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將軍的話還是有道理的,孩子吃完了奶,就立刻安靜了下來,閉上眼開始睡覺。Google搜索
花族長小心地把孩子放到榻上,這才開始整理自己的衣衫。
哪知她不經意間看到馮都護正盯向這邊,眼珠子一轉,又把雙手放下,胸脯一挺,挑釁道:
「喏,我餵完了,你要不要也過來試一試?」
生完孩子的婦人,作風就是與以前大不一樣。
只是馮都護是何許人也?
算上榻上睡的這一個,已經是七個孩子的父親了。
這點陣勢,他怎麼可能會發怵?
更何況他與花族長之間,早就是知根知底。
但見馮都護「嗤」地一聲笑:
「不容易呢,難得能餵飽孩子一次,可不得好好顯擺一番?」
花族長有著南中女子特有的嬌小身子,但身材的比例卻是傲人。
可惜的是,直到她生了孩子,馮都護才知道,她就是個樣子貨,白長這麼大。
別看她一天到晚地嚷嚷想要女兒,不想給兒子餵奶。
事實上卻是,她就是想喂,一天餵一次都餵不飽。
別的孩子都是備一個乳母就差不多了,謹慎一些的,最多也就是兩個。
唯獨這個阿知——取其身份「不為人知」之意——需要三個乳母候著,隨時聽命。
也就是馮家家大業大,請多少個乳母都無所謂。
若是換成別的普通人家,說不得孩子剛出生就得餓肚子。
相比於花族長的虛假宣傳,關將軍那才叫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嗯,確實童叟無欺。
馮都護已經到了可以自稱老夫的年紀。
再加上兩人的三個孩子,可不就是童叟無欺?
這不叫童叟無欺叫什麼?
察覺到馮都護偷偷地瞄向自己,關將軍頓時就是有些羞惱:
「眼睛往哪裡看呢?」
馮都護理直氣壯:
「只是想提醒你一下,好好教一教花族長,給她傳授些經驗。」
「說起來,你可是阿知的大人呢,阿知可是關鎮東府上的嫡長子……」
話未說完,關將軍就按捺不住地要過來揍人。
馮都護眼看著形勢不對,連忙跑了。
獨自一人來到後院亭子裡坐下,馮都護心裡想著花族長的話,心裡也是有些納悶:
府上這麼多妻室,這麼多孩子,居然只有雙雙一個獨苗苗女兒,這不合常理啊!
難道老夫的Y染色體要比X染色體有活力?
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但見一個女子裊裊婷婷地走過來:
「阿郎在想什麼呢?」
馮都護抬頭看了一眼右夫人,隨口道:
「想女兒呢。」
右夫人挨著他坐下來:
「雙雙就在隔壁的大院子玩著呢,多走兩步就見著人了,犯得著坐在這裡想?」
今日是休沐。
府里上上下下,從馮都護到雙雙阿蟲等人,不用上值,不用讀書練武,難得輕鬆。
以前的時候,馮都護還能陪著孩子玩耍。
現在雙雙已經長大了,是府里的大姐頭。
馮都護要是再去湊熱鬧,說不得還要被人家嫌棄。
「不是想雙雙,是想以後還沒出世的女兒……」
馮都護語氣幽幽地回答右夫人。
右夫人一愣:「沒出世的女兒……」
話未說完,她就忍不住地坐下了身子:
「誰又有了?」
左夫人肯定不可能。
前幾年的時候,她就醉心於軍務,主動避免自己再懷孕。
那個沒名分的才生下來幾個月,應該也不會這麼快再懷上。
「是阿梅還是李慕?」
馮都護瞟了一眼氣勢陡然變得凌厲的右夫人,嘁了一聲:
「真要有人懷孕,你還能不知道?」
馮都護抬頭看天:
「你不覺得,我們的府上,女兒太少了嗎?」
莫不成這大自然當真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現在是馮府是陰盛陽衰,所以下一代就準備來個陽盛陰衰,平穩一下?
