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鍋煮藥(下)

  第120章 大鍋煮藥(下)

  「勝利,要不說咱們得回家對一對呢。

  你不說這個,你哥敢到公社指著他們的鼻子,數著他祖宗十八代一個個的罵。

  真槓上了,動手也是平常事,知道公社的幹部為啥不到窪里駐點嗎?

  別聽你哥吹他覺悟高,那是因為駐點的幹部不敢來。

  因為伱哥打過一個,就在公社大院裡騎著打的。

  這樣的夯貨,誰敢招惹他?」

  馬鳳蘭撂了底,李勝利臉上的表情就有些精彩了。

  知道趙滿奎是個硬貨,但不知道這貨敢這麼硬。

  這對他而言是好事,如果風雨不測,窪里是個不錯的避難所。

  就沖兩家現在的交情,將來誰敢打到窪里,只怕就是械鬥了,窪里有這樣的硬貨,真好!

  現在這年月,一張獎狀、幾句表揚能讓人玩命,械鬥的時候也差不多,只要道理說的通,立足點站的穩,振臂一呼,就是全村老少一起上。

  真打壞幾個,也就那麼回事兒,就跟傻柱躺地上的時候,居委會和稀泥的處理方式一樣。

  有正經理由,公社再出面說和,派出所也會睜一眼閉一眼。

  有了嫂子馬鳳蘭的提醒,李勝利也覺得該給趙滿奎提點一下。

  打人一時爽,最終還是要留後患的。

  窪里村扎在這裡,千百年不動分毫,公社的幹部可是流水的兵,碰上個歹毒的,害你幾次,整個村子都有可能遭殃。

  趙滿奎安排完活計之後,三人也不回村部,直接就到了趙家大院。

  因為事情牽扯馬鳳蘭進公社,算是半公半私的秘事,最好還是在家裡談才妥當。

  回了家裡,趙滿奎讓老娘跟兩個兒子去街上放哨,留下了老掌柜海爺,一起謀劃家裡的大事。

  趙滿奎將在工地的話複述了一遍,海爺這邊的臉色一樣的精彩。

  「滿奎,要地的時候別忘了水泡子,山有了水有了,後輩兒孫就不發愁了。」

  家裡老掌柜的眼光長遠,但趙滿奎這邊就苦了臉,村邊的水泡子,連著後面的小湖,加起來有十個窪里村的面積,可不是那麼好要的。

  「爹,禿山跟水窪不同,水窪周邊都是好地,要了是要增加可耕地的,咱們村人少。

  地太多,公糧壓死人啊!」

  趙滿奎的這個說法很現實,禿山即便開發做成梯田,也得要時間的,還需要投入大量的工料。

  河灘地卻不一樣,要下了,就是實實在在的可耕地,需要交公糧的。

  「海爺,水泡子就別要了,麻煩!」

  李勝利開了口,海爺只能遺憾的咂咂嘴,這真是可惜了。

  大方向定好,剩下的就是李勝利教趙滿奎了。

  說的過程之中,李勝利也知道了趙支書騎打副鄉長的始末,無非就是男人那點事兒。

  窪里有個懶漢媳婦,歲數雖說有點,但依然白淨肉乎,鄉里下來的副鄉長,經不住娘們拿捏,也就著了道。

  可幹部的工資雖多,也經不住懶漢媳婦的零敲碎打,你情我願的事,到最後就變成了仗勢欺人。

  懶漢媳婦哪會怕這個,帶上支書趙滿奎去公社一鬧,本就理虧的副鄉長口出惡言。

  趙滿奎也不慣他毛病,按在公社大院裡就是一頓臭揍。

  這事兒,趙滿奎算是有理的一方,又沒得罪太多的人,在李勝利看來還是可以挽救一番的。

  大致將一些撒潑耍橫的路數,說給了老哥趙滿奎,海爺跟馬鳳蘭也做了補充,事情就算是運籌帷幄了。

  有了章程,兩夫妻也不猶豫,直接去牲口棚套了車,一路就奔公社去了。

  李勝利這邊看看時間,還不到飯點,也就回了窪里的衛生所,自己的醫務室。

  費力的打開藥屜,檢查了一下公社送來的藥材,質量自然比不上同仁堂的,但也不是陳年舊貨。

  在藥材上,公社沒打多大的折扣,就是人參不怎麼成,看形體應該是園參,這樣藥效就要打折扣了。

  但大鍋煮藥本就影響藥效,除了有些藥材會跟鐵鍋反應的常識之外。

  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裡面,砂鍋熬藥只是一劑,各種藥材多不過兩,藥性、藥效也是書中有記載的。

