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馴狼做狗,幽并一期!

  寒冷的冬天在不經意間悄然退去,如同一位老者緩緩卸下沉重的白衣,將大地交給了生機勃勃的春天。

  陽光逐漸變得溫暖而柔和,照耀在幽州這片古老而廣袤的土地上,使得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復甦的氣息。

  積雪在日光的愛撫下漸漸融化,化作細流匯入江河,滋養著這片土地。

  小草仿佛聽到了春的召喚,紛紛探出頭來,嫩綠的顏色在枯黃中顯得格外耀眼,它們以頑強的生命力宣告著冬天的結束和春天的到來。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無主的田地被重新分配給了那些曾經只能仰望世家的佃農。

  這些新晉的編戶民,如今守著自己分得的土地,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激動與期待。

  他們知道,春天的到來意味著新的開始,意味著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

  官府體恤民情,不僅發放了優質的種子,還允許他們借用耕牛,這無疑為他們的春耕計劃增添了強大的助力。

  在薊縣北面,崆洞山巍峨聳立,宛如一位守護神靜靜地俯瞰著這片土地。

  山腳下,廣陽行宮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這座行宮,不僅是帝王巡遊時的休憩之所,更是展示國家實力與威嚴的象徵。

  行宮的核心區域,一座宏偉的宮殿已經拔地而起,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紅色的宮牆顯得格外莊重。

  宮殿內部,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皇家的奢華與尊貴。

  而宮殿之外,官員們的住所尚在緊鑼密鼓地建造之中,工匠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他們或搬運磚石,或雕琢木樑,汗水與塵土交織在一起,卻無人抱怨,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參與這樣的工程,是他們一生中的榮耀。

  為了確保行宮的安全,兩萬禁軍駐紮於此,他們身著鐵甲,手持長矛,步伐整齊,氣勢如虹。

  這些禁軍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精銳之士,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毅與忠誠,仿佛任何侵犯者都無法跨越這道鋼鐵長城。

  而除了禁軍之外,還有一萬草原諸部的精銳騎兵,他們被邀請至此,既是為了加強防禦,也是朝廷對草原部落的一種示好與羈縻。

  這些騎兵身材魁梧,騎術精湛,他們穿著色彩斑斕的戰袍,腰間掛著鋒利的彎刀,彰顯著草原兒女的英勇與慓悍。

  隨著行宮的逐漸成形,幽并二州的士子,以及那些懷揣夢想、渴望改變命運的人們,紛紛湧向這裡。

  他們中有的才華橫溢,有的武藝超群,但都希望通過接近皇帝,展示自己的才能,從而實現一飛沖天的夢想。

  每日清晨,行宮外的空地上都會聚集大量的人,他們或吟詩作畫,或比武較技,試圖吸引官員的注意,進而獲得面聖的機會。

  在廣陽行宮那幽深而靜謐的腹地,一座古樸典雅的書房悄然屹立,四周被精心修剪的翠竹環繞,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

  書房內,燭光搖曳,投射出柔和而溫暖的光暈,將空氣中瀰漫的墨香與沉香交織得更加濃郁。

  身著華麗帝王常服的劉禪,正端坐於寬大的案牘之後,他的面容雖帶著幾分天生的溫厚,但眉宇間卻難掩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劉禪的手中緊握著一份間軍司從遙遠的鄴城快馬加鞭送來的密報,那薄薄的紙張仿佛承載著千鈞之重。

  他的目光在字裡行間跳躍,每看完一行,眉頭便不由自主地緊鎖一分。

  終於,當最後一行字映入眼帘,劉禪不由自主地嘆了口氣,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感慨:「這個司馬懿,確實有些手段,竟敢對冀州的士族動手,這不知要激起多少冀州人的憤恨啊。

  只是可惜,我們間軍司在冀州的力量太過薄弱,幾次試圖攪動冀州的風雲,卻都被司馬懿輕而易舉地平息,反而讓我們損失慘重,只能轉入地下活動。」

  在劉禪身旁,一位身姿豐腴、容顏傾城的美人靜靜站立,她便是周徹。

  生育之後,周徹的身材更添了幾分成熟的韻味,肌膚如凝脂般細膩,眉眼間流露出的風情,既有母性的溫柔,又不失女性的嫵媚。

  她身穿一襲織金的華服,腰間佩戴著環佩,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搖曳,發出悅耳的聲響。

