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易中海沒了

  第622章 易中海沒了

  六十年代。

  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

  醫院家屬院小院兒正房外面的兩個大火爐依舊沒有生火,李林和徐氏夫妻兩個也沒有到這邊居住。

  大人還好說,幾個孩子都是很怕冷的,徐氏和秦淮茹不但給幾個孩子做了棉襖、棉褲還給他們織了毛衣,幾個孩子勉強能過的去。

  老院長退休了。

  雖然是退休,但依舊是留在衛生局幫忙,他說過要多來六院看看的,但卻一直沒有來過。

  李平安懂他的心思。

  他是擔心自己頻繁的到六院影響六院的正常工作。

  再說了。

  當年道濟醫院收歸國有改名六院,原先在道濟醫院工作的同事已經分別調往京城其他幾個醫院了。

  老院長在六院的老同事除了李林、姜山等人沒幾個了。

  那些原先跟著米國人的西醫老院長都不知道他們現在在什麼地方工作。

  老院長不來六院,李平安倒是去了幾次老院長家裡。

  老院長一輩子無兒無女,退休以後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

  雖然是領導,他家中很是簡潔,除了滿屋子的醫書就沒什麼了,家裡連個洗衣機都沒有。

  李平安問起的時候他說自己能洗衣服,偶爾到衛生部的洗衣房洗衣服的時候會遇到一些鄰居,鄰居們也願意幫他干點兒事兒。

  老院長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他不吸菸不喝酒,就連下圍棋、象棋的習慣都沒有。

  李平安給老院長把過脈。

  健康人的脈象稱為正常脈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強不弱,不快不慢,均勻和緩,節律整齊,又稱為平脈或緩脈,平脈至數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間四至五次,相當於72~80次每分鐘,節律、強弱一致。

  脈象受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生理暫時的變化,也屬正常,如年齡越小,脈跳越快,嬰兒脈急數,每分鐘120~140次;五、六歲兒童常為一息六至,每分鐘90~110次;青壯年體強,脈多有力;年老人體弱,脈來較弱;成年人女性較成年男性脈細弱而略快;瘦人脈較浮,胖人脈多沉;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長途步行,飲酒飽餐,情緒激動,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則脈較弱。

  老院長的脈象自然不能跟年輕人相比,但是相對於六十歲左右的老年人而言卻是強有力的,並沒有什麼病症,這一點兒倒是讓李平安很放心。

  老院長也到過四合院兒李家幾次,還在李家吃過兩頓飯。

  何大清這傢伙聽說是醫療系統的大領導在李家,毛遂自薦想要去李家幫忙做飯。

  在他看來。

  女兒何雨水是學醫的,將來也會在醫院工作,早早晚晚,或許還真有用到人家的時候。

  現在不巴結。

  將來想要用人家的時候再巴結不是晚了嗎?

  只是。

  何大清到李家去的時候卻被李平安拒絕了。

  老院長什麼苦沒吃過?

  粗茶淡飯就行。

  要是刻意給他做好吃的沒準兒就被厭煩了呢!

  何大清回家以後有些不高興,和和雨水說了這件事情。

  何雨水說道:「我在六院實習,也聽說過這位老院長的事情,他才不會在乎食物的好壞呢,我猜老院長只是到李家看看而已,可能是禮尚往來,感謝李大哥對他的照顧!」

  雖然將來也要當醫生,但是何雨水也知道,自己和老院長之間差著十萬八千里,她基本上接觸不到老院長,就算是求人辦事兒也求不到老院長身上。

  「爸,你就別忙活了!」何雨水開口說道:「怎麼說我也是醫大學生,畢業後還能找不到工作?」

  何大清終於點了點頭,不再多管閒事。

  賈張氏這傢伙聽說有大領導去了李家很是羨慕,心裡想著怪不得李平安畢業之後就一路順風,到現在還做了六院院長,原來是因為有領導照顧啊!

  這一兩年衛生部的工作重點兒已經略微向農村傾斜了。

  除了允許城市附近的公社社員進城看病,還大力推行農村巡回醫療制度,就是利用節假日、星期天的時候讓城市裡的醫療團隊到農村進行巡回醫療。

  就拿六院來說吧!