「哦,這樣啊……」
右夫人跟了馮都護這麼多年,一看到他這個模樣,知道對方是吃飽了沒事幹,在胡思亂想,語氣就放鬆了下來。
「阿郎這麼一說,妾也覺得確實如此。」右夫人的眼珠子轉動了幾下,「雙雙可是我們府上唯一的女兒。」
「現在都十一歲了,再過幾年,就到了及笄之年,是該好好給她謀劃一番了。」
馮都護把目光從虛空中收回來,看向右夫人,面無表情:
「你又打算給你那個外甥提親?」
「我的外甥,可是太子呢,天下多少人家想要把女兒嫁過去?偏生你的女兒就金貴!」
右夫人一看馮都護這副神情,心裡就是有氣。
陛下和皇后,已經不止一次表露出想要讓太子劉諶與馮盈定親的意思了。
若是換成別的大臣,估計恨不得早日把女兒送入宮裡。
偏偏馮盈的父母與別人不一樣。
或者說,馮盈的大人,與別人不一樣。
大漢皇后可以給臣子下詔。
但想要得到山門子弟的幫助,得「卑辭厚禮」。
大漢的第一位皇后,同時也是華夏史上的第一位皇后呂后,就是這麼請商山四皓出山的。
當年大漢丞相,都不惜屈尊紆貴,親自到馮家莊子上與年方十六歲的少年郎君見面。
張皇后想要太子娶馮家女,未必不存了鞏固太子地位的心思。
更重要的是,若是此事真成了,作為山門子弟的傳人,馮令和馮雍那不就是太子的昆弟?
再加上馮凱(即阿漠)還與太子是表兄弟,胳膊肘還能往外拐?
皇后可是早就打聽過了:
馮家可是有壓箱底學問的,左右夫人各執有一份,聽說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強迫,得顯示出皇家的誠意求娶之心。
「你自己都說了,雙雙可是馮府唯一的女兒,她當然金貴。」
馮都護又怎麼可能不了解皇后的心思?
他擺了擺手:
「我說過了,她以後嫁誰,順其自然,我不強求。反正她有一群弟弟撐腰,也不怕別人欺負。」
「若是她長大後,當真喜歡太子,那我肯定是樂見其成,但現在她還小,我不想這麼早就給她定下來。」
「再說了,她可是左夫人的親生女兒,這種事情,你還得問過她的意見。」
「就沒見過阿郎這樣的!」
右夫人半是埋怨了一句,然後又訴苦道:
「眼看著太子的年紀漸長,阿姊那邊都跟妾隱晦地提了好幾次,妾當真是左右為難。」
「我才叫左右為男。」馮都護看著左夫人,突然猥瑣一笑,「你有什麼好為難的?」
「大不了讓阿蟲阿順娶個公主,這個事我倒是可以做主,實在不行,阿漠也可以。」
左夫人不在這裡,右夫人可不跟馮都護客氣:
「我不管,真要娶公主的話,那也是阿漠娶。」
除非宮裡願意嫁兩個公主到馮府上。
「無所謂。」馮都護不在意這個,「真要讓阿漠娶公主的話,只要不是娶皇后生的那個小公主就行。」
右夫人聽到馮都護的話,頓時就瞪大了眼:
「為什麼?阿漠為什麼不能娶阿姊的女兒!」
她想讓自己兒子娶的,肯定就是那位小公主。
「她是你阿姊的女兒,你們兩姐妹的兒子和女兒,是表親,生下的孩子,不易養活。」
馮都護解釋道,「我可不想以後年老了,還要操心兒孫那些事。」
「就沒聽說過這個道理!世上表親成親本就是常事!」
右夫人根本不相信,她懷疑地看著馮都護:
「你該不會是想讓阿蟲和阿順娶公主才這麼說的吧?」
「我師門就是這麼個規矩!」馮都護沒好氣地說道,「師門裡早就說過了,血緣越是親近的夫婦,生下的孩子就越難成活。」
「而且還容易先天不足,天殘愚痴者甚多。」
不是說全部,但概率太大。
馮家又不需要像歐洲某些家族那樣,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性,不惜近親結婚。
那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孩子健康長大的背後,都是因為有畸形和早夭的兄弟姐妹在負重而行。
只是以眼下這種情況,馮都護肯定沒辦法跟右夫人解釋清楚。
「至於阿蟲和阿順,他們還真不需要跟阿漠爭。」
反正關將軍自己就有一個爵位,以後估計十有八九是要留給阿順。
她的嫡長子阿蟲則是繼承馮家的爵位。
一個是關將軍自己打下來,一個是關將軍參與打下來。
別人想要伸手,都得先問過關將軍的意見才行——除非皇家想要對馮家和關家來個兔死狗烹。
至於阿知……
花族長給鎮東將軍戴了綠帽子,還生下了別人的孩子。
這個孩子想要繼承關將軍的爵位?
