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郭太后:雨露均沾
司馬師病倒!
彼時,司馬昭留守洛陽,魏軍群龍無首,頓時陷入慌亂之中。
最後,還是資歷最深,官職最高的司空王昶站了出來,提議魏軍逐步東撤,先守住河東郡魏國疆土再說。
王昶的這一決策,從當前漢盛魏衰的大勢出發,甚是明白清晰,但卻並不被所有的魏軍將校所理解。
尤其的那些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中低級將領,本來就對戰事遲遲沒有進展感到沮喪,在聽到要無功而返回撤時,頓時心中不滿起來。
魏正始十年(249年),十二月九日。
正當王昶、王渾父子抓緊撤軍之時,臨晉城外的魏軍大營發生譁變。
一直擔當先鋒攻堅拔寨的偏將軍許儀突然起兵,率部曲二千餘人向王昶的中軍大營殺去。
許儀這麼做,主要是不想擔當斷後任務,若是王昶等魏軍主力都撤得差不多了,那臨晉城中的魏延軍必定尾追,到時候前有黃渡天險,後有蜀軍追兵,許儀必死無疑。
這倒不是許儀膽怯貪生怕死,許儀之父許褚,人稱虎痴,是曹操身邊的親將,當年在潼關,許褚曾經赤膊坦胸與馬超大戰。
有這等顯赫的資歷,按理說許儀應該是坐鎮一方的大將才是,但事有反覆,曹叡駕崩之後,魏國大權旁落,許儀這等曹氏親信嫡將,也被排擠不得重用。
在軍中被司馬氏打壓,只能在兩軍陣前充當斗將搏命,許儀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
這一次起兵逆推王昶,許儀的目的,是想控制這一支魏軍精銳,然後從黃河渡口直趨洛陽,重新扶立曹芳親政。
唯有曹家人當皇帝,他許儀才有出頭之日。
臨晉城外,兩部魏軍撕殺的聲音傳到臨晉城內,讓作壁上觀多日、正好找不到破敵之法的魏延喜不自禁。
「仲權,我們的機會來了。」魏延向副將夏侯霸拍了拍手,興奮叫喝道。
「大將軍,霸願為先鋒。」
夏侯霸對擊破當面的魏軍,同樣心中激動,司馬懿父子在高平陵之變中,連殺夏侯家族多名子弟,要不是他早就投了蜀漢,也會被司馬懿的人殺死。
在幾番查探魏軍內鬨消息無誤後,魏軍留下一部將卒守城,魏延自與夏侯霸領漢軍一萬將兵殺出城外。
人的名,樹的影。
魏延的年紀雖大,但名氣也大。
當漢大將軍「魏」的旗幟在魏營前方出現時,出城的漢軍士氣鼓脹到了極點,而同時,魏軍上下的士氣卻是急速的跌落下來。
魏昌為先鋒沖陣於前,有老父親在後督戰,魏昌也是全力以赴,使出了這些年積存的全部本領。
與魏昌當面的魏軍將校,瞧見蜀軍的魏字大旗,再遠遠的見到酷似魏延的魏昌,心慌意亂根本興不起什麼鬥志。
內有許儀作亂,外有魏延猛攻,王昶又不是什麼能征善戰的勇將,只靠謀略實在難以應付魏延的三板斧。
一場混戰之後,王昶軍損失二萬餘人,殘部不足七千人在王渾的接應下退回河東。
許儀痛痛快快的撕殺了一陣,等他只剩下幾百殘兵衝殺出魏營,才發現自己陷入了蜀軍更大的包圍圈中。
「子韶,夏侯仲權在此,還不下馬受降?」就在許儀驚惶之時,迎面一彪漢軍迫近,為首一人,正是老上級夏侯霸。
曹家在曹仁、曹洪、曹純之後,已經沒有了優秀的將領湧現。
夏侯家在夏侯淵、夏侯惇之後,又有夏侯尚、夏侯霸脫穎而出。其中,夏侯霸也是兩家在軍中的最後一個知名將領。
「夏侯將軍,儀.儀.,唉,兄弟們,降了,降了!」許儀見到夏侯霸熟悉的身影,長嘆息一聲之後,嗆啷一聲將火雲刀棄於地上。
許儀部下,雖然只剩下數百人,但皆是許家塢堡的鄉黨,這些將士的父一輩,曾經跟隨許褚征戰沙場,立下過無數戰功。
今日今時,許家部曲已經走投無路,只能跟著許儀歸附蜀漢。
夏侯霸見許儀願意投降,心中大為高興,急忙下馬來迎:「子韶,你能棄暗投明,真是太好了,你我兩人,又能繼續並肩而戰了。」
見到許儀神情還有些不情不願,夏侯霸拍了拍許儀的肩膀,安慰道:「甄太后、郭太后,都在長安,南鄉、金鄉兩位公主,也在長安,子韶,你再看看洛陽,還有幾個是武皇帝、文皇帝當年留下的臣子,那裡早就是司馬家的天下了。」
司馬篡魏。
這個大趨勢不用夏侯霸細說,許儀也是看得真切。
——
長安。
劉封在撫慰了一番甄宓之後,又避開眾人的關注,與郭芙作了一次深入交流。
女人一多,雨露均沾才是正道。
糜貞得了寵幸,甄宓得了歡愉,郭芙也不能落下,西平郭氏這一支,也是穩定西北邊陲的重要力量。
不過,甄宓和郭芙兩人關係特殊,單從曹丕、曹叡這一層來看,是太皇太后和太后的關係,也就是尋常說的婆母與兒媳之間的關係。
婆與媳,自古以來就是死對頭。
劉封可不想甄宓與郭芙來一個面對面,到時候為難的不是別人,而是他這個好色之徒。
郭芙其實對劉封周旋於幾個女人之間的情況,早已有所猜測,只不過,比起糜貞、甄宓來,她的受寵程度不及,所以只能排在後面。
「殿下,郭建前不久送信回來,他已經聯繫上了東海王曹霖,如今在東海王府任佐吏,據他傳回的消息,東海王有兩子,嫡子曹啟,庶子高貴鄉公曹髦。」
「曹啟其人能力平平,並無出眾之處,唯有曹髦擅長詩文,頗有文才武略,喜儒學,精繪面,有建安風骨,東海郡人傳言,其相貌性情,與鄧哀王神似。」
郭芙細細向劉封說著高鄉貴公曹髦之事,打探這位寧可戰死,也不肯屈膝投降的曹魏皇帝,是劉封的要求。
鄧哀王,是曹沖的諡號。
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並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曹操幾次誇耀於他,並有繼嗣之意。
可惜的是,曹沖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病逝,曹操為此悲痛不已。
現在東海郡傳出曹髦與曹沖相像,這分明是別有所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