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勸進稱王,太子劉禪!(求追讀!!六

  第99章 勸進稱王,太子劉禪!(求追讀!!六千字大章!)

  時間匆匆而至,轉瞬間,便已經是七月了。💜💜 ➅9s𝕙Ⓤ𝕏.Ⓒ𝔬m 👺🐳

  七月的天氣炎熱,太陽高懸在空中,照耀著大地。路途中綠樹成蔭,花朵盛開,芳香四溢。

  不遠處碧綠的湖水在陽光下閃爍著,微風吹過,盪起層層漣漪,讓人感到一陣清涼。

  遠處山巒聳立,雲霧繚繞,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幅幽靜的山水畫中。

  「前面便是龍泉驛了。」

  劉禪循聲望去,不遠處正是成都城外的龍泉驛站。

  他出征南中之時,那裡還曾有一個美人給他送來春衣夏衣。

  如今他身上穿著的,衣物,便是她親手所織。

  只是美人大概不知他今日歸來,如今驛站外不見她的身影。

  「郎君難道是在找人?」

  送別了祝融公主之後,關銀屏興致都高漲了許多,不過當他看見劉禪的視線在龍泉驛外停留的時候,心中警惕心大起,俏眉亦是皺了起來。

  自她入公子劉禪房中之後,關興便細數公子身邊紅顏。

  祝融公主只不過蠻女耳,不足為懼。

  三叔之女張佩蘭,與公子青梅竹馬,兩人暗生情愫,這才是需要爭寵的!

  「只是有些唏噓罷了。」劉禪臉上有感慨之色。

  當初他南征南中,還是在三四月份,現在已經是七月份了。

  雖說征伐南中速度可稱迅速,但四個月的時間,也是不短了。

  「不說了,入城罷!」

  劉禪雙腿夾馬,韁繩輕揮,其胯下駿馬會意,當即朝著成都城奔馳而去。

  傍晚時分,太陽漸漸西沉,天空渲染成橙紅色的餘暉,遠處的成都城猶如巨獸蟄伏,又像是一方巨大的印璽,仿佛相迎歸來的公子劉禪。

  夕陽的光輝披拂在少年身上,一時間讓關銀屏都有些看痴了。

  公子回成都的消息,劉禪雖然有通過信使通稟,但大概是他行軍的速度比信使也慢不了多少,董和劉巴他們原以為他劉禪要十日後方能抵達。

  殊不知劉禪率領公子親軍,講武義從,幾乎是急行軍一般的從雲南郡一下子便到成都城外了。

  其間花費的時間,完全沒有十多日。

  入了成都,劉禪一路走入州牧府。

  而方得到消息的州牧府官員,才匆匆集結到州牧府中,前來拜見劉禪。

  吳懿行狀匆匆,他將衣冠擺正,對著一邊的董和說道:「不是說公子十日後方回成都?怎麼現在就回來了?」

  董和臉上也有無奈之色。

  「我收到公子來信之時,按照行軍速度推斷,公子應當是在五日到十日後方才會回到成都的,不想公子雷厲風行,年輕真好,怕也正是公子這種性子,才能收服南中蠻夷,甚至編戶齊民,練成無當飛軍,移民充實成都、漢中之地。」

  這一項項的成果,要想做出來,那都是極難的。

  但偏偏被公子這個十二歲的少年郎做成了。

  這讓他們這些經年老吏如何不佩服?

  這要不是公子身負大氣運,這說出去,誰信?

  「這倒也確實是公子的性情!」

  吳懿微微頷首。

  左將軍府司馬龐義上前說道:「公子想來也是不想我等大操大辦,前去迎接,此番匆匆而來,更顯明主氣度!」

  李恢、射援、伊籍、劉巴等人應聲點頭。

  「說的不錯。」

  正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正在交談的時候,門外突然有人喊了一聲:「公子已至!」

  州牧府中,原本喧鬧的眾人為之一靜,目光皆是定格在大門的位置上。

  踏踏踏~

  輕微的腳步聲,在此刻的眾人心中卻是那麼明顯。👌💀 ❻9𝔰ℍU𝓍.Ⓒㄖм 🐣👊

  劉禪緩步走入州牧府,才入大門,卻是發現一干臣工,早早的便在門內等候了。

  「我等拜見公子!」

  掌軍中郎將、左將軍府事董和率先拜見。

  許靖劉巴等人應聲行禮。

  「我等拜見公子!」

  眾臣僚齊聲行禮,這聲勢可是一點都不小。

  劉禪連忙上前,他將一個個臣工扶起來,說道:「禪方孺子,雖為成都留守,然個中事宜,還要靠諸位前輩,何須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想他劉禪第一次到州牧府走馬上任的時候,雖然也是受到了這些臣僚的禮遇,但絕對沒有似今日這種狀態。

  這幾個鬚髮皆白,不少人按年紀來說,都可以當他劉禪的爺爺了,現在卻是真心實意的對他行禮。

  其中的原因,他劉禪自然心知肚明。

  原本劉禪是因為劉備之子的身份,受他們尊敬,而現在他平定南中之後,憑藉自身的能力,已經是得到了這些老臣的尊重!

