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農田不事 開始準備

  第168章 農田不事 開始準備

  收鐵料持續了一星期,李開朗不斷穿梭在鄉村與軋鋼廠之間,零零散散地收集到了上千斤的鐵料。

  然而,就在他們滿心歡喜地將這些鐵料運送到軋鋼廠時,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軋鋼廠的熔煉速度遠遠跟不上鐵料收集的速度。

  這使得大量的鐵料被堆積在倉庫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鐵料山。

  此時,軋鋼廠倉庫外。

  值班員秦炳武焦急地扯著嗓子大喊:「各位師傅,倉庫裝不下了,真裝不下了!」

  「領導發話了,大家從哪裡運來的鐵料,都運還回去。」

  一旁,劉光齊也附和勸導:

  「各位師傅,真不是我們不想裝,你們看這倉庫,都堆滿了。」

  說著,他拉開倉庫大門,讓眾人看到了眼前那堵猶如鐵牆一般的鐵料山。

  劉光齊無奈道:「各位師傅,真不是我們不想要,實在是裝不下,再裝下去,倉庫要塌了。」

  「你們看看外面,都堆積不少鐵料了,大家都一樣,還請大家理解。」

  秦炳武附和道:「我理解大傢伙的拳拳報國之心,也知道你們不想惡了農民的好心。」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軋鋼廠真的裝不下這麼多鐵料了。」

  「如果繼續運過來,會嚴重影響到廠里的生產進度,這就得不償失了。」

  「麻煩各位師傅,理解,理解。」

  聽著秦炳武的話,一眾司機師傅也只能無奈接受這個現實。

  「但是,領導說了,雖然咱們軋鋼廠熔煉不了這麼多鐵料,但是他們可以自己熔煉,只要將熔煉好的鐵塊送到軋鋼廠就行。」

  聽到這話,眾人眼睛一亮。

  鄉下的小高爐、小焦爐一次熔煉量比不上軋鋼廠。

  但是他們數量眾多,如果聯合起來,完全可以解決這個鐵料堆積的問題。

  帶著滿意的答案,一輛輛滿載鐵料的卡車,從軋鋼廠的大門緩緩駛出,駛向鄉下。

  李開朗看著路邊,一個個小高爐、小焦爐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幾天前,這些小高爐還只是孤零零的幾個,如同毛毛細雨般點綴在田野之間。

  然而現在,它們已經遍布視野,小高爐、小焦爐緊緊相鄰,仿佛構成了一個臨時的工業小鎮。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高爐並未侵占寶貴的耕地面積,對農作物的生長暫無影響。

  但這隻要車廂上的鐵料運回,一切都會有所改變。

  「趙書記,不是我們不想要,實在是廠里的鐵料實在是太多了,放不下。」

  「我知道大傢伙的愛國之心,不過廠里已經堆滿,要是再放,會影響生產的,」

  「這樣一來,大家可就好心辦壞事。」

  李開朗試圖解釋,但村民們顯然並不滿意這個答案。

  一位村民舉起手中的鍋鏟,質問道:

  「李師傅,那伱說怎麼辦?咱們的鐵料運不到廠里,咱還怎麼貢獻國家?」

  其他村民也附和:「是啊!難得有咱們農民參加一回,就因為放不下鐵料就退回,哪像什麼話?」

  「李師傅這可不行,廠里放不下,那就放外面,運都運出去了,肯定是不能收回的。」

  「對!對!」眾村民異口同聲附和。

  李開朗理解村民們的想法,他連忙安撫他們的情緒,並解釋道:

  「同志們,我也知道大家的拳拳報國之心,我沒說不收,大家不用著激動!」

  李開朗頓了頓,繼續說道:「廠里的領導說了,鐵料,廠里是不收的。」

  「但是,大家可以把鐵料熔煉成鐵塊,廠里就能收。」

  「大家想想,鐵塊才多大,小小一個,送到廠里也方便熔煉,比起鐵料要省不少空間。」

  他將秦炳武的話,原封不動地交代給村民。

  「是啊,我怎麼沒想到。」有村民喃喃自語道。

  這話提醒了一眾村民。

  他們原本還停留在送鐵料到軋鋼廠的階段,只有少部分會想到將鐵料熔煉成鐵塊。

  而這個想法的提出,直接將大煉鋼提升到了另一個階段——全民·煉鋼。

  這話不僅僅只有李開朗說,其他司機師傅也用樣會說。

  鋼鐵廠的熔煉速度再快,也快不過人民·群眾貢獻的鐵料速度。

  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時代,每個人都在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個建議立刻引起了村民們的熱烈討論。