  單單是李平安就多次帶隊到鄉下公社進行巡回醫療,到過多個公社,甚至還到過田間地頭和社員們一起參加過勞動。

  李林、姜山雖然退休了,但依舊是多次跟著李平安到過鄉下公社。

  在培養農村醫療人才方面衛生部也是不遺餘力,衛生部先後選取了16所中專,56所五六年制的大學醫學專業培養農村醫療衛生員,甚至將五六年制的學制改為三年制。

  其中有十六所中醫學院向農村招收衛生員。

  在京城。

  六院等幾所醫院也開始面向農村衛生院招收學員。

  經過老院長的推薦,六院還擔負起了招收附近公社衛生員到醫院實習的任務。

  通過一系列的措施。

  這些學生可以從城市來,也可以從公社來,最終還是要回到公社去,拿公社的工分,不用郭嘉發薪。

  這些到醫校、醫大進行進修的農村衛生員大多都是層層推薦的,不用參加高考,算是一種特招,其實也是一種雙軌制。

  雙軌學制是指學校教育制度的一種形式,包括兩個並行的軌道。一個是普通教育軌道,包括大學和中學。

  另一個是職業教育軌道,包括小學、中學及其後的職業學校。這兩個軌道各自獨立但又相互聯繫。

  當時公社的衛生員醫術殘次不齊,基本上是能治小傷小病、女衛生員能夠進行助產就行。

  通過各種各樣的培訓,這些衛生院的醫術普遍提高了不少。

  六院開始接受城外公社過來實習、培訓的衛生員。

  當然。

  對這些衛生員的培訓和何雨水這些大學生不同,最長的也就半年,最短的兩三個月,幫助他們提高醫術,讓他們能夠應付一些小病就行。

  若是遇到重症是可以送到城裡醫院治療的。

  前來培訓、實習的醫生伙食都有當地公社負責,到也不會給六院帶來多大的負擔,相反,那些衛生員雖然理論知識不多但是動手能力特別強,大多數時候還能給六院醫生很大的幫助。

  李平安倒是願意接受一批一批的學員,六院醫生也願意教他們。

  來六院實習最多的人都是在鄉下公社負責接生的女衛生員,在接生方面他們的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相當的強,她們主要是學習在生產的時候如何應付一些突發狀況,比如說產後大出血等,還要學會一些基礎的婦產科手術。

  過來培訓的中醫其實水平不見的就低了,有很多還是家傳的醫術,這些人手中甚至還可能掌握著不少療效非凡的中藥方子。

  李平安建議王淼、周景等中醫多和他們聊聊,雖然說這些人是來六院進行學習的,但真要理論起來,王淼等人可能還真沒人家的經驗豐富。

  趙芳和袁成兩個到六院找李平安,說是他們公社有幾個衛生員想要到六院進行培訓。

  到京城醫院進行實習、培訓是有名額的,公社的衛生員不可能一股腦的都過來。

  趙芳所在公社就有很多沒被選中的,這傢伙和兒子商量過後就和公社領導說她認識六院的院長,可以讓公社的幾個衛生員都去六院參加培訓,要求就是她進城的路費要報銷,還有就是要給她們母子多記一些工分。

  公社領導同意了。

  對公社以及衛生員來說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公社可以多得幾個醫術高明的衛生員,衛生員則是可以趁機提升自己的醫術。

  為了能讓衛生員提升醫術,公社甚至願意負責衛生員到六院培訓期間所有的花銷還會補給她們不少的工分。

  趙芳母子想的很簡單。

  李平安在六院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只要他答應自己所求之事基本上就板上釘釘了,到時候就能得到不少公社領導承諾給的好處。

  李平安搖了搖頭說道:「這怎麼行?規矩就是規矩,不能破壞,而且我們六院能夠培訓的衛生員是有限的,我們接收不了你們公社的那些衛生員!」

  雖然多接收幾個衛生員未必就會妨礙了六院,但李平安依舊是拒絕了。

  出乎意料。

  趙芳並沒有死纏爛打,而是轉移話題說起了易中海的事情。

  易中海到青藏高原工作之後就出事兒了。

  一般人進入高原地區以後都會出現高原反應,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患者死亡,因為高原反應嚴重時會導致腦水腫、肺水腫等現象,腦水腫一旦出現,患者會昏迷甚至造成呼吸抑制而死亡。

  肺水腫出現以後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尤其對於年齡偏大和有心肺基礎疾病的人,進入高原以後一旦出現高原反應往往比較嚴重,應及時搶救,搶救不當或不及時就會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對於年輕人和體質好的人群來說,高原反應都表現的比較輕微,通過休息、自我調理、適度吸氧以後都可以緩解。

  易中海五十多歲,再加上鉗工也不是什麼輕鬆的活兒,年輕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年齡大了之後就會意識到乾重活對身體的損害。

  他要是一直待在京城、鄉下公社也就罷了,去了青藏高原那種條件險惡、缺醫少藥的地方,沒多久就病死了。

  最後。

  易中海的骨灰被送過來交給了趙芳。

  作為易中海的前妻,趙芳還得到了一點兒撫恤金。

  真要說起來。

  趙芳想的還挺美。

  她們母子這次到六院來並不是完全為了給公社那些衛生員求情,她還有別的目的。

  一箭雙鵰。

  趙芳還想將自己一家人的戶口遷到城裡來。

  她知道現在將戶口遷到城裡不容易,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兒辦法。

  她們本來就是京城戶口,易中海是被精簡後到青藏高原支援少數民族才死在那裡的。

  上級能不給她們母子一點兒照顧?

  趙芳的想法很簡單。

  就像是上次她們袁家能弄到京城戶口一樣,讓李平安開個證明就說她有病需要長期在六院治療,兒子、兒媳需要進城照顧,到時候公社能不給她們開遷戶口的證明,城裡派出所能不接納她們?

