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郡王,說是千歲倒也無妨,雖然還未冊封,可是經過了葉景剛才那番打動人心說辭,現在皇帝老子又親口說賜穿,自然是誰也不會再想來壞事。
不過……千歲衣?
這是什麼?這東西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只聽說過麒麟服,飛魚服,蟒服,鬥牛服,虎服,彪服什麼的,還真沒聽過有千歲衣。
這一下,眾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卻見這時,似乎早有人準備好了的,便見有宦官端了玉盤,小心翼翼地進來,玉盤上覆蓋了黃色的綢緞,到了葉景近前,這宦官才輕輕地揭開了綢緞,一件衣服便展露在所有人的面前。
千歲衣?
這就是千歲衣?
大家一臉的好奇,都目不斜視地看著這件千歲衣。
只是這千歲衣,看著像是個斗篷,因為這時已有宦官將這斗篷張開,宛如一件披風,接著小心翼翼地披在了葉景的身上。
欽賜千歲衣,這個過程便算是完成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似乎也只有一樣了。
那便是這斗篷,瞧著怎麼有些怪怪的?細細一看,這不就是百家衣嗎?
所謂的百家衣,乃是傳統習俗,民間百姓育嬰,,要向眾鄰親友討取零星碎布,縫成一件「百家衣」給小孩穿上,謂能得百家之福,小孩少病少災,易長成人。又寓小兒貧賤,以為貧賤者易活。
這千歲衣也是一樣,不知從哪裡弄來的各種碎布,然後用針縫成了一件斗篷,然後便成了一件欽賜……千歲衣。
百官見狀,個個都瞠目結舌了。
還不等百官們緩過神,卻見朱厚照一臉感慨地道:「平時宮中御賜衣物,大多是御用的綢緞,雖是華貴無比,可是諸卿家可知,這些都是民脂民膏啊,太祖皇帝說,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也,朕一直記得這句話,還用這句話時時告誡自己,因此朕為節省宮中用度,專門命人縫製這千歲衣,用的是尋常織造局的下腳料,將其變廢為寶,其一,是為了節儉,其二,也是想要告誡諸卿,君舟民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不富足,朕與諸卿怎麼能奢靡呢?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可是朕不這樣看,朕以為,要先天下之苦而苦,我大明天下,但還有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朕與諸卿,便要以節儉為先,萬萬不可忘記祖訓……」
這滿朝的文武,霎時間,臉都拉下來了。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陛下由奢變儉,大家覺得陛下變得懂事了,都是挺高興的,御史清流們一個個歡呼雀躍,直呼這是聖君之舉,結果等朱厚照樂在其中,甚至變本加厲起來,大家方才知道什麼叫做葉公好龍。
連皇帝所穿的衣服都打補丁了,誰還敢穿新衣出來?邸報里天天說陛下早上吃了黃米粥,晚上還吃黃米粥,這時候,誰還敢宴客?就更加沒有人敢鋪張了,一個個得憋著,裝窮!就連吃一隻雞都得藏著捂著,這官,做的還有什麼意思?
更可怕的是,陛下還變得樂善好施了,河南遭災,陛下居然帶頭捐納了紋銀千兩,內閣這兒只好跟著做表率,捐納五百兩紋銀,到了部堂,便是三百兩,此後雖依次遞減,可到了清流翰林、御史這兒,這就完了,人手五十兩,這是規矩,陛下都帶頭了,閣老和上司們也紛紛慷慨解囊,這叫憂國憂民,你能不交嗎?你敢不跟著大隊的步伐走嗎?
說到大明朝的俸祿,真是令人髮指的低,本來京官日子並不太好過,尤其是那些清流,都指著俸祿過日子的呢,這下好了,跟著陛下這麼玩兒,這是流血還流淚啊!
從前俸祿雖不高,但是宮中還會賜一些衣物以及錢糧,這算是對一些京官進行撫恤嘛,是弘治朝留下來的規矩,可是現在呢,為了憂國憂民,為了節儉,停發了,特麼的停發了啊。
若是其他天子敢做這樣的事,大家早就氣沖沖地跟你皇帝老子拼了,少不得要痛罵你不體恤大臣。
可是偏偏到了這正德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正德皇帝從前不懂事,可現在懂民愛民了,還做了表率,陛下穿著舊衣,吃著米粥,這是堯舜才做的事啊,連陛下尚且都如此,你們還好意思計較俸祿和錢糧嗎?為了錢,你臉都不要了,是吧?
而今,雖然大家口裡少不得要假裝熱淚盈眶地高呼幾聲聖君,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自知,前幾日下旨停止欽賜御衣的發放,昨日又頒了旨意,不准再額外發放補貼京官的錢糧,到了今日,看到這千歲衣,不少人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瞧這意思,這即將要成為郡王的人,還剛立了大功,陛下龍顏大悅了,賜的就這麼個布頭拼湊出來的貨,這……他們這些只是做官的,以後可要怎麼活啊。
心裡雖是捶胸跌足,滿心的躺著血淚,可是陛下說出了這麼一番語重心長且為國為民的話,大家哪裡敢怠慢?紛紛一副感激莫名之狀,拜倒在地道:「吾皇聖明,陛下節儉有方,實乃國家之幸,萬民之幸也。」
口裡說著這話,其實大家的心裡早已咬牙切齒,陛下,且看看你還能胡鬧到幾時。
「哈哈……」朱厚照倒聽不到大家心聲,可是聽著大家口裡的歌頌,自是大喜。
其實這些人從來都不曾理解過朱厚照,他們根本不明白朱厚照所要的從來不是錦衣玉食,從前的奢靡無度,不過是他找樂子而已,豹子玩膩了,就玩老虎,老虎玩膩了,他就養大象,這還不夠,那就建豹房,反正,只要自己高興,花費多少銀子,他都高興。
可一旦朱厚照找到了新的樂子,對他來說,吃著黃米粥,穿著舊衣,隔三差五帶著很有情懷的口吻說幾句百姓食不果腹了呀,罪在朕躬,祖宗教誨了啊,朕要如何如何,他就樂得找不到北,整個人樂在其中,是要將這艱苦樸素推廣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