  趙書記感激地看著李開朗:「感謝你啊!李師傅,要不是你這句話,我們也沒想到!」

  李開朗的這句話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困境,更是激發了全民煉鋼的熱情。

  李開朗謙虛:「哪裡哪裡!」

  這個功他也不敢接。

  趙書記轉頭看向一眾村民:「行了,大傢伙,李師傅既然給了我們辦法,我們不能難為人家。」

  他揮揮手,「大傢伙都在這,把鐵料都卸下來,咱們自己煉!自己熔!」

  「自己煉!自己煉!」眾村民齊聲喊道。

  村民們紛紛行動起來,他們三兩下把車上的鐵料都卸了下來,一個個朝著小高爐走去。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和期待。

  李開朗連忙叫住:「趙書記,等等!」

  趙書記轉過身來,面帶疑惑地看著李開朗:「李師傅,還有什麼事情嗎?」

  李開朗詢問道:「趙書記,大傢伙都去煉鐵,那田裡的糧食誰來種?」

  趙書記微微一笑,神情輕鬆:「「李師傅,你放心,這是咱們農民自己的家事,我們怎麼會忘記呢?」

  看著趙書記那有些輕率的表情,李開朗的內心卻更加擔憂了。

  「趙書記,糧食可是咱們生活的根本,不能因為煉鐵就耽誤了。」

  趙書記擺擺手:「李師傅,你放心吧,我們農民是靠糧食吃飯的,這個道理我們明白。」

  「而且,上個月我們村裡的糧食已經大豐收了,今年肯定也是個豐收年。」

  「農民的事,我們自然會放在心上。」

  趙書記臉上洋溢著自豪和自信,似乎對這個答案非常滿意。

  因為大豐收,耽誤一點煉鋼也不是什麼事。

  李開朗還想再勸,但看著趙書記有些不耐煩的表情,知道自己再說下去也是徒勞無益。

  如火如荼的煉鋼事業,怎麼可能因為李開朗三言兩語而停下。

  自己的話在趙書記,甚至大多數人看來,都可能是與當前如火如荼的煉鋼事業背道而馳的。

  要不是看在李開朗是司機師傅,趙書記都想要報警抓李開朗。

  見此,李開朗也只能驅車離開。

  「看來,得把存糧這事提上日程了!」李開朗喃喃自語。

  他不是聖人,也不是大官,無法改變整個大勢潮流,但他至少可以管好自己。

  雖然他的種植空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糧食問題,但在4億人口的大國面前,他的力量顯然是微不足道的。

  他必須做好自己的準備,以防萬一。

  回到軋鋼廠,李開朗和盧文江的表情都不像往常那樣輕鬆。

  李開朗注意到盧文江的臉色特別沉重,他猜測運回鐵料的過程中肯定出現了什麼問題

  兩人對視一眼,看到對方眼神中的憂愁,但也沒有明說。

  「小李,等下了班,咱們去師父家一趟?」盧文江問道。

  李開朗點點頭。

  「叮鈴鈴——」

  隨著下班鈴聲的響起,工人們紛紛離開軋鋼廠。

  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疲憊但滿足的笑容,不時地轉動著肩膀,仿佛在展示他們一天辛勤工作的成果。

