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戰爭,素來是勝多敗少的,其中最大的慘敗莫過於土木堡之戰,可是很快就被北京保衛戰挽回了局勢。
可是似這一場平叛的勝利,卻是足以讓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了。
現在葉春秋言之鑿鑿,細說各種有力證據,那麼這件事想必是八九不離十了。更是可以想像,這是何等大的功勞。
即便是堂堂都御史的劉宇,在覺得事情不對勁之後,便立即拜倒認錯,這也絕不只是因為他軟弱所為,而是因為,若果真如葉春秋口中所說,那麼他方才所質疑和污衊的,就是一群大明朝真正的大英雄,質疑英雄和忠烈是需要勇氣的,說不好,就可能擔上罪責,所以劉宇毫不猶豫,便拜倒在地,匍匐著說出了臣萬死之罪四個字。
本來葉春秋平安歸來,朱厚照便一掃之前的幽暗心情,現在葉春秋口中所說證實了戰果的可信性,朱厚照便龍心大悅。
朱厚照已將朱寘鐇恨透了,可是想到那朱寘鐇處心積慮的謀反,結果竟是一夜之間就被鎮國新軍擊潰,朱厚照甚至在想,這朱寘鐇臨死之前,一定是絕望到了極點,可惜,他已經死了,否則,押解到了京師,非要將他碎屍萬段不可。
不過,朱厚照這時候還是收斂著內心的激動和痛快,眼眸冷冷地看著劉宇,他覺得劉宇這個傢伙有些討厭起來,冷哼一聲道:「那麼依卿之見,這追封的鎮國公,劉卿還有意見嗎?」
葉春秋這時聽到追封鎮國公,也是嚇了一跳,自己還沒死呢,怎麼就追封了呢?
卻聽劉宇乖乖地道:「且不說葉侍學功勞甚大,本就該重賞,更何況陛下已開了金口,聖諭也已昭告天下,若是食言而肥,不免引起天下人的猜忌,只是……臣……」他小心翼翼地看了朱厚照一眼,似乎欲言又止。
此時此刻,他仿佛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堂堂都御史,居然犯下如此致命錯誤,這極有可能會使自己陷入了一個十分被動的局面,所以他必須小心應對。
好人不長命,王八活千年,這其實還是頗有科學依據的,要知道,好人總有底線,會有自己的原則,當他堅持了自己底線和原則的時候,就可能給自己帶來禍端。可是王八不同,似劉宇這種人,一旦感覺到了什麼危險,他便會立即見風使舵,一切都以自身利益為考量,所以這時候,他的話鋒一轉,便道:「只不過,若是加封國公,據臣所知,大明尚沒有國公拜為學士和公卿的先例……」
這裡的所謂公卿,是指文官的系統,也就是說,一旦成為了鎮國公,就意味著葉春秋這侍學之職也就沒了。
自然,侍學和國公孰輕孰重,大家心裡都有概念,這國公可是與國同休的爵位,和一般的侯爵和伯爵不同,他們往往對朝廷有極大的影響力,與宮中休戚與共,而侍學的頂點,終究只是內閣學士而已,而即便是宰輔,到了最後,終究還是要乞老回鄉,子弟們至多,也不過是有機會進入國子監里讀書而已,而國公不同,國公的兒子還是國公,國公的次子,至少也可世襲一個指揮使,這是真正的豪門。
也正因為國公與侯爵與伯爵的不同,所以大明對於公爵一向吝嗇,延續至今,各種親王、郡王多如狗,可是真正的公爵,也不過是魏國公、英國公、定國公、黔國公、成國公這五大公族而已,大明自開國的所謂六大公爵,碩果僅存的,怕也只有黔國公和魏國公,而到了靖難之役之後,方才有了定國公、英國公、成國公,分別是徐氏的魏國公和定國公,張氏的英國公,朱氏的成國公還有沐氏的黔國公。
此後一百年,雖然朝廷追封了不少公爵,可是這玩意都不是世襲罔替,和葉春秋的追封一樣,不過是死後的榮譽。
也正因為如此,當追封出來,結果大家發現葉春秋還活蹦亂跳的,才會滋生出恩榮太重的爭議。
除了似劉宇、張彩這些人,對葉春秋有提防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國公乃是大明至高的榮譽,一旦加封出去,必是大為不妥。
這大明歷史上,多少功勳卓著之人,那開國的功臣更是如過江之鯽,可是能封為國公的,也不過區區六個而已,還被朱元璋砍了幾個,因為即便是六個,老朱都嫌多了,可見這國公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其他五個公族,幾乎都是大明的支柱,有的鎮在雲南,有的世代守在南京,有的專司五軍營,監督天下軍馬,他們大多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經過數代之後,無數的子弟和親族已經滲透進大明系統的方方面面,他們的子弟無論遠近,第一時間往往就是先進入親軍,歷練了一些年之後,再封了官職,鎮守各地。
尤其是那雲南的沐家,在整個雲南,十個武官,至少有三個可能和沐家沾上關係的,每一個公族,都是龐然大物,他們絕大多數和重臣,甚至是皇室有聯姻,甚至可以說,他們本就有皇親國戚的身份。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保持文官系統的純潔性,他們和他們的子弟,一般是不經過科舉,也不會進入文管系統的。
因為他們的權勢已經太大了,而葉春秋一旦被封為鎮國公,雖然只是公一代,這鎮國公的體系還未經營出來,可是鎮國公的系統,因為此前是天子的爵位,所以經過兩年的經營,早就自成體系了,從研究院到鎮國新軍,從鎮國新軍再到那個什麼勞什子招商局,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雖不似其他公族一樣開枝散葉,卻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劉宇提出這個,這一次倒不是為難葉春秋,他現在沒有胡攪蠻纏的膽子了,反而屬於繞著彎,認了葉春秋這個鎮國公的爵位,鎮國公啊,這姓葉的算是真正的發跡了,可你還想做侍學,就真是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