  他們從劉禪身上,看到了希望!

  劉備如今五十多歲了,按在這個時代來說,也算是高齡之年了,劉禪方才十二歲,便展露出領兵作戰之能,身為主君,能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

  他們看到興復漢室的希望,亦是看到跟隨公子劉禪的前景必是一片光明。

  原本還想再看看的臣子們,現在馬上開始在劉禪身上押注了。

  從他平定南中開始,他們才真正的將劉禪看做是劉備的繼承人,而且還是唯一繼承人!

  「公子冒險出兵,平定南中之亂,更是收服百萬蠻夷,使其移民實邊,功勞之大,鮮有人比,我大漢有公子,當真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主公之福也!」

  董和手扶著白須,感嘆一般的說道。

  「不錯,公子率軍三千,卻能平定百萬蠻夷的南中之地,非古之大賢不可比擬!」

  「實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州牧府屬官、左將軍府屬官們一個個的彩虹屁,不要錢一般的朝劉禪拍了過來。

  「諸公謬讚了。」

  被人稱讚的感覺自然不錯,但劉禪自是沒有因此昏了頭。

  才平定一個南中,這才哪到哪?

  「公子何必自謙,似公子這般年紀,能平定四郡者,誰能為之?」

  「不錯,便是古之甘羅,亦不如公子!」

  「公子有龍氣,公子身負漢室之望也!」

  看著馬匹拍個沒完,董和在這個時候適時的站了出來。

  「罷了罷了,既然已經是拜見公子了,便各自散去了,今日的差事,可辦完了?」

  「既是迎接公子,安有讓公子站在堂外的?」劉巴亦是上前應和。

  董和與劉巴一發話,那些想要和劉禪攀交情,甚至是混個臉熟的官員們,也只得是滿臉遺憾的散去。

  「公子,請!」

  董和笑著對劉禪比了一個請的手勢。

  「請。」

  劉禪被董和劉巴許靖等人迎至州牧府官署大堂中。

  「公子請上座!」

  董和再比了一個請的手勢。

  劉禪聞言,也不推脫,直接走上去,坐在主位上去了。

  這個位置他之前也坐過,但之前坐的感覺,和現在坐的感覺,又有不同。

  之前他雖然為成都留守,但對於州牧府來說,卻像是一個過客一般,董和、劉巴、李恢這些人將他高高的供在上面,只當做一尊神像看待一般,整個州牧府對他其實是隱隱有些抗拒的,並未完全包容。

  如今劉禪坐在這個位置上,卻是感受到了州牧府在不斷的接納他,迎合他。

  看堂下的那些臣僚們,此刻眼中看待劉禪的眼神,已經不再是之前長輩看待晚輩的眼神,而是變成臣僚看待主君的眼神了。

  這二者的差別,不可同日而語。

  「公子,這是這三個多月以來,蜀郡的吏政總表。」

  劉巴管理蜀郡吏政,此刻將吏政總表遞到劉禪案牘之上。

  將工作匯報給劉禪,自然是將劉禪當做主君看待了。

  「公子,這是三個多月以來,蜀郡民政總表。」

  許靖則是負責民政。此刻亦是將民政總表遞上來。

  「公子,這是益州人事變動總表。」

  李恢是功曹,負責人事工作,此刻亦是將人事變動總表遞到劉禪的案牘之上。

  其餘臣僚,亦是將這三個多月的工作總結上交上來,等待劉禪審閱。

  「公子,這是益州農事總表。」

  「公子,這是益州防務總表。」

  對於臣子的表態,劉禪自然心知肚明。

  他先是拿起吏政總表,認真細緻的觀看起來,許久之後才說道:「劉令君吏治事無巨細,處理相當老道,令君辛苦了。」

  「為公子效命,何談辛苦?」

  接著,他又拿起民政總表細細拜閱。

  良久之後,劉禪看向許靖,笑著說道:「許公民政施用,恰到好處,悉以此法施行,蜀郡必會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許公夙興夜寐,禪敬服之!」

  「份內之事,何談敬服?」許靖手擼著白須,雖是客氣,但聽到劉禪誇讚,這老臉就像是菊花開了一般,格外燦爛。

  人事、農事、防務.