  如果再次將戶口遷到城裡來,袁成再到扎鋼廠重新當鉗工,她們一家人的生活不就好起來了嗎?

  至於易中海?

  沒了就沒了。

  反正兩人也沒多少感情,而且早就離婚了。

  「想讓我給你開假證明?」李平安頭搖的就像是撥浪鼓一樣,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說道:「這件事情我做不了,也不能做!」

  別說他對袁家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感情,就算是有感情他也不能做這種事情。

  「李,平安,你就看在咱們這麼多年鄰居,或者是看在易中海的面子上幫幫我們吧!」趙芳突然揉了揉眼睛,但依舊是沒有擠出哪怕是一滴眼淚,哀求道:「你們城市的日子越來越好,可我們鄉下的日子卻是沒什麼改觀,我和袁成夫妻兩個賺的工分實在是太少了,根本就。」

  她來六院找李平安的兩個目的都沒有達成,心裡很不是滋味兒。

  能說的軟話她都說了。

  希望李平安能夠幫幫忙。

  李平安根本不為所動,說道:「這件事情我真的不能幫你,要是我真的這麼做了,沒法向醫院交代!」

  母子兩個不甘心的離開了六院。

  兩人合計了一番,最終還是不想放棄,她們一起去了四合院兒,直接和徐氏、李林說了自己到城裡的目的。

  兩件事情李林夫妻兩個總要幫著自己說服李平安答應一件吧?

  當然。

  最好是能讓李平安兩件事情都答應。

  為了拉近感情,趙芳也和李林夫妻說了易中海沒了的事情,儘量博取李家人的同情。

  聽說易中海去青藏高原支援少數民族之後就沒了,李林嘆息了一聲說道:「真沒有想到老易居然沒了!」

  徐氏也是一番感慨。

  雖然易中海這傢伙不是東西,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能讓自己能有個孩子居然默認了妻子和蘇國專家托里之間的那點兒事情,但總歸是做了幾十年的鄰居,突然聽到易中海去世的消息還是有些吃驚和傷感。

  但也僅僅是吃驚和傷感而已,李林夫妻兩個可沒想過要干涉兒子。

  六院的事情他們不會參合,更不會輕易去左右兒子的任何想法。

  「平安的事情我們是不會管的!」徐氏說道:「你們要是不著急回去的話就在我們家吃頓飯再走吧!」

  雖然很長時間不在四合院兒了,但是趙芳也知道一旦徐氏拿了主意李林多半是不會反駁的,也就是說她們都不會幹涉李平安,自己多半是白來四合院兒了。

  留下來吃飯?

  趙芳搖了搖頭。

  自己已經被李林夫妻給拒絕了,母子兩個還留下來做什麼?

  就算是她們想留下來吃這頓飯也是開不了口的。

  本著自己不好過也不想讓別人好過的原則,她先後去了劉家、賈家等幾戶人家,只要是家裡有人的都去了,進門就告訴人家易中海沒了的消息。

  鄰居們心裡果然都不是很好受。

  倒也不全是因為易中海死亡的消息,冷不丁的趙芳就和她們說了這麼幾句話,誰心裡不膈應啊!

  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徐氏和李平安說趙芳來過,將她在李家說的話、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李平安。

  李平安說道:「找你們也沒有用,我是不會幫她的,而且現在戶口可沒有那麼好遷,就算是她去找其他人開了生病的假證明怕是也不行的,她們的戶口遷移過來的可能性很小!」

  劉海中、閻埠貴下班回家以後從二大媽、三大媽口中知道趙芳來過,也知道易中海不在了,兩人還一起到李家和李林討論的幾句。

  他們都有些傷感。

  老賈之後,易中海是他們這一代人當中又一個走的。

  李林退休了。

  劉海中、閻埠貴也五十多歲。

  屬於他們的時代過去了。

  沒過幾天。

  一大媽到閻家串門的時候也聽三大媽說起了易中海。

  她前夫易中海去世了。

  一大媽心中五味雜陳,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兒。

  她和易中海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最後也著實是看穿了這傢伙虛偽的真面目。

  「死了就死了吧!」一大媽呢喃道:「他也該徹底的從我心中驅逐出去了,今後我不會再想起他了!」

  從三大媽家出來,冷風吹打在身上的時候一大媽非但沒有感覺的寒冷反而覺得身上突然輕鬆了不少。

  易中海沒了。

  仿佛是壓在自己心底的一座大山被搬走了。

  從今以後。

  她不會再想起以前那些亂七八糟的往事,只要照顧好自己的女兒季阿娜就行!

  趙芳這傢伙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從李家離開以後特意去了扎鋼廠醫務室,想讓那裡的醫生幫她開假證明。

  不過。

  扎鋼廠醫務室都是一些陌生的面孔,誰還會幫她開假證明?

  兩件事情都沒辦好。

  趙芳母子兩個回到公社的時候領導並沒有批評她們。

  交代給她們的事情沒有辦好,領導許諾給母子兩人的好處也給不了。

  至於說遷戶口?

  那更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