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萬歲的聲音,在保和殿裡久久迴蕩。
朱厚照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他突然想到,自己在大同只是做了一點點的事,其實從一開始,他也沒有太多地顧念過災民,可是想不到,換來的卻是這樣真切的回應。
他有些感動,這輩子很難有什麼人能感動他,就好像一個惡劣的學生,突然因為無心之舉而遭受了表揚一樣,可是不管他信不信,事情卻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眼睛又濕潤了。
他不由看向葉春秋,葉春秋也已拜倒,此時的他,在人群之中很不起眼,可是朱厚照很感激他,其實他知道這一切都是葉春秋的功勞,是他種痘,是他穩住了諸衛,是他實行施粥,是他建立了次序,而接受鮮花和掌聲的卻是自己。
而此時跪於地上的葉春秋卻很是欣慰,大舅哥果然沒有有負自己的重託啊,陛下跑去大同,必定會點燃整個朝野的怒火,葉春秋這樣的清流官,又怎麼會不知道輿情呢?
他更知道,一旦眾人的憤怒匯聚起來,勢必有人會藉此來整治自己,所以在離開大同之前,他就已有了布置,而在大同負責此事的就是他的大舅哥王守仁。
七萬多份血印,大大出乎了葉春秋的預料之外,他本來只想湊齊個幾千人就夠了,畢竟幾千在這個時代也絕對屬於可觀的數字,足以解決自己回京之後的麻煩。
只是萬萬料不到這個數字竟是七萬,這個時候,連葉春秋都情不自禁地震撼起來,畢竟沒有人吃飽了撐著,會喜歡咬破自己的手指。
這個時代,有一個很深的觀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傷,而且……咬手指很痛的。
今日朝堂中的人,哪裡知道,當王守仁安排人提議聯名上奏的時候,整個大同都在沸騰。
甚至連葉春秋都不知道,無數災民幾乎將整個知府衙門都圍了十幾個圈,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人自發地組織起來,自備了草紙,然後讓自己的鄰里聚在一起摁下自己的手印,每一個人都將這聯名的奏疏當做一件極為神聖的事,便是六七十歲的老翁和老嫗都不肯落後於人,閨閣里不敢出來的小姐,也在自己的香帕上摁下了血印交了出來,絡繹不絕的人,將代表自己心跡草紙、香帕、撕下的書頁送到知府衙門裡來,這是一個根本無須動員的動員,他們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情緒,自己想發自內心的表達自己的感激。
收集這些,只用了七天不到,七天時間,攏共是七萬三千九百六十二個血印就這麼啟程出發,兩個沉沉的箱子,所代表的是堅如磐石的民心,比一切的證詞和再浮誇的溢美之詞都要有力。
為了安全起見,王守仁沒有將奏疏急著送入宮中,而是先送入了葉家。
葉春秋雖然被關押在大理寺,當他知道是焦芳想要整自己的時候,他沒有選擇立即將奏疏送上去,而是授意葉家的人暫時先將這些奏疏藏起來,今日……就是它們重獲天日的時候。
也是今日,焦芳自鳴得意地以為葉春秋沒有了退路,決心鋌而走險,給葉春秋致命一擊,而如今,他徹底地暴露了。
焦芳雖也拜倒在地,可是與其說是拜,倒不如說他是癱倒在地,因為此時此刻,他的身軀在不斷地顫抖著。
他的根基來自於劉瑾,劉瑾的根基來自於陛下,也就是說,他和其他的閣老不同,他是無根浮萍,無根浮萍與樹大根深的大學士不同,他的權利是仰賴於陛下的。
一旦為陛下所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他的腦海里已轉過了一百個念頭,心像是被大錘一次次地重擊一樣,他感覺自己要完蛋了,正如葉春秋方才對他所說的那樣『焦公,你輸了』,沒錯,是輸了,而且輸的一敗塗地。
此時,聽朱厚照的聲音道:「哼,你們就這樣的冤枉人,就這樣的看不起朕,就這樣的認為朕只是個糊塗蟲,跑去大同,就因為是被人慫恿的!哼,葉愛卿之所以承認,還不是因為你們非要這樣的冤枉朕,朕固然是有錯,葉愛卿想為朕背負這個錯,你們呢,好嘛,喊打喊殺。可是……可是朕私自出宮,就算有天大的錯,還不是因為你們。」
朱厚照意氣風發地看著跪了一地的大臣,聲音里有著滿滿的自信:「你們每日在朕面前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總是你們說的吧,劉愛卿,你說,是不是你說的。」
劉健心裡已是感觸萬千,料不到朱厚照會咄咄逼人地問自己這個問題,他有點反應不過來,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
只聽朱厚照繼續道:「還有王師傅,還有謝師傅,還有李師傅,可都說過這樣的話,哼,朕信了,朕對此深信不疑啊。朕自然因為深信不疑,所以想到大同發生了災荒,聽到你們議論說,地崩加上瘟疫,雪上加霜,到時不知要死多少人,你看,民為貴啊,百姓都要死了,朕比之百姓,何其輕賤,難道就不能去大同嗎?哼,方才是誰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朕告訴你們,大同軍民才是千金之子,朕身為人君,前往救濟,可謂是理所應當,為人君者,對軍民的生死不能感同身受,那就是昏聵,是無恥,你們啊你們……太祖高皇帝還曾對你們說過,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想必你們這些話都忘了,若是沒忘,怎麼會如此冷漠?」
朱厚照完全開啟了得理不饒人模式,連珠炮似的,開始一個個對這些大臣大加撻伐。
今日他是占著巨大的道德優勢,所以一番話出來,誰也不敢反駁,大家只能跪著,一個個洗耳恭聽的樣子,乖乖地俯首帖耳。
朱厚照把頭微微抬起,將頭仰角四十五度,然後看向殿中高高的樑柱,幽幽地嘆了口氣:「諸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記著朕的話,要心繫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