  劉禪都一一拜閱,一一點評。

  花了兩個多時辰,算是將他三個多月未在成都的功課都補回來了。

  對於益州這三個多月來的變化,他也算是有初步的認識了。

  「治理地方大不易,諸君辛苦了。」

  看完這些總表,劉禪也算是知道治理一州之地的繁瑣了。

  若非有這些臣工在,單劉禪一個人,想要處理好這些政務,即便是一整天的時間都埋頭苦幹,恐怕都是不成的。

  便是後世工作狂朱元璋過來,無人協助,治理一州之地也夠嗆。

  「皆是為國效力,何談辛苦?」

  董和看向殿中群臣,說道:「天色已晚,諸君散去罷,明早還要來當值的。」

  劉禪看了兩個多時辰的奏表,早就是過了下班的時間了,群臣還呆在堂中,無非是想要做給劉禪看的,爭取給公子劉禪留下一個好印象。

  「不錯,天色已晚,諸君還是快些歇息去罷!」

  眾臣聞之,對劉禪行了一禮,齊聲道:「諾!」

  堂中臣工依次離開,劉禪亦是從主位中起身。

  說實話,他長途奔襲,本來就舟車勞頓,這坐在州牧府中,一連處理了兩個多時辰的政務,要說不累,那是不可能的。

  「公子且慢。」

  董和緩緩上前,說道:「老臣有話要與公子單獨言之。」

  單獨說?

  「請!」

  兩人到大堂內間,此處只有昏黃的燈火閃爍,除此之外,便是一些文書奏章了。

  「現在房中只有你我二人,中郎將,有話現在便可以說了。」

  董和輕輕點頭,說道:「公子可知,漢中已定,主公已經準備回師了。」

  回師?

  劉禪心中愣了一下,看來他的那個留守漢中的建議,並沒有被劉備採納。

  劉禪心中雖然失望,但也不奇怪。

  漢中沒有建設起來,無法提供糧草,長期駐紮大量軍隊,確實有難度。

  這每日消耗的糧草,對於益州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現在已經是不能苦一苦百姓了。

  再苦就要生亂了。

  只得等移民之事成矣,漢中屯田稍有起色了,方才能依託漢中,進取關中、雍凉之地。

  「天命在漢,我父能夠在漢中一戰而勝,在我預料之內。」

  「不錯,天命在漢!」

  董和輕輕點頭,再說道:「不過在回師之前,我等希望主公在漢中稱王!」

  稱漢中王?

  劉禪心中早有預料。

  如今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已經是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不管是聲望還是實力,都是如此!

  曹操在公元216年已經被封為魏王,這是東漢的第一個異姓王,曹操的封王行為預示著奪權篡位已經到了最後一步,下一步就是禪讓稱帝了。

  而作為曹操一生之敵的劉備,自然在政治上不能輸給曹操,即便是為了與曹操政治地位對等,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亦是刻不容緩。

  其次,玄德本人願望,恐怕也是想要稱王的。

  他的志向雖然一直聲稱是興復漢室,但到了如今這一步,讓漢獻帝來興復漢室,還是讓他劉玄德來興復漢室,已經是沒有多大區別了。

  他從小的理想就是乘坐「羽葆蓋車」,這可是皇帝的車駕,在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戰中,這個興復漢室的目標,似乎近在眼前了。

  劉備在公元198年開始,就被曹操上表漢獻帝封為左將軍,在此後的20多年時間裡,劉備一直是個左將軍,左將軍是不能直接稱帝的,需要先稱王,所以劉備要自立為漢中王,打好基礎,為稱帝做好準備。

  而且當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就是定都漢中,然後從漢中出發先攻打三秦,然後東出函谷關統一天下的。

  這是一條成功的路線,也是一條幸運的路線,劉備之所以選在漢中稱王,就是想沾沾當年劉邦的好運氣,這也顯示了劉備的野心就是統一天下。

  這也是為何劉備為什麼劉備不能稱「巴王」、「蜀王」或者「楚王」的原因。

  從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實際統治的區域來看,能夠構成一字王王號的地理單元,只有代表荊州的「楚」以及代表「益州」的「巴」和「蜀」。

  秦漢之間,「楚」作為最大的一支反秦勢力,先後有陳涉建立的「張楚」、楚義帝熊心建立的「後楚」和項羽建立的「西楚」。

  而漢高帝劉邦曾經先後作為後楚和西楚的臣子,之後也是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才建立的漢朝。

  雖然東、西漢都設立過楚王,但是考慮到王號與之後的帝號之間的連續性,劉備稱帝時若是以「楚」為正式國號,豈不是數典忘祖。

  劉備如果稱巴王、蜀王,則缺乏漢代政治傳統作為支撐。

  同時,巴、蜀隱隱帶有邊陲、蠻夷之地的含義,劉備以巴、蜀為王名,也不利於彰顯正統地位。

  當時劉邦不想入漢中就藩,蕭何勸他,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說明漢中得名於漢水,又與天上的「天河」(天漢)相對應,是美名。這也說明了漢國號來自於「漢中」。

  當然

  既是為正統,那為什麼不直接稱「漢王」以彰顯自身「漢室苗裔」的正統地位呢?

