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借勢

  第242章 借勢

  「董師,拉幾人入伙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司里知道這事兒。

  董師,記住,只是讓司里知道,不是讓部里知道,此事只是事涉中醫,與西醫無關,咱們關起門來說小話就好。

  陸軍總院的說辭,可以匯報給司里,這事最好保密,不然顯得我們別有用心。」

  李勝利的話,讓董師想笑,這還不是別有用心?

  一個肺癆幾乎就引起了中西醫的爭鬥,這位在陸軍總院還說過,納西醫手術、消炎為中醫所用的話。

  把人祖墳的墳堆都刨開了,他還敢站在人家的棺材板上說,我不是別有用心的,何其可笑?

  至於李勝利嘴上只給司里說,不給部里說,董師是清楚裡面脈絡的。

  五八年,部里有人反中醫,那可真是振臂一呼,擁護者眾。

  為此,部里幾乎被洗刷了一遍,但洗歸洗了,部里的人,對中醫的態度,不說依舊如故也強不了太多。

  中醫司令進京,也是無奈之舉,中醫司跟部里,雖說是上下從屬,但其中的隔閡不少。

  不用李勝利提醒,話題到了司里,只怕也會跟他說的一樣,按下之後,司里直接關門開小會。

  因為師從史老,又有過很長時間的坐診經歷,董師對於中醫現狀的理解更深。

  中醫治慢病,西醫治快病,雖說有此一說,聽上去也合理,但這話說的是全然不對的。

  中醫還有覆碗即愈一說呢,雖說也是片面,但施用泄瀉類的藥物,也確實有這樣的效果。

  在他看來,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說這樣的話,都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病症。

  你臉上長個癤子,無論中醫用藥還是西醫開刀,都不會覆碗即愈,化結節、長傷口還要個時間不是?

  這些爭論,歸結到一點,就是理論沒有釐清。

  如今的醫家,不說其他大醫家,就是面前的老師史老,你讓他每個病症都循經據典的說一下中醫理論。

  熟識的病症當然沒問題,但病症萬千,老師能說出三成可醫之病的理論,都是了不得的奇事了。

  釐清中醫理論,董師也認可李勝利所謂的亟待解決。

  他們的中醫研究院,也在致力於此,可跟老師說的一樣,釐清中醫理論,非是一家一人之力可為。

  中醫研究院自建院就在做的事情,眉目有了但各派醫家又有了分歧,釐清中醫理論,難如開山啊……

  藥典、標準、立法這三項,在董師看來不難,司里之前也有說法,本草及歷代補遺,就是最簡單的藥典。

  中醫典籍即為中醫標準,至於立法,中醫三千年,規矩就是法度。

  除去理論及藥性,五項之中的三項並不難做,這也是之前有過討論的。

  老師史老,久不過問世事,對此不太了解,至於祝師兄,像中醫官員多過像醫家。

  史家的師弟、師妹,則是跟史老一樣,只是醉心醫學一樣不怎麼理會世事。

  如今史家能跟李勝利論事的,除了老師史老,只有董師一人了。

  祝師不是不成,只是他半生所學都是西醫,跟李勝利論道,只怕吃他暗虧。

  李勝利不讓五人入伙,董師這邊想了許久,也沒有眉目,只能將眼光投向了老師。

  史老年邁,許久才收到弟子的眼神示意,想了一下之後,才慢慢開口。

  「小董,有何不解,就直接問出來。

  勝利,可以算作你的師叔,稱呼伱為董師,無非是想學藝而已。

  只是他如今的心思,不在學藝之上,你們之間的稱呼,就按勝利的想法來。

  他叫你董師,你就得有師道擔當,傳道受業解惑。

  他若是叫你小董,你就得低頭俯身,衝殺在前了。

  作為老師,我也不想看到他叫你小董的一幕。

  但中醫的大傳承如此,我輩醫者也要盡心盡力的。

  你們也要聽好,之前我便說了史家與柳氏攜手。

  到了衝殺之時,你們必須在前。

  勝利,借司里大勢,未必容易的……」

  還是那句話,史老一生經歷太多,人雖老邁,但只要給他時間,看不透徹的東西也不多。

  李勝利,四九城小小醫脈溫病柳家的傳承之人,人雖小,但心卻很大。

  目前所看,李勝利的這些謀劃,於他自身並無太的裨益,可越是這樣,史老越是不敢掉以輕心。

  小小不然的時候,就敢挑動天下大勢,而且做起事來遊刃有餘。

  當年的袁大總統,在京師的時候,不過李中堂麾下一裨將,到了津門小站,卻能橫掃天下。

  憶及往事,史老的眼神之中也多了探究,五項大事,李勝利做成了兩三項,差不多就會有自己的小站新軍。

  想及已經登上日報頭版的正骨八法,史老面帶苦笑,只怕新軍已經有了。

  只要再弄好了中醫理論,柳家醫脈小小的李勝利,振旗一呼,可不是萬千響應嗎?

  釐清中醫理論,真要是面面俱到,肯定是浩大的工程,如果弄個似是而非的呢?

  想及此處,史老眉頭輕皺,若是讓李勝利借了司里的勢,再以陸軍總院的肺癆聯合用藥發難,合北上傳法解表藥的吳門醫家,真是大事可為啊!

