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典軍耷拉著腦袋走出書房。
她一頭霧水,更是一臉不解。
公主與侯爺究竟是什麼關係?
她心中對此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不過很快,她便搖了搖頭,心道:「公主與侯爺之間的關係,我曾親眼目睹,甚至還看見了公主的……喜帕。」
「既然如此,那公主為何縱容侯爺與唐家聯姻呢?這是什麼緣故?」
「該不會是……不可能!公主乃千金之軀,金枝玉葉,不可能甘為侯爺的……姘頭!」
「……」
秋典軍的疑惑,沒有人可以替她解答。
她將此事埋藏在心間,並決定暗中觀察,一定要搞清楚其中的關竅,她不想自家公主吃任何虧。
……
轉眼,時間來到第二天。
蘇賢這天沒有偷懶,一大早就去了城北行軍大營,與遼國交換糧食及俘虜之事,在王司馬的操勞之下終於結束。
他過來做最後的收尾,順便領受蘭陵公主的誇讚與獎賞。
在一座巨大的帳篷之中,蘇賢、王司馬、納蘭節三人關起門來商討了許久,交接糧食的簿冊與交接俘虜的花名冊,三人一起做了通盤的梳理。
這一梳理,就是一個上午。
臨近中午飯點,蘇賢起身伸展著懶腰笑道:「終於搞完了,沒有任何問題,若遼國所有人都如小王爺這般,天下豈不大同?」
王司馬揉著太陽穴,閉眼養神說道:「此番多虧是小王爺主導此事,若換了南屠王世子納蘭雄,還不知要扯到猴年馬月。」
納蘭節一身書生打扮,聽了蘇賢的話後,面色微微一動,起身作揖笑道:「天下大同雖然艱難,但努力搏一搏還是很有可能的。」
「……」
蘇賢怔了怔,沒做理會,只隨口說道:
「此事已經完結,本侯與王司馬回去向蘭陵公主復命,小王爺也收拾一下,打點好行裝準備返回遼國吧。」
話音落後,他帶著王司馬轉身離開帳篷。
在帳篷中待了一上午,陡然置身於中午的太陽之下,頗感刺眼,但他還是一眼就看到了一個熟人——
秋典軍。
她似乎專門等候在此。
不過,蘇賢正要上前打招呼的時候,秋典軍看了他一眼,轉身便離去,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
蘇賢沒做理會,適應了中午的太陽後,與王司馬一起走向公主寢帳,談論著遼國相關的話題。
不一時,接近公主寢帳,蘇賢又看到了秋典軍,在他眼前閃了一下,也是不等他打招呼就不見了人影。
蘇賢還是沒做理會,只在心中暗道:「今天的湊巧之事還挺多。」
進入公主寢帳後,在花廳見到了蘭陵公主,她正在用膳。
得知與遼國交換俘虜與糧食之事圓滿結束,蘭陵公主大喜,邀請蘇賢與王司馬同食,君臣三人一邊吃一邊討論此事的後續。
「此事既然已了,本宮也該回京了。」李幼卿放下筷子,用雪白的絲絹擦拭嘴角,看著蘇賢問道:
「范陽侯的燒尾宴是定在明日?」
「回稟公主,確實是定在明日,明日還請公主不吝賞臉,入城過府一敘。」蘇賢放下筷子發出邀請。
剛剛說完,他猛然感覺有個人正目光灼灼的打量著他,循著目光看去,又是秋典軍。
蘇賢心下不禁納悶,心說她今天怎麼了?
先前兩次「偶遇」,看來不是湊巧,而是她有意為之,可是為何不直接找他呢?
「明日本宮一定動身前往。」蘭陵公主笑著答應下來。
「多謝公主。」蘇賢將秋典軍的異常拋諸腦後。
「既如此……本宮決定三日後啟程回京!本宮從神都帶來的十萬大軍,將暫留河北道戍邊,防範遼國狗急跳牆。」
「公主英明……」
接下來,蘭陵公主果然對蘇賢與王司馬大加讚賞。
說交接糧食及俘虜之事辦得很好,一下子從遼國換得八十萬石糧食,足以讓河北道度過缺糧的危機。
蘇賢與王司馬自然謙虛,說什麼「不敢邀功」。
「本宮處事向來賞罰分明,你們二位不用謙虛,尤其是范陽侯,本宮回京後將親自面聖為你們請功!」
「多謝公主……」
「……」
飯後。
蘇賢離開公主寢帳,來到渾邪王世子納蘭節暫居的帳篷。
納蘭節今日就將返回遼國,蘇賢準備送送他。
至於那囂張的南屠王世子納蘭雄,因早前幾天五十萬石的贖金已經到帳,蘇賢便依言放他出黑牢,並派人送回遼國。
納蘭節已經打點好了行裝,蘇賢送他到了十里開外。
「小王爺,保重!」蘇賢騎在馬背上拱了拱手,然後調轉馬頭就要返回。
「蘇兄且慢!」納蘭節跳下馬背,快步走上前來。
「小王爺還有何事?」
「今日一別,今後不知何時才能再見,此處樹林茂密,和風徐徐,不妨喝杯踐行酒再聊上片刻如何?」
「好!」
蘇賢跳下馬車,沒一會兒,一方小几便準備好了,擺了幾盤乾果蜜餞,還有一壺酒與兩隻酒杯。
蘇賢與納蘭節各坐小几的一邊,納蘭節提壺斟滿兩杯酒,舉杯道:
「蘇兄新晉封侯,未及道喜,僅以此杯恭喜蘇兄,願蘇兄仕途順暢,步步高升!」
「祝小王爺一路順風!」
蘇賢也舉杯,輕輕碰了一下後,兩人各自仰脖飲盡。
放下酒杯後,納蘭節又提壺將兩個酒杯斟滿,舉杯道:「這一杯,願方才蘇兄在帳篷中所說的大同之世早些到來!」
蘇賢眼皮子輕輕一挑,此話從納蘭節口中說出,讓他既感到驚訝又覺得正常,納蘭節深受中原文化薰陶,崇尚和平,是遼人中的一個異類。
因此話的確出自蘇賢之口,他便陪著納蘭節又飲了一杯。
放下酒杯後,蘇賢見他又伸手去提酒壺,趕緊攔住並說道:「小王爺還要趕路呢,騎馬不宜多飲!」
「蘇兄說得是。」納蘭節從善如流,順手取了一塊蜜餞送入口中,吃完後他忽然面色一正,看著蘇賢說道:
「蘇兄在梁,在下在遼,你我二人聯手,或許可令天下海晏河清,梁遼兩國永結同好,不再爆發戰亂之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