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夏日炎炎。閱讀
關於兵部侍郎曹宥的事情,已經徹底告一段落。
但是對於新任兵部侍郎的人選,卻一直沒有下結論。
這一日,朝堂上和前幾日一樣,為了這件事情,吵吵嚷嚷。
皇帝看著底下的臣子,那兩方人馬吵得不可開交,一言不發。
一邊是君策的人,一邊是君恆的人。
這一回君恆打壓君策,可謂是用了全力。
牽出蘿蔔帶出泥,拔出了君策在各部一票的勢力。
君策損失慘重。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從這件事裡把自己摘了出去。
現在,新任兵部侍郎的任命,他必須要爭一爭。
上一回北燕之行,他已經嘗到了巨大的甜頭。
往後再有這樣的機會,他不能錯過。
兵部,掌管整個大周的任用,兵籍,軍機,軍令。
是大周最高軍政樞紐。
哪怕他不出征,也能夠通過兵部,掌握其他大事的動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須要拿下。
去了一個曹宥,也要再來一個,總歸這個位置總要有人坐。
只要是他的人,一切再慢慢籌謀就行。
君恆這邊寸步不讓,火藥味十足。
好不容易拉下一個勢力,說怎麼可能再讓君策的人上位。
但是這兵部侍郎的位置,一定會有一個人。
不是他的人就是君策的人,這個時候不爭更待何時。
若他掌握了兵部,那他跟君策這一仗。便是完勝而歸。
大殿上,氣氛劍拔弩張。
兩方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誰。
皇帝坐在首位上,就這麼看著他們爭。
不說話也不表態。
關於皇子們私底下的鬥爭,他心知肚明。
皇子們爭鬥是他默認的事,不僅可以鍛鍊他們的自身能力,還有助於穩定朝政。
對於皇帝來說,黨爭並不是什麼壞事,失去平衡才是麻煩的。
現在兩方不相上下,一來一往,正是給他們發揮能力的好時機。
皇帝老神在在。
在主位上慢條斯理的喝著茶。
沒有半點要幫誰的意思,也沒有讓停下,一副誰吵贏了就給誰的架勢,讓底下的爭論愈加激昂。
策王一,黨:
「陛下,微臣以為,禁軍統領李暮李大人,兵部侍郎一職最合適。
朝堂上的武將,論資歷,沒有人能比得過他去。
而且李統領也是從前戰場下來的。上陣勇猛,為人正直,絕對不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
「陛下,微臣附議。」
皇帝眉頭一挑,原來這禁軍統領,是老二的人,倒是看不出。
老二,呵,在底下手伸的夠長的。
另外一邊,恆王也不甘示弱。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李統領不合適。
李統領最熟悉的是皇宮,守護的是皇宮的安全,守護著陛下的安全。
如果此時將他調離,陛下的安危不能得到保障,就怕被人鑽了空子,有人乘人之危。
陛下,這可開不得玩笑。
還有一點,李大人確實為人正直,但也並不善交際。
兵部侍郎一職,是大周兵馬統籌,還兼顧軍機軍令。
從這方面來說,這個職位,統籌管理管束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微臣以為,新任京城按察使,高以群高大人最為合適。
皇帝依舊老神在在。
這剛剛上任的高以群,原本是渝州刺史。
從前也是京官外任,確實有能力。
不過由於前任京城按察使汪家,因為騙婚被瀆職,還剛剛上任不足一月。
所以由高以群填了空。
也是了,恆王的母親,皇后的娘家,季大學士,祖籍便是渝州。
哼,他這兩個兒子,倒真不能小瞧了。
策王的人立馬站出來反對,
「啟稟陛下,高大人新上任不足一個月,現在又要赴任兵部侍郎,升級未免太快了一些。
職位上新任,起碼過三年。」
君恆這邊坐不住了,也站了出來,
「陛下,用人主要看能力,只要有能力,資歷並不是最重要的。」
恆王心中暗恨,他這邊的人主要是文官,朝廷一半的官員都出自於他的外祖季大學士門下。
幾乎都是季大學士的門生,但是武將缺失。
雖然也培養拉攏了幾個,但可以夠得上兵部侍郎的,卻只有一個高以群而已。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若不是沒有別的人選,他絕不會這麼早拋出這個人。
培養出一個高以群,還能不被人發現,可是花費了他好大的力氣,但現在這種情況,也只能趕鴨子上架了。
君策的人,這一回也被查得差不多,能勝任兵部侍郎的,也只有一個禁軍統領李暮。
看起來,雙方都沒料到最後會出現這個局面。都是趕鴨子上架。
君策也是下了血本,一定要把這個位置收入囊中。
要不然,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把李暮暴露在人前。
若不是今兒這一出,他也沒有想到,原來禁軍統領居然是君策的人。
現在雙方勢均力敵,誰也不讓誰,最終的決定權在皇帝手中。
只看皇帝會偏袒誰了。
「咳咳……」
主位上,皇帝清了清嗓子,底下原本喧鬧的聲音,霎時安靜下來。
仿佛剛才的喧鬧都沒有出現過。
皇帝面無表情,不讓人看出他的情緒。
他看向內閣幾位大臣:「幾位覺得呢?」
內閣大臣們雖然做好了準備,但突然被皇帝發問,心裡還是不由得咯噔一下。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李大人可勝任。」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高大人可勝任。」
到了內閣這裡,如果沒有特別的說明,就已經不必再講什麼理由原因了,只需要表達立場。
幾位大臣五五開,差別並不大,兩邊又陷入了僵局。
皇帝掃了一眼底下眾位大臣。
大臣們屏聲靜氣。
這時候,皇帝的態度,不僅僅是兵部侍郎的任職,還有皇帝的心裡,更偏向誰的較量。
這關係到誰會離儲君之位更近一些。
說不好,今日就是今後朝堂風向的分水嶺。
大殿上,無比安靜,沒有一個人說話。
就在大家有些撐不住的時候,皇帝開口了。
他看向許懷義:「丞相有何看法?仔細說說。」
這個仔細說說,就是考驗了。
剛剛問內閣大臣,沒有這句話,可見皇帝對許懷義的看重。
大殿之上,眾人的目光,齊齊看向許懷義。
看最近許懷義的變化,他做的事,以及皇帝對他的態度,眾人心知肚明,許懷義在皇帝心中的份量。
這個時候問出這種話,說不好他的舉薦,就能一錘定音。
不過,這可不是個好差事。
無論推舉哪一個,都會得罪另外一個。而且一個不好,就容易被認為推舉那位的一,黨。
不過,大家還是非常好奇,許懷義會站在哪一邊。
只見許懷義從人群中站出來,對著上位拱手一禮,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李大人確實難以勝任兵部侍郎一職。
李大人確實有能力,為人也很好,但是管理兵部和管理禁軍有很大的不一樣。
物盡其用,人盡其能。各司其職才叫識人善用。
同樣,微臣認為高大人也並不合適,不過微臣覺得高大人不合適,並不是因為他跳級太快。
兵部系統繁雜,牽扯到的人和事都非常多,微臣並不懷疑高大人的能力,不過事關國體,茲事體大,不能掉以輕心。」
在場眾人譁然,許懷義兩邊都不選是大家沒有想到的。
原本眾人還在想,許懷義會保哪一方,會得罪哪一方。萬萬沒想到,他直接把兩個都放棄了。
這是從前的許懷義絕對不會做的事情。
皇帝將君恆和君策的表情收入眼底:
「那丞相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