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王宮中,氣氛異常緊張。
孫權站立在大殿之上,他身穿一套鮮亮的紅色甲冑,猶如烈火般熾熱而威嚴,甲冑上的每一片鐵片都打磨得閃閃發光,仿佛蘊含著孫權不屈的戰鬥意志。
他手中緊緊握著一柄寶劍,劍身閃爍著寒光,顯得異常鋒利,它不僅是權力的象徵,更是他堅定決心的寫照。
孫權的面色十分嚴峻,深邃的眼神透露出對未來的憂慮。
近日刺奸屯不斷傳來的消息,像是沉重的石頭壓在他的心頭。
漢軍已經知曉他暗中聯合魏國對抗漢國的計劃,這使得局勢變得異常複雜和緊張。
消息中提及,成德城外的文聘所部已經迅速竄至六安,顯然是在為即將到來的衝突做準備。
而之前從西陵出發的所謂「漢軍」,竟然只是武陵的蠻軍,這不過是漢軍的一個幌子,真正的漢軍主力依舊駐紮在江夏,隨時準備出擊。
更令孫權焦慮的是,聽說于禁和馬良已經在江夏整兵備戰,矛頭直指東吳。
孫權在這個時候,心中隱隱已經有些後悔了。
若是當初再等一會,探明了虛實之後,再行決斷,是否會更好一些?
但現在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這個世上,本來就沒有後悔藥。
而孫權,也絕對不是那個會後悔的人!
在這個危急關頭,孫權急需集思廣益,他掃視了一眼站在下方的大臣和將領們,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諸位,如今局勢緊張,漢軍已知我聯合魏國之事,且有攻打我國之意。孤需諸位的智謀,共同商議應對策略。」
此話一出,堂下為之一靜。
片刻之後,終於是有人站起來回話了。
諸葛瑾一襲官袍,神色沉穩,他緩步上前,拱手道:「大王,此時我們應鞏固防線,加強沿江的巡邏與布防。同時,可派人前往魏國求援,請魏國出兵。」
張昭亦不甘示弱,他眉頭緊鎖,沉聲道:「大戰在即,必要提高士兵的戰鬥力,從即日起,便要開始訓練兵卒,以期他們能夠在戰場之上勝過漢軍。此外,還應密切注意江夏漢軍的動向,一旦他們有所行動,我們必須立刻作出反應。」
張昭雖然是個投降派。
但若是吳國能贏,那是最好的。
他張家的權勢,也能保全。
既然事情都發展到這一步了,拼上一拼,興許會有轉機。
反正。
天塌下有高個子頂著,輪不到他張昭頂在最前面。
到了真不能挽回的時候,他關鍵時刻跳反,也能保全張家。
顧雍則是一臉凝重,他思索片刻後說道:「大王,此時除了加強軍事準備外,我們還需穩定國內民心。或可示敵以弱,放出太子,看看漢國的反應。」
顧雍想說的是,現在漢國正在伐魏,他吳國只是有反漢之意而已,尚未行反漢之事。
兩國之間,刀兵未起。
事情還沒有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裝一裝,日子還是可以過一過的。
現在若是示弱,漢國興許會既往不咎。
畢竟如今漢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伐魏上面。
只要吳國足夠順服,付出足夠的代價,漢國興許還是會放過吳國的。
「哼!」
孫權冷哼一聲,顧雍的想法,他如何不知?
「漢國狼子野心,如今我大吳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沒有後退可言!」
此番他再次背盟,肯定是會被漢國懲處的。
之前那劉公嗣許下的條件,就算是還有,也會大打折扣。
而且,就算是漢國真的既往不咎了,也只是因為伐魏而已。
等漢國伐魏騰出精力之後,肯定還是要對他吳國動手的,對他孫權動手的。
到時候,主動權便不在他自己手上,而在那小子劉公嗣手上了。
哼!
示弱
割肉
給漢國好處?
現在的吳國,還能給漢國什麼好處?
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漢國被魏國牽扯,此番我們要對付的,不過是數萬漢軍而已,我大吳可興兵十萬,勢要破江夏,收江陵,君臨襄陽,將荊襄九郡,盡數掌握在手!」
若是全盛時期,能夠騰出所有力量的漢國,孫權自然不敢興兵侵犯。
但是現在漢國五路伐魏。
就像是一個大人,手腳都綁住了,頂多只能騰出一張嘴來應付他,不能發揮漢國的所有勢力。
優勢在我!
若是在這樣的優勢之下,他還不能收復荊襄九郡,那便是他孫權的能力有問題了。
若真是如此,他還不如死了算了!
