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悄悄努力,去驚艷所有人

  第223章 悄悄努力,去驚艷所有人

  魏平安的納米衛星升空,其實意義非常之大。

  衛星按照其使用功能和領域不同,分為科學探測衛星和應用衛星。

  其中應用衛星是直接為國家民生經濟和軍事服務的人造衛星。

  按其用途可分為通信、氣象、偵查、導航、測地、環球資源和多用途。

  魏平安的首批納米衛星,源自系統出品,內核科技含量巨大,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功能性用途。

  更是作為一種布局衛星發射升空的。

  後續的衛星發射可以按部就班,但當務之急,是魏平安可以為民生周邊的便捷和高效,陸續提供一些他曾經世界的那種日常便利服務。

  所以,當衛星升空後開始了對接運作後。

  魏平安最先授權紅後開發的配套終端,是基於通訊衛星功能下的移動通信終端。

  俗稱行動電話。

  其實,早在1940年,貝爾實驗室就造出了人類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

  只是該行動電話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一個架子上,隨後人們就慢慢的淡忘了這件事。

  而在三年多前,在1973年4月。

  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行動電話。

  該行動電話實際上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

  並且魏平安也知道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移動終端的。

  甚至哪怕是第二代的GSM系統,也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

  而幾十年後,隨著頻率資源的匱乏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所以技術疊代的需求產生了更「綠色」更穩定的方式。

  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分用戶的CDMA技術。

  不僅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而且更加環保,能減少輻射。

  魏平安設計的一代機就是類似這種。

  基於TD-SCDMA標準的3G移動通訊終端機。

  嗯,不妨大邁步一下,更新疊代的下一步二代機,可以直接進入4G網絡時代。

  有了這160枚納米衛星為基礎,後續發射第二批衛星,也不再需要軍用機載或者發射基地。

  畢竟是更高等級的世界所孕育出的系統所提供。

  發射方式只要有一個標的參照物,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後續衛星升空的安排。

  現在已經可以展開想像。

  當數萬枚納米衛星占領了近地軌道後,全世界都會覆蓋在衛星網絡之下。

  到時候如果國民能力需求量可以達標,5G網絡或許就可以提前搬到眾人眼前。

  嗯,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國民生活需要與否。

  按照魏平安的規劃實施情況。

  第一代帶導航系統的3G機,生產出來之後,首先會在林有錢等人內部圈層進行小範圍嘗試,預估計會在78/79年左右在部隊普及。

  3-5年後當部隊裝備升級,初代機也就能轉為民用。

  試想一下吧。

  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便利生活,最遲也將會在90年之前在祖國普及。

  讓全世界都會羨慕的科幻生活如果突兀的出現在他們胡編亂造的科技荒蕪之地,會是怎樣的一種光景呢?