  主要是因為以漢獻帝為首的漢廷在名義上依然存在,公然以「漢」作為王號,與大漢國號重名,明顯有僭越之嫌,容易陷入和曹操同樣的「篡位」語境之中。

  因此,以一個似是而非的「漢中王」作為王號,既能以兩字王向朝廷表現出恭順,又能和老祖宗劉邦搭上聯繫,劉備何樂而不為呢?

  從這一點來看,他這個便宜老爹劉玄德,其實也是很有心機的。

  「中郎將此言何意?」

  董和仔細打量劉禪的表情,說道:「我便是特意來問問公子的看法,稱王之事,如今可合適?」

  該不該稱王?

  劉禪想都沒想,說道:「父親有功於社稷,且志向遠大,合該稱王!」

  稱王!

  怎麼不稱王?

  劉備不稱王,他劉禪怎麼做太子?

  況且,稱王之舉,亦是為了籠絡人心!

  劉備只有先把自己的地位提上去了,然後才能封賞他人,只有封賞他人才能拉攏人才跟隨自己創業,劉備當了二十幾年的左將軍,左將軍只能開府治事,離建立政權尚遠,劉備只有自己先稱王,然後再封賞手下籠絡人心。

  恐怕董和這些臣子,也希望向上一步罷。

  劉禪饒有深意的看向董和,後者的反應果然如他所想一般。

  「公子即有此念,還請公子聯名上表,請主公稱漢中王!」

  自立為漢中王可不是做做樣子就行了的,他是有一套流程,得讓天下人服你的。

  劉備若要自立為漢中王,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手下來勸他進位漢中王,而且還得勸三次拒絕三次才行,顯示出謙虛,然後還要給漢獻帝劉協上一份表章,由劉備部下聯名所寫的一封勸劉備進位漢中王的表章。

  由此,這個漢中王才算名副其實。

  前世,這聯名上表的名字裡面,可沒有劉禪,但他轉念一想,便也明白了。

  恐怕是因為他平定了南中四郡,在劉備集團中,不再是那個無關輕重的人物了。

  在原歷史中,劉禪更多的是做一個圖騰、神像,凝聚人心的作用。

  他手底下的臣子都明白,論起治國能力?劉禪不行,論起行軍打仗?劉禪不行!

  那便作為繼承主公遺志的載體罷!

  他們這些臣子心中效忠的,從來就不是劉禪,而是劉備的遺志!

  但如今的劉禪,已經和歷史上的劉禪大為不同了。

  他不再是劉備精神的載體,而成了一個真正的主君!

  董和讓劉禪聯名上表,自是代表著劉備集團對他劉禪能力的認可!

  「勸進表上,我自署名!」

  劉禪接過勸進表,而董和早就準備好筆墨了。

  「請公子書在首位。」

  劉禪聞言,輕輕搖頭。

  「我豈能首位勸進?」

  這勸進表上的位次,也是有說法的。

  位次排名的依據就是地位,這裡的地位就是指官職和爵位。

  官職大小的排名有個原則,就是漢朝官職>劉備的左將軍府屬官>劉備手下的直屬部將。爵位則是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

  勸進位次越高,從龍之功便也越多。

  這亦是劉備收復人心的手段,他要是勸進首位,不論是於情於理,還是對於劉備收心部下的目的來說,都是相違背的。

  他輕輕一笑,說道:「便在二十名開外罷!」

  也不等董和拒絕,劉禪便在二十名開外的位置上,寫上「成都留守臣劉禪」七個大字。

  「公子英明!」

  這首位人選,自然是給馬超的。

  他方才言語,也不過是客氣恭維而已,以公子才智,亦是明白這位次的說法。

  首位署名,非馬超莫屬!

  馬超的官職可是漢朝廷所封的偏將軍兼併州牧,這是正宗的漢官,他的爵位是都亭侯,劉備集團能比擬者,也只有關羽的漢壽亭侯,張飛的新亭侯是劉備封的,不是漢朝封的,含金量略有不足。

  況讓馬超署名第一,亦是收他人心,予他從龍之功。

  個中計較,非三言兩語能夠道盡的。

  當劉禪將署好名勸進表交給董和之後,他心中明白,恐怕過幾日,他公子劉禪的名頭就要變一變了。

  下次他的臣屬對他的稱呼,便成為太子劉禪了!

  而且他劉禪,也有開府之權了!

  太子府,可是自有一套屬官系統的!

  感謝此城名初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