孫權戰意凌然,作為宗室,孫桓自然力挺孫權了。
他大聲道:「大王,末將願領兵前往江夏附近駐軍,一旦漢軍有所異動,我們便可第一時間得知,並作出相應的軍事部署。」
最後出聲的是徐盛,他眼中閃爍著精光,正色道:「大王,我們還可考慮利用地形優勢,我大吳有水師之利,便可在大江之上與漢軍決戰!」
「大王,我有計策」
「或可奇襲尋陽.」
殿中群臣,紛紛上前獻計。
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
此番吳國確實是暫時性的擰成了一股繩。
此戰若勝,對於吳國中的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好處。
但若是此戰一敗.
那便是樹倒猢猻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孫權聽著眾人的建議,心中逐漸有了計較。
「諸位精誠合作,眾志成城,便是漢軍再強,笑到最後的,還是我大吳!」
振奮士氣之後,孫權當即進行軍事部署,發布戰前的各項王令。
隨著孫權的命令下達,整個東吳開始緊張而有序地運轉起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此戰關乎吳國國運。
是自立東南,還是國破家亡,便全看這一仗了!
另外一邊。
新豐。
鴻門亭。
鴻門亭便是當年高祖皇帝見項羽的地方,如今只剩下遺蹟了。
當然
此時這個遺蹟,卻不顯得冷清,反而很是熱鬧。
入目的,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營帳,入耳的,則是士卒訓練吶喊的聲音。
殺!
殺!
殺!
殺伐之聲,不絕於耳。
三萬禁軍精銳,出了長安之後,便在此地原地駐紮訓練,時間已經是過去了半個月了。
半個月的時間,三萬禁軍皆是艱苦訓練,以期在戰場之上立下功勳,封妻蔭子。
如今漢國五路伐魏,在鴻門亭的這三萬大軍的去處,便可能決定戰局的走向。
他們既是主力,又是奇兵!
此刻,龍帳內,火盆中的炭火噼啪作響,為這寒冷的冬日帶來一絲溫暖。
劉禪身穿玄色皇帝常服,靜靜地坐在龍塌之上,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洞穿這風雪,直達前線戰場。
不過,此刻的劉禪面容雖然沉穩,但眉宇間卻不經意之間透露出一絲憂慮。
帳外,大雪如鵝毛般飄飛,寒風怒號,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吞噬在冰冷之中。
但帳篷內,卻因為那燒得正旺的炭火而顯得溫暖如春。
內官黃皓急匆匆地走進帳篷,手中緊握著一卷前線軍報。
他輪番向劉禪匯報著各條戰線的最新情況,每一個字都仿佛承載著前線將士的熱血與汗水。
「征河東路,向寵、楊千萬兩位將軍在得到河東柳氏的支持後,成功徵得萬名民夫鄉勇,半月之內,接連攻下了安邑、聞喜兩城,但玉璧城卻遲遲未能攻破,已經僵持了半個月有餘。」
劉禪微微點頭,不置可否。
向寵和楊千萬的戰績確實值得稱讚,但玉璧城的久攻不下也讓他感到了一絲壓力。
帳中其餘臣僚聞聽,神色各異。
此番三萬禁軍精銳在鴻門亭駐紮日久,如今該是要動一動了。
哪一路更有機會突破,這三萬人,便要增兵哪一處!