  聽聞劉禪的感嘆,周徹輕啟朱唇,聲音柔和而堅定:「陛下勿憂,間軍司雖暫處劣勢,但並非沒有轉機。冀州士族對司馬懿的怨恨,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契機。在關鍵時刻,若能爭取到他們的支持,或許能成為我大漢復興的一股強大力量。」

  劉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他緩緩點頭,目光中透露出深思:「你說得對,間軍司由明轉暗,正是為了尋找那些心中仍懷有大漢情懷的士族,或是對司馬懿不滿的士族。

  在這亂世之中,人心難測,但只要有那麼一兩個關鍵人物能在關鍵時刻倒戈,便可能改變整個局勢。」

  說到這裡,劉禪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周徹身上。

  周徹感受到這份目光的重量,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輕輕握住劉禪的手。

  劉禪反握住周徹的手,感受著那份溫暖與力量,心中似乎也有了更多的底氣。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窗外那輪皎潔的明月。

  片刻之後。

  劉禪轉過身,對周徹說:「你即刻傳令下去,讓間軍司加強對冀州的滲透,特別是那些對司馬懿不滿的士族,我們要暗中聯絡,爭取他們的支持。

  同時,也要密切關注曹魏內部的動向,司馬懿此舉,必然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我們要做好準備,隨時應對可能的變化。」

  周徹當即點頭。

  須彌之後,劉禪又問道:

  「拓跋力微,他最近可還老實?」

  周徹聞言,秀眉微蹙,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此人野心勃勃,這些日子,他頻繁地與草原各部聯絡,似乎在密謀著什麼。」

  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擔憂,顯然對拓跋力微的動向心知肚明,也深知其背後的複雜與危險。

  劉禪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他輕輕摩挲著案上的玉佩,沉思片刻後,緩緩問道:「拓跋力微可有與魏國聯絡?」

  這個問題,他問得輕描淡寫,但語氣中的分量,卻足以讓空氣都為之凝固。

  周徹點了點頭,聲音更加低沉:「魏國的使者確實曾秘密前往,但具體他們談論了什麼,我們的探子未能探知。」

  她的目光緊緊盯著劉禪,試圖從這位帝王的臉上捕捉到一絲情緒的變化。

  劉禪聞言,眼中殺氣瞬間四溢,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案面,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他內心的不滿與憤怒。

  拓跋力微,這個鮮卑大汗,竟然暗中與魏國勾結,這是何等的膽大包天!

  他的心中,已經對拓跋力微的所作所為,感到了深深的忌憚與不滿。

  然而,劉禪畢竟是一國之君,他很快便收斂了心中的情緒,面容恢復如常,仿佛剛才的怒意只是一場幻覺。

  他看向周徹,聲音平靜而堅定:「草原上的軻比能,他如今怎麼樣了?」

  周徹聞言,立刻回答道:「鮮卑南下,草原難得出現空擋,軻比能趁機恢復勢力。他本就是草原上有威望的領袖,如今雖然勢力未及巔峰,但拉出兩三萬騎兵,還是輕而易舉的。」

  她的語氣中,既有對軻比能實力的認可,也有對草原局勢的清晰洞察。

  劉禪的眼神在這一刻變得異常深邃,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草原上的風雲變幻,以及那背後所隱藏的無限可能。

  他沉默片刻,隨後緩緩開口:「派遣使者告知軻比能,北面拓跋力微的勢力範圍,他皆可經略,漢國不會援助拓跋力微。」

  周徹聽到這句話,心中頓時明了。

  皇帝陛下這是想要借軻比能之手,削弱拓跋力微的勢力,從而讓拓跋力微不得不有求於大漢,由原本的桀驁不馴,變成大漢的臣屬。

  這是一招借力打力,既省去了大漢的兵力消耗,又能達到控制草原的目的,可謂是一石二鳥。

  她看著劉禪,眼中閃過一絲敬佩。

  陛下雖然平日裡看似溫和,但一旦涉及到國家大事,他的智慧與決斷,卻讓人不得不佩服。

  她恭敬地行了一禮,聲音堅定:「臣妾遵旨,定將此事辦得妥妥噹噹。」

  劉禪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的目光再次落在窗外的夜空上,心中卻已經在思考著下一步的棋局。

