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小高爐
秦大牛還想說什麼,就被秦豐收給拉住了。
接著就聽到秦豐收用很大的聲音開口道:「領導啊!我們終於趕過來了,我們村實在是太遠了,來晚了,對不住了,對不住了啊!」
姜言剛想說什麼,被何雨柱拉了一下,給自己使了一個眼色,一回頭就看到正在向他們走來的公社人員。
「領導,這秦家莊的人您認識?」公社人員走到姜言他們面前有點疑惑的問。
「不認識,哪裡會認識他們,他們不是公社的領導嗎?」秦豐收說話見露出來一個憨厚的笑容。
「他們是四九城研究所來的大領導,研究所知道吧!裡面都是大科學家,他們來幫助咱們煉鋼的,不知道少打招呼。」
聽到他們不認識,趕過來的公社人員鬆了一口氣,開口訓斥他們了一句。
「行了,老秦,每次都是你們最後,你們趕緊去你們的位置上去,看看人家洪家村和伱們一樣,人家早就來了。」
聽到公社人員訓斥的話,秦豐收也沒說什麼,給何雨柱他們使勁使眼色之後,就趕緊帶著秦家村的人去了遠處他們的駐地。
因為來的太晚,只能去離公社最遠的邊緣地區去工作。
「他們這是什麼情況。」姜言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忍不住問了公社人員一句。
這公社人員看到姜言這些人滿臉疑惑的樣子,就給解釋了一下。
這個秦家村地處山林附近,土地雖然不少,不過土地的肥力有限,收成不好,生活相對困難,他可不敢提特別的「窮」這個字。
是公社公認的「落後分子」,就連離他們不遠的洪家村人們都看不上他們。
姜言聽完暗自點了點頭,原來來這秦家村是在藏拙。
「領導,你們怎麼在這裡,我們馬主任找您們快找瘋了。」姜言帶著何雨柱他們基本上把每一個高爐都轉了一遍之後,剛坐在那裡休息了一會,一個公社人員就滿頭大汗的跑了過來。
「他們在哪裡。」姜言扔掉手裡面的煙問了一句。
「在會議室裡面,我直接帶你們過去。」
姜言點了點頭,沒有吭聲,站起來就跟著這公社人員來到了會議室裡面。
「姜總,我們建造這些高爐是不是有問題。」
姜言剛坐下來有一位微胖,穿著中山裝的人開口詢問。
聽到他的稱呼,姜言一愣,有點疑惑的看著他開口問道「你認識我。」
「姜總,我是咱們軋鋼廠四級工張援朝,領導派我來幫助農民兄弟進行煉鋼。」
聽到這話,姜言看了一眼坐在那裡這位軋鋼廠的人臉色陰沉了下來。
「你看看你建造的是什麼,有幾個合格的,你給我說啊!這樣能練出來鋼鐵嗎?」
聽到姜言這話,張援朝低下頭,小聲的辯解道:「姜總,這我也是沒辦法,這建築材料有限,只能臨時想辦法。」
接著他就開始解釋了一切材料的來源,這也讓姜言可是大開眼界。
比如說小高爐搪內襯,泥中間要摻入細麻絲一樣的纖維,但需要量這麼大,哪裡去搞麻絲?
沒有細麻絲,他們就用人的頭髮代替。沒有耐火土,他們把家裡的水缸砸爛搗碎這樣就有了耐火土。
沒有耐火磚,他們就想到了用青磚,紅磚,甚至是土磚來建造。就用這樣的材料才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數以百計的小高爐,這質量就可想而知。
坐在那裡的馬有財也聽懂了姜言他們的對話,低聲問姜言:「姜領導,你說我們練不出來鋼就是這小高爐不合格。」
聽到馬有財問,姜言想了一下,直接就開口道:「不單單是小高爐的問題,溫度的也最同樣重要,沒有高的溫度,練不成鋼。」
「那我們需要怎麼做。」馬有財接著問了一句。
「把不合格的高爐全部推翻,重新建造,找地方燒碳,煉鋼。」姜言的話說的是斬釘截鐵。
「那要是全部推到重開,這當誤練鋼怎麼辦,完不成上級任務誰付不了責任。」坐在馬有財旁邊的一位公社人員開了口。
「我直提出來解決問題的方案,你們做不做是你們的事情,如果坐我來幫你們完成,不做我現在扭頭就走。」
他想讓自己承擔責任,想都不要想。
剛才說話的那個社員聽到姜言這話,就明白姜言已經看清楚了他心中的小九九。
經過他們的商議,最後還是馬有財一錘定音,最終拆除還沒有修好的那些高爐,正在練鋼的這些高爐繼續煉鋼。
而姜言當著他們的面畫出來了一個新的小高爐的圖紙。
他問同樣被姜言這一手震驚了。
姜言設計的這個小高爐不同於「土高爐」。
首先他的築爐方法不同。爐殼用鋼板製成,內砌耐火磚,形狀呈豎直圓筒狀。
其次爐役長。一般這樣的高爐可連續生產幾年到十幾年。
姜言又結合放下的情況把裡面機械部分完全的給摒棄,從裝料、送風、排渣到出鐵,整個生產過程全部使用人工。
而且它的容積大。這一爐就頂土高爐的五爐。
不過他對燃料的要求比較高,「土高爐」除少數有條件的採用焦炭或煤外,絕大多數使用木炭;煉鐵高爐則由於容積大,料柱高,必須使用強度好、低灰、低硫的焦炭。
姜言除了把建造練焦池給提出來以後,還把七十年代發明的土燒結礦中的「無煤燒結」給提了出來。
姜言做的這一切就是提高質量。
想要提高質量要從原料管理、爐前操作、設備維修三個方面下功夫,其中加強原料管理尤為重要。提高生鐵質量的中心要求就在於最大限度地降低生鐵中的含硫量。硫,來自焦炭,來自礦石,要消除它,首先應當把住原料關,限制它入爐。
從原料上把硫消除到最低限度,冶煉中的脫硫就比較好辦了。在冶煉前脫硫,矛盾是單一的,操作簡單,事半功倍;把大量硫分帶到爐內去處理,就要引起爐內造渣配料上一系列的變化,就比冶煉前脫硫複雜得多。
原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粗糧細作」,「細糧精作」,讓高爐吃細糧、吃熟料。做到了這一些,生鐵質量的提高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證。但這必須進行一系列的細緻的工作。
姜言把自己的想法對著圖紙用比較平白的話給講了出來,在做的所有人也差不多能夠聽懂姜言的設計思路。
「姜領導,這樣成本高不高。」馬有財提出了最為現實的問題。
「不高,內部鋼材可以給軋鋼廠求助,回頭我給軋鋼廠的楊廠長打個電話,這樣的小高爐,咱們建造十個就差不多了。」
「行,姜領導既然這樣說了,我們就按照你說的干,別的不說,人手方面就按照你的要求來,我們公社所有人都聽你的指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