  讓那些還在嘲諷我們吃不起茶葉蛋的彈丸省份的無知民眾們,親身體會一下什麼才叫土包子。

  也是挺不錯的一種處理辦法吧。

  魏平安自己也相當的期待看到這種事情真的出現。

  1976年的這個年,過得都像是比往常更有活力似的。

  冬儲大白菜,魏平安這個四合院裡買的實在是有些多。

  西跨院和後院的地窖里,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冬儲蔬菜。

  經過幾個月的相處,各家各戶的略有尷尬的關係,也在孩子們扎堆玩耍的潛移默化之下,變得自然起來。

  這些,魏平安顯然沒太多心思關注。

  他忙於026倉庫和自己的地下紅後基地的事務,忙碌且充實。

  77年4月24日。

  我國的航天日這天。

  魏平安為祖國獻禮。

  他拎著兩個大編織箱來到林有錢的辦公室。

  給了他一整套,或者說一整個系列的科技含量巨大的衛星資料。

  為了徹底研究並掌握這份資料,林有錢下轄的科研團隊整整學習了半年余。

  這還是在多次邀請魏平安為他們開小灶的情況下。

  這還不是最讓林有錢震驚的。

  他當初還以為魏平安發射一枚納米衛星的原因,是投石問路。

  沒想到人家是玩兒真的。

  一個人默默耕耘,默默研究。

  結果締造了一份獨樹一幟的衛星科技路線。

  這個情況,讓林有錢一度很難理解。

  可事實擺在面前,由不得他不相信。

  「老魏,你這可是給我放了個大衛星啊。我很好奇你都是怎麼研究的?」

  「026倉庫有自己的生產線,也能小範圍下單一些裝備材料,而且你知道的,最初的納米技術……」

  「所以,完全是走高精尖路線的啊……」

  林有錢發自內心的感嘆。

  有人說他林有錢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但這一刻,林有錢覺得,眼前的小老弟魏平安,可以抵五個,不,十個甚至五十個自己。

  「林老哥,這件事情我不希望被太多的人知道。」

  「為什麼?」

  「我覺得我們現階段,需要兩條腿走路。」

  魏平安來之前就有了充足的準備,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說服林有錢。

  也就意味著他能說服以林有錢為代表的一圈人。

  「我習慣了一個人搞研究,而且效率會快很多,太多人合作的方式,不適合我。你們搞你們的傳統研究,而我呢,即便是參與進去,配合的默契度達不到,反而互相制約,互相影響。還不如讓我一個人瞎搞,說不定還會有一些不錯的效果……」

  事實擺在面前。

  魏平安的思路和效率也是有目共睹的。

  林有錢思索再三,也是考慮到因人而異的實際情況,點頭表示了自己的認可。

  但這種事,也不是林有錢可以做得了主的。

  「這樣吧,這事兒你玩的實在太大,我也不敢妄下結論,但你的意思我明白,我也理解。我會上報,然後儘量說服他們,給你最大的自由度。」

  想了一下,林有錢又笑著道:「畢竟事實擺在眼前啊。你整天忙著那麼多瑣碎的日常小事,還能一個人用不到十年的時間搗鼓出這套比我們幾百個人研究更先進的技術,就是最有說服力的。」

  5月17日。

  舉辦了一個小型的內部聽證會。

  魏平安穿著整齊的參與了會議。

  會議歷程2天3夜。

  全程無任何文字記錄,與會人員名單不詳,唯一明確的,就是魏平安的功績。

  這份卓絕的功績在20年後解密披露。

  震驚了整個世界。

  而在這個年代。

  在會議之後,也有一小部分人獲知了部分消息。

  他們都知道。

  一個當初從輝煌走向默默無聞的科技圈最『大公無私』的人,其實在做下別人難以理解的日常繁重事務之餘,竟然還十年如一日的在默默搞研究。

  其成果在十年後的今天,再次震驚了整個科技圈。

  王者歸來。

  而魏平安之所以這麼坦然,並且決定公布一部分自己的技術。

  原因就是基於紅後基地的先進,積分系統對於系統科技的兌換支持,讓智能紅後設計的第一款功能性手機,問世了。

  這是一部類似於三防手機的功能性手機。

  在當下整個世界,都是劃時代的產物。

  手機出現一定會遵循先軍用的原則。

  沒有這塊試金石,是無法直接民用的。

  畢竟,國防力量的強弱,決定了我們國家自己生產的驚艷產品能否獲得他國的尊重。

  所以,這2天3夜裡,魏平安也對智慧財產權的問題順便做了詳細的描述。

  也希望能通過一己之力,為以後科技大佬們的收入和關注度,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

  畢竟,娛樂圈的明星可以更受關注,可科技功臣們一輩子的心血,也絕對值得國民的關注。

  唯勞苦功高者,不可負。

  誰說只有站在陽光底下的,才是英雄。

  魏平安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提供5000部行動電話,也就是手機。

  作為試點使用。

  至於用於具體哪些部隊,這就不是魏平安需要考慮的了。

  反正對於信號接收範圍,魏平安有過詳細的介紹。

  以後這方面的諮詢和講解,林有錢也可以代勞。

  無論是靜態軌道還是非靜態軌道,之前的納米衛星都有著明確的分工安排。

  而且,紅後調控第一批衛星應用已經非常流程化。

  可以適當的再發射第二波衛星上天了。

  雖然發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現在既然已經半公開化,那就再有勞沈飛捎帶手的幫幫忙吧。