  單種藥材到了幾斤,原有的君臣佐使,藥性互相遏制、輔助,還好不好用,不僅李勝利不清楚,許多醫藥大家也不清楚。

  即便有科學的檢測方法,一罐藥跟一鍋藥的有效成分一樣,用到病人身上的藥效也可能是大有不同的。

  這就是中醫沒法講道理的地方,別說病人跟病家,就是李勝利都覺得玄乎且邪乎。

  其實說千道萬,還是後輩人無能,不熟藥性而已。

  這問題其實也好解決,拿著患者試藥就好,施藥之後辨脈辨症,再輔以增減加味,也能算是大差不差的手段了。

  與西藥用有效成分廣譜抗菌消炎來對比,不管是中藥湯劑還是成藥,在廣譜一項上,差的都不是一點半點。

  因為兩者針對的目標不同,西藥針對的是病菌,目標明確,結果直觀。

  而中醫針對的是人體的五氣平衡,不說一人一個樣,但一村人是很難一個樣的。

  大鍋煮藥,出發點就被定死了,只能大差不差的兼顧,想要一鍋大藥治全村,這活兒,大醫家來了也得撓破頭皮。

  好在李勝利準備煮的是補益劑,要是防疫、治疫用的藥,他就不敢上手了。

  想要一下抓准大鍋煮藥的藥性,非是大醫家不成的,防疫那是與時間賽跑,不會給你施藥辨症、辨症施藥的時間。

  而補益劑就沒這麼多講究了,只要不是惡寒發熱,吃錯了藥無非腹脹上火,停藥之後,也就沒事兒了。

  湯頭歌訣有云: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

  對於窪里的社員而言,補中益氣湯還是有大作用的,虛勞算是大多數農村社員的通病。

  只要藥效大差不差,還是利大於弊的。

  沒了柳爺在身邊,李勝利也湊不起兩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架子,只能自己大概的琢磨一下,施藥前的種種。

  這倒不是庸醫手段,多半中醫治病,都是這樣的。

  先大概有個輪廓,再施藥辨症做增減加味,想要一劑精準,也是要分病分藥的,最主要的還是要分人。

  醫藥大家或許可以一劑精準,但中醫也只是一個職業,讓每個中醫都是醫藥大家,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是首次大鍋熬藥,李勝利這邊也沒敢下足了藥量,只弄了五十人份的藥材,做試水之用。

  這也是沒有名師在側的壞處,如果李勝利是跟師的學徒,這個時候就要上一節大課了。

  有了師父帶著,並在一旁指點,一鍋藥之後,觀察個一兩天,第二鍋藥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到了三四鍋的時候,做到基本對症,問題應該不大。

  用了半上午的時間抓藥,又背了一下湯頭歌訣,再翻了一下醫書,也就到了中午的飯口。

  有肖鳳在側心懷叵測,加上下午要施藥,姜大娘做的羊雜湯,李勝利也沒品出滋味。

  吃飽了之後,就背著藥箱匆匆回了醫務室。

  因為下午要熬藥,吃飯的時候,李勝利也捎帶上了趙老大跟趙老二兩個學徒,如今正在上學的趙老三,就成了趙家唯一吃大隊糧食的孩子。

  等趙老大、趙老二來了,李勝利就進村部找到了看家的會計張連福。

  熬補中益氣湯算是公差,不是李勝利跟柳爺在窪里贈醫贈藥,趙滿奎不在,幹活的時候,還是有必要通知一下村部的。

  柴火鐵鍋,都是村部出,已經安排到工地了,李勝利跟趙家兄弟要做的,就只剩擔水熬藥了。

  擔水的時候,李勝利也想藉機鍛鍊一下,可挑擔子他不會,水撒了一多半之後,實在看不過眼的趙老大,也就剝奪了他擔水的資格。

  地窩棚沒有挖好,熬藥的大鍋,暫時被磚架在了工地上。

  趙彩霞刷鍋,肖鳳倒水,看到女兵一手一個水桶,玩似的倒水入鍋,李勝利的眉頭挑了挑,這茶里茶氣的肖家姑娘留在身邊肯定是個隱患。

  大約估計好了水量,李勝利就讓趙老大點了火,看著大鐵鍋下面熊熊而起的火苗,他也在想著該怎麼熬製這一大鍋的中藥。

  砂鍋熬藥,一次就能成功,鐵鍋就不成了,怕糊底兒,只能不斷的攪拌。

  沒了鍋蓋遮住水汽,至少四十分鐘的熬藥時間,中途肯定要加水的,這會不會影響藥效,李勝利這邊也沒譜。

  變通只能在熬藥時間上了,加了二十分鐘,湊夠一個小時,就是李勝利的變通手段。

  至於藥效如何,只能等明天大致的問一下了。

  趕在下午開工之前停了火,李勝利看著眼前的十多個瓷碗,也對身後的幾個學徒做出了安排。

  他在前面看一下青壯們的臉色,捎帶剔除有惡寒發熱症狀的人。

  趙家兄弟負責從鍋里舀藥分派,碗的數量還做不到人手一隻,趙彩霞跟肖鳳則是負責刷碗。

  中藥大多口感不佳,趙家兄弟又是糙漢,七十多個試藥的社員,都是皺著眉頭喝完,吐著藥渣走的。

  也不知道是社員們知道良藥苦口的道理,還是支書家的兩個公子有威懾力。

  反正李勝利的施藥過程很順利,七十多社員,沒有一個把藥吐在地上的。

  大鍋里剩的湯藥,李勝利也沒浪費,自己喝了一碗,能進藥的老頭老太他也沒放過,一人給了一碗。

  品著嘴裡帶著藥渣的補中益氣湯,除了苦口之外,還帶著鐵鍋特有的鐵鏽味。

  這是刷多少遍也去不了的味道,多半是藥材跟鐵鍋有了反應。

  沒多少辯藥經驗的李勝利,只能喝出藥味算正常,應該不會出什麼岔子的。

  喝藥的過程中,李勝利也發現肖鳳這個茶妹的弱點,小姑娘極度怕苦。

  被趙彩霞強行灌下半碗藥劑的肖鳳,正蹲在一旁乾嘔呢。

  有弱點就好調理了,看著蹲在地上,雙眼含淚的肖鳳,李勝利又不厚道的笑了起來,以後有專門的試藥員了。

  鍋里的藥劑見底,李勝利也沒浪費藥渣,讓趙老大找了個破桶裝了,就放在了即將挖好的地窩棚旁邊。

  這些都是證據,證明窪里給社員用藥不是面子活的證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