見天子揮手示意,黃皓繼續說道:
「征弘農路,張苞、馬忠等人雖然曾一日破河北城,用謠言和計謀幾乎破了弘農防線,但司馬懿那老狐狸識破了我們的計謀,用鐵石堵住了城門,讓我們的震天雷失去了大部分威力。
再加上魏國太子親臨前線,魏軍的士氣大漲,弘農防線終究是穩住了。」
聽到這裡,劉禪的眉頭微微皺起。
司馬懿的智謀和魏國太子的親臨確實給戰局帶來了不小的變數。
原本劉禪以為,震天雷這個變數下去,弘農郡頃刻便可突破,可以將戰線推到函谷關,但沒想到在探清虛實之後,司馬懿很快便轉變方略,守住了防線上的各堡寨。
如今張苞雖然在河北突破了弘農防線,但在大河以南,漢軍推進的速度還是只能用緩慢來形容。
畢竟
震天雷的供應,實在是跟不上。
加上魏軍土石堆門,似之前那般輕易破城,已經是很難的了。
破寨消耗的震天雷的數目,如今在飛速上漲之中。
看來
弘農似乎也不適合做主攻的方向。
帳中臣僚心思泛起。
而黃皓的話繼續說來。
「征潁川路,我大漢天兵雖然占領了昆陽,但只能固守城池,無法進一步經略潁川。
南下的漢軍雖然攻破了舞陽,但濯陽卻遲遲未能攻下,我曹休增兵濯陽,且行軍謹慎,我軍難以迅速突破,加之天氣酷寒,行軍殊為不易。」
劉禪輕輕嘆了口氣,潁川的戰局顯然並不樂觀。
「至於征汝南路,大漢天兵才剛剛出兵,尚未有軍報傳回。
而征徐州路,則因為吳國的背棄盟約而受挫,文聘所部萬餘人,遲滯於合肥與成德之間,幾有被魏吳兩國夾擊的風險,好在我軍主力尚在江夏,守住江夏,應該不成問題。」
眾人聽著黃皓的匯報,神色各異。
有的面露憂色,有的則眼中閃爍著戰意。
劉禪環視一周,緩緩開口:「諸卿有何看法?暢所欲言吧。」
魏延首先出列,他的眼神堅定,聲音宏亮:「陛下,末將認為我們應該增兵弘農,叩關函谷。只要我們能攻破函谷關,就能直逼洛陽,奠定勝局。」
說著,魏延緩了一口氣,指著龍帳中的巨大沙盤,說道:「司馬懿或許有些急智,但如今大河結冰,我大漢若是增兵此處,便能自河北渡河而下,不需多日,便可攻下弘農郡城,繼而扣關函谷,直逼洛陽!」
毫無疑問,魏延所言之語,是有道理的。
但楊儀卻持有不同意見,他微微一笑,道:「魏將軍所言雖有理,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增兵河東。河東地勢險要,且向寵、楊千萬兩位將軍已在河東打下良好的基礎,此時增兵,必能迅速擴大戰果。玉璧城雖堅,但只要震天雷足夠,城中魏軍必定膽寒,破了玉璧,通過河東幾乎是坦途。」
楊儀瞥了魏延一眼,說道:「弘農路雖好走,但臣下聽聞,魏國重兵,皆在弘農一線,便是我精銳三萬去了弘農,恐怕也只會陷入僵持而已,難以破局。」
很顯然,楊儀所言,也是有道理的。
霍弋則提出了第三種看法:「陛下,末將以為增兵潁川或許更為穩妥。潁川地處中原腹地,控制潁川,就能對周邊地區形成有效的威懾。更是能對魏國釜底抽薪,損壞魏國根基。」
「陛下,臣以為.」
眾臣僚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帳篷內的氣氛愈發熱烈。
劉禪靜靜地聽著,心中卻在權衡著各種方案的利弊。
「諸位之計,朕知矣!」
劉禪開口說話,帳中頓時為之一靜。
「原本我大軍想的是速勝,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魏國的抵抗十分強烈,我大漢雖然兵甲不輸魏國,但魏國據守城池,卻還是很難速勝,時間拖延著,便已經是入冬了。」
冬天不是攻城的好時候。
但戰事已經到了這個程度,那便不得不如此了。
「河東、弘農、潁川、汝南,皆有魏軍精銳鎮守,我大漢是舉國之戰,對於魏國來說,同樣是舉國之戰。」
魏國占據中原之地,人口稠密。
哪怕是這些年漢國發展速度飛快,但從人口方面,還是不如魏國的。
說起戰爭潛力,漢國現在還比不過魏國。
「若是無法速勝,無法破局,僵持下去,便是關中糧草再多,也有耗盡的時候,是故」
劉禪環視眾臣,說道:「何不南下伐吳,先滅吳國,再挾吳國降兵,攻伐壽春、徐州,做到真正的五路伐魏?」
伐吳?
眾臣屆時心驚。
說好的五路伐魏,結果主力跑去伐吳?
「陛下,此事不妥罷?」
不妥?
「哈哈哈~」
劉禪大笑一聲,說道:「正是因為連你們都想不到朕要伐吳,那曹丕、司馬懿他們自然也想不到,孫仲謀他便更想不到了,而恰恰如此,我大漢方才有勝機,方才有破局的機會!」
誰能想到,五路伐魏的漢國,主力要南下千里之遙,跑去伐吳?
正如歷史上司馬懿急行軍破孟達一般,劉禪急行軍南下,便是要速戰滅吳的。
既然你孫仲謀這麼跳,屢次背盟。
那朕先一腳把你踩死,再來與魏國爭鋒!
江東鼠輩,朕早就看你不爽了!(本章完)