  下個月中旬,沈飛會再次安排兩架殲八爺執行試飛任務。

  這次攜帶的載量,是上次的10倍有餘。

  林有錢對魏平安到底怎麼搗鼓了這麼多高科技玩意兒,非常的有興趣。

  「林老哥,這次我需要跟著升空,你得幫我協調一下。」

  「行,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現在魏平安在林有錢心裡,就是國家最為重要的財富。

  是萬萬不能出事的。

  要不是納米衛星這事兒,除了魏平安自己外,旁人插不得手,他都可以取而代之,替魏平安接下任何有著風險的事兒。

  魏平安這老小子可比自己重要的多了。

  於是,沈飛的任務就加重了。

  試飛任務的殲擊機也更增加了4架。

  甚至因為生產量太緊張,無法完成規定的試飛次數,還不得不從其他兄弟單位協調了其他型號的殲擊機作為僚機。

  實際上,這些僚機都被下過死命令。

  如果真的在高空遇到風險,哪怕是機毀人亡,也要保護主機的魏總。

  魏總要上天。

  這是關乎國民運勢的大事件。

  沈飛上下都相當重視。

  對於天氣和航道,還有駕駛員等都提前展開了繁瑣反覆的演練和培訓。

  而魏平安呢。

  則是將重心放在紅後基地,他的第一套真實的Mark機甲,即將誕生了。

  這是關乎未來的高科技頂端殺傷性武器。

  他不準備在這個年代就投放出去。

  但卻並不限制他享受手搓一比一鋼鐵俠手辦的這種樂趣。

  也是魏平安為數不多的愛好之一了。

  試飛任務當天。

  當魏平安穿著一身猶如未來科幻戰士一樣的機甲出現在停機坪時,讓國內很多的實驗室都為之眼前一亮。

  實際上,這次試飛,除了沈飛研究所的人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研究所的骨幹核心。

  面對這種未來機甲,尤以成飛的程工最為激烈。

  恨不得當時就衝上去跟魏總探討探討。

  他們研究所在幾年前就開展了對裝載式太空衣的研究。

  而它的下線,自然而然便是大氣圈內的戰鬥機序列。

  如果可以通過機甲降低幾個G的過載,那麼在空戰中,對於一些技戰術動作的使用上,對於節省飛行員體能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過程不為外人道,但現在依舊沒有出現什麼成果也是真的。

  成飛研究所的這項研究,程工就是核心研究人員。

  是技術鐵三角之一。

  他一眼就看出,魏總穿的這身機甲,絕對具備一定的空氣動力學原理,有著高空作業降低黑視的效果。

  至於其他的,如果在這套機甲的基礎上再進行完善,哪怕達不到太空人的要求,也至少可以滿足當下飛行員的需要。

  如果有了這套機甲,甚至成飛研究所那些有過高端設計,出品過未來四代機、五代機甚至用於未來大氣層之外的宇宙空戰戰機的部分原理,就都可以變成現實。

  因為設計圖紙是一方面,限於飛機原型量產的原因,從來不僅僅是圖紙。

  還有材料的限制。

  而最被限制的,是飛行員本人。

  如果飛機設計的太過於先進,導致起飛和加速甚至在做某些空機技的時候,過載過大,飛行員黑視是最平常的事情。

  如果過載超過飛行員身體極限,有可能會導致飛行員直接死亡。

  那麼,那些先進理念的飛機有一些並不是不能製造,而是製造出來找不到能夠駕駛的飛行員。

  這也是為什麼未來無人機技術會備受青睞的原因之一。

  這一次觀摩學習,讓成飛的程工有了意外驚喜。

  他已經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在這次任務結束後,單獨拜訪一下傳說中的這位魏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