  「唉,你今天做了幾個工件?」一個工人問他的同伴。

  「也沒多少也就50多個吧。」同伴回答道。

  「這麼多?」

  「也沒多少,你做了多少個?」

  「也沒多少,也就60多個。」

  「你說什麼,60多個,你小子是不是又偷偷做了幾個,明天老子一定要做的比你多!」

  「嘿,等著瞧吧。」

  這種互相攀比的場面屢見不鮮,大家為能多做一個工件,多貢獻一份力量而高興。

  與他們興高采烈不同,李開朗和盧文江倒是若有所思。

  張金武看著兩人,知道兩人肯定是遇上什麼事,不然也不會這樣。

  「有什麼事回去再說?」

  張奮看著憂愁的兩人,也不知道他們在愁啥,上個班而已,哪有那麼多事。

  吃過飯,張金武看著依舊憂愁的兩人。

  「說說吧,遇到什麼事?」張金武坐在兩人對面,語氣嚴肅但充滿關心。

  「難得看見你們兩個這樣愁眉苦臉的。」

  李開朗和盧文江相視一眼,似乎在猶豫該由誰先開口。

  李開朗和盧文江對視一眼,齊聲道:「你先說?」

  張金武直接指派:「行了,小盧你是師兄,你先說!」

  盧文江嘆了口氣,開始講述他在鄉下看到的情景:

  「師父,你不知道,現在鄉下煉鋼的熱情非常高漲。」

  「高爐、焦爐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烏泱泱的一片。」

  張金武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不是好事嗎?大家都支持煉鋼,說明我們的國家正在快速發展。」

  「廠里的情況你又不是沒看見,都堆滿了,鄉下能熔煉,也能減輕咱軋鋼廠的壓力。」

  然而,盧文江的表情卻更加凝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然是好事。可是,師父,你沒看到那些高爐都建在什麼地方。」

  「嗯?」這話引起了張金武的重視,事關糧食生產的沒有小事。

  「這是怎麼一回事,你詳細說說。」

  「師父,你也知道,有些村子空地有限,大家都想要建小高爐,一個個,都把空地擠滿。」

  「但空地就這多,為了建高爐,只能把地擠在農田邊上,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占用農田了。」

  「我去和村長和書記說了一聲,他們也沒什麼意見,反而默認這麼做。」

  「我擔心,再這麼下去,這高爐會搶占農田地。」

  「我還以為是什麼大問題呢。」張金武輕聲說。

  「只要不是大面積占用農田,邊邊角角的地方被占用了也無妨。今年大豐收,糧食儲備充足,不用過於在意這點土地。」

  然而,李開朗卻插話道:「師父,我認為師兄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這時,李開朗插話道:「師父,我認為師兄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張金武看著他,等待他解釋。

  「師父,您也很久開車出去轉轉了,今天您要是看到,就不會這麼說。」

  「我今天去趙家村看過,他們運了鐵料就拿去煉。」

  「他們現在對熔煉鐵料非常熱情,有些村民甚至開始放棄農活,專心熔煉。」

  「我提醒過他們書記,可他一點也不擔心,說今天收成很好,和師傅您想的一樣。」

  李開朗繼續說道:「但我擔心的是,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不僅農田會被占用,連農活都可能沒人做了。」

  「到時候,我們真的還能有大豐收嗎?」

  聽到李開朗的話,張金武的眉頭緊鎖,顯然他已經重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

  張金武聽後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

  「你們的擔憂不無道理。農田是國家的根本,不能隨意占用。」

  「如果大家都放棄農活,專心熔煉,那糧食產量肯定會受到影響。」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這樣吧,明天我去找領導談談這個問題。我們軋鋼廠也不能只顧著生產。」

  農田被占用,只要還有人做農活,也不用擔心,但就怕沒人做,再好的農田也沒用。

  如果再加上天災等不可抗力的影響,糧食供應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張奮也是一頭霧水:「有這麼嚴重嗎?我運鐵料的那些村子,都好好的。」

  盧文江解釋:「那是你運氣好,那些村子沒變,現在就怕大家都都變了,農田可就沒人管了。」

  張金武也明白自己有些孤陋寡聞了。

  自從車子報廢后,張金武就沒有再領車,也沒有開車。

  現在天天坐鎮運輸隊,分配一些任務和領導的安排的任務,工作輕鬆很多。

  畢竟有了安全帶和剎車水箱,駕駛員的安全、駕駛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

  前段時間又發現了油田,大家也就不用在拼命送物資。

  種種原因下來,讓張金武沒有再外出過。

  張金武看向李開朗,嚴肅道:「小李,你直接說說你的看法。」

  李開朗看著眾人,包括師娘韓曉卉在內,緩緩道:

