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流水線模式驚現三鋼車間
合金鋼研究小組的人,全部都分散了出去,到全國煉鋼爐收集信息,以期待找到更多的配方。
這種方法,有點大海撈針碰運氣的意思。
但現在全國煉鋼爐足夠多,基數夠大,總會有奇蹟出現。
姜辰手裡是有各種合金鋼的配方,但不能一開始就拋出來,而是讓小組自己去嘗試。
如果這個方法沒有結果,姜辰就會給出另外的方法,進行合金鋼研究。
而準備種田的地,已經用挖機進行了深翻。
雜草燃燒過後的草灰,已經撒到了地里。
現在張華軍和張翠正在修建水渠,讓水車導上來的水能夠在地間流動,方便取水。
等水渠修好,天氣轉暖,就可以開始培育秧苗,種植蔬菜。
這一塊,姜辰完全交給了張華軍和張翠。
這兩人都是來自農村,種點莊家還是可以的。
而且同樣出身農村的尤鳳霞,時不時的都去幫忙。
她比較會說話,把張翠哄得很開心。
3月9日,星期一。
三鋼工具機終於正式投產組裝。
經過嚴格檢查的三鋼工具機合格零部件,已經整齊的堆放在生產車間內。
劉喜、上官婉兒、潘文嚴陣以待,他們要負責工具機的質量檢測工作。
經過一周的學習,比較聰明的上官婉兒和潘文已經掌握了三鋼工具機檢測的要點,已經能夠獨立完成檢測工作。
但前期劉喜還是決定自己過來看著,以免出現意外。
畢竟這首批三鋼工具機的生產,不僅對於實驗室重要,對於整個種花家都很重要,容不得半點馬虎。
周新建也早早來到了三鋼集團,參與投產儀式,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儀式很簡單,就是幾位領導的講話。
負責生產的工人,在各自的工位上聆聽,知道自己肩上的使命和光榮。
最先講話的,是周新建。
他簡單說了說三鋼工具機的意義和價值,並祝福三鋼工具機生產一切順利,一共用了不到五分鐘。
然後是楊為民,他說得稍微多點,差不多十分鐘時間。
最後,是姜辰。
他是三鋼工具機的研發者,也是這個組裝車間的直接負責人。
他走到中央,看了一眼嚴陣以待的眾人,緩緩開口:「開始生產!」
沒有想到姜辰的講話只有四個字,一干工人在短暫的愣神之後,開始低頭進行組裝。
他們在三鋼幾次黃研發成功後不久,近兩個月來一直在模板上練習三鋼工具機的組裝,對於這項工作,已經非常熟練。
他們分工明確。
有的小組專門負責將小的零件,組成大的部件。
這樣的小組有若干個,每個小組只負責其中一種部件的組裝。
每一個小組,都已組裝的部件命名。
比如液壓組、變速箱組。
每個小組都由多名工人組成,中間是一個有固定裝置的傳送履帶,在緩慢的運動。
而每一名工人,只有一個或者幾個簡單的動作,將自己需要安裝的零件安裝到對應位置。
然後履帶會將其傳送到下一位工人處,由他繼續完成他的工作。
到所有零件安裝完成,部件的組裝完成,右最後一個人將部件取下,在小組配備的檢測儀器處,檢測一下自己組裝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檢測了沒有問題,便將組裝好的部件統一放置。
每個組裝小組,都有一名或者多名相對更加全能的自由人。
他們能在某位工人有事或者上廁所的時候,能夠及時頂上,完成他的工作。
有專門的車間內部轉運小組,他們負責將組裝好的部件送到最後的工具機組裝小組處,也負責將組裝好的工具機送到加油組,以及成品工具機送到質檢處。
組裝小組,則是負責將前面組裝好的部件,安裝到正確的位置,組成最終的工具機。
工具機組裝出來之後,還需要運送到專門的地方,進行加潤滑油等操作,讓工具機能夠順利工作。
做完這一點之後,便會送到劉喜上官婉兒等處,進行質量檢測。
質量檢測,除了檢查工具機本身的組裝有沒有錯誤之外,還要打開工具機測試工具機的運轉是否正常,變速箱的設置是否正確等。
姜辰的要求是,前期每一台工具機都要進行檢測。
等到質量穩定之後,再改為抽查制度。
按照每個月兩百台的產量,每個工作日大概需要檢測八台工具機,兩個人進行檢測可以把這項工作幹得更細。
等到檢測完成,再由工人刻上編號,運送庫房等待出廠。
真箇生產車間,其實就是由無數細分流水線,組成一個大的人能化流水線,每個流程之間的銜接和生產,基本都是靠人來完成的。
反正從培訓到組裝,都是姜辰負責,所以他就在這比較適合流水線模式的製造車間,進行了一次嘗試。
之所以之前的嘗試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是為了尋找最合適的履帶運行速度、按照時間進行生產工藝合理劃分的平衡點,以及各個組員之間、各個小組之間配合的默契度。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情況似乎不錯。
周新建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生產模式,不由的瞪大了眼睛,仔細的觀察。
良久之後,他緩緩開口道:「小姜,你這個生產方式挺流暢的,好像還不錯。」
姜辰笑道:「何止是不錯,我們做個測試,用這種方式進行生產,能夠提升50%的生產效率。」
周新建一愣:「多多少?」
他不是沒有聽清,只是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姜辰再次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50%。」
楊為民問道:「所以這是一個新模式?」
姜辰道:「說新模式呢,也不算,因為之前的軋鋼廠,實際上就是按照工種進行了工作劃分。從這個角度來講,不算是新模式。」
「而我將分工進行得更加徹底,讓負責的工作簡單化,讓生產更加流暢和高效。」
「每個人負責其中一道或者數道工序,大家共同完成一個部件的生產,從這個角度來講,算是新模式。」
楊為民道:「有這種模式,為什麼不在三鋼廠進行試點?我們也很需要提升效率啊。」
姜辰道:「這個模式啊,更適合製造廠,對於軋鋼廠的意義沒有那麼大。」
「而且這種模式,要求我們的產品必須是標準化的、所有零部件的參數都必須是統一的,而三鋼工具機從一開始就是這麼來設計的,所以能夠很快運用。」
「而軋鋼廠已經運營了多年,大家已經養成了一套自己的生產方式,忽然進行改變,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只是這個模式,還有一個巨大的隱患,讓我不敢真正的把他公開。」
楊為民聽到軋鋼廠不適用,心裡有點遺憾。
周新建問道:「什麼隱患。」
姜辰看了看四周:「這裡不是說話的地兒,晚點找個地方,我們好好聊聊。」
周新建點點頭:「不用晚點,就現在吧。」
所有能夠提升生產效率的方法,都是工業部最需要的,他可不想在等。
楊為民道:「那,去我辦公室?」
姜辰道:「你們不看這裡的生產啦?」
周新建道:「反正三鋼工具機一時半會也生產不出來,放這它也不會跑,我們先去談這個模式的事情。」
姜辰點點頭:「那好,走唄!」
他蓄謀已久的流水線模式,或許很快就能登上歷史舞台。
當然,也可能被工業部給否了也說不定,只讓三鋼工具機的組裝車間使用這種模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