

  「只要將這部分額外的獎金和福利明確下來,一樣可以激發工人們的勞動熱情」

  「那不是」真大佬話說了一半,但是王德明懂他的意思,盡在不言中。

  王德明沉默一會,繼續說道:「改革嘛另外,我覺得鞍鋼憲法還是要提的。」

  「我們在蛇口工業區的工廠里,目前實施的管理制度,就是依照鞍鋼憲法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與管理,我們設有專門的工人董事。」

  他略微頓了頓,「四川領導去年訪問日本的時候,是參觀過的豐田汽車的。」

  「豐田汽車就把我們這個很好的管理制度學了過去」

  真大佬揉了揉眉心,「還有麼?」

  「另外就是京城今年年底的幾個商業區完成改建後,需要更多的物資供應,最簡單的就是肉類?」

  「這個是需要京城周邊的各級集體加大養殖,還有就是.」

  「停!」真大佬不得不打斷王德明,他一臉的苦澀,「德明,你知不知道,從77年開始,我們每一年需要進口多少糧食?」

  「600多萬噸!」

  「你知道78年進口多少噸糧食麼?將近700萬噸!今年進口糧食都預計要超過1000萬噸!」

  「增加養殖!你說的輕鬆,我們現在每年光是進口糧食一年都要花到將近10個億美刀的外匯,你知道我們總歸有多少外匯儲備麼?也就不到15個億美刀」

  真大佬嘆了口氣,「德明啊,國家是百業待興,但是飯總要一口口吃,急是急不來的,當然,國內的物資供應比前些年好上一些,但是讓城市居民能經常吃上肉,盲目的擴大養殖是不可取的。」

  王德明皺著眉反駁:「老首長,從77年開始逐漸大化肥項目落地供應,咱們增產1000多萬噸,78年增產2200多萬噸,今年預計增產量至少也有2200多萬噸。」

  「怎麼會還需要進口如此多的糧食?」

  「就算是有知青返城,按照國內目前的糧票制度,也足可以滿足吧?」

  真大佬又點起一根煙,「上面減少了糧食徵購的基數。」

  「行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寫個本子上來,我跟領導們一起討論討論。」

  「為什麼?」

  「今天就這樣吧!」

  「好,老首長,我很快就寫好讓人遞交過來。」

  等王德明離開辦公室,真大佬站在窗前,看著王德明坐上他從香江開過來的奔馳車,緩緩駛出市政府,不由得再次嘆氣。

  千頭萬縷,一團亂麻,好在有王德明這個略顯左方向的,能夠拉進來香江富豪,把國內的經濟攪動起來。

  今天王德明說的幾個點,難道政府想不到麼?

  無他,還是一句話,缺錢,錢要安排到重要的地方去。

  無論是給首鋼和唐鋼投資增產,還是讓鄉下的公社擴大養殖,都是需要先投一筆錢進去的。

  他現在就希望王德明的家底更厚實一點,別半途而廢。

  王德明離開真大佬的辦公室後,很快就將一份以點帶面的發展報告提交上來。

  總體來說,缺啥補啥,但不是從國營大廠,而是充分發揮基層縣鄉公社的能量。

  建築行業,需要的螺紋鋼也好,水泥也罷,全中國有這麼多的小廠礦,說句現實點的話,連小學的學校都有校辦工廠。

  也到了該發展縣鄉經濟的時候。

  之所以提出這樣一份報告,也是因為王德明看過一本書《八次危機》,80、90年代,中國的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就是縣鄉經濟。

  很多人都小瞧了這個年代中縣鄉經濟的潛力。

  最有名的傻子瓜子,80年代初竟然能賺幾百萬,還有溫州的小五金廠,個個都能賺幾百萬。

  還有當年的華西村,同樣是縣鄉經濟的代表。

  而國營經濟在80年代因為回城知青的影響,效率大面積下降,王德明建議的鞍鋼憲法根本就實行不下去。

  原因很簡單,領導好不容易起復回來了,身體不行,不能受累啊

  王德明把這份報告提交上去後,就動身前往滬市京城的標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