  「師父,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咱們要先存糧。」

  「存糧?」眾人驚嘆道。

  張奮不解:「沒有那麼嚴重吧,這不才剛開始嗎?」

  「再說了,這存糧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要存多少糧食還不一定呢。」

  李開朗搖搖頭,反駁:「這事,宜早不宜遲,就像當初買自行車一樣,等到咱們意識到缺糧時,再買就來不及。」

  「再說了,現在大豐收,糧食滿倉,咱們一點點地買糧也不突兀。」

  盧文江贊同了李開朗的看法,但提出了一個問題:「小李說的不無道理,但是要存多少糧食?」

  這次饑荒持續三年,李開朗想要說存三年,但是誰能信。

  李開朗沉思片刻,回答道:

  「我看直接存半年的量,這半年正好是下一季糧食收穫的時候。如果到時候真的大豐收,咱們也沒虧多少。」

  「要真是出事,我們也有存糧,不用擔心。」

  聞言,眾人點點頭,認可了李開朗的提議。

  張奮疑問:「不過,咱們從哪裡搞這麼多糧食呢?一下子存這麼多,這麼大的買賣,到黑市肯定會注意到。」

  他們一個人一個月就要40斤口糧,半年就是240斤。

  僅張金武一家4人就要近千斤的糧食,加上李開朗和盧文江的家人,少說也要2千斤。

  黑市也不敢吃下這麼多糧食,擔心出事。

  最主要的是存糧這麼多,住在幹部樓還好,住在四合院基本上是瞞不住,大家的糧食多放在地窖。

  家裡根本是藏不住,勢必要搭上其他人一起。

  張金武氣憤張奮的榆木腦袋,「笨,又沒讓你一下子備齊,就不能分批來弄嗎?」

  「師父,沒必要,我有個路子,直接能買到新糧,不用從黑市買。」李開朗道。

  聞言,張金武看向李開朗:「小李,這可不是小數目啊,2千斤糧食啊!」

  李開朗保證道:「放心吧,師父,我和村長熟,他們村子存糧可不少,賣個幾千斤糧食不成問題。」

  「只不過,這糧食量太大,我也不能一下子運來,得慢慢來。」

  見此,張金武也不再多言:「行,既然你有路子,就按你的來,咱們該給多少錢就多少錢。」

  李開朗也沒拒絕,要是他說免費,誰能信,也沒人會接受。

  「對了,師父,咱這糧食到時候肯定是要放在地窖的,院裡的其他人能相信信嗎?」

  李開朗指著其他住戶。

  張金武解釋:「放心吧,他們都是外來人,在四九城沒有親戚,不影響咱。」

  「存糧這事也瞞不了他們太久,與其藏著掖著,還不如大大方方說出來。」

  「到時候買糧食的時候,也把他們帶上,免得他們亂說。這個工作我來做,你就不用擔心了。」

  李開朗聽了這話,心中鬆了一口氣。

  張金武是個有經驗的人,處理這種事情肯定遊刃有餘。

  「行,反正現在才剛開始籌備糧食,有的是時間慢慢來。」李開朗說道。

  李開朗擔心這些住戶,有些人會聖母心泛濫。

  到時候自家有糧食的事情一說出來,大家都沒有存糧的話,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帶他們肯定是要帶的,不過我們也要防備一下。」

  張金武看出了李開朗的擔憂,於是補充道,「你們自己家裡也要藏一點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最好挖個地洞,藏起來!」

  盧文江和李開朗點點頭,他們自然清楚,不用張金武多費口舌囑咐。

  事情敲定之後,氣氛變得輕鬆愉快。

  大家閒聊了一會兒,李開朗和盧文江便辭行離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四合院,李開朗沒有先回到自家,而是去到崔家。

  崔家,是李開朗在四合院唯一在意的人,如果有機會幫助他們,他是不會錯過的。

  從4月上班到現在8月,崔家也積累了一筆小錢,這些錢足夠他們購買下半年的存糧了。

  雖然購買糧食後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拮据一些,但總比餓死,或者吃不飽要好得多。

  聽到李開朗的建議,崔元直接答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