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60年秋季豐收

  面對袁浩的這番詢問,何雨柱沒有隱瞞,當即露出了一臉悲傷的表情,

  「小袁,對不起,這一次和我一起去的這些同志們都犧牲了。」

  袁浩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的內心為之一震,他久久不能平復自己悲傷的心情。

  要知道這些行動組的成員可都是他親自挑選的出來的好手,有一些和他的關係還挺不錯的,都是好友。

  現在就這麼陰陽相隔了,多多少少他都有點傷感。

  隨後袁浩再次開口詢問起何雨柱,

  「何書記,他們這一次是怎麼犧牲的。」

  面對袁浩的這番質問,何雨柱明白對方這是在問自己,為什麼就你好好的,其他人都死了。

  為此何雨柱當即耐心的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實情都告知給了袁浩,

  而袁浩在了解完整個事情的經過後,恍然大悟。

  他是真沒想到這一次尋寶之旅如此艱險,連何雨柱本人都差點命喪熊口。

  當然何雨柱在講述這番事實的時候,自然是避重就輕,將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直接給過濾了。

  比如關於章大帥的寶藏,以及自己如何駕駛遼f1戰鬥機逃回來的一些事情。

  畢竟自己找到先遣圖寶藏的事情,他不想除他岳父以外的第二個人知道。

  隨後何雨柱見袁浩久久沒有回應,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起他,

  「小袁,關於這幾位弟兄的犧牲,我深表遺憾和難過,當然這件事情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於他們家人的補償問題,由我一力承擔,屆時小袁你幫我聯繫一下他們的家人.......」

  袁浩聽到何雨柱的這番話,擦拭掉了眼角的淚水,當即說道:「好的,何書記,我這就去辦。」

  其實袁浩對於這件事情還是有許多疑問的,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也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

  現在也只能按照何雨柱的吩咐,他對外宣稱這些行動處的工作人員是因為在執行公務的時候,因公殉職的。

  隨後袁浩就離開了縣委書記辦公室。

  何雨柱看著袁浩離去的背影,目光變得深邃起來,他能看出來這個袁浩有點不相信自己說的事實,不過自己也不用太擔心,因為他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何雨柱繼續主持縣委的工作日常。

  整個安東縣在這段時間非常的穩定,各項工作也是有條不紊地在進行著。

  時光荏苒,很快來到了9月,迎來了秋收的日子。

  這一次安東縣全縣都開始忙碌著,他們安東縣總共擁有可種植耕地面積為129000畝,這回和上次一樣,去掉各種損耗,總共收穫旱稻50000噸,較去年少了5000噸,大豆為8000噸,這一次大豆為8700噸,以每一個人1年消耗300斤糧食的最低標準計算,此次收穫的糧食合計可以供給38萬6600人一年的口糧。

  這個數字雖然比去年稍微有所降低,但放眼整個華夏還是名列前茅。

  何雨柱看著今年的秋收報告,十分滿意,雖然較去年收成比例同期有點小幅度下降,但是總體開始還是很不錯的。

  這說明這1年他們安東縣的計劃圓滿完成了,縣政府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原本庫存糧倉告急的問題也因刃而解了,以目前的這個情況,哪怕是61年的災荒都能安然度過了。

  為此,何雨柱再一次召開了1960年的秋收總結大會。

  安東縣各個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各個公社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陸續到位了。

  小小的縣委會議室早已經是人滿為患,大家都擠在這狹小的空間裡。

  不過沒有人不滿,一個個都洋溢著笑容,畢竟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深知吃飽飯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而時任安東縣縣委一把手的何雨柱,在掃視了在場的眾縣委幹部後,便開始發表重要講話了,

  「各位安東縣的同志們,大家辛苦了,今年比去年更艱難,極端天氣惡劣氣候還是沒有得到任何改變和緩和,咱們安東縣還是旱災的重災區。

  但是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咱們縣還能立克服各種困難完成這一次秋收,是咱們華夏史上的一個壯舉。」

  隨後何雨柱話鋒一轉,

  「為此,我在這裡代表黨,代表人民要向咱們安東縣的全體幹部說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

  何雨柱此言一出,在場的眾人無不動容,紛紛回應道:「何書記,您才辛苦。」

  ............................

  同一時間,安東市全市勞動人民都在忙著收割,這一次在市委書記郝金龍的牽頭下,全市都開展了大面積的旱稻種植,自然也是進入了收穫成果的時候。

  雖然安東市旗下的那些縣的創收都不如安東縣,但架不住地多。

  安東市包括安東縣在內,一共有6個縣,其他五個縣的可種植耕地達到了驚人的740000畝,平均畝產900斤,累計收穫330000噸糧食,可提供222萬人一年的口糧,要知道安東縣全縣也就140萬人。

  這就是變相的還結餘82萬人一年的口糧,這數字那是相當的驚人。

  也就是說安東市一年全市的創收可以讓270萬人吃飽飯,如果稍微勻一勻節約一點,按照最低標準來分配那就是能提供600萬人一年的口糧。

  要知道整個西遼省也就2500多萬人的總人口。

  一個安東市幾乎可以養活四分之一的西遼人,這樣的成果自然是引起了省政府和上面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