  草原的局勢錯綜複雜,想要完全掌控,並非易事。

  但只要有足夠的智慧與耐心,他相信,大漢的旗幟,終將在草原上高高飄揚。

  他的心很大,草原絕對不會是終點。

  他要讓整個天下都是大漢的!

  時間匆匆而過。

  天命七年三月。

  隨著春日的陽光漸漸柔和,講武堂內卻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幽并二州一期生的學子們,在經歷了無數個日夜的刻苦學習與磨礪之後,終於迎來了他們期盼已久的畢業時刻。

  講武堂的大門敞開著,仿佛是通往未來榮耀的門戶,每一位學子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與期待。

  劉禪身著一襲華美的龍袍,端坐在高台上,他的目光深邃而威嚴,仿佛能夠洞察每一個人的心思。

  他的身旁,擺放著一排排精緻的劍器,那是對畢業生們努力的認可,也是對他們未來征程的期許。

  隨著一陣悠揚的樂聲響起,畢業典禮正式拉開序幕。

  劉禪緩緩站起身,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如同山嶽般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諸位學子,今日是你們在講武堂的重要日子,你們不僅是大漢的未來,更是萬民的希望。朕希望你們能夠牢記自己的使命,為興復漢室,為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而努力奮鬥!」

  他的每一句話,都如同春雷般在學子們的心中炸響,激發他們的鬥志與熱血。

  他們緊緊盯著劉禪,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仿佛在這一刻,他們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身影。

  有人當即高呼道:「我等定然追隨校長,興復漢室,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有人開頭之後,其餘人當即應和:

  「我等定然追隨校長,興復漢室,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我等定然追隨校長,興復漢室,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對於眾人的反應,劉禪很是滿意。

  致辭結束後,劉禪親自為畢業生們授劍。

  他走到每一位學子的面前,將手中的劍鄭重地交到他們的手中,同時輕聲說上一句鼓勵的話語。

  這些劍,不僅僅是武器,更是他們身份的象徵,代表著他們從此成為了大漢的棟樑之才,成為天子門生。

  其中,有一位名叫李澈的學子,他身材挺拔,面容俊朗,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他在講武堂中表現出色,成績優異,因此被劉禪直接授予了官職。

  當劉禪將劍交到他手中時,他激動得渾身顫抖,聲音哽咽地說道:「陛下,臣定不辱使命,為大漢的江山社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禪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這些世家子們雖然出身顯赫,但能夠在講武堂中脫穎而出,說明他們不僅有著過人的才華,更有著堅定的信念與決心。

  他們既是世家子,也是天子門生,從此將肩負起雙重使命,為大漢的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授劍儀式結束後,學子們紛紛向劉禪行禮告別。

  他們幾乎都被授官。

  高的是縣令,低的也是縣曹。

  都是干實事,容易升遷的位置。

  他們雖然即將各奔東西,但心中卻都牢記著劉禪的囑託與期望。

  這些人心知肚明,他們從此便是大漢的爪牙,是皇帝的耳目,無論走到哪裡,都要為大漢的利益而奮鬥。

  而只要為陛下,為大漢做事,他們的前途,絕對不會差!

  講武堂出身的,如今已經有做到朝堂大員,一方鎮將的人了。

  他們未嘗不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劉禪目送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感慨。

  這些學子們的成長與奮鬥,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耀與成就,更是大漢未來的希望與寄託。

  他們的每一步成長,都將為大漢的江山社稷增添一份堅實的力量。

  隨著學子們的離去,講武堂內也漸漸恢復了平靜。

  但這份平靜只是暫時的,因為幽并第二期,也準備開始招生了。

  如此持續下去。

  盡攬天下英才,幽并二州如何不安定?

  大漢何愁不強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