  人老難測,想到此節,史老就不往下想了,或許中醫現在就是需要李勝利這樣的人。

  「史老,大勢借不到,還是可以藉資料的,這十幾年,部里、司里、研究院、中醫大、四大中醫院,手裡掌握了不少資料。

  包括獻方、獻藥的資料,都可以複製一份,作為中西醫聯合用藥的參考資料吧?」

  一圈轉完,李勝利的圖窮匕見,他不想要人,想要的只有資料。

  人保不保的住,他也沒數,但中醫資料是必須要保全的。

  這些資料,可能七成沒用,但剩下的三成,可能就是沒了再也找不出來的東西,復刻一遍資料,兩三個月時間應該夠了。

  「哦,這事倒是不算太難,前段司里也有這個意向,整理一些資料,下發四大中醫院。

  再由四大中醫院,分撥各地的中醫院跟中醫科。

  只是聯合用藥項目太小,占用這麼多資料,是不是不妥?」

  身在中醫研究院的董師,很清楚一些政策,下發搜集起來資料,也是司里跟研究所的日常。

  這點在董師看來沒什麼難度,只是肺癆一項,就占用所有資料,多少有些吃相不好。

  「嗯!

  小董,勝利提的是個路子,你說風色不好,咱們總要做典籍留存的。

  如果能跟司里說說,多留幾份以備不時之需,還是必要的。」

  大勢不好,史老也知道,李勝利如此做法,就是在留存典籍,以備不測。

  這是老成的招法,有機會就必須要用,董師這邊雖說提出了異議,但史老這邊就直接給拍了板。

  有祝師、董師推動,作為中醫大跟中醫研究院的兩個大拿,留存資料的問題不大。

  聽到董師說起中醫司下發資料的事,李勝利這邊一想之後,也就有了新的主意。

  「董師、祝師,不妨推動一下,除保密資料之外,複製所有的資料,直接下發各處的中醫院。

  新建中醫資料館,或是中醫圖書館,這樣一來,資料的備份也多,各地散落民間的醫書,也能收集到很大一部分。

  此事,事涉中醫的大傳承,你們二位,不僅是要盡力而為的,而是必須要促成。

  泣血覲見或是抬棺而諫,必要的時候,也要有人站出來。

  董師,我看你之前說的五人就不錯。

  這些事的層次太高,我就出出主意,你們經手操辦吧。

  這段時間到明年的五六月份,日報這邊的報導不會斷,我這邊權當是給你們造勢了。」

  董師談及中醫院,李勝利這邊的想法就多了,散落在民間的醫書太多,以中醫院為主體,搜集一下也算是順勢而為。

  有了赤腳醫生,有了醫院,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一下中醫書籍。

  至於四大中醫院之外的中醫院,許多都是縣城的小醫院。

  四九城周邊的鄉鎮衛生所,條件也就那鬼樣子,更別說下面的縣城、鄉鎮了。

  許多縣城,可能都比不上四九城這邊城郊的鄉鎮,西醫院是沒條件建設的。

  搜羅一下本鄉本土的中醫,建個不倫不類的中西醫聯合醫院,經過啟發之後,也就可以成為許多地方的變通之法了。

  中醫師或是醫家,拿著針管打消炎藥,也不是什麼荒誕的事兒,條件所限而已。

  下面建了醫院,上邊還是有能力撥發物資的,中醫院撥點西醫器械、西藥,也不是什麼怪談。

  中西醫結合,更多的還是醫療條件不足露出的窘迫。

  為什麼很多人推崇這個結合,因為下面那些不倫不類的中西醫結合,也確實能祛除很多的疾病。

  缺醫少藥的狀態下,一片大白,能治療的疾病也是多種多樣的。

  普通病症用大白,疑難雜症用中藥,上面再派下來幾個大學生、醫專生,醫院也就能稀里糊塗的站住腳了。

  半吊子加中醫,許多東西拿不起來,許多東西也捨棄不了,混著混著,也就成了真正的中西醫結合。

  當然這也就是條件實在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醫院的西醫還是可以撐起架子的。

  可無論是中西醫,都是金字塔的結構,人往高處走,也不是瞎話。

  對比大中城市,小縣城的醫療水平確實不高,讓風雨再刷一遍,以後小學畢業經過培訓進醫院執業,也就成了不得不做的選擇。

  對比下面的赤腳醫生,縣醫院之類條件還是極好的。

  十五六歲就直接上手醫治病患,藥死了人,也多半沒人追究,這才是赤腳醫生初期的狀態。

  李勝利的想法,是把建醫療圖書館的差事,推到鄉鎮衛生所一級。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樣的項目需要的財力太大,能不能到縣醫院一級,李勝利這邊都是存疑的。

  但許多事,看著難,做起來又很簡單,只要有人啟頭,只要有個大概得眉目,照貓畫虎的人多的是。

  如果建資料館、圖書館的事,真能推的下去,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城裡有培訓,下鄉插隊有學習的地方,想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赤腳醫生的水平。

  「好,我們盡力推動,只是死諫之事……」

  聽李勝利又弄抬棺死諫出來噁心人,經驗老到的董師,不由的皺眉提了意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