真當鎮東將軍沒脾氣?
所以馮都護相信,關將軍壓根就不會在意自己的兒子能不能娶公主。
右夫人很快也想通了這一點,她恨恨地推了馮都護一把,惱怒道:
「你就死命偏心吧!」
換了別人,右夫人肯定不會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但換成馮都護的師門,她可不敢說這是危言聳聽。
只是這麼一來,又要便宜了左夫人,讓她未免有些不忿。
「大姐,說話要憑良心,我哪裡偏心了?我只是為了孩子好,阿漠可是你的親生兒子呢!」
馮都護大聲叫屈:
「以後你我的孫子孫女真要手殘眼瞎,四肢不健,或者瘋癲愚呆,你是掐了溺了還是就這麼養一輩子?」
「又不是說不讓他娶公主,宮裡的公主那麼多,你看中哪個,陛下難道還會不同意?」
「皇后不同意!」右夫人直接頂撞道,「今天好不容易才逮著一個機會,跟你攤開了說這個事呢。」
「你偏生又說出這麼一番話來,到時候你讓我怎麼向宮裡回話?」
「阿蟲和阿順隨便選,皇后看中哪個都行。」
馮都護也知道,這個事情不宜再拖了,要不然,就是不給皇后面子。
「太子若是真的想娶雙雙,再過幾年,只要雙雙真心喜歡,我也不會攔著。」
右夫人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總算是得到一個準話。
先拿阿蟲和阿順出去頂缸,也不是說雙雙就不嫁了,太子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對於這個回復,皇后應該能滿意了。
但右夫人可不滿意:
「我說的是阿漠!阿漠怎麼辦?」
「宮裡不是還有其他公主嗎?實在不行,還有關家趙家馬家,怕什麼?」
馮都護有些不耐煩了。
春日暖暖,心裡有些燥熱。
春天又到了啊……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日。
馮都護終於站起身來:
「肘,跟我進屋!」
還不信了就!
前些年一直南征北戰,陪同妻妾的時間太少。
趁著這段時間有空陪她們,看看能不能讓X染色體翻個身。
延熙三年,天下太平,三國各自緊守關隘,沒有太大的軍事行動。
就算是年年喜歡冬春兩季北上的吳國,延熙二年冬日沒有動靜,延熙三年的春日,同樣也沒有動靜。
這讓接替滿寵都督揚州軍事的王凌鬆了一口氣。
諸葛瑾之子諸葛恪,這幾年一直領兵駐守廬江皖口。
此人年輕氣盛,偏生又頗有些才能,持續不斷地騷擾合肥以南,實是讓人煩不勝煩。
沒想到今年開春以來,居然一反常態地沒有出現,倒讓王凌有些意外。
他卻是不知,此時的諸葛恪,自己本身就已經有些焦頭爛額了。
原因無他。
今年從河北到江東,從關東到關中,極少下雨,已經有了大旱之像。
諸葛恪在皖口的這幾年,著實屯了不少田地。
不但能供應自己軍中,甚至還有一部分送往建業。
雖說皖口靠近江邊,但大江水位下降得厲害,昔日匯入大江的河流,有的已經斷流。
皖口臨近魏境,再加上水流豐富,諸葛恪肯定不會在那裡大舉興修水利工程。
如今各條水流不足,這春耕便是大受影響。
莫說是出兵,便是分出人手去江邊挑水澆田,那也是大為不足。
皖口的情況,僅僅是吳國的一個縮影。
今年極為反常的春日旱情,除了大漢的馮都護還有心春日,魏吳兩國,都在為今年的收成發愁。
而季漢,早在諸葛亮剛接過爛攤子的時候,就組織人手修復都江堰。
甚至還空前絕後地設立了堰官,專門看管護理堰堤。
後來大漢丞相入駐漢中,又修復山河堰,灌溉十五萬多畝田地,以供軍中。
至於關中,漢家天子還沒遷都的時候,馮都護就已經著手修復鄭國渠。
一直到現在,這項工程都還沒有停止。
專業工程隊和學子下放縣鄉,再加上數學物理地理等指導工具的加成。
可以說,漢國的水利工程,是三國裡面最好的。
就算是涼州,那也不用太過擔心。
因為涼州用的是從祁連山流下來的積雪融水,對雨水的依賴比較少。
可以說,延熙三年這一場席捲天下的旱情,推動了漢魏吳三國國力的進一步分化。
治水乃是最大的功德事,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